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志艺文志的编纂、构成与文化价值探析
2023-12-16刘孝文,岳爱华
刘孝文,岳爱华
摘 要: 《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是记载承德地方文化的史志双璧。两部志书的艺文志都著录了可考的地方经籍文献,收录了多样的诗文,还保存了重要的石刻碑志,具有文献学、文学、历史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元文化价值。全面研究地方志艺文志,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亦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
关键词: 《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地方志;艺文志;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210(2023)01-0055-07
地方志被称为“一邑之全书”“一方之全史”,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之价值。《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收录的仅古代至1949年的旧方志即有8 577种。“艺文志”最早出现于正史《汉书》,班固在继承《别录》和《七略》成果的基础上,将西汉国家藏书做了著录。自此,艺文志为后代史家所沿袭,在史籍编纂中多设立艺文志或经籍志内容。南北朝时期宋孝王所著《关东风俗传》有《坟籍志》一篇,著录了邺地学者的著作,被视为地方志艺文志之开端。随着方志体例的成熟和完善,艺文志列入地方志渐成惯例。地方志艺文志所记述的某一地域内图籍、档案、牒谱、传志、碑碣、钟鼎等原始材料,是研究某一地域文化、学术、教育等内容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文献线索,实是“学术的渊海,治学的门径”。
通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对地方志艺文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承德地方志艺文志作为研究承德区域典籍文化、学术著述的重要文献文化资源,同样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以清代承德地方志艺文志为研究对象,试对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纂修原则、内容构成和多元文化价值作深入探究。
一、清代承德地方志编纂概况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重视修志的传统,及至明清时期,修志之风远超前代,特别是清朝一统天下、社会稳定之后,统治者对修志异常重视,朝廷将地方志当作“昭同轨、同文、同伦之盛”的得力工具予以大力推行,修志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有清一代,地方志编纂的数量之多、体例之备、内容之广,达到了迭兴与全盛。
清代承德的地方志计有四部,分别是《钦定热河志》《热河志略》《嘉庆重修一统志·承德府》《承德府志》。这四部志书内容上既前后延续也互为补充,体例各自有所不同,风格特点各有千秋。《钦定热河志》编纂于乾隆时期,历时30年,是“最早记述今日承德地区及其邻近地方的山川风物、历史变迁最为详尽的一部志书”,“今世之人,欲考滦阳掌故,木兰宫囿,盖舍此而莫由”。《热河志略》为嘉庆时期热河都统和瑛“检志书所载,廷议所陈,撮其大纲,约为二卷,庶便稽览,勿致愆忘”编纂而成的,修志材料较多地采用了上谕、奏折等文献,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嘉庆朝编修的一统志是一部官修地理总志,在直隶统部下设有“承德府”三卷。光绪年间承德知府海忠主持编修的《承德府志》,是继《钦定热河志》以后又一部内容详实的承德地方志,从编纂到完成跨越60年,是研究承德历史、地理、民族、文教、经济和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治国方略及思想修养的重要著作。
在这四部承德地方志书中,《热河志略》《嘉庆重修一统志·承德府》因限于篇幅和体例,没有专列艺文志部分,而《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则分别用超过10卷的篇幅来安排艺文志,记载了历代跟承德地区相关的诗文典籍,反映了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下文以《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两部方志艺文志为中心,探究地方志艺文志的内容及其文化价值。
二、清代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编纂原则与内容
(一)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编纂原则
1.述而不作原则
“述而不作”原出《论语·述而》,表达的是孔子在面对古代典籍、学说时所持的审慎态度,但在后来的历代史书和古代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述而不作”或“述而不论”也一般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纂修原则之一。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继承了这一写作传统。为了保证记载的真实客观,在艺文志编纂时,强调对前代文献予以如实记录,而尽量避免掺入修志者的主观情感。
《钦定热河志》及《承德府志》都秉承了“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前代文献仅仅是“以次采录”“以次摭拾”,而无评述、褒贬之处。两部志书艺文志对前代文献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钦定热河志》先列本朝文献,后列前代文献,而《承德府志》则按历史年代从有文献之始记起。对《钦定热河志》所载之文献,编纂《承德府志》时基本上都予以重新著录,对于《钦定热河志》因遗漏而未收录的,则予以补充,较好地体现了承德地方典籍文献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地域限定原则
方志文献与其他类型文献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方”。方,地也,是记述一地之人、事、掌故的文献。故而地方志艺文志也遵循了这一原则:“金元以来,旧籍亦寥寥无几,惟赵宋出塞,诸人类皆名儒硕彦,盖箧流传,确系此地著述,拾而存之,诚为此邦文献,至国朝奉敕撰定诸书,有全部专为此地编辑者,有内数卷,分及此地事者,篇帙浩富,更为旷古所未有。”《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艺文志的文献收录范围都为具有承德地方特色、发生在承德地域、与承德相关的典籍文献。除此而外,概莫录入,具有强烈的地域限定性。
3.生人入志原则
在传统的地方志艺文志中,诸多方志采用的是“生人不入”原则,“例取盖棺论定,现有之人,虽有著作例不入志”,“诗文必其人已往,方行采入,现在者不录”。然承德地方志艺文志与此不同,《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生人入志的做法,盖因承德地处塞外边区,前代文献寥寥,至清代随着山庄的修建、皇帝的驻跸才兴盛起来,一时相关著作也多了起来,生人之作可略补史阙,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钦定热河志》不仅收录了当朝文人诗作,修志者和珅、梁国治也毫無避讳地将自己的诗作《恭和御制出古北口元韵》《恭和御制溥仁寺元韵》《恭和御制过九松山元韵》《恭和圣制经畲书屋元韵》等收入艺文志中。《承德府志》的编修者海忠也将自己的《登半壁山》收入志中,列在《承德府志》艺文志最后一篇。
(二)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内容组成
虽然《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的艺文志总序都比较简短,但亦可窥见艺文志的编纂原则、体例及内容组成等信息,是探究方志艺文志的“题眼”。《钦定热河志》艺文志总序曰:“臣等于卷首恭列天章,用昭弁冕。至于木兰秋狝,命诸皇子随侍行围,习劳肄武之余,兼功文艺,所著《斗鹿赋》诸篇,选异考辞,禀承圣制。而诸臣扈从赓飏,润色仪容,留连景物……谨以次采录,登诸简末。其前代著作,流传盖寡,兹蒐讨史乘,参以碑碣,略分门类,各依时世著于篇。”《承德府志》艺文志总序中亦云:“即采篇咏于山川,搜碑碣于塔庙,不过十存一二而已。惟我朝文物声明,灿然大备,岁遇省方盛典,珥笔侍从之彦,赓飏润色,巨制如林,而家集中所载塞上诸吟,皆富盈箧衍,文章著作于斯为盛焉。因以次摭拾,略分体类,并依时世著于篇。”两部方志艺文志的序言均说明了艺文志的内容组成。虽然两志在编排上遵循的时间顺序不同,但大体上都是将艺文志的内容分成经籍、碑碣和诗文三大部分。
1.承德地方志艺文志著录的经籍
此处经籍,非专指儒家经书典籍,乃泛指古代图书。清周中孚在《郑堂札记》卷一曰:“若艺文即经籍之异称,《旧唐志》称经籍,《新唐》改为艺文,《通志略》称艺文,《通考》改为经籍,《宋史》仍复为艺文,至皇朝敕撰《明史》,亦不改。”两部承德地方志的艺文志都对前代经籍进行了著录,以《承德府志》为例,其艺文志共著录从宋代到清代的经籍46部,但考虑到这些经籍数量不多,“碍难类分经、史、子、集”,故而不按照古代流行的四部图书分类之法分类记载,“但以年代叙次而已”。在具体著录这些经籍时,艺文志著录了书籍的名称、卷数、作者,不著录全文,但交代了文献出处,为读者查找文献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根据内容,这些书籍约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历史地理类书籍。如宋代胡峤所作记述契丹地理风俗的《陷北记》,武珪所作记载辽代地方区划的《北蕃地理志》,叶隆礼所作的纪传体史书《契丹国志》等等,都是研究宋辽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史料。
二是行程游记类书籍。如富弼的《行程记》、许亢宗的《奉使行程录》、洪皓的《松漠纪闻》,以及清代高士奇随同康熙出塞时所作的行程日记《塞北小钞》等,都是研究塞外及承德风土人情、风俗掌故的珍贵资料。而所收录的清代张鹏翮所作的《漠北日记》(又称《奉使俄罗斯日记》),是张鹏翮据自己出使沙俄的经历所撰写的出行日记,不仅是中国人最早的旅俄日记,更是研究十七、十八世纪西北边疆史的重要著作。
三是诗文集类书籍。如辽代刘海蟾的《海蟾子诗》,元代耶律楚才的诗文别集《湛然居士集》、耶律铸的《双溪醉隐集》、周伯琦的《扈从诗》、杨元孚的《滦京杂咏》,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刘纶的诗文集《绳庵内集术兰藁》等等,都是文采灿然、冠绝一代的文学作品集。
四是星占医术类书籍。如直鲁古的《直鲁古针灸脉诀书》、耶律纯的《耶律学士星命秘诀》、张文宝进呈的《内丹书》,都是古代传统星占医术的重要文献。
2.承德地方志艺文志收录的诗文
诗文是承德地方志艺文志最主要的内容,收录时间跨度从前燕延至清代。反映承德自然风貌和清代皇帝在承德系列活动及历史事件的诗文作品,在艺文志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呈现出明显的“厚今薄古”的倾向。具体来看,《承德府志》共收入宋至明代诗54首,清代诗114首,清代元韵299首。元者,本也。近代词章家和朋友诗曰原韵,和御制诗则曰元韵。盖取元音之元,以示尊崇。大量元韵的收录,是承德地方志艺文志所收诗文最显著的特征。这些诗文对当时社会、历史都有所反映,且文辞优美,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寫承德风光景物的写景诗。承德地处塞外,山川秀美,古韵流芳,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描绘承德自然界秀水青山的诗篇,兹如金代学者赵秉文的《龙山怪松》:“自笑书生骨相同,倒骑驴看两三峰。天东稍喜无碑读,踏雪还来看怪松。”这首七言绝句用质朴的诗句,描写了龙山怪松的奇特之美。此外,《滦河吟》《恭和圣制山村元韵》《恭和圣制双塔山元韵》等,也都是描写承德自然风光的名篇佳作。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浓缩了南北建筑之精华,融江南塞北风光于一体,艺文志中留存了大量赞赏避暑山庄优美景致的诗赋。如《恭和圣制水心榭元韵》:“万仞莲峰倒影侵,凌虚杰构跨湖心。桂严月境通晶箔,兰沼风湍动玉琴。唼水文鳞晴戏藻,掠波白羽暮投林。翛然濠濮之间意,元赏还从象外寻。” 这首诗写出了避暑山庄水心榭山光水色、天水相映、韵味无穷之妙趣。此外,《恭和圣制千尺雪元韵》《恭和圣制烟雨楼元韵》《恭和圣制清舒山馆元韵》等诗作,也分别赞美了避暑山庄内的建筑景观,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庄严之气和奢华之美。
二是记述皇帝行围的纪行诗。清初于塞外设木兰围场,康熙、乾隆、嘉庆三帝銮舆岁临,北巡演武习劳,诸皇子大臣秋狝扈驾,蔚为壮观。艺文志收录了《斗鹿赋》《哨鹿赋》《秋郊大猎赋》《秋塞大猎赋》等14篇赋文,对这一盛典多有详述。钱大昕《恭和御制行围即事元韵》对秋围的宏阔场景作了生动再现:“森严羽仗自天来,雨霁重岚扫碧埃。控鹤三千神策士,飞龙十二上襄材。令悬旌旆和门合,阵布风云大幕开。讲武六军皆整肃,不烦司马戒衔枚。”据统计,内容涉及记述、赞颂皇帝行围活动的此类元韵有三十多篇,如著名的《秋事随猎纪事诗十二首》《上入山行围射获白鹿一头恭记》等等。
三是记录政治活动的记史诗。承德避暑山庄是清帝北巡行宫,皇帝每年有一半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可谓“一座山庄,半部清史”,这里见证了清初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艺文志中的诗文,对这些历史事件多有记载,如内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作有《恭和圣制万树园赐布鲁特观烟火元韵》:“列溪秋水夜盈盈,月色灯光倍有情。万里?裘联队入,千枝火树照人明。直将玉烛通银汉,坐觅琉璃涌化城。料得传言遍西域,闻风争拜护羌营。”这首诗对欢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回归宴会作了纪实性描述。此外,《恭和圣制蒙古王公进宴即席书事元韵》《恭和圣制札什伦布庙叠去岁韵元韵》《恭和圣制布达拉庙瞻礼用去岁韵元韵》等,也都记载或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历史事件。
四是描绘日常生活的即事抒怀诗。艺文志中还有一些诗文,或抒发了君臣同乐的闲情逸致,或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景象。如《恭和圣制网鱼元韵》:“澄湖鱼计滋,出网丰且美。大哉好生仁,多取非所喜,银丝足履脍。素耆矜之水,纵之任泳潜,洋洋化机理,伊谁观朵颐,而欲动食指,敬惟曩南巡,陈鱼罢渒彼,顺时全鲲鲕,亭育准乎此,与物留有余,是亦爱之理。”此诗句描写了日常生活的网鱼情趣,文辞优美,轻松活泼,展现了君臣同乐的和谐景象。又如高其倬《热河山庄》:“昆圃原宜苑,神仙自有楼,烟云开紫塞,职觐近皇州,壑邃炎难到,湖平澹不流,圣人行处好,翠麦十分秋。”这首诗提到热河毗邻皇都,湖平水静,清爽无暑,有如神仙所居之地,圣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丰收之景。诗作描摹出一幅时和岁丰的祥和之景,传递出一曲庄重正雅的盛世之音。
3.承德地方志艺文志著录的碑铭
碑铭作为特殊的文献形式,承载了特定地域的文化记忆。“承德有石而无金,国朝奉命搬孔庙彝器十件,已图列学校门,此外,惟辽金元以来断碣残砖,所在尚不甚磨灭,碑或存,或不存其文,则俱载志中,今仿舆地碑目之例,胪举其目,撮其崖略,以兹考古者之辨证焉。”《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收录了弥足珍贵的碑碣,其中,《钦定热河志》中记载的碑记主要有康熙御制文《溥仁寺碑文》,乾隆御制文《热河文庙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普陀宗乘之庙碑文》等等;《承德府志》則记载了承德府、滦平县等7地44座碑碣。这些碑碣记述了诸多发生在承德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邑人乡贤的轶事,是研究承德历史、文化、宗教的第一手资料。
三、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多元文化价值
(一)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
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荟萃地方文献于一体。地方志艺文志将承德地域内有文献可考的资料都进行了搜集著录,最早追溯到十六国的前燕慕容农的《龙城求代表》,迟则截至光绪年间,时间跨度达一千四百余年。艺文志按照文献类型、年代排列著录,条理清晰、查阅便捷。通过志书艺文志,后人便可以一览承德的历代典籍文献,而省却搜集之烦。笔者以《承德府志》为例,统计了艺文志的文献并按类作了区分(见下页表1)。
其二,搜集当朝文献于一志。地方志艺文志编修采取了生人入志的原则,将当朝当世诗文著作予以载录,许多上品佳作得以保存流传,避免了流失散落。《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中收录的清代作家的不少诗文,在他们的诗文集等各类文献中并无收录,如两部志书艺文志中所收录的于敏中的诗赋,在其文集《素余堂集》中就不见记载。从这个意义上看,艺文志对文献的保存是功不可没的。
其三,佐勘典籍文献于一功。艺文志所载文献,有些内容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收录,但是由于版本流传等因素,不同版本的文献在内容上又略有出入,借助艺文志可以进行文献校勘。《钦定热河志》所录艺文内容,在《承德府志》多有收录,但是个别文献在两部志书艺文志中也有文字上的出入,亦可相互参校。如于敏中《哨鹿赋》“而桀雄据守夫泽中”句,在《承德府志》中则为“而桀雄者,据守夫泽中”;“眺影西流,启明东上”句,在《承德府志》中则为“朓影西流,启明东上”。
(二)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文学价值
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文学体裁形式多样,内容多姿多彩。承德地方志艺文志收录的文学作品类型涵盖了表、疏、剳、议、记、书、赋、诗、铭等体裁,艺文志集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于一体,展现了承德地域多元多彩的古代文学发展成就。艺文志文学内容广泛,既有展现木兰围场行围狩猎豪情雄风的赋体诗作,也有记述皇帝、近臣在避暑山庄内游览的即兴之作;既有阅史读经的感悟之作,也有慨叹人世沧桑的抒怀之作。因此,承德地方志艺文志,是研究承德古代文学演进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二,文学水准整体较高。承德地方志艺文志集合了众多学养深厚、才思敏捷的作者,这保证了艺文志所载诗文具有较高的造诣。从文献作者来看,权贵名流云集,学者大家荟萃。诗文作者中有康熙帝、乾隆帝及永珹、永瑢、永璇、永瑆、永璂等诸皇子,有和珅、梁诗正、汪由敦、蒋溥、钱陈群、张若霭、介福、嵇璜、董邦达、德保、纪昀等皇帝身边近臣和权贵,更有班彪、蔡邕、张九龄、李商隐、叶隆礼、欧阳修、耶律楚才、王世贞、顾炎武、孙嘉淦、朱彝尊、宋濂、于敏中等古代硕儒俊彦。扈从大臣奉皇帝之命赋诗作文,都会竭尽所能、各显神通,所作多为精品佳作。同为《秋塞大猎赋》,刘敞之作与钱陈群之作,内容风格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灿若群星的作者群体,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学作品,展现了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繁荣高超的文化成就。
(三)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史学价值
承德地处塞外,位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特别是自康熙建避暑山庄以来,热河成为清王朝的陪都,“神皋奥区,銮舆岁莅,蒐狩朝觐,中外就瞻,地重体尊”,热河(承德)由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涵。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史料,为地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依据。如张舜民著《使辽录》、武珪著《燕北杂录》,是关于宋辽时期辽国政治及社会风情的历史资料;宋意的《谏许南单于请兵北伐归旧庭疏》、班彪的《拟答北匈奴书》、孙嘉淦的《请于开平与和添驻满兵剳》等,是研究一定时期政治活动的史料;刘纶的《土默特种地民人事宜折》、查慎行的《塞田双穗佳谷恭记》、王之枢的《嘉禾赋》,是研究清代经济制度和农事发展的资料;乾隆御题的两块平准碑及《恭和圣制永佑寺瞻礼元韵》《恭和圣制札什伦布庙落成纪事元韵》《恭和圣制喀什噶尔回众投诚诗以纪事元韵》等,对民族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钱载的《恭和圣题文津阁元韵》以及《恭和御制味甘书屋元韵》《古松书屋元韵》《经畲书屋元韵》《双松书屋元韵》等,则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清代皇家藏书文化都有所助益。
(四)承德地方志艺文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
承德作为闻名于世的旅游城市,要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深入发展,就必须挖掘承德厚重的历史资源和人文底蕴。地方志艺文志汇集了山川形势、关隘津梁、古迹奇观、园林建筑等地理史料,是亟待发掘的资源宝库。通过《恭和圣制蒙古土风杂咏》《恭和圣制塞山风景元韵》《热河杂咏十六首》《扈从出口山川景物触目赏心恭记十首》等大量诗文,我们可以领略塞外风光和承德的山川之美,挖掘艺文志中的古韵风情,以其内在的文化机理来丰富当下的旅游内涵,为旅游事业提供文化资源和内生动力。
结 语
清代纂修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是记载承德一地之事的史志双璧,前后相继,相互辉映,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承德地区的“人杰、地灵”,而地方志艺文志中的记载,则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承德地区的“文丰”,具有多元文化價值。合理挖掘承德地方志艺文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资源,有利于加强地方历史文化和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Compilation, Composition and Cultural Value of Local Art and Literary Records of the Qing Dynasty: Centered on Authorized Records of Rehe and Records of Chengde Prefecture
LIU Xiao-wen1, YUE Ai-hua2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2.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 Authorized Records of Rehe and Records of Chengde Prefecture are two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the local culture of Chengde. The art and literary records in both books collect local scriptures, poems, and important stone inscriptions, which have multicultural values of philology, literature, history and tourism geography.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ocal art and literary records will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provide cultural resources for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Authorized Records of Rehe;Records of Chengde Prefecture;local record;art and literary record;cultural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