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2023-12-18周安凡
【摘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从整体出发,对学科知识及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基于教材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能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大单元教学价值,提出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创新大单元教学活动、补充大单元教学资源等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周安凡(1979—),男,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云湖实验小学。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应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为重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大单元教学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以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对其核心素养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大单元教学优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价值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了解和巩固有关数字、符号、公式、算法的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情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删繁就简,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前后衔接和对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1]。在大单元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还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大单元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单元,也可以是对教材内容重组形成的新的单元。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快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架构,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过渡。与此同时,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根据大单元主题,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这也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升,让教师成长为优秀的骨干教师[2]。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大单元教学不能盲目地依据教材来开展,而需要教师充分结合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来实施。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阐述教学实践策略,期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大单元教学旨在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深度研读教材,加强对整体内容的把控,明确大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
例如,围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组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发现相关内容与质量单位关联紧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讲解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中有关“吨”的知识,从“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角度开展本次大单元教学,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如下大单元教学目标,以保障学生学习难易程度适中,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状态:1.让学生通过称量实践活动,了解使用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克、千克、吨的感受,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2.让学生阅读“曹冲称象”这则故事,建立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解决问题,为不同物体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强化自身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其他质量单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上目标涵盖大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学生通过目标的达成能顺利掌握所学内容,深化对质量的理解。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感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与价值,依靠有效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最终落实核心素养。
(二)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活动内容
教学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能在突出本课重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所学知识。在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消极心理或较大压力,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之后进行知识迁移与运用提供助力。
例如,开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作为延伸内容,并将本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确定为“小数的计算”。在课程教学开始前,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场景,向学生展示火腿肠、饼干、巧克力、牙膏、气球、水彩笔等不同商品的价格,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从商品价格中获取的信息,引发学生对小数的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所展示的商品可以让学生回想起在超市、文具店购物的经历。基于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选择将情境中提供的商品价格作为线索,总结小数的基本特征,指导学生读小数、写小数,为学生学习小数的计算做好铺垫。在之后讲解小数计算方法、带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找出小数计算与整数计算之间的差异,进而了解小数的重要价值,学会运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借助情境创设的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良好习惯,发展核心素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得到提升。
(三)创新大单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与运用
组织大单元教学期间,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合作,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与提升。
例如,对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整合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以及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等有关统计图表的内容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为帮助学生顺利掌握不同统计图的应用和数据的统计方法,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完成以下实践活动项目任务,并在完成任務后分享本组实践成果。
活动1:尝试用同一品牌的保温杯与陶瓷杯做对比试验,测试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利用统计图表的相关知识整理数据,描述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2:请体育老师提供本班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数据资料,选择整理某一测试项目的数据,借助统计图表呈现班级内男生、女生的成绩并进行对比,提出问题,然后尝试解答。
活动3:在大人的协助下,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四大海域面积,并采用统计图表进行直观展示,找出面积最大的海域。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需要结合大单元核心知识,与小组成员一起搜集、整理、分析数据,通过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要想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这样,学生能够借助活动积累经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在合作中可能会存在分歧,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合作时需统一意见,不可与小组成员发生冲突,以免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补充大单元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大单元主题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据大单元教学中整合方面的要求,围绕“平面图形”这一主题,选择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五年级下册“圆”为补充学习资源来开展大单元教学。其间,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为进一步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借助课内资源拓展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向学生分享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资料,让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它们均是在一个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归纳出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另外,为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补充资源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通过课内外知识的学习、巩固与拓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反思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为保障核心素养培育质量,教师需要利用有效方式评价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判断学生能否找出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否基于具体情境灵活应用知识点。除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合理评价,教师还需要及时进行复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笔者通过反思及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或部分学生的学习仍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为搭建知识架构,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增加了过多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导致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法完全吸收相关知识,他们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后续调整阶段可以适当精简内容,去掉重复的知识,并适当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保障学生能以高昂的热情投入活动当中[4]。第二,有效的问题设计和提问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能激活学生思维,保障其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但部分教师会将重点放在设计问题的内容、呈现形式上,并未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导致部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不足,课堂变成只有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分层的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合理设计问题,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获得能力发展。第三,增强知识点综合性和整体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部分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出现的“难以顺利完成知识迁移与运用”这一问题,教师应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注重结合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大单元视角发现问题,剖析问题,顺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整合性等特征,突出知识的结构化特点,保障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能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建立知识内部的联系,掌握知识蕴藏的内在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成核心素养,为后续开展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路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寒.“四步走”,落实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J].四川教育,2022(24):36-37.
[2]赵生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2(34):52-54.
[3]曹江峰.大单元: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新视角[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11):16-19.
[4]郭金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