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15陈淑君李茜
陈淑君 李茜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康,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已经得到基本保障,应更加重视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如何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作为,享有更高质量、丰富的晚年生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哈尔滨市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通过对哈尔滨现有文化养老现状和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推动文化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积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8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6-001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018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都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1]。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得到基本保障,但是老年人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养老需求,更有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人的养老需求也不再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而出现多元化的文化养老需求,这就容易导致文化养老供需矛盾[3]。在“边富边老”的过程中,老年人的物质养老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伴随而来的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养老思想,不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但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缺少老年文化产品[4]。这就要求人们要注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树立文化养老观念,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高[5]。
2 积极老龄化理论
积极老龄化理论是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健康老龄化认为老年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但积极老龄化相比于健康老龄化拥有更加丰富和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转变了传统老龄观念将老年人定义为衰老、无价值的错误观念,强调老年人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能够积极参与的、有价值的个体[6]。其中,“健康”指老年人不仅要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还要保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保持健康的社会交往的状态,这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因素;“参與”指老年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自身需求和兴趣参与到社区或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联系,还可以继续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积极老龄化理论中的核心内涵[7];“保障”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医疗、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保障,保障老年人的各项社会福利,使其得到足够的照料和支持。文化养老服务的开展就是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指导下,强调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重新定位老年人自身价值,鼓励其积极参与,以实现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目的[8]。
3 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现状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哈尔滨全市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220.0万,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21个百分点。从整体数据可以看出,哈尔滨市老年人口比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哈尔滨市的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因此,需要对哈尔滨市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积极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
目前,哈尔滨市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逐渐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哈尔滨市社区内的文化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老年活动室,离退休的老年人可以进行读书、打牌、聊天等文娱活动;第二,社区专门组建社区兴趣小组,将兴趣相投的老年人联系在一起组成相应的队伍,如歌唱团、舞蹈队等多样的组织,并在节日或特殊时节一起表演节目,提升了老年人展现兴趣爱好的积极性;第三,社区在传统节日时为老年人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社区内老人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哈尔滨市老年群体增强自己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和手机上网,通过看电视和上网,老年人可以知晓国家大事,可以跟随信息化浪潮与子女视频通话、刷短视频等,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显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有效的社会融入,能够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持续交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养生健身(广场舞等)、唱歌跳舞、旅游等方式,老年人可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加老年群体之间的交流,丰富老年生活,进行健康养老。但从整体来看,老年群体进行社会参与的途径较为单一。
哈尔滨市老年人退休后积极参与学习、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是看书、看报,这部分老年人通常在年轻时就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不断充实自己,开阔视野,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老年持续活动理论就是要求老年人继续保持中年时期的习惯和活动,忽视老年期的存在。老年人退休后继续与社会保持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通过支部理论学习,老年人退休后,没有脱离党组织,而是继续通过参与支部理论学习的方式靠近党,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建设,提升学习能力,显示出老年人强烈的信念感和积极向上的老龄观。在老有所为方面,老年人能够重新定位自身价值,选择不同方式继续发挥余热,如著书立说、开讲座、参与义工帮扶等,通过积极参与社会,从而获得自身满足感,在积极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创造社会价值,提升晚年幸福感。
4 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
4.1 哈尔滨市社区老年活动单一
哈尔滨社区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由前文可知,老年人经常参与的娱乐方式主要以看电视、手机上网、唱跳等客观条件要求较低的活动为主。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可能性增加,文化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对琴、棋、书、画等一些专业性强的活动有了更深度的需求,而目前老年群体参与活动种类单一且缺乏特色。此外,文化养老服务对象难以惠及全部老人,覆盖面较窄。哈尔滨市社区内文化養老活动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具有自理能力的低龄老人,而行动不便、身体欠佳的老年人难以享受到文化养老服务。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大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高等,相比于社会地位较低、收入低特征的老人,更容易主动地参与文化养老,获取社会资源方面也占据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区文化活动推广不足、服务对象不够全面,缺乏全局的考量。
4.2 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力资源不足
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指导和带领,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员处于十分紧缺的状态。由于文化养老服务在全国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专业人才的供给就处于紧缺的状态。对哈尔滨市部分社区的走访调研可知,现有文化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较少,具有文化养老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通常,在某一团体或机构中,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和管理本地区的文化养老服务活动,且没有明确的工作区分,管理多方面事务,工作量非常繁重。比如:S社区内工作人员仅有7名,要负责社区内居民的所有事务,包括社会保障、户籍管理、计生服务等。一方面要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并时刻准备接受检查和监督;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为社区内居民办实事,开展质量高、效率快、方式新颖的服务,这是非常困难的,社区内大部分工作人员学历都是中学或大专,都没有接受过文化养老这方面的专业系统的学习,缺乏文化养老服务的相关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导致文化养老服务水平偏低;社区内女性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仅有一位男性社区工作者,性别结构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内群体的服务质量。
社区文化养老事业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工程,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需要专业的文化养老团队为其“领路”,活动开展的成果与文化养老服务团队的专业性有很大关联,因此,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需要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队伍。然而,因为严重缺少社区工作者,难以组成专业能力较好的文化养老服务团队,用现有的社区工作者组建团队是不切实际的,同时,社区内很难形成稳定的社区志愿者团队,难以调动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文化养老中的积极性。另外,哈尔滨市社区内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降低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的流失,难以吸引专业人才。
4.3 哈尔滨市文化养老资金来源单一化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文化养老,倡导老年人要积极养老、快乐养老、“有文化”的养老,提升养老质量,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努力探索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哈尔滨政府虽然大力推行文化养老理念,但是没有真正落实文化养老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哈尔滨城市社区在进行文化养老服务过程中会受到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制约,难以发挥社区的自主性,影响了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资金的短缺还可能造成社区内公共设施、活动场地、专业人才等短缺的现象,如哈尔滨政府投入较少的资金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就会导致社区内的老人无法充分享受娱乐设施和场所,难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文化需求。
在对哈尔滨某社区工作者的访谈中得知,社区举办各种活动的资金,都需要先向上级部门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开始举办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只能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对文化养老活动资金的要求,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因此,他们更愿意按照往年举办活动的样式开展今年的活动,这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违背。目前,哈尔滨政府没有设立文化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支持,上级政府发放给社区的经费都是有限的,一般用于解决社区内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剩余分给文化养老服务方面的经费少之又少,仅依靠政府作为单一的资金供给来源略显单薄。
5 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发展对策
5.1 构建多元化文化养老活动
“文化养老”以人为本,强调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要解决哈尔滨城市社区老年人文化养老问题,实现老年人快乐养老,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哈尔滨市社区要充分了解社区内老人真实的文化养老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服务,从而提升文化养老服务效率,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搭建老年人需求平台,社区在文化养老服务供给前,进行老年人需求和意愿调研,深入了解、把握和分析老年人需求,并通过平台的相关数据对比各个时期老年人需求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设计服务内容和形式,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由于老年人数量较多,不同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的老年人有不同的文化养老需求,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社区可以定期通过问卷或上门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然后进行电子档案记录,将相同需求或相似需求的老年人的资料归类整合,区分好不同层次的老年需求,按需开展活动,有效减少社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提升文化养老服务质量,优化社区文化养老的管理工作。
其次,哈尔滨市社区要积极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的文化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会让老年人产生厌倦感,因此,社区可以针对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积极组织符合社区内老人特点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培育社区兴趣团体,哈尔滨市社区内有很多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可以将这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各类团体,让老年人主动参与其中,改变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的被动局面,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参与的渠道,完善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使得老年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
最后,哈尔滨市社区要扩大文化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增加受众群体数量。要积极宣传文化养老相关政策、确定文化养老工作导向,提高涉老部门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提升社区工作者对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将丰富老年人生活、提升老年人晚年幸福感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定期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文化养老专题培训,更新文化养老知识,坚决树立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文化养老服务的意识,从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出发,拓宽文化养老服务项目。一方面,端正文化养老思想,哈尔滨城市社区工作人員要正视社区内所有老人都具有精神文化需求,包括低龄、高龄;身体健康、行动不便等各方面的老人,他们曾都是构建社会的主力军,无论其退休前工作性质如何,理应同等享受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享受社区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要针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开展心理关爱、健康治疗等关怀活动,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排忧解难、缓解其孤独情绪,为高龄老人举办体力活动较小的项目,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线上活动表演等,根据老年人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形成社区积极养老氛围。
5.2 建设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在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队伍的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机制,按照能力强、作风正、素质高等高要求选拔优秀社区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因此,建设专业化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正确发展文化养老事业,指明道路方向,给予经验分享和专业指导,明确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终形成专业的哈尔滨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5.3 加大文化养老政策扶持,开拓多渠道资金支持
文化养老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哈尔滨政府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完善文化养老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文化养老政策体系,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为文化养老各项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如我国现有的针对老年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现实有效性。政府作为文化养老事业的主导者,要建立一套较完整可行的法律规章制度,有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涉老机构等才能“有底气”,才能有章可循,才能将各个问题落实解决。比如,出台政策规范社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对哈尔滨城市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制定相关办法等,保障文化养老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构建文化养老监督机制,防止有人违法乱纪。政府要鼓励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为提升养老质量、提供更优质的文化养老服务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广泛开展试点并吸取经验,为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哈尔滨政府还应对社区进行引导,完善文化养老服务,让其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哈尔滨政府还可以推动文化养老项目的进行与开发,为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要想文化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更广、质量更高,哈尔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相关的财政预算,加大对文化养老事业建设的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监管资金落实到位。政府还要转变文化养老资金分配方式,不再只是依靠对上级部门的申请,可以依据一定标准,按实际情况对各个哈尔滨城市社区进行一定的资金分配,可供社区灵活使用,但不可随意使用,必须记录每笔钱的用处,防止贪污犯罪现象发生。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文化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如:改善老旧社区规划较早的问题,在合理范围内扩建地,增添娱乐设施;政府还可以租赁或购买闲置场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老年活动场所,为其提供休闲娱乐,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老年大学作为推动文化养老发展的重要阵地,哈尔滨政府要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资,可以成立老年大学专项财政资金,对老年大学内文化养老活动的开展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障老年大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洁,张艳,杜灿灿,等.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222-1226.
[2] 姜春,刘辉.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新维度[J].宁夏社会科学,2023(2):136-149.
[3] 姜燕.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发展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3(2):58-62.
[4] 保虎.新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养老路径探究[J].城市学刊,2023,44(1):34-39.
[5] 黄思源,李景娟.文化养老需求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北京市朝阳区老年大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6):12-17.
[6] 邢占军,王从.生活质量视角下的文化养老研究与政策思考[J].理论学刊,2021(6):140-146.
[7] 仇丽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文化养老高质量发展[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2(2):56-61.
[8] 孙建娥,罗敬宁.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3):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