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命题趋势,夯实知识能力

2023-12-18蔡茹平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韩非断句文言

蔡茹平

2023年高考教育部命制四套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在选材、题型和选项内容方面与2022年相比均有明显变化。牢牢把握命题趋势,夯实知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阅读。

一、把握命题趋势,走向灵活多变

纵览2023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文言文阅读题,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甲、乙卷文言文4道题,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文言文5道题,这与各卷去年的题量是一样的。题型方面,变化最大的是第10题,从客观选择题变为了主观断句题;其它题目均保持了去年的题型。可见守正传统是基本,创新变化是探索。

总体来说,今年文言文阅读与去年相比呈现出四个趋势。

(一)趋势一:材料多样化

近两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逐渐打破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传文大一统的局面,开始出现纪事类本末体,甚至是非史书类的语录体、散文等文章(见表1),从选材上提醒我们,不能只训练纪传体,必须拓宽视野,全面备考。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3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题中,只有一套还保留着纪传体史传文的体裁,提醒我们备考要全面开花,兼顾纪传体、纪事本末体、语录体和散文等。另外,材料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双材料的形式,使文言文选材内容及角度更加丰富。

(二)趋势二:断句主观化

2023年的断句题已经从客观题走向主观题,全面呈现断句主观化。我们对比一下去年和今年的断句题题干就可以看出变化。

2022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语文试题中,第10题都是客观断句题,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值为3分;在2023年的高考中,这一道题的分值没有变,也仍然是断句题,但是题干变成“文中(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是‘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从2022年的客观题转变为2023年的主观题,这是文言文断句题最大的变化,它要求考生摈弃了对比选项进行选择的技巧,只能根据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断句,对于考生来说,是知识、能力和心理上的多重变化。

(三)趋势三:字词延伸化

第11题是考查字词理解的题目,题干上并无变化,均为“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但选项“相关内容”延伸得更广了。对比去年选项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延伸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见表2)

2022年开始,文言文第11题就打破了考查文化常识的大一统局面,开始考查词语的含义,并且与教材课文、成语等勾连,拓宽了命题的题材及形式。现在基本上形成词语的句中含义勾连文化常识,或与课文、与今义、与成语等进行比较的命题形式。

2023年四套文言文阅读第11题共16个选项,将词语的句中含义与文化常识勾连的选项有2个,与教材课文勾连的选项有8个,与今义比较的有2个,与成语比较的有2个,单纯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意的有2个。与教材课文勾连比较的选项占比一半,足以证明教材复习的重要性。关联的教材课文,既有古文又有古诗词,文体范围宽泛;与初中的课文关联的有6个选项,与高中课文关联的有2个选项,既体现了语文考查的基础性,也提醒考生复习的范围不能局限于高中。

(四)趋势四:概述复杂化

第12题是概述内容题,题干没有变化,但在选项内容的设置上随着选材内容的变化而产生变化。2023年四套语文试题中,全国甲卷设置的四个选项保留了以往常见的“概述人物特征+事件”内容设置方式,全国乙卷也是较为常见的“概述事件”的方式;而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随着选材内容的变化,选项从单纯的概述人物特征及相关事件,变化为以概述事件、概述看法为主。设置的错误点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征等,增加了论述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新的挑战。

(五)可能性趋势有二

除了以上四个趋势,我们还可以依据2023年的高考题做出合理的猜测,一是词语的考查将综合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考查内容越来越丰富;二是如果材料组合形式为双材料,文言文阅读的问答题可能从比较阅读的角度设题。

二、把握做题方法——以2023年高考题为借鉴

除了关注选材、题型、选项内容的变化,还要从2023年的高考题出发,总结并借鉴每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方法。

(一)第10题:知识能力为主,断句标志为辅

通过梳理2023年四套文言文阅读的主观断句题,可以看出所断之处既有同一主语不同分句间的断句,也有不同主语不同句子间的断句,从根本上来说是根据语意的变化来判断的;还可以辅以一些断句标志,比如特殊句式、说话标志或者一些固定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开。

请看新高考Ⅰ卷的主观断句题:

韩非子A云夫子 B善之C引D以张本B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从解题的方法来看,题目并不要求每一个字后都需要判断,它选取有一定迷惑性的字词处,让我们凭借知识和能力进行主观断句。

A处我们不需要断,因为韩非子是一个名词,并不成句;

B处我们不需要断,因为“韩非子云夫子”意思是“韩非子说夫子”,意思并不完整;

C处需断,因为“韩非子云夫子善之”意思是“韓非子说夫子善于奖罚”,意思完整,而D处不能断,因为“韩非子云夫子善之”的“善之”是擅长奖罚,加上“引”不合逻辑,解释不通;

E处需断,因为“引以张本”是“引用(这个故事)来展开论述”,意思完整连贯。而F处不能断,因为“引以张本然”是“……的样子”,前不能承接“韩非子”这个主语,后不能连接“难之”这个短句,显然“引以张本”是韩非子的一个行为,“然后难之”是后续的一个行为,所以“然”字后不能断;

G处需断,因为“然后难之”意思是“之后责难他”,意思是韩非子先假装赞扬孔子擅长奖罚之道,然后又借他人之口否认这一点,非难孔子;

H处不能断,因为“岂有”意思不完整,而“岂……哉”则是文言文固定句式,意为“哪里/怎么……呢”。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运用文言知识,贯通文本意思,辅以一些断句标志,即可提高断句的准确性。

(二)第11题:注重文意理解,依据语境判断

从2023年高考四套文言文阅读试题来看,第11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共性,包括词语意思、词语用法、所在句子的意思及特殊句式。比起以前单纯考查文化常识,这道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灵活。有趣的是,关联的初中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出现在三个选项中,可谓高频热点。

从解题的方法来看,第11题要与原文语境结合,推断重要词语含义。不单要善于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也要备好文言虚词的基础。高考命题可能会从实词向虚词扩展。

请看新高考Ⅰ卷的第11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此题选B。四个词语都是文言实词,其中A、B选项分别与初中、高中教材相关联。

A选项分为三步走,先解释了“围”字在本文的含义,注意是被动用法;然后举初中教材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字为例,说明“举”字的具体含义,注意也是被动用法;最后将“围”字与“举”字的用法进行比较,结论说“两者用法相同”。“三步”内容均正确。

B选项则分为两步走,首先解释“劝”字在本文的含义,然后将它与高中教材课文《兼爱》中“不可以不劝爱人”的“劝”字进行比较,结论说“词义不相同”。实际上“不可以不劝爱人”的意思是“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劝”的意思就是“劝勉、鼓励”,所以B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C选项分三步走,首先是结合语境,将“具臣”与“有功”相关联,然后指出“具臣”的意思,最后结合上下文,确定“具臣”的具体所指。“三步”内容均正确无误。这个选项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结合语境,对文言实词的含义、所指、与上下文的关联做出正确的判断。

D选项分两步走,首先指出“诬说”一词在文章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与现代汉语的“诬蔑之辞”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并不一样”。“两步”内容均正确。

一般来说,一个选项分几步走,我们就要判断几步,不能错漏;另外判断时需有语境意识,否则,对C选项这种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的题目,很容易认识模糊不清,造成答题错误。

(三)第12题:增强比对意识,注意细节设错

第12题是概述内容的题目,尽管概述的内容会随着选材而变化,但是主要方法还是回去原文进行比对。以新高考Ⅰ卷第12题为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此题选C。可以看到四个选项概述内容不尽相同。

A选项概述韩非的观点,首先概述韩非观点的具体内容,然后总结“这样才叫‘善赏罚”。内容及观点均正确。

B选项概述武臣的看法,先领起说“在武臣看来”,确定内容的指向是武臣,后概述武臣看法的具体内容。人物与看法对应,看法的具体内容也正确无误。

C选项概述孔鲋的论述内容,分为两层:一是世人的普遍做法;二是他们引经据典的方法和目的。我们需要回去原文比对,判断正误。原文孔鲋在论述的时候,先是举“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的普遍做法,然后举“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为例,说明好事穿凿者为了取信他人不惜胡编乱造所谓圣贤经典。注意两个句子的主语分别是“世人”和“好事穿凿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同时“自辅”是“辅佐自己”,“自贤”是“彰显自己的贤能”,而非选项中的“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所以选项并不正确。

D选项概述子鲋的观点,先概述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的态度,然后概述武臣的态度,最后概述子鲋对武臣这种态度的看法。这三部分“态度”“看法”均正确无误。

因为概述内容的不同,我们要比对人物与观点、观点与论据、观点与论述匹配与否,以及论据、论述的具体内容正确与否,与概述“人物特征+事件”的题目并不完全相同,但是考查的能力还是理解和信息筛选、辨析能力。

(四)第13题:关联教材课文,抓准得分要点

作为文言文阅读中传统的翻译题,这道题充分考查文言文理解与表达能力,在高考中地位稳固。观察四套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知识点,可以窥得考查的重点。全国甲卷考查的知识点有: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宾语前置/多义词/重点虚词/所字结构;全国乙卷考查的知识点有:通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判断句/重点虚词/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名词做状语/多义词;新高考Ⅰ卷考查的知识点有:多义词/宾语前置/意动用法/谦敬词;新高考Ⅱ卷考查的知识点有:通假字/谦敬词/固定结构/多义词/省略句/重点虚词。

翻译题充分考查了文言文理解能力和将其转变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甲、乙卷均为10分,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均为8分,与去年保持不变。应该坚持一如既往地抓得分点,并保持翻译的句子文意通顺、符合逻辑。以新高考Ⅰ卷第13题为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第一个句子里包含了多义词(骄侮、意)、重点词语(是以)、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和敬称(子)等可以当作得分点的字词,其中“骄”“意”“是以”“子”等字词在课文中有直接的体现,可以迁移运用。

第二个句子包含了重点词语(请、略、一隅)、多义词(审、信)、敬称(君子)等可以当作得分点的字词,其中“请”“略”“信”“君子”等字词在课文中有直接的体现,可以迁移运用。

由此可见,文言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谦敬词等仍是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在做题时候要识别这些采分点,从课文中进行迁移,或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准确翻译。

(五)第14题:筛选文本内容,准确归纳表达

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的第14题是问答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从新高考Ⅰ卷来看第14题的考查指向及做题方法: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理解和概述能力的主观题,我们要回去原文,首先找到韩非是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他对孔子赞赏赵襄子的话进行否定,认为孔子不知善赏;然后筛选子鲋针对韩非的论据进行批驳的内容,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这道题照抄原文是不能得分的,考生应该要用现代汉语来表达。

从2021年开始,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增加了这道主观表达题,并作为稳定的题目保留了下来。近两年这道题的设题角度基本没有变化。新高考Ⅰ卷2022年是概括内容,而2023年是陈述内容;新高考Ⅱ卷2022年是概述内容,而2023年是陈述内容。所以做题基本方法应该坚持回去原文筛选内容,准确理解并表达。

因为这道题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文本,篩选相关内容,比单纯的翻译题更需功力,所以这道题向来是比较难拿分的题目。考生必须坚持“文本”意识,一定要先读材料,形成整体认识,才能做好这道题。

今年的文言文,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均为双材料文本,目前来看,第14题还没有就双材料进行比较角度的设题,但是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

三、顺应试题趋势,夯实知识能力

(一)熟悉背诵篇目,夯实文言基础

学生对于高中统编版教材里要求背诵的篇目要非常熟悉,积累并掌握学习提示、单元任务要求的文言知识,包括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古今异义词、谦敬词等。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初中教材中的古诗文也要相当熟悉,如果初中学得不够扎实,可以在复习高中背诵篇目的时候适当勾连初中的教材。

表3为高中统编版五册语文教材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中关涉到的文言知识,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重点逐一进行复习夯实。

按照教材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的要求,文言文的课文是复习的重点,其中关涉的文言知识要牢固掌握。考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进行积累、整理并体会,进而在陌生的文本中迁移运用。

(二)熟悉题型方法,夯实得分意识

根据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各个题型,逐一训练基本方法,持之以恒加以巩固。文言文断句要认真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断句,选择必断之处,不在可断、可不断的地方做过多纠缠。文言文词语理解题要勾连教材内容,既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文言文概述题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推敲,从而判断选项正误。文言文翻译要重点关注多义词、活用词、谦敬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并进行恰当的表达。文言文问答题要像做现代文问答题一样,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回到原文筛选内容,准确归纳提炼。

总之,顺应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势,注重积累、梳理和应用文言知识,夯实文言文理解与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复习。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韩非断句文言
我说韩非(评论)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知祸更需避祸
妙用标点巧断句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