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3-12-18张新红
【摘要】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促进文化多样性,以及提供研究和教育资源,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田野文物安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分析了田野文物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了加强监管与管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技术创新和构建社会参与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对策,以期为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5-0088-03
一、前言
田野文物是指分布在全国地上、地下、水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传统民居、石窟寺、古石刻、壁画及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遗址;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田野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丰富信息,是我们与过去联系的纽带。然而,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技术滞后以及国际合作不足等问题威胁着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这些文化宝藏的传承和保存。
二、田野文物的重要性
(一)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田野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代表着过去文明的成就,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尊心的象征。这些文物包括了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代文书、传统工艺、口述历史等。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因此,田野文物的保护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更是对未来文明的传承。
田野文物的保存可以为后代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这有助于塑造国家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田野文物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化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田野文物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田野文物都反映了多样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对它们的保护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
(二)文化传承的载体
田野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过去的智慧和经验,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知识的传递媒介。通过研究田野文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田野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过去的事件和经历。比如,古代文书中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发掘出的遗址遗物,都可以为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这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
田野文物是知识的传递媒介。许多传统技艺和知识体系通过田野文物得以传承。比如,传统工艺品、口头传统文化等都需要通过实物或口述的方式传承,这些都是田野文物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田野文物对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从而保持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
(三)社会历史的见证
田野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因此,研究田野文物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历史,揭示社会变迁的规律,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田野文物可以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比如,古代文书中的政府政策、商业交易记录,都可以为研究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线索。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田野文物还可以揭示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研究传统文化的田野文物,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多样性。
田野文物的研究有助于反思歷史教训,指导未来社会发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经验,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更好地规划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措施有短板
在田野文物安全保护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保障措施的不足。文物的级别分为国保、省保、市保和县保四个层次,目前国家和省政府对国保和省保的文物提供了相应的保护经费,同时也配备了必要的保护设施和人力资源。大部分市保文物群体也建立了文物管理所,具备一定的保护条件。然而,问题出现在县保和未定级的文物方面。由于各县财政状况的不同,许多县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导致安防、技术防范、人员防范以及犬防等方面的措施不够完善。这种不平衡的保护力度,容易导致文物在一些薄弱环节受到威胁和损害。以某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为例,该县拥有大量的县保文物,但财政预算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经费。因此,文物的安全保护受到严重限制,容易发生盗掘和破坏现象。
(二)保护意识不强
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民众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老百姓,他们可能缺乏对文物珍贵性和历史价值的认识,往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兴趣或重视。此外,一些年轻人和学生也可能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不足,而是更多地关注现代文化和科技。这种缺乏保护意识的情况,容易导致文物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疏忽和侵害。如某地的一座古老庙宇,由于周围居民的无知和不重视,长期未得到妥善维护,导致庙宇建筑严重损坏,文物被盗走。相关部门事后调查发现,居民对庙宇的历史价值知之甚少,这也加剧了文物的危险。
(三)技术与设备滞后
第三个问题是技术与设备的滞后。文物保护需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进行监控、维护和保护。然而,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机构可能由于预算有限或技术更新不及时,无法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导致文物的安全保护受到一定制约。如有一处古代墓地,原本应该安装最新的监控设备来保护文物不受盗掘侵害。然而,由于预算问题,监控设备陈旧且不完善,难以有效监测墓地的安全情况,导致文物损毁时有发生。
(四)文物损毁时有发生
最后一个问题是文物损毁时有发生。尽管存在各种保护措施,但文物的损毁仍然难以完全杜绝。盗掘、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仍然可能导致文物的丧失或损坏,这需要更加强化保护措施和紧急应对机制。如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墙,曾经是城市的重要文物,但由于地震和缺乏及时的维护,城墙的一部分坍塌了,造成了不可逆的文物损毁。
综上所述,田野文物安全保护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保障措施不足、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与设备滞后以及文物损毁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以确保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受威胁和损害。
四、关于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监管与管理
文物保护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严格的监管和科 学的管理。加强监管与管理是确保田野文物安全的基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是加强监管的重要一环。在文物保护方面,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为文物的合法获取、保护、流通、捐赠等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这不仅有助于规范文物的流通市场,也对于打击文物盗窃和非法交易起到威慑作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还可以规定文物的分类、等级和保护标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计划。
建立文物安全保护机构是确保监管与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这些机构负责文物的管理、保护、研究和宣传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设施。这些机构不仅要对文物的日常管理负责,还要开展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工作,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此外,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对所有文物进行登记和分类管理,有助于文物的追踪和监管,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此外,监督和检查文物保护措施的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其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文物安全问题,建议建立文物损毁和盗掘的报告和应对机制,以便及时采取行动。举例来说,某县创建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巡逻队,负责定期巡视文物遗址,发现问题后能够迅速上报,从而降低了文物损毁的风险。
(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是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关键,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以唤起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并鼓励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将文物保护纳入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同时,文物保护部门可以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吸引社区和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增强文物保护的社会共识。举例来说,某市的文物保护部门与学校合作,举办了一次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对文物的兴趣,提高了保护意识。
媒体宣传与普及在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可以用于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制作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美学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此外,媒体可以报道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和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培养专业人才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长期战略。文物保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专门的从业人员。因此,需要设立文物保护专业课程和学位,培养更多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包括考古学家、文物修复师、文物管理人员等。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提供奖学金和培训机会,鼓励年轻人投身文物保护事业。同时,支持文物保护相关的研究和项目,鼓励学者深入研究文物保护领域,为文物保护提供学术支持。
(三)推动技术创新
在田野文物安全保护领域,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确保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重要举措。
引入先進科技手段是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扫描、虚拟现实、无损检测等已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3D扫描技术可以精确记录文物的形态和结构,为文物修复和复原提供准确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文物内部的隐性缺陷,及早采取保护措施。通过引入这些先进科技手段,可以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研发文物保护新技术是技术创新的关键。随着文物保护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为文物的修复、保存和保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例如,文物修复方面可以研发出更环保、耐久的修复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有害材料。文物保存方面可以研究出更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确保文物长期保存的条件。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文物保护方法,如纳米技术在文物表面修复的应用等。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提高文物的保护效果。
数字化管理与保护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建立文物的数字化档案和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文物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方便文物的查阅、追踪和监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分析文物的状态和风险,提前采取保护措施。数字化管理还可以促进文物的远程研究和共享,方便学者和研究者对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文物的安全保护和传承。
(四)构建社会参与体系
构建社会参与体系是提高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加强监督与支持,从而实现更全面、更持久的文物保护。
构建社会参与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其必要性与价值。社会参与不仅能够扩大文物保护的力量,还能够提升文物保护的社会共识。在今日社会,文物的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通过引导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界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多元化、多层次化,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社会参与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知,增强文物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举例来说,某地的一家文物保护组织通过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使他们对文物保护产生浓厚兴趣,进而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为了构建社会参与体系,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与平台,使各方愿意、能够参与文物保护。首先,可以设立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吸引有志于文物保护的个人参与,为他们提供培训与支持,协助文物保护工作。此外,还可以建立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线上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相关活动。例如,某省文物保护局开设了一个在线平台,供公众报名参与文物巡逻、修复等工作,极大地扩展了參与范围。
社会参与体系的建设也需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赞助文物保护项目,以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如文化传承、教育推广等,与政府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事业。举例来说,某大型企业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合作,资助了一座古代建筑的修复工程,不仅保护了文物,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五、结论
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事关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也关系到未来世代的文化遗产。本文提出的监管与管理、文物保护意识、技术创新和构建社会参与体系四方面对策,将有助于解决田野文物安全保护中的问题。希望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能共同努力,共同保护田野文物,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召刚.新形势下的田野文物管理探讨[J].收藏,2023(06):
128-130.
[2]张刚.田野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对策分析与研究——以高台县博物馆骆驼城文物管理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2):44-46.
[3]韦鹏飞.关于田野文物安全保护的思考[J].炎黄地理,2021(02):59-61.
[4]罗娟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下田野文物的立体化保护[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28(02):34-39.
[5]张楠,罗娟丽.田野文物保护中的法制完善和公安管控[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01):28-34.
作者简介:
张新红,男,运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文博中级,研究方向:文物安全和执法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