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条路径”健全基层组织体系
——湖南省衡南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23-12-15张金锋王冠霖
张金锋 王冠霖
近年来,湖南省衡南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乡覆盖、村优选、联关口、补缺口”的总体要求,通过巩固现有、存量扩张、自投新建、股份合作、协作联盟(授权经营)等“五条路径”,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体系,让基层社成为全县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湖南省衡南县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供销合作社“13633”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强基强能”工程,全面推动落实“两个到户”,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基本情况
衡南县供销合作社是湖南省为数不多,衡阳市唯一未完全改制、基层社保存较多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全县未改制基层社9 个,改制重组基层社1 个,县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1 家,乡镇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6 家,村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9 家,领办、合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联)社174 家,其中,衡南县满江红种养专业合作社、衡南县富农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等5 家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在社有阵地情况方面,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社有资产79处,全县各乡镇基层社基本上能做到有办公场所、有经营场地。
主要做法
以制度建设为根基、巩固提升现有基层社。衡南县社以“三会”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主动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联系,自下而上推荐一批优秀党员骨干作为基层社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候选人,参与到“三会”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打造基层组织发展的先锋堡垒。以全面从严治社为主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完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的监管,不断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压实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四查四治一提振”活动,打好作风建设“组合拳”。以标识建设为发力点,外树基层社良好形象。衡南县社机关带头用,基层社规范用、合作场所尽量用,把标识推广和规范使用作为基层工作和供销合作社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布置、考核,使“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成为传播合作社理念、弘扬合作社精神、普及合作社文化的载体。
以综合改革为主线,扩展基层社服务范围。衡南县社依托县镇村三级供销合作体系,组建县镇村三级城乡产业运营平台,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兼职不兼薪,积极打造“1+23+N”三级平台体系;建成11个乡镇惠农服务中心,涵盖农资配送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食仓储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储、销等“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摸清盘活基层社资产,根据资产区域位置、交通运输、劳动人口等特点,将这些闲置资产分类打造成乡村车间、农资仓库等功能性资产,投入建成23个乡村车间,其中,三塘镇原县饮料厂将废弃厂房维修改造成手工艺品加工车间和皮具加工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为老百姓家门口就业贡献供销力量。
以城乡产业运营体系为抓手,打造基层社新样板。2022年7月,衡南县在衡阳市率先组建衡南县城乡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并完成注册工作,在乡镇(街道)级基层社加挂乡镇分公司牌子,并以供销合作社名义成立相应的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县乡镇、村级基层城乡运营公司共计15家。激活畅通村级“神经末梢”。衡南县社选择在向阳桥街道、车江街道试点组建村级城乡产业运营分公司,探索推行“村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农户”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基层社新样板;充分发挥四方组织优势、经营优势、服务优势,撬动社会资本,联结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以股份合作为联结,改造升级基层社。通过过引入社会能人入社,升级发展基层社。衡南县社针对基层社年龄老化、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实行开放办社,吸纳社会能人和优质经营主体入社,牵头带动基层社恢复发展业务;与衡南富农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清平合作成立洪山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服务区域涉及洪山镇墨江村、洪市村等周边20个村,服务面积2.4万亩;与湖南新三湘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农资经营人共同出资成立衡南新三湘供销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升级基层社农资门店,扩大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的覆盖范围。
以协作联盟为平台,激发基层社活力。衡南县社牵头发起,与县内农资农机企业、农业生产主体、金融机构等45家单位共同签约成立衡南县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整合联盟各方成员资源,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服务全面、服务全程的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助力小农户与大平台有机衔接,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实时便捷的供需信息、质优价廉的农资供销、全程到位的农机服务、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引导基层社结合自身优势做优服务品牌,涌现出向阳供销合作社“农资+农技指导”、洪山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柞市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农资+电商”等新模式,实现了由“买农资”到“强服务”的转变。充分利用大联盟优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工作,11 个基层社(公司)备案开展全程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担服务面积4.118万亩,服务主体和服务面积均居全市第一。
存在的问题
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全县各基层社保留3 至8 人的留守管理班子,但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除留守人员外,其他职工基本上另谋出路,导致经营人才出现断层;留守人员对现代农业技术、科技信息掌握较少,经营能力不强,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较少,能熟练掌握和操作运用现代经营业态、现代流通方式、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农业技术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亟须培养一批懂经营、愿奉献、敢担当、求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核心骨干力量。
为农服务能力有差距。大部分基层社目前主要利用现存资产或重新租赁资产开展经营活动,经营业务与上级社联系不够紧密,业务范围主要为传统的日用品和农资销售,为农服务能力水平不高,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民群众的认同度有待提高;具备独立开展为农服务业务的基层社偏少,大都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股、加盟的形式合作开展服务,服务的参与度和效果都有待提升。基层社盈利能力不足,为农服务“有心乏力”,不善于谋新路、找出路,缺乏业务创新。
资金保障措施仍不足。衡南县财政综合改革专项资金不足,只能满足部分基层社改造升级;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县级财力薄弱,项目配套时常出现资金缺口,项目申报成功后,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地方配套,一些项目要求的配套资金数额比较大,导致地方配套资金不及时、不到位现象发生;基层社自有资金不足,部分基层社只能靠收取资产租金维持正常运转开支和发放管理人员生活费,全县基础较好的基层社仅有3 个,大部分基层社还面临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资金压力等历史遗留问题。
对策及建议
新时代供销合作社要沿着建成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将基层社建设作为关键,解决服务“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需要进一步建强基层社人才队伍,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落实资金保障,让基层社成为引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载体,成为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合作组织。
选贤聚能,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让供销合作社系统外的人才“进得来”。要坚持树立开放办社、人才兴社的思想,积极吸收领军人才加入供销合作社队伍,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出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优势项目、实现一个产业的突破。二是要让机关的干部“下得去”。全面培养一支眼界宽、思路宽、知识面宽、整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机关干部队伍,定期选拔机关干部到基层社兼职,参与到综合改革的一线中来。三是要建立健全人才考评体系。要完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严格扶优汰庸、奖勤罚懒的绩效考核,优化人才考评机制,实现人才评价从一元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变,从重学历资历向重能力业绩转变。
因地制宜,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一是聚焦本地的资源禀赋,培育打造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品牌,通过绿色特色发展,真正在做实做强做优乡村产业上下功夫,让农民从基层社发展中得到更多利益,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龙头。二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社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探索各种服务模式,探索推广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十代”模式为农户提供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三是加快发展社区综合服务,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基层社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展农资配送、农机维修、日用消费品、产品销售、就业培训等服务,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实惠便利。
多管齐下,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盘活资产“牛鼻子”,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对于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或置换,对闲置资产借助招商引资开发增加收益,对于优良资产进一步改造升级提高效益,实现基层社发展资金的自我循环。利用好政策资源,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基层社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当地发改委、财政、科技、农业农村、商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严格按照要求规划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并适时申报立项,寻求认同和支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通过加强与系统内外龙头企业、大型连锁企业、金融行业沟通合作,充分借助社会各方面的财力、物力,吸引各类资金投入基层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