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实践
2023-12-18姚永志
【摘要】特定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就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的价值以及基于真实情境的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并以“制作课程表”项目为例,提出“创设真实情境,发现问题”“依托真实情境,分析问题”“借助真实情境,解决问题”“重构真实情境,深化实践”“反观真实情境,展评一体”等策略。
【关键词】真实情境;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
作者简介:姚永志(1979—),男,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
实践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质。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才能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中实现“知识习得、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等目标。然而,在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信息技术和应用场景难以进行深度融合的问题,不利于项目化学习的深度开展。因此,教师要将真实情境融入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真正意义,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一、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的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特点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依托真实情境,搭建学习场景,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自然生长。
(一)搭建学习场景
信息技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知识产生于真实的应用场景中。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一定的场景之中。而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信息技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面向真实情境,遵循学生的学科认知规律,能够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搭建学习场景,让信息技术学习建立在直观场景之上,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直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1]。
(二)突出学生中心地位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中心。传统的知识讲解型课堂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成了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而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将学习项目和教学情境有机结合。依托真实情境,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在现实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存在脱节现象[2]。而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从割裂走向深度融合,学生成为知识的运用者。
(四)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科教学的基本方向。项目化学习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学生主动且有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的实践
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情境能发挥情境的直观性优势,让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做到自然而然。本文以“制作课程表”项目为例,谈谈基于真实情境的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实践。
(一)创设真实情境,发现问题
真实情境与一般的教学情境不同,它不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以及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教学场景。真实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是真实的,激发学生内在需求,驱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实情境还有助于还原信息技术知识生成的场景,更好地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3]。
“制作课程表”项目旨在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并在操作过程中建构“表格、行、列和单元格”等基本概念。课程表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这个项目化学习主题,小学生并不陌生。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笔者从各个班级中搜集了不同样式的课程表,然后以此为情境素材,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设计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份课程表?为什么?从课程表中你读到哪些信息?是怎样读的?结合问题,学生比较各个班级不同的课程表,并根据课程表反映的信息,交流自己是怎样读取课程表信息的。借助真实情境,笔者自然地引出项目任务:运用Word制作一份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在上述教学情境中,笔者自然地穿插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个性化课程表的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中观察课程表的构成元素,在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出项目化任务,让问题的呈现做到自然而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二)依托真实情境,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要想有效解决问题,就需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把握问题背后涉及的操作原理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目前,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式授课方法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利用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提升学生问题分析的实际效果[4]。
针对“制作课程表”项目,在引出项目化学习任务后,笔者带领学生展开课程表的分析与学习。首先,笔者让学生选出一份自己最喜欢的课程表,再将这份课程表和一张数学统计表进行比照,探究表格包括哪些要素。通过比较学习,学生了解了课程表的构成元素,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课程表中“行”和“列”的概念建構。其次,在建构“行”和“列”的概念基础上,笔者借助电子白板展示了一张Word表格,让学生根据“行”和“列”的概念,从表格中辨识“行”和“列”,进而让学生了解到表格中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最后,笔者选中一个单元格,让学生猜想选中部分在表格中是什么部分,帮助学生完成“单元格”的基本概念建构。本环节借助电子白板,将学生既有概念带入Word表格的真实情境探索中,让学生将既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完成“行”“列”和“单元格”基本概念的构建,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借助真实情境,解决问题
在完成基本概念构建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情境支持,教师可以借助真实情境还原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增强学生项目化学习的目的性,促成学生解决问题。
在完成“行、列和单元格”概念构建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份Word文档,让他们按照给定的课程表的样式设计一份电子课程表,并结合运用场景,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何在Word中插入一份表格?课程表应设置多少行、多少列?结合提示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份课程表样表和Word文档,将学生置于实际应用情境之中,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他们创造不断完善解决问题方案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完课程表后,笔者给各个小组提供了一份样表,让学生比较两份表格的不同点,交流自己对两份课程表的审美感受。通过比较活动,学生发现样表更加美观,其不仅将空白的单元格进行了合并,也增加了一些斜线,以突出某些数据和信息,且列和行的宽度、高度适当。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对比发现,二次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通过不断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课程表制作任务,而且能够学会通过合并单元格、增加斜线和调整行和列宽度、高度等方式,对课程表进行优化调整,制作出相对完善的课程表。这个过程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形成选择最优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四)重构真实情境,深化实践
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应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实践应用的机会。实践应用不是对课堂教学的二次呈现,而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信息技术教学场景进行重构,引领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化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让实践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5]。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笔者重构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班级的课程表已经陈旧了,部分同学也反映这份课程表不够美观。现在班委会向班级全体同学征集一份电子课程表,要求课程表能够准确地反映每天的课程设置情况。同时,课程表又要注意美观,带给同学们美的感受,如对表格的颜色、字体、字号和字色等进行适当的美化。请你们将制作好的电子课程表发送到班级学习平台上。同时,针对自己设计的电子课程表,附上一份操作流程和设计思路说明。本次项目化学习从课堂学习向学生生活延展,引导学生聚焦班级课程表的再设计,给学生重构了一个生活化的应用情境,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让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直指生活实践。
信息技术实践既要注重课时教学内容的融合,又要对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学生要想实现对课程表的美化,就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通过字号、字体、字色、表格颜色设计等完成新的课程表制作。这个制作过程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得以融会贯通,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反观真实情境,展評一体
评价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项目化学习评价主要以知识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化学习特点,将教学评价和真实情境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来检验解决问题方案是否符合情境、是否是最优方案等,进而评价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
如在解决问题环节,笔者结合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机会。各个小组需展示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其他小组则负责检验课程表行和列的设置是否科学,是否较好地反映出每天的课程信息。再如,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发送到网络共享平台。班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欣赏每个人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点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扩大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借助微信群、QQ群等,引导家长参与评价,推选出最佳电子课程表。围绕推选出的最佳电子课程表,再让设计者进行线上解说,解说应包括制作的基本流程、审美构思等。
展示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多评价主体参与到学生项目化成果的评价中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获得了立体化的展示空间和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在反观情境的过程中对项目化成果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有助于学生总结项目化学习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真实情境基于学生学情,契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打通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之间的通道。教师应基于真实情境,深化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让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建立在真实情境基础上,并借助真实情境自然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有效地分析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让项目化学习更加高效。项目化学习评价也应建立在反观真实情境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情境是否吻合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海玲.聚焦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初中Python编程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7):41-43.
[2]姚国艳.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读《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有感[J].教育视界,2019(3):76-79.
[3]胡佳怡.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本源[J].中国教师,2019(7):77-79.
[4]梁小棠.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5):174-175.
[5]王志军.真实情境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9(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