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敦煌画院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实践意义

2023-12-18张雅婧

新楚文化 2023年25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发展

【摘要】敦煌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汉、西域、印度等多元文化,凝聚了历史、宗教和艺术的深厚内涵。敦煌画院作为致力于研究、保护和传承敦煌艺术的机构,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敦煌画院及敦煌艺术的文献研究,分析敦煌画院对发展敦煌艺术的实践与策略,从而深入探究敦煌画院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影响,旨在阐述其对敦煌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意义。敦煌画院在敦煌艺术的研究保护、传承创新、美育培养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在传承古老艺术的同时,也在推动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敦煌艺术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敦煌艺术;敦煌画院;传承;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5-0078-03

敦煌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峰,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然而,在如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敦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以及与艺术文化领域的合作。因此,敦煌画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深入剖析敦煌画院对敦煌艺术发展的方法策略及其影响,强调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际意义,以唤起更多人对敦煌艺术的关注与重视,使其传承在时代的长河中。

一、敦煌画院

敦煌画院作为中国敦煌文化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机构,成立于1993年,其主旨“向善守正,传承创新”,让敦煌美学走进千家万户,致力于让大众亲近敦煌,传达“向善守正”的价值观,让大众感受敦煌文化的开放包容、自信笃定、艺术美学。

敦煌画院,作为敦煌地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其深入探索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书法等艺术珍品,以推动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画院着重于敦煌传统壁画的临摹,传承敦煌壁画的精髓,来展现敦煌风情。为此,画院不遗余力地深挖敦煌悠久的文化宝库,不断加强国内外对敦煌艺术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拓展艺术领域的边界,所呈现的敦煌艺术作品是民族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承载,并随着国际文化蓬勃发展的浪潮,引领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崭新认知。画院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壁画临摹的传承创新,还涵盖保护工作,研究运用现代手法保护敦煌石窟艺术也是它的一项重要使命。此外,画院积极开展多种相关活动,拓展互动空间,通过实践体验和数字媒体展现独特的敦煌壁画及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敦煌画院所展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大众的基础上提升了对敦煌艺术认知的高度,为记录文化、传承故事、丰富学术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敦煌画院对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敦煌壁画泥本临摹

敦煌画院成立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来传承和续写敦煌艺术的经典。经过不断地临摹积累,有超过将近两千平尺的临摹作品,这也被称之为敦煌画院的“立院之本”。敦煌画院出版的《敦煌如是绘》,不仅包含着画院创作的经典馆藏品,还为读者们解析了敦煌古法泥本的复制技法,揭示了临摹过程中蕴含的深刻故事,呈现出敦煌壁画临摹传承人的真挚艺术情怀。而泥本的技法和临摹,便是画院传承敦煌艺术的核心。

相对于常见的纸本临摹,泥本临摹由于地仗层的存在,使得线条被掩盖,色彩相对于纸本作品来讲更为温润。其次,泥本的特殊气息和感受,与泥土本身的厚重感相契合,线条古拙,画面气息更为完整,这也是敦煌壁画艺术的精华所在。然而,泥本临摹需要画师耗费更多心力,从选画板、敷泥到磨平,每个步骤都是对画师耐心和技艺的考验。但对于敦煌画师而言,他们坚信敦煌的泥土是拥有灵性的,泥本壁画的制作需采用敦煌莫高窟宕泉河的土和鸣沙山的沙,遵循古法“三沙六土一分灰”的制作工艺,从而使画作在形态、神韵、质地和古壁画的特点上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泥本作品以其独特的气息,还原了壁画的本色,带有浓郁的洞窟气息,同时融合了环境特征,讓敦煌艺术在时间的洗礼中得以保存。

敦煌画院院长宋灵说过:“每个时期的敦煌壁画,其实反映了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生活气息和色彩。我们作为壁画临摹人,想做一些敦煌与当下连接的东西,把它的当代气息画出来。”于是,敦煌画院通过泥本临摹的方式,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艺,将敦煌壁画的精髓传承得更加鲜活、真实。

(二)美育与公益活动

敦煌画院以其多年来持续的公益活动,不仅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魅力,更传递了社会责任和“向善守正”的价值观,为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使敦煌艺术融入当代社会,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

自2019年开始,敦煌画院便开始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从不同角度关注敦煌文化,呼唤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在2019年的《回到敦煌·一万个太阳》公益画展中,敦煌画院秉持着包容和关爱的精神,邀请自闭症儿童参与,以艺术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敦煌的构想。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自闭症儿童的呵护,更是在艺术的框架下创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交流平台。随后的2020年,《与万物共生长》公益儿童画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鼓励孩子们以自己的视角去思考、表达对生态环境的关切。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对环境、自然的认知。在2021年的《那山那水它世界》敦煌主题公益创作展中,敦煌画院将关注点聚焦在生物多样性上,强调对大自然珍贵资源的保护。通过艺术作品,呈现了我们所在地的生态丰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2022年的《不可思议的敦煌》国际儿童艺术展,则将目光聚焦在作为传承人的儿童身上,鼓励儿童通过创作,穿越千年,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活动旨在将敦煌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信。而在2023年,敦煌画院即将举办的《敦煌童画》画展,也将进一步拓展敦煌艺术在儿童中的影响力和传承。

(三)敦煌数字艺术

敦煌画院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日益蓬勃的势态,通过创新的思维和合作模式,将敦煌艺术传承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以月关工作室和敦煌画院双方联手打造的首款敦煌IP联名“飞天雕像”为例,既包含了敦煌艺术的传统元素,以经典的敦煌飞天形象为主体,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喜好,从设计到开发历时近一年,在上海首次亮相后便引起不小的反响。除此之外,敦煌画院还提出了“开凿数字敦煌洞窟”的愿景,让敦煌艺术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一个安放其精神内涵的场所。这一构想和进展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历史传承的延续,更是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新尝试。

画院在数字艺术发展方向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的计划。敦煌1.0阶段侧重于数字敦煌的保护与传承,敦煌2.0阶段注重敦煌艺术二次创作与传播,将数字敦煌元素融入其他领域进行再创造,例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代表作品《九色鹿》。而进入敦煌3.0阶段,敦煌画院提出了“Heritage-as-a-Platform”(HaaP)的理念,即传承即平台,面向人类共有的精神文明财富,旨在搭建一个基于“共创、共有、共享”原则的全新文化创意生态。这一理念为敦煌艺术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维框架。

(四)文化交流与展览

在遍布国土的广阔舞台上,敦煌画院策划着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引来了各地友人的热情参与。让他们跨越文化边界,深化对这门古老艺术的领悟。

画院以青少年为媒介,通过感官体验,让年轻一代深入体味敦煌艺术的独特表现,让传统与现代在心灵共振中交汇,文化传承焕发勃勃生机。敦煌画院的国际展览也别出心裁,将艺术品与研究成果交融,勾勒出别样的敦煌文化风貌。这些国际展览不仅把敦煌艺术引入全球视野,更以创新方式吸引更多参与者,不断焕发创意,让千年敦煌文化展现出崭新活力。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敦煌画院也积极参与,通过与数字领域的知名企业对话,探索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结合之道,为数字化敦煌智慧洞窟在世界范围内传扬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敦煌画院借助中英文线上平台,将莫高窟壁画原貌、绘制过程等展现给观众,为文化爱好者提供更多参与机会。通过网络,观众能深入了解敦煌壁画的创作历程、独特材料以及修复工艺,使敦煌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更为亲近。

三、敦煌画院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和保护

敦煌画院通过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如同一位时间旅行者,穿越千年时光,揭开了敦煌文化的神秘面纱。画院在研究和保护敦煌艺术的领域的努力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敬意。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敦煌艺术不仅帮助我们解读古代艺术的精髓,更是在时间长河中勾勒出人类文明的图谱,将敦煌的创造力和智慧传承给后代。而保护敦煌艺术则宛如呵护一座瑰丽的花园,让其绚烂的花朵在岁月的雕刻下依然绽放,为世代人们带来历经千年的视觉盛宴。画院通过深入的艺术史研究和技术分析,为更好地理解敦煌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技艺特点以及艺术家的手法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从而为其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画院让人们了解敦煌,珍视敦煌,让更多的人参加这场艺术的“保卫战”,如同画家用精细的刀笔将壁画的岁月痕迹一一拭去,延长敦煌艺术的寿命,历久弥新地在时代长河中矗立,也让我们能够与过去千年的敦煌相连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韵味。

(二)传承与创新

敦煌画院的艺术家们致力于传承敦煌壁画艺术的传统,他们的临摹工作不仅是笔墨在纸上的重现,更是用泥土续写敦煌艺术的传奇。他们之间像是心灵的对话,是艺术家与古代壁画之间的情感共振。这种研究不仅仅是对线条和颜色的分析,更是对历史、信仰和文化的深刻解读。敦煌画院出版的《敦煌如是绘》犹如一扇通向敦煌艺术奥秘的扉门,为读者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之旅。书中的图像与文字交织,所呈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如同一幅幅线索,将古代敦煌的兴衰沿袭展现,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嬗变与文明的传承。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让敦煌艺术不再只是静态的作品,而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让人们在欣赏之余,也更深刻地思考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让敦煌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现代的我们产生更亲近的联系。

然而,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将古老的艺术元素融入现代的艺术创作中。敦煌画院在创新方面展现出勇气与智慧。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为世人展示出融合了古老美学和当代审美的作品,包括将敦煌壁画的元素融入现代数字艺术中,对敦煌艺术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创新表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敦煌数字艺术。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文化商品和虚拟产品等数字化方式,将敦煌元素艺术品展示给世人。这一举措不仅延伸了敦煌文化的影响范围,与现代数字化趋势相契合,也丰富了敦煌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敦煌的魅力。

(三)美育和培养

敦煌艺术的传承需要有一代接一代的艺术家和研究者。在培养新一代传承者上,敦煌画院是引导者,也是播种者。画院通过讲座、公益活动、儿童画展等形式,将敦煌艺术的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敦煌艺术的技艺和知识,还培养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思考力和审美观念。画院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创作欲望,使这些新兴的艺术家和研究者将在未来成为敦煌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此外,敦煌画院还致力于将敦煌艺术融入校园,推动敦煌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他们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敦煌艺术的機会。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敦煌文化,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敦煌艺术传承人,为敦煌艺术的发展增添新的希望。敦煌画院既是过去的守护者,也是现在的创新者,更是未来的传承者,将敦煌艺术的火炬传递给了世代相传的人们,让这一瑰宝永不磨灭。

(四)文化与交流

文化交流是推动敦煌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敦煌画院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机构,其国际交流与展览活动,就像是一条文化的“丝绸之路”,为敦煌艺术走向世界开辟了通道。画院举办的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参与,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敦煌艺术与国际艺术界的互动,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敦煌画院不仅将敦煌艺术引入国际视野,还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推动了敦煌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此外,画院还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将文化展览推向全球,让更多人能够远程互动,深入了解和欣赏敦煌艺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敦煌文化的知名度,也促进了不同地域、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让敦煌艺术从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四、结语

胡琴悠扬、羌笛声声,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画卷中,敦煌艺术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随着岁月的流转,这片沙漠之地上孕育的宝贵艺术遗产亦面临时光的考验与沧桑的洗礼。然而,敦煌画院,它承载着对敦煌艺术传承发展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自成立以来,其名声如涓涓清泉,在敦煌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悄然涌动。它不仅是敦煌艺术的守护者,更是其传承与创新的引领者。在与千年文化交汇的土地上,敦煌画院肩负着研究、保护、传承和推广敦煌艺术的崇高使命,其努力与贡献正汇聚成一股洪流,为敦煌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画院以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独特的创新精神,成为敦煌艺术文化的象征。不仅以传统壁画临摹为基础,继承弘扬敦煌艺术,更将现代科技融入保护工作,将数字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使敦煌艺术焕发出新的魅力。敦煌画院的努力不仅限于保护与传承,还延展至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活动,传达着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国际文化融汇的时代背景下,敦煌画院的兴起见证着敦煌艺术的复兴。然而,传承路上,困难诸多。面对现实挑战和未来机遇,敦煌画院仍需要持续努力,以其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工匠”精神,引领着敦煌艺术蓬勃发展,为这颗艺术明珠注入永恒的光辉。在这充满希望的岁月里,敦煌画院将继续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娴,金雯.数字化时代敦煌文化的传播方式[J].产业创新研究,2022(19):154-156.

[2]白旭东.传承再生:从敦煌艺术到敦煌数字艺术[J].西泠艺丛,2023(06):41-44.

[3]郑亦晴.全球化视野下敦煌艺术的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24):57-59.

[4]张皓怡.敦煌文化的溯源与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22(11):108-109.

[5]员嘉泽.论敦煌画院在发展敦煌文化藝术过程中的实践与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2(24):166-169.

[6]崔家阳.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与传承发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10):38-40.

作者简介:

张雅婧(2000-),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