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基层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013-08-24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部长刘进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部长 刘进喜
首先感谢主办方把基层社的建设与发展作为这次论坛主题,邀请大家齐聚肖家庄,共商基层社改革发展大计。也很高兴能有今天这个机会,就基层社的建设问题向各位专家请教,为大家铺砖引路。
一、回顾昨天
基层社,让人印象深刻而又充满期待。曾几何时,基层社作用重要,风光无限。建国初期,基层社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蓬勃发展。当时,基层社不以赢利为目的,推销农产品并向农民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改造私营商业,巩固工农联盟,开展文化教育,从流通环节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与国营商业上缴利润的方式不同,基层社与国家的关系是实行缴纳所得税制度,完税后的盈余完全由基层社自己支配,在供销合作社内部则按照“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基层社为社员服务”的方针,上下级社的差价分配原则是“上少下多”,比例是48.99:51.01。1952年底,全国已有基层社32788个,社员13821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27%,商业网点28万多个,饮食服务网点2.2万多个。1953年基层社的零售额和收购额比1950年增加10倍以上,供应给农村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加30倍,拥有13.2万个固定零售店和3.5万个流动零售点,代购的粮食占国家收购总量的70%,棉花为100%。短短几年的时间,基层社就成为商品流通的一条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主义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建国初期也是基层社民主管理组织制度最健全、最活跃的时期。基层社严格执行社章,定期召开社代会,选举干部和讨论重要问题,赢得了社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1955年,基层社职工达89万人,占全系统的60%以上。
正是因为基层社借助国家的力量建设和发展起来,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极易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在1958年以后的长达20年中,基层社成为国营商业的基层单位和人民公社的供销部,成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完成统购统销任务,另外也支援多种经营,建设商品基地、庄稼医院,开展农村副业辅导。这一时期,由于基层社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在本质上与农民社员脱离了关系,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但是,正是这个彻底背离合作制原则的时期,基层社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创造了一个辉煌。1975年农村“双代店”达到30多万个,1978年基层社达到35845个。这一时期,基层社、双代店家喻户晓,可以说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的标志,成为国营商业的代名词。
基层社的辉煌给供销合作社带来无上荣光,基层社的衰落也将供销合作事业拖入谷底。基层社下放到人民公社半年之后,为农服务功能减弱,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全国基层社因平调、瞎指挥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1966年《基层供销合作社示范章程》废除后,民主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官商”作风滋长,造成农民至今仍然很难把基层社看作是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社进入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发展阶段。在体制上,努力恢复民办性质,回归合作商业;在机制上,努力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在业务上,除了积极执行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外,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力求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性服务。
1979年基层社开始扩大自主权的试点,到1985年大多数企业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企业活力增强。但是,面对改革浪潮的冲击,计划经济带给供销合作社的后遗症日益显现,一大批基层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改制调整中债务缠身、停业倒闭,职工下岗,资产流失,线断网破,业务萎缩。从1990年到2002年,全系统基层社经历了长达12年的连续亏损。回想昔日的风光,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二、珍惜今天
中央对基层社建设十分重视,几个中央文件都将基层社专门作为一个部分提出明确要求。1995年中央5号文件提出“必须花大力量把基层社建设好”,“办成综合服务组织”。1999年国发5号文件提出要“改造基层社,创造条件逐步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国发40号文件强调“基层社是植根农村、贴近农民、强化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995年恢复成立后,把基层社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程,1996年在全系统开展的“基层社建设年”活动提出基层社“一年打基础、二至三年变面貌、四年见成效”的目标,1999年又提出了指导全国基层社改革的意见。近年来,通过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创建百强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星级社等系列举措,着力推动基层社提升经营服务功能。目前,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基层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体制机制实现转换,发展活力四射。适应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有基层社进行建制调整和布局优化,依托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基层组织恢复重建基层社。同时,通过县社统筹管理强化激励约束,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通过职工持股激发内生动力,通过用工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基层社快速、健康发展。目前,80%以上的基层社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
二是业务领域逐步拓展,经济实力增强。基层社在巩固和加强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医药连锁、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等新兴业务,拓宽经营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基层社销售总额达到5400亿元,占系统销售总额的20%。今年以来,基层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销售额和利润增幅均高于系统平均水平。
三是经营管理显著强化,发展质量提升。一是通过财政支持、招商引资、自主筹资等多种途径盘活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二是通过推进产权改革、资产置换和债务重组,减轻债务负担,实现轻装上阵;三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简富余人员,降低用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今年1-7月,基层社销售利润率达到1.2%,是2010年的1.5倍。
四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运营水平提高。各地将基层社作为县域流通网络建设的中枢环节,引导其向上与县社龙头企业对接,向下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加快发展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连锁门店,着力构建上下一体、双向流通的县乡村三级经营网络。加强信息化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商品配送率,提升网络现代化水平。目前,县及县以下连锁、配送网点达到77.8万个,占全系统连锁、配送网点的85%。
五是服务形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强化。浙江以专业合作为基础、以供销合作为带动、以金融合作为支撑,建设面向“三农”、条块交融、功能完备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在创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山东推动基层社与村两委共同组建农民种植合作社,整合农资、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展大田托管服务,趟出了一条“农民进城打工,供销合作社给农民打工”的路子。河北等地依托基层社创办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开展技术信息、文化娱乐、健身医疗、养老幼教以及代理代办、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实现了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有机结合。一些地方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优势,推动“党建带社建”,探索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参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新途径。
六是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作用贡献突出。发展壮大的基层社正在成为县域经营网络的中枢平台,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组织最直接的领办者和组织者,成为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目前,全系统以基层社为依托,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28.8万家,各类专业行业协会1.4万家,联结农户1363.6万户。
三、展望明天
今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北正定县塔元庄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时曾说:“把超市开到农村,把社区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你们的工作做好了,我就放心了。”短短一句话,就明确了基层社的两个关键点——农村商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也为基层社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我们要像肖家庄那样,一路高歌,迈出打造新型基层社的铿锵步伐,满怀基层情,实现供销梦。
第一,打造新型基层社,要真抓实干,攻难克坚。近年来,基层社的数量一直在逐年下降。1978年3.6万个,1995年3.2万个,1999年2.7万个,2002年2.6万个,2009年2.1万个,2011年2.0万个,去年只有1.9万个。尽管基层社数量下降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不可否认,就是各级联合社重本级、轻基层,对基层社的支持不够。2012年全系统补贴28亿元,用于基层社的仅4000万元,只有七十分之一。目前,基层社空白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海南的覆盖率都比较高,在90%左右,而四川、湖南等省空白面比较大,基层社恢复重建的任务比较重。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供销合作社主办,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攻难克坚,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基层社乡镇全覆盖。
第二,再建供销合作社半壁江山,要充满信心,开拓创新。基层社业绩曾经占系统的半壁江山,目前只有五分之一。目前基层社在各地发展不平衡,2012年河南、山东两省基层社营业收入额占全系统基层社营业总额的39%,排名最后的15个省合计仅占12%。这说明在有些地区基层社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城镇化为基层社发展带来有利契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辟新领域,开拓新业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金融业务,提供综合服务。
第三,重铸供销事业的辉煌,要满怀豪情,拼搏奋进。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合作制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最具合作社特征的基层社定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快速发展。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销事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求真务实,奋勇拼搏,就一定能够以基层社的新发展,推动供销事业的大发展,供销事业再创辉煌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