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气营血辨证所含气化规律阐微

2023-12-19端建刚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卫气营周流一气

端建刚

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5

作为温病学理论基础和辨证纲领的卫气营血辨证,不仅适用于温病,也可用于杂病。但2004 年的一项回顾性调查中发现卫气营血辨证使用率仅为8.26%,大有被摒弃的可能[1]。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对卫气营血辨证进行再认识。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临床从整体气机循环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卫气营血与“一气周流”一而贯之的气运思想,使得卫气营血辨证不仅涵盖温病的藩篱,更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1 人体气机循环的模型

1.1 “一气周流”学说:人体脏腑组织,孔窍精神等复杂功用实质都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反应。黄元御归纳“一气”的循环模型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阴阳五行,五脏六腑都是“一气”在不同阶段功能的体现:“一气”的疏泄、升发谓之木;光明、炎上谓之火;生化、承载谓之土;敛降、肃杀谓之金;寒凉、闭藏谓之水。阴位于下,在脾主升清的作用下自左(肝木生心火)化为清阳而上升;阳位于上,在胃土和降的作用下自右(肺金生肾水)化为浊阴而下降。黄氏的“一气周流”理论是对气化规律的高度概括,具有广泛适用性,也是我们研究卫气营血气运内涵的有力工具。

1.2 卫气营血与“一气周流”:“道生一,一生二”,一元之气分化为阴阳即气血,气血进一步延伸则是营卫,黄元御《难经悬解》有言“在脏腑曰气血,在经络曰营卫”。所以,卫气营血属于“二”层面的内容。人的一元之气广泛分布于脏腑经络,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则浮升而为阳,浊则沉降而为阴。卫气和营血在体用上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营血主内属阴但具荣升之性,卫气主外属阳但含肃降之势,两者交感气化,聚散相荡,升降相求,从而形成人体“一气”的升降出入。所以,“一气周流”展开就是卫气营血,卫气营血折合则为“一气周流”,我们可以把两者合并称之为“营卫一气”。这有利于揭示卫气营血辨证所蕴含的气化规律,也是对“一气周流”理论的补充,使中医在气的层面辨证识机更为全面。

1.3 营卫“一气”的病理生理模型与脉诊规律:“营卫一气”配以五脏形成完整的中医气运病理生理模型:肝藏血主升发,肝木上化为心火,当营血荣升占主导地位时,则“一气”外现为木火的升发之象,太过与不及可见营血分郁热及血虚营弱;肺主气属卫主肃降,当卫气敛降为主时,则表现为金水的收藏,收藏失职则可见气虚及水湿代谢异常。脉诊方面,“营卫气化”反映于脉象有“阳化气阴成形”的特点:营血之荣升化气,是由里向外散,故于按沉位有脉气之涌动外散感,典型者如洪滑象;而卫气肃降属阴成形,是由外向里敛,故在浮中及脉体边缘有拘挛敛缩感,典型者有紧涩象[2]。总之,是由“二”层面营卫气化形成“一”层面的外象,进一步演变为阴阳五行的复杂症候。临床若掌握“营卫一气”的气运规律,则可快速进行疾病定位和寒热阴阳辨证。

2 “营卫一气”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营卫一气”思想用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所含气化规律通过“营卫一气”得到彰显,我们对于温病证治有了全新认识。首先,温邪致病呈现营血荣升过度而卫气敛降不足的状态。其次,治疗应以恢复“营卫一气”平衡为总原则,这即是扶正所必然,又是祛邪之手段。

病在卫分,可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其本质是肺经的郁热[3]。肺卫因受温邪熏蒸而不得敛肃,故总体以“发热”为主,同时因卫郁而现“微恶风寒”及“无汗”。治疗有两点:①治用辛凉清宣之品以祛邪清热;②调整营卫,选用甘润微苦之品以助肺卫敛肃,用以制衡荣升。调整营卫实质是在引导气机,以使营卫和合,汗出而解。这即叶天士提出的“在卫汗之可也”,但“汗”不是采用发汗的治法,而是“测汗法”,是营卫调和、正胜邪怯的正汗,乃治疗有效、病情好转的指标[4]。

气分证则是卫分的进一步发展,其所涉范围最为广泛,如阳明腑实证、三焦湿热证、热郁胸膈证等。从气化角度来看,卫气分体性一致,都有清降之性,不过气分的证治发生了明显变化:①病位由浅入深,由经络至脏腑;②病机由温邪郁热、肺卫不敛转至温邪蒸腾、气热不降,出现壮热汗出等亢奋症候;③治疗由轻宣疏卫,以使邪出汗解,转为“寒凉直折”,治以清热解毒,所谓“到气才可清气”。但需注意寒凉清气不宜过早和过度,否则使卫气敛降太过,反不利于荣升和温邪的透发。这也是赵绍琴教授反复强调“寒则涩而不流”的内涵。

营血分是温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危重的阶段,治疗更要考虑气机的流通。温邪在卫气分不解,必然伤阴入营,营阴受损,心神受劫,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斑疹隐隐,时有谵语,舌绛无苔或少苔。血分证与营分证本质相同,只是程度更重,是在热伤营阴的基础上,出现了迫血妄行的动血症候,如发斑、吐衄、溲血、便血及内脏出血等。

治疗营分证应以清营热、养营阴为主。但要注意营卫气化,营分气机以升出为常,之所以出现营分郁热,就是因为气营之间有障碍。所以,在清营养阴的基础治疗上叶氏提出了“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则。“透热转气”的意义在于为营分证治疗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给邪气以向外泄越的出路,使营分之邪转出卫气分而解。赵绍琴教授善用透热转气法,认为造成气机不畅、营热不得外达的原因有阴伤太甚、痰湿内阻、瘀血内停、腑实内结、食滞中阻、湿浊内搏等,治疗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入宣畅气机的药物[5]。

血分证的治疗,因出现动血故需要咸寒、甘寒之类育阴凉血、解毒清热,同时要防止动血致瘀及保证血分气机流通,故要加入散血之品,此即叶天士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但我们应该思考血分证治疗是否可以或有必要“透热转气”。因营血分本自一体,血分有热则营分一定有热,营分有热,一定有外透气分之势,故血分证治疗过程中亦可以“透热转气”,而且必须考虑到“透热转气”的问题。但治疗用药宜分轻重缓急,血分证动血时务必以“凉血散血”为主要治则,不可因“透热转气”而“耗血动血”,宜势缓时斟酌选用。所以“透热转气”并非是营分专属治则,而应该是温病营血分证治始终要考虑的问题。

2.2 “营卫一气”思想用于杂病论治:杂病相对温病有两个特点:①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涉及脏腑广,临床症候复杂;②病因方面,情志因素较多,容易产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内热伤阴相对为弱。目前中医论治杂病,多以脏腑辨证为主,调气机也多局限于脏腑间的生克制化,大多数慢病可阶段性缓解,却很难彻底治愈。运用“营卫一气”思想,将卫气营血辨证用于杂病辨治,较传统脏腑辨证更具优势。因为整体气机对局部气机具有主导性,而“营卫一气”探讨的正是人的整体气机。所以,调理气机首先要保证“营卫一气”大循环的通畅,否则治疗就容易陷入无序,失去方向,从而影响效果。借助“营卫一气”思想,辨证和治疗都非常清晰,辨证就是判断“一气周流”的阻滞部位,并进一步分析卫气和营血之间存在的问题。其中温病多郁热,杂病多气滞。郁热者,多为营血荣升受阻,故郁而化热;气滞者,多为卫气敛降不利,故滞而生湿。而卫气分的湿阻和营血分的郁热又相互影响。所以,温病和杂病在辨证时并无截然区别,而营卫之间的气机是阴阳转化的气机,都需要重点辨析。治疗则以疏通“一气”、交融气血为总原则,“二”层面协调了,则“一气”自然流通无碍。所以,和营卫、调气血、畅气机是治疗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参以脏腑经络,则辨治更加精准高效。

3 临床案例

罗某,女,69 岁。2022 年8 月28 日初诊。主诉:肛内灼热瘙痒1月余。病史:近1月肛门灼热瘙痒,肛门黏膜增厚伴湿疹样隆起,小便黄热。查脉左按之弦滞小急,右弦滑寸浮。舌黯红苔白。分析:右脉弦滑寸浮乃肺卫湿热,卫欲敛而不得,反使厥阴营分荣升受阻化热而现左脉按位弦滞小急。此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而现瘙痒,且中见少阳化火而热肿。治疗宜宣肃肺卫,畅达营分郁热。处方:荆芥炭、炒栀子各15g,木贼、黄芩、当归尾、赤芍、丹皮、乌梢蛇、甘草、苏叶各10g,柴胡6g,连翘24g,赤小豆、鱼腥草各30g。7 剂。药后局部热肿基本消除,脉明显舒缓。继以前方加减7剂而痊愈。

按语:此案若依脏腑辨证,则为大肠湿热,前医曾据此治疗而不效。原因在于医者对整体气机没有认识,营卫一体,营分之热源于气分之湿,治疗虽需清利湿热,但要注意方向,使郁陷于下焦营分之热转至气分而解。处方中苏叶、连翘、鱼腥草、赤小豆等宣利肺卫之湿,柴胡、黄芩、赤芍、丹皮等畅达厥阴营分之热,营卫调和,一气流转,疾病获愈。

猜你喜欢

卫气营周流一气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李凤仙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治银屑病经验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卫气营血辨证探讨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