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与未来启示*

2023-12-15马广月王焕景郭顺利

图书馆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聚类智慧文献

马广月,王焕景,郭顺利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1 引言

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社会战略的双重驱动下[1-2],智慧图书馆[3]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一方面,智慧空间作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度融合数智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空间及服务需求,为用户提供多层级、精准化服务的虚实结合的智慧化场所[4]20。另一方面,智慧空间作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图书馆空间功能重组、服务模式创新、智能终端互联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主题。

近年来,智慧空间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已有部分学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智慧空间实践案例、概念内涵、技术应用、模式构建等研究内容的总结归纳。例如,Alonso-Arévalo J 等梳理国外多所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的实践案例[5]42;单轸等辨析国内外智慧空间的概念[6]2;杨梦等对国内外智慧空间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实践进展进行总结[7];叶飞等从智慧空间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技术应用等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8]17;冯一杰等就智慧空间辨析、空间与技术、空间与数据等方面对国内外智慧空间文献进行相关回顾和评述[9]71。既有研究对于明确智慧空间研究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局限之处,从内容上看,已有研究对智慧空间文献梳理的聚焦程度不足,大多只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进行阐释,缺乏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就方法而言,以主观的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基于科学计量工具的客观分析,而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量化研究能够更为客观地显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

鉴于此,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领域认可度较高的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10]7,对国内外智慧空间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剖析国内外智慧空间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路径,客观呈现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热点的异同,以期为国内智慧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本研究的科学性,选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现有研究多以“智慧空间”“智能空间”等作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往往存在检索结果不全面,不完整的现象。为较为全面地收集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经过多次检索尝试,最终采用以下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3 年1 月1 日。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TS=((smart space OR wisdom space OR intelligence space) AND (librar*)) OR TS=((smart Librar* OR Wisdom Librar* OR Intelligent Librar*)AND(space))”为检索式进行专业检索,筛选文献类型为Articles,时间跨度不限。通过人工对文献主题进行筛选后获得文献146 篇。在CNKI 数据库中,以“SU=('智慧空间'+'智能空间'+'智慧学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图书馆'OR SU=('智慧'+'智能')*'图书馆空间'OR SU=('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空间'”为检索式进行专业检索,经人工剔除年鉴、报告等无效数据后获得文献528篇。

2.2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开展研究,这是一种基于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等技术,以可视化图谱展现学科核心作者、研究热点、演化路径的现代理论[10]1-4。结合所选数据样本特征和当前可视化软件的特点,采用由陈超美博士团队研发的CiteSpace(6.1.R6)软件对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通过对比剖析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的差异,指明国内智慧空间研究的发展方向。

3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进展

3.1 年发文量分析

年发文量是文献计量学中衡量某一主题研究热度和发展态势的测度指标,可以反映出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水平和关注程度[10]10。利用CiteSpace软件统计文献数据的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1994-2014年,国内外对智慧空间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可视作智慧空间研究的萌芽时期。国外的智慧空间研究早于国内,如Beard K较早对数字空间开展研究,发现工程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是空间建设的基础[11]。在此之后,Lee J H等探讨了智能空间的概念和特征[12]。而国内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06年,该时期的国内学者侧重于对智能空间应用技术的探讨,如许强基于普适计算技术构建图书馆智能空间模型[13]58。

图1 国内外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

2015年是智慧空间研究发展的转折点,国内外累计发文数量基本持平。该时期国外学者对智慧空间的形态有了更多元化的理解,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延伸。理论研究方面,Noh,Younghee设想了图书馆4.0 中无限创意空间的形态[14]786;Zeng J等提出一种增强智能空间设计的系统方法[15]。实践研究方面,Moongyu C 介绍延世大学国际校区的开放式智慧学习空间[16];Soto A 等运用德尔菲法预测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学习、创意与交流空间的发展趋势[17]。Martin H J 等提出图书馆空间战略计划,通过调整馆内资源结构,设计更多的网络空间、学习空间和协作空间[18]47。同时期,国内学者对智慧空间的内涵理解更为明晰,如刘宝瑞等首次在国内提出“智慧空间”概念,认为智慧空间是知识立体化空间平台[19]26。

2015 年后国内外对智慧空间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国外发文数量整体上呈现曲折式上升趋势,并于2020 年达到峰值。同一时期,国内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与单轸等对国内图书馆空间形态演化研究的结果一致[4]22。2020年以来,国内文献呈现指数增长态势,国内智慧空间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研究主题持续丰富。总的来看,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的发文量增长趋势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涉及智慧空间的中文文献数量大致是外文文献数量的4 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对智慧空间研究兴趣的差异以及国内学者不断重视的趋势。

3.2 重要作者分析

对发文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以及作者间的合作关系[10]13。 普 赖 斯 高 产 作 者 计 算 公 式 为:M=0.749,其中Nmax代表该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20]。根据公式计算可知:国外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高产作者,国内发表3篇及以上的作者为高产作者。由此得出,国内外高产作者信息(如表1 所示)。其中,Noh, Younghee 是国外高产作者的重要代表,其发表的3 篇期刊论文涉及图书馆4.0 的空间形态、空间评价等内容[14]794。国内方面,杨文建共发表11 篇期刊论文位居国内高产作者首位,其研究内容涉及智慧空间评价、空间认同和技术应用等问题[21]。整体来看,国内高产作者发文数量高于国外作者,这与我国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政策密切相关,如文旅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打造高品质的文化空间[22]9。

表1 国内外高产作者统计信息

表2 外文文献的高被引文献(频次≥60)

表3 中文文献的高被引文献(频次≥60)

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外文文献作者间的合作较为紧密,形成以Mainka, Agnes 和Henkel,Maria为核心的多人合作网络。而中文文献作者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其中杨文建与邓李君两人的合作较为密切,共合作发文8篇,属于跨机构合作。人数最多的合作联盟是段美珍、张冬荣、冯占英团队,其研究涉及部分空间服务评价研究[23]。中文文献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大多局限于机构内部,如邵波、单轸同属于南京大学,周聪与尹志强同属于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缺乏跨专业、跨学科、跨机构的深入合作,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科的持续发展。整体来看,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领域均未形成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及研究团队。

3.3 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知识基础的重要依据,能够体现该领域研究前沿的本质特征[10]6。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的共被引聚类功能识别国外智慧空间的关键节点文献,利用CNKI检索结果的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功能识别国内智慧空间的关键节点文献,借助Excel 工具统计出样本文献中被引频次≥60 的前6 篇高被引文献(如表2、表3所示)。

(1)国外智慧空间研究的知识基础

通过对外文高被引文献的深入剖析发现:国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早期学者对智慧城市、图书馆空间、智能技术设备等内容的探讨。例如:Neirotti P 和Piro G 等分别探讨供应链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并阐释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主要领域[24-25];Aabo S 等深入分析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的复杂行为,明确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的运作流程,发现图书馆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的多重叠加形态[26-27];Raju J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移动设备、虚拟空间等智能技术的大量涌现对传统高校图书馆产生深刻影响,讨论数字时代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8];Moorefield-Lang HM 结实践案例研究3D 打印机和创客空间在图书馆空间中的具体应用问题[29]。

(2)国内智慧空间研究的知识基础

通过对中文高被引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智慧空间研究源于早期国内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探讨,这也反映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不断细化、深入的过程。其中,严栋为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他较早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做出界定[30];随后,王世伟从互联、高效、便利3个角度进一步论述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并探讨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联系与区别[31]。2015年,刘宝瑞等首次将智慧空间的概念引入图书馆领域,并发表《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样貌探究》一文,这是智慧图书馆向智慧空间研究纵深发展的首次嬗变[19]26。此后,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图书馆空间研究,如初景利、夏立新等在后续对智慧图书馆的论述中都涉了智慧空间的相关内容[32-33]。2018 年,单轸等对智慧空间的内涵、要素、价值等进行系统阐释,国内智慧空间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初具雏形[6]2。

综上,通过对比国内外高被引文献发现,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的知识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从理论来源分析,国外研究主要发源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对图书馆空间的思考,而国内研究则是由智慧图书馆研究分支演变而来;从高被引文献发表时间分析,外文样本文献发表的时间整体上略早于国内,这表明国内智慧空间研究较之国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研究内容分析,国外研究侧重于结合相关实践案例开展研究,而国内侧重于对概念内涵等理论层面的探讨。

4 智慧空间研究热点主题的比较分析

4.1 国外研究热点与主题分布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内容的核心概括,往往能够反映出文献的研究主题[10]16。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的词频分析功能,得到国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国外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有academic library、public library、smart library、digital library、technology 等,这说明结合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展的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研究等是国外研究讨论较多的内容。CiteSpace 中相关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称之为关键节点[10]33,据此可知,academic library 是国外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为0.37,这说明国外智慧空间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图书馆展开。例如:Ashiq M 等基于现象学研究方法发现虚实空间的倾向性及空间划分问题是巴基斯坦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大挑战[34];Garoufali A 等总结希腊高校图书馆在物理空间设计、服务内容以及“学习共享”模式等方面的特点[35]。

表4 国外高频词分布表

关键词聚类可以直观地展现某一领域的主题分布情况[10]34。为进一步明晰国外智慧空间研究的主题分布,运用CiteSpace 的关键词聚类功能,采用LLR 算法提取聚类标识词,得到外文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2 所示),共形成11 个主要聚类。在CiteSpace中聚类模块值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加权平均轮廓值S>0.7 代表聚类结果确切[36]249,该聚类图谱中Q 值为0.7203,S 值为0.895,表明该聚类内部结构联系紧密,聚类结果令人信服。该聚类图谱显示国外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0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1 library services、#2 digital library、#3 public libraries、#4 search proces 等领域。结合高关键词和聚类图谱,对相关文献进行人工梳理,归纳国外研究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研究主题:

图2 WOS来源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1)智慧空间用户研究,由#0技术增强学习、#4搜寻过程、#10推荐系统三个聚类组成,结合高频关键词和聚类图谱热点词,确定该研究主题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知识”“检索”“数据分析”“教育”“用户满意度”等。这表明国外研究注重以用户为中心,侧重于使用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以获取用户需求。如Bilandzic M 等对智慧空间用户的使用动机、态度和社会学习感知障碍进行深入调查[37];奥本大学图书馆在空间改造过程中,专门成立了获取用户空间和服务期望的团队[38];Soltani-Nejad N 等探究高校图书馆用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39];Alonso-Arévalo J 等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用户对24小时学习空间、计算机网络学习空间等空间服务需求强烈,指出图书馆领导者应反思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以适应用户的新需求和学习方式[5]42。随着现代教育理念转型升级,促进用户的全面发展成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之一,智慧空间用户的素养教育也逐渐引起国外学者关注。

(2)空间服务创新研究,包括#1图书馆服务、#3公共图书馆、#5物联网三个聚类,包括“创新扩散理论”“知识共享”“评估”等关键词。当前图书馆用户中数字土著的数量日益增多[40],他们个性化、网络化、交互式的空间需求迫使图书馆改变其传统服务,应用智能技术赋能智慧空间服务提升。例如,Hamad F 等调查约旦大学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的实施水平,发现用户隐私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和员工培训是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创新的主要挑战[41];Shtivelband A 等研究发现图书馆空间资源是开展多样化STEM 服务的前提条件[42];Chen M等分析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对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证实合理的创新服务是影响用户接受行为的重要因素[43]。可见,开展智慧空间服务创新研究有利于改善空间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的空间认同感。

(3)智能技术应用研究,涵盖#2数字图书馆、#6 信息技术、#7 高校图书馆三个聚类,核心关键词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数字人文”“在线网络学习”等。图书馆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应用是智慧空间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如Vivarelli M等介绍了一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阅读(&)机器项目,由沉浸式界面、虚实融合的环境组成[44]。Noh Younghee基于大数据、云服务、增强现实等技术对图书馆4.0 的空间形态提出设想[14]795。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智慧空间建设提供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同时智慧空间的内涵也随新技术的出现而更加丰富。

(4)功能定位研究,这主要体现在聚类#8 目标定位上,核心关键词有“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智慧空间的研究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条件,解析智慧空间的角色功能与职能定位能够为后续的服务模式构建和实践奠定基础。如Roy J L思考当前机器人、算法、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时代的知识保障、生产和共享问题,论证建设创新空间的必要性[45];Beard K研究图书馆数字空间建设的背景[11]79;Born C等调查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实体图书馆空间角色的变化[46];Dresel R 分析图书馆系统在知识社会、智慧城市或智慧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47];Cianconi R B等研究公共图书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贡献,论证公共图书馆发展成为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的公共空间的趋势[48]。

(5)专门图书馆研究,这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聚类#9 组织中,核心关键词包括“医学主题标题”“医疗中心图书馆”“区域医疗计划”等,除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智慧空间研究外,国外研究还侧重于对专门图书馆智慧空间的研究。如Scott R J 等针对英国国家卫生服务(NHS)图书馆提出空间改造和改善知识服务的解决方案[49];Huffman IR等探讨医院图书馆空间重构和服务创新的模式[50];Martin H J等针对美国西部全州大型卫生系统中医院图书馆服务的区域化提出图书馆空间战略计划[18]47。开展专门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拓宽智慧空间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智慧图书馆体系的整体进步。

4.2 国内研究热点与主题分布

以同样的方法统计国内高频关键词(如表5所示)。其中,“智慧服务”是共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这说明智慧服务在国内智慧空间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智慧服务”“空间再造”“人工智能”等关键词是国内智慧空间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表明我国智慧空间研究一定程度上受图书馆理念变革和信息技术进步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5 国内高频词分布表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操作得到国内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共形成9个主要聚类,Q 值为0.5466,表明该聚类结构明显,S 值为0.8597,表明该聚类结果可信[36]249。该聚类显示国内研究以#0智慧服务、#1图书馆、#2空间服务、#3 数字孪生、#4 人工智能、#5 空间再造等为主要研究主题。结合高频关键词和聚类图谱,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国内研究热点主题如下:

图3 CNKI来源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1)空间服务创新研究,主要由#0智慧服务、#2空间服务、#7创新服务3个聚类组成,包括“知识服务”“服务模式”“用户服务”等关键词。我国智慧空间的服务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探讨,在高校图书馆方面,孙港等分析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并从顶层设计、用户调研、技术引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51];卢全等结合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空间实践经验,指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发展方向[52]。公共图书馆方面,刘月玲等结合实例对面向用户思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全景分析[53]。此外,李娇等从空间、资源、服务三个角度分析未来图书馆空间创新服务趋势[54]。可见,围绕用户开展空间服务研究是智慧空间服务创新的理论源泉。

(2)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包含#3数字孪生、#4人工智能、#6 普适计算3 个聚类,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关键词。国内相关研究对前沿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十分敏感。在研究早期,许强基于普适计算技术和RFID 技术提出智能空间的参考模型[13,55]。随后,刘炜等指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扩展现实等是智慧空间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56]。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国内学者的重点关注之一,如杨文建等论证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空间再造中的应用及优势[57],王筱雯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包含“人-事-物-场-时”五要素在内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构建模型[58],董同强等结合人工智能设计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的功能框架体系[59]。此外,孔繁超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空间重构中的应用场景及领域[60]。结合国内研究时间线图中显示的突现节点,发现元宇宙技术已成为国内智慧空间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如储节旺等探究元宇宙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个人知识空间和共享阅读空间中的应用前景[61],吴江等探讨元宇宙环境中智慧图书馆数实融合空间的构建伦理与风险[62]。

(3)空间构建策略研究,涵盖#1图书馆、#5空间再造、#8 实现路径3 个聚类,包括“移动智能”“空间布局”“体系架构”“多元复合”“实现策略”等关键词。智慧空间构建策略研究是指导智慧空间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此,国内学者展开广泛的讨论。如任宝旗探究智慧化公共阅读空间构建路径[63],康存辉结合用户画像技术从强化全域网络布局、用户使用图书馆过程和全流量数据智慧聚合平台等方面提出空间再造策略[64],叶飞等基于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提出虚实融合的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构建策略[8]20。冯一杰等提出包含底层基础空间、中层智能化系统和顶层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在内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框架[9]74。

4.3 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智慧空间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智慧空间服务创新和智能技术的应用。综合比较国内外研究热点和主题分布发现: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在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用户研究、功能定位、构建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显示出国内外对智慧空间研究兴趣的差异。空间服务创新方面,国内外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一致性,如Hamad F[41]和Shtivelband A[42]、卢全[52]和刘月玲[53]分别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展研究。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国外研究如Vivarelli M[44]等侧重于结合技术应用实践案例开展研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结合实践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研究对于前沿技术的感知度更高,例如:储节旺[61]、吴江[62]对元宇宙技术在智慧空间应用的探讨。较之国内研究,功能定位、空间用户以及专门图书馆研究是国外研究的热门领域,而国内研究较少涉及该领域,这与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图书馆人文精神、图书馆系统整合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在构建策略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展开较为丰富的探讨,然而国外涉及构建策略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更多是结合智慧空间建设实践针对性地提出理论模型或具体措施。

5 智慧空间研究演化路径的比较分析

5.1 国外智慧空间演化路径

CiteSpace 软件的时间线图(Timeline View)能够从时间维度展现聚类关键词之间的发展路径和内在联系,其结果可以反映出该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研究前沿等[10]60。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国外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如图4所示),其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热度、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研究内容的演进路径[36]248。利用CiteSpace的突发性监测算法识别国外智慧空间领域的转折点和不同阶段的研究内容(如图5 所示)。结合国外研究发文量图、时间线图和突现词,通过人工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国外智慧空间的研究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图4 国外智慧空间演化路径

图5 国外突发性关键词列表

(1)萌芽阶段(1994年——2014年)

科技革命的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服务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开始涌现。此阶段的研究主题集中于对information technology 和Mobile technology 的 探 讨,如Jantz R C 指出电子书、有声书、电子墨水等技术是构建创意化、易识别的图书馆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65],Walsh A 基于GPS、QR 码和RFID 等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进行探讨[66]。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如Ball R 研究发现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智慧的实体场所正日益被电子信息、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所取代[67],Brindley L认为图书馆作为“理想的空间”应成为令人向往、促进创新、鼓励交流与合作的社会文化、知识空间[68]。国外较早开展空间研究一定程度上受相关研究组织及其规划文件的影响,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于1995 年成立了图书馆空间规划委员会(Library Space Planning Committee),并于2005 年发布《图书馆空间规划指南》,为图书馆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了指导[69]。综上,萌芽阶段虽然文献发表数量较少且研究内容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但这仍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启发学者从更丰富的视角对智慧空间展开研究。

(2)发展阶段(2015年——2018年)

该阶段对智慧空间的研究重点由技术应用向空间服务转变,研究主题集中于library services和data analysis。受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影响,国外学者更加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服务研究,注重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如Meyer A等认为研究用户的信息行为能指导图书馆创客空间以及第三空间的设计与开发[70]。Bieraugel M等调查高校图书馆空间对用户创新行为和学习的支持程度,指出高校图书馆应继续为用户提供用于反思的冥想空间、用于协作交流的讨论空间、用于实验的创客空间等多元化空间[71]。Simovi A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图书馆智慧推荐系统,通过内容感知和数据分析来改善用户服务[72]。总之,上述研究弥补了萌芽阶段对于智慧空间研究“重技术,轻服务”的缺陷,开始关注对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相关研究。

(3)稳定阶段(2019年至今)

在该阶段,既有学者对前两个阶段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要围绕smart library 和Innovation开展。如Baryshev R A等人对智慧图书馆项目进行指导,为用户设计一个功能齐全的虚拟空间,集成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和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并解决重复认证问题[73]。Ramkumar R等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一款智慧图书馆的Android应用,通过该应用能够实现对图书馆空间环境的控制以及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记录和分析[74]。Xue J 等针对高校图书馆用户遭受阳光直射的问题,设计一款能够自动调节和手机应用控制的智能遮阳设备[75]。Kawamoto M 等从图书馆空间的视角通过对代码的分组和抽象,构建公共图书馆的概念模型,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其角色和功能的变化[76]。综上,在这一阶段,部分学者开展对前一阶段更细化的研究,另一些学者则开始注重智慧空间实际应用设备和软件应用的设计开发,研究内容不仅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扩展,其对智慧空间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日益加强。

5.2 国内智慧空间演化路径

以同样的方法运用CiteSpace 绘制国内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和突现词列表(如图6、图7 所示),结合国外研究热点的发文量图、时间线图和突现词,将国内2006——2022年关于智慧空间的研究按照年份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图6 国内智慧空间演化路径

图7 国内突发性关键词列表

(1)探索阶段(2006年——2014年)

该阶段的研究集中于对图书馆智慧空间设计、概念、应用技术的研究,智能空间可视为智慧空间的早期形态,是智慧空间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来源。“智能空间”和“普适计算”是这一阶段的两个主要研究主题,如陈鸿鹄、肖珑等提出智能空间的结构和布局设计[77-78],许强[13]58、白莉[79]等先后对普适计算技术在智能空间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此外,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图书馆空间的创新服务,如王昕、罗学妹等人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创新服务实践和服务方向展开研究[80-81]。该时期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智能空间,对智慧空间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尚不深入,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积累。

(2)发展阶段(2015年——2019年)

这一阶段国内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校园等建设逐步展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智慧空间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用户体验”和“创新服务”是该阶段的主要研究主题,如夏立新等指出前一阶段研究侧重于“技术至上”原则的弊端,并强调关注用户的智慧需求,提出融合“资源”“人”“空间”三大核心要素,构建智慧环境以支持用户智慧活动的理念及服务模式[33]35。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梳理图书馆空间形态的演化历程,并预测智慧空间的发展趋势,如单轸[4]21、卢章平[82]等梳理国内图书馆空间的形态演化历程,并对图书馆空间的未来形态提出展望。总之,该阶段的理论和技术探讨推动智慧空间相关研究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智慧空间的研究视角。

(3)繁荣阶段(2020年至今)

在该阶段,国内有关智慧空间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策对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大力支持,如我国《“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空间[22]9。“智慧馆员”“场景”“应用”是该阶段研究主题的主要体现,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有关智慧空间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且研究更侧重于对应用层面的探讨,如徐红玉和洪芳林探寻智慧空间创新的理论依据,提出智慧空间的实践对策和发展路径[83-84];杨文建等基于空间认同理论针对图书馆用户提出空间认同构建策略[85]。智慧空间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用户和智慧馆员研究。此外,吴建中、江芸等对智慧空间的未来形态进行展望[86-87],吴建中从“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适度设计”三个方面讨论图书馆空间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86]9。总之,随着数字孪生、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理论方法的不断丰富,我国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的热度会继续上升,并迎来跨越式发展。

5.3 国内外演化路径比较分析

智慧空间不仅为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提供活动空间,也为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系统集成提供重要载体。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国内有关智慧空间的研究略晚于国外,这是由于国内图书馆在传统上注重纸质书籍的收藏和服务,而智慧空间的发展需要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这需要一定的文化转型基础,且国内的相关技术应用和学科建设较之国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过比较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过程发现,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热点都经历从“技术”到“服务”再到“用户”主题演化过程。从国内外各阶段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外研究侧重于实证研究以及智能空间应用设备的设计开发,而国内研究则更关注智慧空间基础理论体系、模式构建等理论层面的研究。相较而言,国内智慧空间研究缺乏对智慧空间组成要素的开发与设计等实践层面的研究,在未来应着重加强并持续关注实践层面的智慧空间研究。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Web of Science 和CNKI 数据库中的图书馆智慧空间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作者、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智慧空间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国内智慧空间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研究团队,缺乏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高产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较少,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学术共识。发文机构主要来源于高校,作者间以地域性、机构内部、馆校合作为主,跨学科、跨区域的合作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智慧空间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融合多个相关学科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2)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在热点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相似的研究热点包括空间服务创新研究、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不同的研究热点是,国外方面更注重空间用户研究、功能定位研究和专门图书馆研究,而国内方面则是更注重空间构建策略研究。整体而言,国外的研究主题相对丰富,尤其是深入开展了空间用户研究,这些为未来的国内智慧空间研究提供重要启发。

(3)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具有一致性。国内外研究热点都经历从“技术”到“服务”再到“用户”这一主题演化路径。从年发文量来看,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都于2015年进入发展阶段,在此之后,国外智慧空间研究未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而国内研究逐步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相关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

6.2 未来启示

虽然国内智慧空间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国外研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国内相关研究在未来应立足实践结合前沿智能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索,扩大研究范围,深化对空间用户细分领域的研究,推进理论研究向实践发展的价值转化。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结果,能够获得以下启示:

一是要加强对专门图书馆的空间研究,虽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是国内外智慧空间研究普遍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但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研究较少涉及对机关图书馆、医院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专门图书馆的空间研究。专门图书馆是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专门图书馆开展智慧空间研究,是加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智慧空间研究应加强对专门图书馆的空间研究,一方面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调动专门图书馆相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门图书馆智慧空间发展研讨会,探讨专门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构建模式和实现路径。

二是要深化对空间用户细分领域的研究,如用户需求、用户特征、用户行为分析等研究内容。研究图书馆用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是开展智慧空间建设的现实依据,不同类别的图书馆用户群体之间对智慧空间的类型和功能需求存在差异,如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相较于公共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的需求更强烈,且高校图书馆空间用户群体较之公共图书馆更具年轻化特征,追求个性化的空间类型、色彩搭配以及灵活的空间设施。研究用户行为是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智慧化空间服务的理论创新基石,随着数据挖掘、行为分析、用户画像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引入,智慧化空间服务有了底层技术支持,为实现千人千面的智慧空间服务提供可能。综上,加强对用户需求、用户特征、用户行为等领域的研究是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

三是要增加实证研究,推进理论研究向实践建设的价值转化。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但国内的智慧空间研究仍侧重于对概念内涵、模型构建、发展策略等理论层面的探讨,较少涉及智慧空间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设计。反观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对智慧空间的构成要素,如智能设备、智能应用等开展实证研究,这对于智慧空间的实际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鉴于此,我国政府层面应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进、资金支持等有效手段大力推动智慧空间的实证研究,以促进智慧空间理论研究在空间实践中的价值转化,助力实现我国图书馆空间的智慧化转型,推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的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聚类智慧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有智慧的羊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