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探究
2023-12-18曾宪玉
董 凯,曾宪玉,徐 锦
(西北工业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72)
0 引言
当前,在国家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国家也对高等教育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高校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资源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高校在专业领域、发展规模、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针对高校的学科信息服务工作也存在着如学科服务制度不完善、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创新服务效果不佳、师生体验不强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析和研究。
1 “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现状
1.1 “双一流”建设提出的背景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出台;2017年9月,《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截至2019年1月,全国已有140所高等学校的465个学科专业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1]。“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旨在推动我国高校提升综合实力,成为国际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加精准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在教育、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承担着为高校教育和研究提供支持的使命。
1.2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一是支持高水平的教育和科学研究。高校图书馆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文献资源,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源,含图书、期刊、报纸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库资源,以支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推动高校专业学科交叉与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知识服务平台,应促进不同学校各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为跨专业学科提供支撑。同时,图书馆也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加强师生服务的创新活动,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做出应有贡献。三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为高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包括资源检索、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战略研究、数字化资源访问等,以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四是培养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加强对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更多的师生通过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更好地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为师生开展学术研究保驾护航。
1.3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功能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和创新,同时也是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的方式和举措,无论对学校教学科研还是人才培养,不管是对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还是对学生专业课学习,都起着巩固学科知识广度深度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而通过对国内42所一流大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服务专栏、学科馆员联络、学科资源导航、学科动态追踪、信息共享空间、未来图书馆建设、学科情报分析、科研数据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其中,开展率最高的3项服务是学科馆员联络、学科情报分析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学科动态追踪的服务开展率最低,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较全面的学科服务并建设有对应的信息平台[2]。
2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性、举措及作用
2.1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一是满足高质量、高水平教育和科研需求。高质量、高水平教育和科研需要大量的学术资源支持。通过创新学科信息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二是促进跨学科专业研究。“双一流”建设强调跨学科专业研究,图书馆可以通过创新学科信息服务,有效促进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合作,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撑。三是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目前,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能力和要求。通过创新学科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帮助师生提高信息检索和使用的能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四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内涵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通过不断创新,图书馆可以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2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的相关措施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需要结合高新技术和新理念需求。一是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将纸质资源数字化,建立数字图书馆和学科专业数据库,使师生可以在线使用各种学科信息资源。二是数字化图书馆导览。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师生在线对图书馆进行导览,同时结合RFID技术帮助师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源。三是全平台智能搜索引擎。开发全平台、智能化搜索引擎,可以根据师生的使用习惯和学科专业特点,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检索结果,增强师生使用信息检索成效。四是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基于师生的使用习惯和学科专业需求,建立个性化、定制化的资源推荐系统,推送相关学科专业信息动态和论文、图书、课程等资源,提高师生使用满意度。五是在线学术互动和沙龙。举办在线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专业信息的共享和合作。六是数据管理、使用、分析支持。提供数据管理和使用工具,以及相关专业培训,帮助相关人员管理和分析使用者的数据,以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七是跨学科专业合作。倡导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建立跨学科专业资源中心,促进学科专业交叉和发展。八是师生培训和支持。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内容和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师生利用好图书馆的学科信息资源。九是资源服务评估和反馈。有计划地评估学科信息服务和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果,根据师生需求进行改进和提升。十是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学科信息交流共享渠道,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和信息传播。
2.3 学科信息服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信息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通常拥有较多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信息服务支撑。二是学科专业导航。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学科导航、资源培训、信息检索,帮助师生便捷高效找到学术资源。三是文献资源传递。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传递服务,帮助师生获取所需资源,包括获取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副本和电子资源等。四是数据管理使用。图书馆对学科信息的数据进行管理,帮助相关人员存储、使用和分享研究数据,以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和交互。五是学科评估。图书馆可以协助高校开展学科评估,为高校和学院提供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力分析等数据,助力学校学科评估工作。
3 制约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学科信息服务缺乏健全的制度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外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而作为高校图书馆所主导的学科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支撑和平台。从目前高校学科信息服务现状来看,因为服务项目和内容差异,服务水平不一,在学科服务开展过程中,并不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多数高校图书馆仅仅只是针对服务范围及相关职责进行简要的概括,导致多样化服务行为存在形式主义,诸如主要任务、服务原则、团队建设、评审考核、奖惩机制等多层面工作都缺乏较为有成效的制度规范及标准,使最终的服务质量及水平大打折扣[3]。
3.2 学校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工作,各高校重视力度不同,部分“双一流”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专业领域、学校实力等原因对学科信息服务工作支持力度较大,而多数高校由于图书馆所处的位置和资金等因素,对学科信息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对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服务创新引领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各高校学科信息服务发展步伐不一,学科信息服务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服务成效也不同。
3.3 学科信息服务发展不均衡
由于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情况不一,专业发展和学校资源保障不同,导致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发展不均衡,部分“双一流”高校在原有传统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增加了信息共享空间、未来图书馆建设、学科情报分析、科研数据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服务内容,而一般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仍然处在传统或初期的服务阶段,还不成熟、不完善。而通过学科视角来看,在理工科专业学科服务比较多,在思政类、文史类学科服务偏少,服务效果也不理想。
3.4 学科信息服务团队力量薄弱
一是学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多数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学科信息服务属于图书馆高水平服务内容,所以团队建设普遍选择高级职称或是高学历的馆员,因此对其专业背景以及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的忽视,尤其是图书馆学或是情报学专业人员较少。二是由于学科信息服务馆员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绝大多数高校都不能够针对学科服务馆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导致学科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不强。此外,针对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由于工作无法量化,到时业绩考核不显著,激励机制无法建立。同时,服务团队的成员还存在部分兼职的情况,使得团队流动性较强,难以推动学科信息服务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4]。
4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创新工作的思路与举措
4.1 加强建设学科信息服务制度体系,提升学科服务成效
为了能够保证学科信息服务工作的长效性和有效性,各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学科情况和服务特色,有针对性地成立专门的学科服务管理机构或者部门,完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机制,营造积极良好的学科服务环境,加强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完善,例如针对学科资源建设或者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通过小+大的团队结构模式实现学科服务团队的整体结构建设,积极整合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源,围绕学科信息服务这个主要服务,统筹规划学科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从而加强对于图书馆各个部门的业务引领和管理。同时,全面协同学院、职能部门等多方主体,打造可靠的三级协同联动机制,从人才、技术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合理支撑保障,确保构建长效、常态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学科服务。
4.2 加强沟通联络,争取更多资源,全力保障学科信息服务工作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学科信息服务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宽。从图书馆的个性空间建设、特色资源保障、专业特色服务等工作,到学院的学科专业服务、科研教学服务等,和对学校领导决策参考、高校发展动态研究等,覆盖面较宽,服务有针对性,特色明显。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在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提供高质量特色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学校争取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全力保障和推动学科信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工作[5]。
4.3 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发展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央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好这个时机,通过加强对国内外高校在学科信息服务制度建设、工作方式、服务项目和内容等的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和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特色和创新服务内容,全力保障学校“双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和发展如智库研究、知识产权研究、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等创新服务,使师生真正体会到新型学科信息服务带来的便捷。
4.4 加强学科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高水平学科信息服务团队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服务工作的全面运转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支持。首先,应该以高校学科信息服务发展需求为导向,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建设一支由专业馆员构成的知识化、年轻化且具有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馆员队伍。既要重视学科服务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要强化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提升意识,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其次,结合高校学科发展要求及教学科研规划,实现对于专业性更强的馆员的组织,并形成团队。不断提升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综合素养,并结合各大高校学科信息服务的优秀案例,汲取相关经验,不断优化学科服务的全面性与深层次性[6]。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学科信息服务资源、学科信息服务理念、学科信息服务制度、学科信息服务人员和建立健全学科信息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打造专业、高效、可靠的高校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价值,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