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索与思考
2023-12-19蒋帅捷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蒋帅捷 (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融媒体”这一概念来源于“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于1978年提出,指是将广播、互联网、电视相互整合的一种模式。时至今日,融媒体的概念已转变为充分利用现有媒介及各类信息载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开展媒体宣传,具有“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物流业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级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能力的物流人才,必然要求其在掌握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素养,这就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性是其与思政教育的联系点,国内不乏针对物流类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研究的学者。李彦松指出:“由于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联系较为薄弱,在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1];张顺皓则从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物流专业的必要性、思政教育的内容、思政教育在物流专业的创新教学途径三个方面总结了思政教育融入物流课程的重要性[2];赵智峰提出以任务量化的方式,借助线上加线下的模式在物流类课程的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3]。
融媒体时代,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容忽视[4-6]。只有将物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才能培养出兼具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应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索与思考,一方面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结合时代发展规律完善思政教育的开展模式;另一方面,本文从培育素养、丰富内容、守护环境和发挥功能等方面对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有利于强化物流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并采取措施确保思政教育能有效融入物流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1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实挑战
在传统观念中,物流专业课程往往被视为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学科,与思政教育似乎存在一定的隔阂。然而,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物流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强调实践能力,这恰好与思政教育追求实践指导和实际应用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参与实际物流运作、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等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锻炼自身的业务能力,也能够加深其对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及公共利益的认识,养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更加注重融入思政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教育效果。
1.1 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复杂
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媒介融合向纵深化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还引发了教育环境的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想法呈现出个人意识随性化、个人思考多元化、个人处理方式多样化等特征,开放的媒介环境加剧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在各类信息平台中,任何主体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一方面,海量信息给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媒介平台为了追求点击率和访问量,大量推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内容,助长了学生群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作为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一代,正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境外不良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绝对优势,借助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向我国传播极端意识形态,容易使学生更关注快餐式信息带来的感官冲击,而忽视课程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有限,这些网络负面信息扰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信念,不利于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给舆论环境导向功能的发挥带来了挑战。
1.2 缺乏融媒体概念认识与规律把握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融媒体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知负荷、推送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
当今高校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外在的认知负荷问题,融媒体平台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呈现形式多样,长时间接受容易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降低其学习效率。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和教学设计时,应合理安排学习素材与学习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多的信息压力。其次,高校思政教育缺乏精准推送机制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各类融媒体平台都拥有较为成熟的推送机制算法,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已成为推送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推送机制往往只注重内容的点击量与热度,却忽视了推送内容潜在因子的影响,导致学生接收到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此外,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也需要引起思政教育足够的重视,学生群体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因此他们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单纯以热度、流量为导向会降低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应针对不同的主题推送内容,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融媒体平台作为新兴事物,诸多高校缺乏基础平台设备,后台指挥调度人力也制约了思政教育与融媒体发展的结合。要实现精准推送和内容服务,就需要有稳定可靠的基础平台设备,并配备专业的后台指挥调度人力,才能确保思政教育与融媒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1.3 课程思政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为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学生也更倾向于通过各类融媒体平台获取知识、信息,原有的教学模式与经验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教师的权威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思政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可能性,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这个时代取得实效,需要加强对政治强、懂媒体、会操作的优秀思政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一方面,融媒体平台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他们应熟悉各种融媒体平台的操作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然而,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存在对信息平台特点缺乏了解等短板,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使用相关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难度,教师虽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度较高,但缺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深厚的理论素养及实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
2 物流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与元素挖掘
2.1 目标构建
为了在物流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并将其与课程知识、能力及素质有机结合。
物流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认识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明确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深入了解如“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对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等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物流在推动国际交流与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其次,思政目标应与物流课程的核心内容紧密结合,以电子商务物流为例,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等物流公司在苹果手机全球供应链中的具体运作与管理方式,帮助他们认识物流在企业生产和供应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通过学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等前沿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思政目标应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德才兼备的物流人才,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通过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专业爱好和能力特长,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机会,推动他们在自强不息、学技兼优的道路上不断进阶。总而言之,课程思政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能力出众、志向高远、堪担大任的物流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2 元素挖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作为支撑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子商务物流》《智慧物流》等作为物流专业中的主要课程,不仅要关注物流业务、技术和模式,还需要考虑其对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挖掘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2.2.1 从物流技术、模式展开
通过学习物流业务、技术和模式,学生可以了解到物流对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电商的用户体验,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2 从物流系统优化的角度展开
物流系统是一个囊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子系统的整体网络。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个子系统的运作,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集体荣誉感,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先。
2.2.3 从运输、仓储及信息处理业务角度来看
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展示我国先进的运输与仓储设施设备、介绍中欧班列,以及呈现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等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通过展示我国物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
2.2.4 从绿色包装、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的视角,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线路优化等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通过节约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物流专业人员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2.2.5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意识通过探讨物流联盟、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供应链的协同与合作优势,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3 物流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融媒体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变革,对高校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认识融媒体概念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充分利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令高校思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3.1 培育教师思政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参加加强专业素养、创新工作方法等主题培训。高校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校举办讲座并进行研讨,提供学习资源和学术支持,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是双向互动,这也成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显著特点之一,传统的讲授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了,教师需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融媒体技术可以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使用视频、直播、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专业素养培养和创新工作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质量,只有思政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利用创新的工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3.2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推动课程教育内容数字化,是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下,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失去了对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吸引力。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接受知识和信息。因此,将课程教育内容数字化,再融入学生所感兴趣的思政元素,从而将原有的内容形式转变成更直观生动的音频、视频等形式,既丰富了内容形式,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丰富教育内容形式也是融媒体时代下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形式的教育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更注重丰富教育内容的形式,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形式。例如,通过制作电视剧、微电影和短视频等形式来呈现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让大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的方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形式能更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为了引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关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参与度的教育形式。例如,开发互动式课程教育游戏、设计思政元素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思考并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综上所述,物流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包括培养教师的思政素养、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等,在构建有机整体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令课程成为培养具有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4 结 语
融媒体平台的兴起,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媒体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需正视信息获取渠道多元、缺乏对融媒体概念规律的认识及网络育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应在正确认识物流类课程思政目标及元素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育人路径,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切实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