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金融对策研究

2023-12-15张嘉维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张嘉维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也包括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使农民在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能够为其提供持续动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财政金融对策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旨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共享繁荣发展的目标。

1 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增收有着显著影响,这些政策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农民收入的提高。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农业支持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补贴,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公路、灌溉系统等,降低农民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其次,金融政策则可以通过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方式,提供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例如,农业信贷可以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他们购买生产所需的设备和物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农业保险则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由于天气、疫情等风险因素导致的收入损失。此外,金融政策还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最后,财政金融政策还可以通过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刺激农村消费,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通过公共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激发农村消费需求,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的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民增收的现状呈现出积极的变化。首先,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已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民的农业收入得到提高。其次,农民的非农收入也在不断增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农民已经不再完全依赖农业收入,他们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活动,获取了大量的非农收入。这些非农产业活动不仅提供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再次,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得到了保障,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财产性收入。最后,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民通过储蓄、投资等方式,也获取了一定的财产性收入。然而,虽然农民增收的现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农民的具体情况,如他们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健康状况等,以确保农民真正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社会的公众关注和参与,都是推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3.1 农业生产效率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中,农业生产效率低是一个主要问题。具体来说,虽然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总体上实现了效率的提升,但在具体的农村地区和农户中,农业生产效率依然相对较低。首先,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智能农机、精准灌溉等,由于其高昂的成本和相应技能的缺乏,往往难以在广大农户中得到推广。即使一些农户愿意采用,也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导致这些技术和设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农地小块化问题依然突出。许多地方,尤其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农田分散、小块,不利于农机作业和现代农业的推广。尽管土地流转有助于农地规模化,但由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和对土地流转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土地流转的进程往往较慢。再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户经营的规模较小,对农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决策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农户在种植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应用、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中,难以做出最佳决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最后,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许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这不仅损害了土地的生态环境,也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拉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2 农产品价值链低端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中,农户主要集中在最初级的生产环节,而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深度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农户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首先,农户缺乏农产品深度加工的能力。大多数农户只能进行基础的农产品生产,例如种植、养殖等,但对于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二次开发,如将谷物制成精致食品,将蔬菜加工成便携的即食产品等,大多数农户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限制,难以参与。其次,农户在农产品的营销和销售环节中的作用较小。在当前的农产品市场中,品牌效应和营销手段的运用对农产品的销售有着重要影响。但大部分农户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进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因此很难从农产品的销售中获取更高的收益。最后,农户在农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较低。由于农户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在农产品价值链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份额。这种情况使得农户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生产环节,而生产环节受天气、疾病等自然因素影响大,风险较高,收入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3 农民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仍然较弱。首先,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在许多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稀疏,自动取款机等基础金融设施缺乏,这使得农民获取基础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同时,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较高,投资回报较低,选择在农村地区减少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其次,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许多农民对存款、贷款、保险等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利率、风险等基础金融概念也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在使用金融服务时,难以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也使得他们在遭遇金融欺诈和风险时,难以有效防范。最后,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相对较高。许多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时,往往要求申请人提供资产证明、担保等,这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个相对高的门槛。这种情况使得许多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取金融服务,或者被迫采取高利贷等风险较高的方式满足金融需求。

3.4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但在许多地方,这些设施的质量和覆盖率都还有待提高。首先,农村交通设施相对落后。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条件较差,公共交通服务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加了农民的运输成本,也限制了农民出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农村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外来资本和技术的引入,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存在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村的供水、供电服务仍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通信服务质量低。这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民生活都带来了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通信设施的落后限制了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和在线服务使用,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也较为欠缺。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配备不足,服务质量较低。这影响了农民和农村儿童的教育和医疗服务,限制了他们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生活质量提高,也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隐患。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金融对策

4.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广应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对策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广应用。科技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帮助农民增收。首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可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等形式,给予农业科技研发更多的资金支持,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同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产权保护、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使科技成果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其次,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方式,将农业科技成果广泛推广到农户。同时,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有效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农业生产。

4.2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向。公共服务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例如,建设和改善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基础服务水平。其次,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满足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例如,提高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供给,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4.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至关重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基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政府债券等方式,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同时,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站等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公私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公私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4.4 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关键对策。金融服务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持,其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农民的融资成本和经济效益。首先,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服务力度。例如,调整金融政策,优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业务布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或者提供政策优惠,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更多的信贷、保险、储蓄等金融服务。其次,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方式,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或者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最后,也需要通过法治建设和风险防控,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例如,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法律法规,保障金融服务的公平、公正、透明;同时,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和处理金融风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 结语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虽然艰巨但充满希望。基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服务拓展等多方面的财政金融对策,相信可以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这不仅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公共服务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