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探究
2023-12-19张保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张保明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 言
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其中,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更加便捷,还能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1]。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产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只有对我国农产品的物流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1 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
农产品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初步收获及经过初级加工得到的产品。目前,农产品物流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2]。在本文中,农产品物流被定义为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上,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农产品会经历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都归于物流领域。作为农产品物流,其在大力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流通效率并减少损失,尽可能规避市场风险。
农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保鲜性和地域性特点,因此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于储存的农产品在流通中只需确保商品的安全即可,但对干果、粮食等干燥性农产品,还需考虑其干燥性[3]。而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标准则更为严格,其因保质期较短且需要经历采摘等环节,对流通环境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进而促进农产品流通。2021年,财办建〔2021〕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并提出了包含市场建设、冷链设施、零售网络等方面六项具体的工作目标。财办建〔2022〕36号文件《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了对农产品供应链短板的关注,并提出了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的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零售市场和传统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伴随着全国各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相关设施的完善,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趋于完善[4]。
1.1 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上升,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迅速上涨,全国的道路货运量和周转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例如在冷链物流板块,中国物流和采购会2022年发布的报告中显示:2012—2021年十年间,水产品、肉类和水果蔬菜冷链物流的需求总量的增幅超过了300%。2021年全年,我国食物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3.02亿吨,同比增长13.96%,可见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人们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也在持续上涨。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的产地与销售终端很有可能相距甚远。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农产品需要从远离销售地的地方运送过去[5],这导致农产品的流通量大大增加,对物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1.2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仓库、运输设施、计算及信息通信设备等。以铁路为例,运行距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17万公里增加到了现如今的14.63万公里,总长510万公里,居世界前列。除此以外,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突破,总耗油量突破了420万公里。2023年上半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稳定在50%~55%之间,业务活动保持扩张势态,整体在运行向好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我国冷链物流持续发展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每年对生鲜产品的需求量庞大,对冷链物流提出了要求。冷链物流是一个集产地预冷、冷藏车运输、冷库储存、配送、零售于一体的供应链网络,冷链建设作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生鲜物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5]。“十四五”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能减少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产生的腐坏浪费现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大力支持,切实地提高了我国冷库及其他物流运输的效率,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超过了5.4万亿元,同比涨幅突破8%,呈稳步增长态势。这些增加的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必然要依靠冷链物流运输,因此带动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达4 773亿元,同比增长15.01%。
1.4 农产品物流市场日渐完善
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逐步发展建设并日渐完善的过程中,我国的市场经营也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农贸市场与超市等各式各样的农产品物流渠道,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我国还推出多项政策来降低物流成本,例如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等,促使农产品物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2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1 冷链物流设施发展不均衡且运行效率不高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大力扶持冷链物流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仍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冷链物流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使用常温运输且依靠道路运输。在这种条件下,一旦长时间处于交通堵塞的环境,将大大降低农产品的新鲜度[5]。此外,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环节,特别是长途运输,中途会经历多次卸货、仓储、装货、再运输,这同样会给农产品造成损失。相关数据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损耗率仅为5%,而我国的这一数值则高达25%~30%。可见冷链物流发展不均衡给农产品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我国冷链设施的运行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小且生产产地不集中,运输和存储的难度较大,实行集约化运输的难度也很大[6]。并且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时期,现有的冷库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导致我国的冷链物流效率低下,成本也会上升。且我国现阶段投入使用的冷库大多是企业自己建设的,缺乏科学的统筹协调,当企业自身没有冷库使用需求或需求不高时,剩余闲置冷库没有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营,会致使冷库的利用率不高。且冷库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低温运输载货率高,经营效益不高。国家冷藏库多建造在城市、大型乡镇附近,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原来的冷藏库已无法对所有农业产业区产生影响,城市冷库多而农村冷库少,冷库分布不均衡。
2.2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各地的互联网建设情况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会导致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还会引起农产品市场功能失调[7]。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虽然开发了集合农产品相关资讯的网站,但还处于建设阶段,缺少一些必要的实用性功能,暂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凭借其自身的固有特性,整体物流环节相较其他品类的产品而言更繁琐且耗时更长,采用的也是简单的ERP系统,而不是已在其他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RFID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水平相对较低,各环节信息无法及时连接,导致农产品的物流运营效率下降。
2.3 产品物流成本普遍偏高
目前,虽然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得到了控制,但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程序多,物流速度慢,损失率与发达国家比高。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和产品流通损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虽然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多条村村通的快速公路,但农村交通网的覆盖程度还不完全。农村地区位于快递物流网的末端,网络暂时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加上物流快递公司在部分偏远乡村的整体业务尚未全部开通,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空车退回等诸多客观现象交织在一起,使偏远农村地区的快递成本相对较高。农产品运输多为小规模,因此运输费用非常高。此外,尽管我国曾尝试过在某些特定地区设立农副产品销售“绿色通道”,但由于个别地方存在保护主义倾向,导致农产品在其他地区的销售受到了阻碍,同时也增加了流通成本。
第二,流通成本增加是由传统的长渠道流通方式所导致的。尽管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已逐步建立起了多种流通渠道,但主流仍然是传统的多阶段流通渠道,耗时很长且环节繁多,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中,需经历各级批发商及批发市场的流通。长时间且高额的交易成本,以及不可避免的流通损失,都是长渠道流通方式带来的问题。比如水果从果园到果园零售再到最终消费者,在这一流通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环节,给流通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中间商的存在使得农产品的收购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增加了流通损失。
2.4 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物流行业作为复合性行业,不仅需要提供货运与船舶代理、仓储与运输服务,还需掌握物流与营销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消费者、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对冷链物流的了解较少。他们通常只关注食品物流在储存、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情况[7],重视仓储而轻视配送以及物流“断链”和“掉链”现象在这一行业中较为常见。此外,在冷链物流运营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然而,高端人才的供给在该领域中却存在很大的缺口。因此,在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更注重对冷链物流的正确认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人才匮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物流业发展时间短。我国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掀起经济建设浪潮后,我国的物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至今才不过短短30载。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孕育期短,但物流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急剧上涨。其次,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足,无法吸引优秀物流人才从事该行业。部分高校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与当今物流行业实际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现有物流人才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当今物流行业的需求。
3 我国农产品物流建设对策
3.1 政府主导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气候特征、地理环境、发展现状和实际差异等,对当地物流运输设施予以投入和支持,精准发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大力投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例如部分县城及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没有冷库而产生了巨大的损失,对此,可以在当地建设冷库,也可以投资使用螺旋式运输机等来提升物流机械化水平[7]。
3.2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可以投入应用农村物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辅助解决农村物流规模相对分散、农产品供需失衡、农村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帮助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级各阶段对接时能快速匹配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升级打造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站平台等,投入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区块链供应链农村物流智能化技术,实现信息数据追踪,促进农产品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此外,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要牵头建立连接农产品生产者、流通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交通效率。接下来,如果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物流能实现全面有机结合,多个物流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交换和共享信息,协调并规划农产品电商的经营活动,合理调度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水平[8]。
3.3 探索推广现代农业电商服务
加大对直播电子商务政策的支持力度,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现场直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消费方式,成为了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具有的“物找人”模式实现了去中间化,供求双方几乎零成本配对。生鲜产品相较于其他农产品保质期更短,所以在进行生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时需要为产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以避免产品腐坏。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而言,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模式,可以缩短产品的购买周期,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性,从而降低市场的分散度和盲目性[3]。农产品供需可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市场中间商可能会操纵价格,压低购买价并抬高销售价,从而挤压运输方的效益,导致中间商垄断市场,使农产品的产出和消费终端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受损。因此,有必要打造一个统一的乡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平台,通过连接各方,搭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桥梁,形成一个透明公开的运营体系,有效协调农业产业链上各方的利益。
3.4 建立农产品直供体系
农产品一般由物流公司直接运送到消费者家中。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中间商较多,这会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损耗。而此时,直达配送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则能确保农民与消费者之间供需信息的直接连接。直达配送具有以下优点:收货及时、质量有保证、价格灵活度低、标准化程度高,且采购流程简单可控。农产品直供渠道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产品成熟和准备采收阶段,然后是接收订单和农户进行采收、包装、配送及评价的阶段[9]。在直供模式中,农产品能统一送往配送中心再进行发货,在提升标准化程度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配送量。农产品直接供应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流通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3.5 推动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
从业人员的物流操作经验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科技人才的发展,需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落实物流人才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提升行业含金量[2]。实施有效的物流人才扶持政策,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物流企业要想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可以通过招揽高质量人才、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展开实践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政府应当对学校开展的理论或实践等教学相关活动给予积极支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政府、企业与学校应通力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4 结 语
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农产品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农业、乡村振兴、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发现并总结了农产品物流现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情况,从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现代化电子商务运营推广、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产地直接供应系统和物流人才培养5个方面入手来发展农产品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