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路径探析

2023-12-17闫明杨福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学校

闫明 杨福梅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一手资料,探析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孟连傣族;文化传承;学校

【中图分类号】G127;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063—03

一、孟连傣族及学校概况

(一)孟连傣族基本情况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孟连县)是云南25个边境县之一,与缅甸接壤,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孟连县境内主要有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集”的居住特点。

依照孟连县地形特点,傣族聚居在西南—东北这一坝子地区,涉及娜允镇、勐马镇和部分芒信镇。傣族人口在逐年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孟連县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44693人,少数民族人口114631 人,占总人口的86.57%,傣族人口也从1964年的13116人涨到2020年的27037人[1]。

(二)孟连学校概况

目前孟连县有3所幼儿园,30所小学,5所普通初中,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共计41所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本文主要以傣族居多的孟连县第一小学、孟连县民族小学、勐马镇完小、芒朗小学和红塔中学为田野点开展调查,从在校生人数、少数民族人数,师资情况等方面梳理学校基本情况,具体如表1。

二、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主要路径

学校在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时经过筛选将与国家教育方针相符,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适当内容引进学校,主要通过乡村少年宫、开设兴趣班、开展校园活动来进行传承。

(一)依托乡村少年宫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孟连县乡村少年宫是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的重要途径。乡村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和设备,依靠学校教师和志愿者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面向乡镇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2]。芒朗小学和勐马镇中心完小主要通过乡村少年宫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少年宫课程开设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体育类、艺术类和手工类等。其中葫芦丝、陀螺、傣族舞、芦笙舞等不仅是芒朗小学少年宫的乡土特色课程,同时也是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勐马镇中心完小开设的傣族马鹿舞、孔雀舞等课程也是典型的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开设时间上,芒朗小学是每周三的16:10—16:50,勐马镇中心完小是周一的16:10—16:50。

乡村少年宫的师资情况。乡村少年宫的公益性决定了授课教师的兼职性,乡村少年宫诸多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在校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兼职承担。在芒朗小学关于少年宫的介绍中也明确指出少年宫课程教师的双向性,教师来源一方面是在校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承担不同课程或项目,另一方面从社区中遴选特色突出、技能扎实、品质优秀的专业人士承担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但无论哪一类老师,在得到一定路费、餐食补助外,并无更多福利待遇。

(二)通过开设兴趣班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孟连县第一小学、孟连县民族小学和红塔中学主要通过开设兴趣班或社团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取得一定成效。

孟连县第一小学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将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宣抚司礼乐舞引进校园,以兴趣班的形式从各年级挑选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兴趣班,由当地文化馆专业老师在每周三下午4点到校授课。目前孟连县第一小学已组成由乐器手、歌手和舞蹈演员等50人构成的宣抚司礼乐队[3],可进行部分传统曲目的表演,图1就是演出时的照片。此外,孟连县第一小学为弘扬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文化,于2018年3月3日邀请娜允民间傣族手工剪纸传承人岩弄老师到校进行剪纸培训(图2),同时成立傣族剪纸兴趣班,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开发成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傣族剪纸校本课程。兴趣班的开设唤醒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活力。

注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孟连县民族小学,通过开设民族艺术、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兴趣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其中,每周二下午4点开设的民族舞蹈、民族合唱、傣拳、陀螺和高跷等课程是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孟连县民族小学紧密结合本土文化,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传统徒手拳引进校园。为促进师生更好的学习、传承傣族传统徒手拳,民族小学于2016年5月19日特邀请孟连傣族传统徒手拳传承人波岩胆进校培训。波岩胆老师细致耐心的向师生讲授傣族徒手拳的由来、发展、作用等,并进行现场展示。为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涵养爱国情怀,孟连县民族小学开展每周两次的傣拳课,赋予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活力。

受中考压力影响的红塔中学,兴趣班的开设虽然没有小学丰富,但也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于2016年12创办了篮球社、排球社、舞蹈社、音乐社等学生生团,并在学校操场组织社团进行招新。社团由具有相关特长的教师进行负责指导,在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进行活动。其中音乐社团开设葫芦丝演奏课程、舞蹈社团成立少数民族舞蹈队,教授傣族、佤族和拉祜族等传统少数民族舞蹈。红塔中学社团的组建和社团活动的开设为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三)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机会。校园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用语言、歌声、舞蹈、乐器表现本民族文化,以此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常见的校园活动有节日庆祝类、主题类、专题类等。孟连县民族小学举办的专题活动——“三独比赛”是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好平台,颇具傣族特色的节目如葫芦丝独奏《竹楼情歌》《傣拳》《民族服饰展演》等多次登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舞台。此外,傣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會在每届运动会上崭露头角,如开幕式中傣族表演方队、象脚鼓队、傣族伞舞、孔雀舞、象脚鼓舞等,以及比赛项目中增设傣族传统体育项目——踩高跷和打陀螺,运动会是展示和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孟连县第一小学、红塔中学、勐马镇中心完小等学校也会依托传统节日举办晚会,在晚会的筹备和展现中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孟连县第一小学的“小手拉大手傣族传统剪纸作品展示”和各学校举办的“六一”和“元旦”活动晚会都是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途径。从红塔中学每年五·四晚会节目中有关少数民族和傣族节目数量的变化来看,具体如表2,有关傣族文化的节目逐年递增。可见,校园活动是传承孟连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文化自信之于国家就如同水之于鱼一般必不可少,通过学校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具有时代意义[5]。孟连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乡村少年宫、开设兴趣班和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将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间断的融入学校教育中,在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罗承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概况[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2]刘波,和玲.谈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的经验与做法[J].新课程(中),2017(8).

[3]郎启训,马鹏强.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乐舞人传承现状调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5).

[4]贾茗琛,陈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1(11).

[5]费白露,倪松根,王琴.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 年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云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YSX202203);2022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才观的贵州傩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S2022YB181);2022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项目编号:2022JK17)。

作者简介:闫明(1990—),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杨福梅(1985—),女,藏族,青海兴海人,硕士研究生,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期教育系副教授,新疆师范大学2022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人类学。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学校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