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技术研究溯源

2023-12-15李世龙刘洪丽赵鸿宇赵世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蚕儿柞蚕蚕业

李世龙,刘洪丽,赵鸿宇,赵世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0 引言

寄生蝇是辽宁省柞蚕区的主要寄生性害虫之一,其中以柞蚕饰腹寄蝇为优势种,分布广,危害重。柞蚕饰腹寄蝇学名为Blepharipa tibialis(Chao),分类学角度定义属于寄蝇科(Tachiniae)膝芒寄蝇亚科(Goniinae)丛毛寄蝇族(Sturmiini)饰腹寄蝇属(Blepharipa Ronani)[1]。

柞蚕饰腹寄蝇一年一代。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均有分布,其中以辽宁省数量较多。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寄生盛期。柞蚕饰腹寄蝇于柞叶表面产卵,蚕儿取食时将蝇卵与柞叶一起食下,蝇卵在蚕儿体内孵化,孵化后幼虫即寄生于蚕儿气门处,待蚕儿结茧后自蚕茧中脱出导致蚕儿死亡。幼虫在蚕体内的寄生期内为20~40天,在蚕儿结茧后穿破茧壳脱出落地,钻入土中化蛹,以蛹态越冬,直到翌年5月羽化[2]。该病害对春柞蚕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平均受害率达65%以上,给广大蚕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柞蚕产量及柞蚕业的发展[3]。

柞蚕饰腹寄蝇作为寄生性害虫,在幼虫阶段对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既要防效显著又要保证饲养昆虫柞蚕的安全,故对药剂毒力的选择性要求极高,药剂研制和筛选难度较大,导致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技术研究方面一直进展缓慢,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 1957—1963年,石崇生等开展了化学防治、养蚕技术防治及综合防治等试验研究[4]

根据柞蚕饰腹寄蝇羽化出土时虫体柔嫩,翅卷缩,并有在地面爬行的习性,而且此时寄蝇成虫对外界抵抗力弱,利用六六六粉剂喷撒地面药杀寄蝇成虫,防治率能达到85%左右,缺点是用药量大、污染环境等。利用六六六烟剂熏杀寄蝇成虫,烟熏10 min能杀死90%左右的寄蝇,但是药效过后,周围柞园的寄蝇还会飞入为害,烟熏只能减轻寄蝇为害,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且对2龄及3龄柞蚕幼虫有一定的药害。

通过蒿柳养蚕可以有效降低寄蝇寄生率,但只适合有蒿柳林的地区,难以大面积推广。柞蚕“二化一放”,也可以有效躲避寄蝇危害,但是柞蚕“二化一放”的产量和质量都偏低,实际放养面积较少。寄蝇幼虫在结茧后才从蚕体脱出,所以早摘茧也可以降低柞园内寄蝇虫口基数。

1963年,曾省等开展用赤色穗状菌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初步研究,将赤色穗状菌粉撒在柞园地面上,蝇蛆致死率可以达到70%以上[5]。

2 1962—1966年,多单位、多学科联合开展柞蚕饰腹寄蝇防治研究

由于柞蚕饰腹寄蝇危害,1961年柞蚕产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正常年产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尽快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危害,是当时蚕业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1962年,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建了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大连医学院、辽宁大学、沈阳农学院、大连商品检验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蚕业学校等10个单位40多人的柞蚕饰腹寄蝇科研协作组,在王宗武副研究员主持下,通过黄瑞纶教授、曾省研究员、赵建铭副研究员、伍律教授的指导,开展对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协作组几年多方面科学研究,于1964年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化学防治研究方面,利用“灭蚕蝇一号”喷叶添食杀死在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的幼蛆[6],防效较好,并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平均防治效果达83%以上。1966年,科研协作组又研究出“灭蚕蝇三号”浸蚕,杀死蚕体内幼蛆,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2种药剂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1966年柞蚕茧产量达到新中国成立后最高水平。

3 2013年,柞蚕饰腹寄蝇防治药剂“灭蚕蝇一号”复配增效药剂诞生,命名“增效灵”

近年来,“灭蚕蝇三号”被列为高毒禁用药剂名单,渐渐退出市场。进而“灭蚕蝇一号”被大量使用,柞蚕饰腹寄蝇也得到较好的控制。随着“灭蚕蝇一号”的长期使用,2000年后防治效果有逐年降低的趋势。1963年韩熹来等试验证明,“灭蚕蝇一号”0.08%质量分数的防治效果为97.7%[7];2009年董绪国等试验证明,“灭蚕蝇一号”0.1%质量分数的防治效果为17.0%[8]。为了保证柞蚕生产,蚕民采用增加用药浓度、用药次数的方式来提高防效,虽然防效得到提高,但是也增加了用药成本及劳动量。为了解决问题,辽宁省凤凰蚕药厂和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进行集体攻关,研发出增效灵与“灭蚕蝇一号”混用的施药方式。2014年刘孝良等试验证明,增效灵和“灭蚕蝇一号”混用最佳校正防效为98.09%,有效地解决了柞蚕饰腹寄蝇防治问题[9]。

4 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之前由于长期单一用药,造成“灭蚕蝇一号”防效逐年降低,现在研制出增效灵与“灭蚕蝇一号”复配使用方法,暂时有效解决了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问题。然而增效灵与“灭蚕蝇一号”同属有机磷类药剂,作用方式相似,长期使用同样会使目标害虫抗药性增加。目前实际生产中已经再次出现防效降低的现象,又因新药剂推广需要登记、审定等程序后方能生产、上市,所以蚕业科研人员应居安思危,继续加强后续替代药物的筛选和研发力度。2018年刘铁成、牛雄雷等用氟虫腈为母体,开发合成出相应衍生物,对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为柞蚕饰腹寄蝇防治的后续替代药物筛选提供有效保障[10]。

柞蚕饰腹寄蝇化学防治药剂筛选较困难,防治药剂单一,抗性产生无法避免。我们认为在筛选和研发替代药剂的同时,可以改变研究思路,通过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在保证环境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式如诱杀、切断寄生路径等适宜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解决柞蚕饰腹寄蝇问题,保证柞蚕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蚕儿柞蚕蚕业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难题
难题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