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糯麦1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2023-12-15翟红梅邵敏敏王延训田纪春
翟红梅,邵敏敏,黄 玲,王延训,田纪春,3
(1.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31;2.山东天泽泰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3.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小麦营养性、功能性、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大。糯小麦具有独特的加工特性和营养品质,糯小麦制品回生速度较慢,抗老化能力强,适合制作冷藏冷冻食品,对改善速溶、快餐、冷冻食品的品质及延长食品货架期有显著优势,其面粉特有的糯性使其不但在食品加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酿酒、医药、纺织、造纸等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市场对糯麦粉的加工需求十分迫切。国内外对糯小麦研究较晚,2000年刘广田等育成了我国首个糯小麦品种[2]。山农糯麦1号是2018年山东省审定的第一个糯小麦品种,高产、多抗、品质性状协调。为有效发挥山农糯麦1 号的品种潜力,本文研究了山农糯麦1 号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以期为山农糯麦1 号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山农糯麦1号品种概述
山农糯麦1 号育种团队创制了“全糯母本X 高产父本配组合;糯粒鉴定+重点回交留株系,糯系优选+多抗高产育品种”的糯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为选育高产糯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撑。即以全糯小麦农大糯麦1 号为母本,高产品种潍麦8号为父本配制组合,获得杂交F1,自F2分离时代起,用分子标记鉴定Wx-A1、Wx-B1 和Wx-D1 的组合情况,选取3个基因位点全突变的穗子用高产亲本回交,收获籽粒后用IIK 溶液半粒染色法和Wx 蛋白电泳重复鉴定,确定3 个基因位点突变的全糯籽粒,播种出苗后重复上面进程,直至回交至BC3F1。自BC3F2 代起,同样分子标记鉴定群体内各株系的籽粒糯性,在全糯株系中重点鉴定高产性状,选择高产糯麦品系,进入审定程序。
2014年—2015年参加山东省高肥组预备试验,平均产量540.67 kg/667 m2;2015年—2016年参加山东省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9.3 kg/667 m2。2017年、2018年作为特殊类型品种自设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504.21 kg/667 m2和516.1 kg/667 m2,区试2 年平均分别比对照1 山农紫麦1 号增产6.89%,比对照2 冀糯200 增产7.68%。生产试验比第1对照山农紫麦1号增产6.2%,比第2对照冀糯200增产9.9%。2018 年命名为山农糯麦1 号,通过山东省审定(鲁审麦20186028)。
山农糯麦1号参加山东省区试后,经相关部门分析测定:籽粒蛋白质16.6%,没有3 种Waxy 蛋白亚基,湿面筋36.2%,吸水率74.3 mL/100 g,白度82.2,面团稳定时间2.1 min,支链淀粉含量99.1%[3-5],达到糯质小麦标准。
2 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2.1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栽培,也可在相邻生态省市引种种植。
2.2 精细整地
玉米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长度5 cm 以下,均匀铺撒。进行“两旋一耕”的耕作方式,即深耕(深松)1 年旋耕2~3 年。耕深20 cm以上,耕翻后进行机靶2~3遍。
2.3 提高播种质量,打好增产基础
2.3.1 种子处理
用精选机选种,除去秕粒、破碎粒及杂物等。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包衣应符合GB/T 15671 的要求,或用甲基异硫磷、辛硫磷、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
2.3.2 适宜墒情
适墒播种是小麦出苗均匀、苗齐、苗壮的关键。小麦播种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对于墒情不足的地区,可推行播后低成本微喷灌技术,墒情适宜时,划锄破土,辅助出苗,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匀苗。
2.3.3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秋季气候特点以及小麦目前的生产情况,该品种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50℃~600℃,即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平均气温13℃~15 ℃。鲁西南地区一般10 月10 日开始进入播种适期,其最佳的适宜播期范围为10 月10 日—10月20日,鲁东、鲁中以及鲁北适宜播期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整至10月5日—15日。小麦的适宜播量应根据小麦品种、播期、整地质量、地力水平等条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播种质量。在适期播种情况下,适宜基本苗数为15×104~20×104苗/667 m2,播种量7.5~10 kg/667 m2。根据地力水平,在此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高产田基本苗稍少,地力水平一般田基本苗稍多。
2.3.4 宽幅精量播种
用小麦圆盘式宽幅精播机替代窄苗带大播量播种机,进行宽苗带精量播种,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整平等复式作业。该技术播量精确,节省用种量,提高了小麦出苗整齐度和均匀度。播种时苗带宽度为8~10 cm,播种深度为3~4 cm。
2.3.5 播后镇压
秸秆还田导致土地土质松软,小麦播后镇压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提墒、保墒、抗旱、抗冻、壮苗的效果。一般采用多轮自走式可调幅镇压机进行镇压,镇压时轮子能够均匀触地,镇压力度均匀,附着力强,黏土少,脱土容易,镇压质量好。一般小麦生育期进行2次镇压,第一次是随播随镇压,第二次是起身期镇压。
2.4 田间管理
2.4.1 冬前管理
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调查苗情,如发现漏播或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苗。一般选在小麦三叶期以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为了提高小麦栽后成活率,移栽后及时浇水。
划锄镇压:小麦3叶期—越冬前,浇水或降雨后要及时划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根快长。对于水肥条件好、植株旺长明显的麦田,需要通过镇压控旺。镇压既可炼苗增抗,又助于预防冻害。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小麦3 叶期-6 叶期、杂草3 叶期-4 叶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质量分数7.5%的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 g/667 m2喷洒除草,为预防节节麦,可选择30 g/L 甲基二磺隆和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667 m2喷洒;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质量分数20%双氟·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剂6.5 g/667 m2加质量分数15%双氟氯氟吡氧乙酸悬浮剂80 mL/667 m2混合58 g/L 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0 g/667 m2喷施;既有阔叶草又有禾本科杂草,可以2种药剂混合使用。喷施药物时,要考虑天气、风力、降水、降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喷药,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不低于8℃。切忌漏喷、重喷,漏喷或少喷杂草受药不均,清除不干净;重喷容易引起药害。同时,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时刻关注小麦麦蚜、金针虫、蛴螬、全蚀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时浇越冬水。一般墒情年份,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浇冬水,浇水后及时划锄。
2.4.2 春季管理
镇压划锄。对吊根苗、旺长苗、群体过大苗,以及耕种粗放、土坷垃较多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对群体偏大、麦苗过旺的麦田,可在在返青至起身期,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2遍,促进旺苗转壮。
冻害补救。冬季发生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在小麦返青期追肥浇水,追施尿素10 kg/667 m2,浇水40~50 m³,缺磷地块适当混配磷酸二铵使用。仅有叶片受冻麦田,早春及早划锄,提高地温。
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浇水时间应视苗情和墒情而定,正常情况下,春季一、二类苗以稳壮为主,选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三类苗(茎蘖数≤50×104株/667 m2)以促弱转壮为主,选在返青期—起身期追肥浇水,促小麦分蘖成穗,拔节期可再追施一定量尿素,以促进小麦穗花发育,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对于旺长麦田(茎蘖数≥100×104株/667 m2),以控旺为主,可在返青—起身阶段及早镇压,抑制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灌溉施肥方式建议选用“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即施肥料随畦田灌水流入,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病虫害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是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以及麦蜘蛛、麦蚜等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重点做好防治。尤其对于茎基腐病更应重点防治。防治纹枯病、根腐病,每667 m2可选用质量分数250 g/L 丙环唑乳油30~40 mL 或质量分数300 g/L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 mL 兑水30 kg,在小麦茎基部喷雾防治,间隔10~15 d再喷1次。
2.4.3 后期管理
浇开花灌浆水。小麦孕穗开花期至开花后15 d,若土壤墒情不足,可适时浇水,灌溉量40~50 m³/667 m2。成熟前15 d严禁浇水。
防治锈病和白粉病。每667 m2用质量分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45 g 或质量分数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12~15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
防治赤霉病。小麦齐穗期—开花盛期,遇雨、露或雾,每667 m2选用25%咪鲜胺乳油50~60 g 或质量分数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120 g 或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15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
防治蚜虫和吸浆虫。小麦开花—灌浆期,百穗蚜量达到500 头或蚜株率超过70%时,每667 m2用质量分数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6 g 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 g 兑水30 kg喷雾防治。吸浆虫重发地块,小麦抽穗达50%~70%时,每667 m2选用质量分数5%高效氯氟氰菊酯7~11 g 或质量分数30%氯氟·吡虫啉悬浮剂4~5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
叶面喷肥。小麦灌浆期间叶面喷质量分数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质量分数0.2%的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溶液,喷量为50~60 kg/667 m2。叶面追肥在晴天16时以后进行,间隔7~10 d再喷1次。
一喷三防。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将上述杀菌剂、杀虫剂与叶面肥进行科学混配,在孕穗期—灌浆期一次性喷施,可实现一喷多效,从而防治小麦病虫危害,预防干热风。
2.5 适期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进行收获,过晚收获会降低小麦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收获后及时晾晒或机械烘干,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当含水量≤13%时可进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