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药茶产业发展的浅谈
2023-12-15郝唯宏
郝唯宏
(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对于健康的观念与时俱进,对于健康类的消费和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人们除了对茶叶口感有需求外,对于茶的功效、包装、质量、安全等需求也在不断加强。用天然植物为原料制成的药茶应运而生,正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山西药茶是凭借山西丰富道地中药材资源和悠久茶文化历史应运而生的特色产业,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之一。发展山西药茶能够在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更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1 山西药茶历史及发展情况
药茶又称为茶剂,是将中草药(单味或是复方)配有茶叶或不配有茶叶的药物经过加工而成的制剂,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综观我国古代,记载药茶的书十分丰富,其中有《本草纲目》《枕中方》《述异记》等,数十种古书中记载着茶叶的药用价值和药用配方。
药茶由汉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 000 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药学家对药茶作用的应用、发挥和推广完善,大量卓有成效的药茶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八仙茶等,使用范围遍及内科、外科、儿科等。连翘叶在山西省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阳泉市平定县所产出的连翘茶,在清朝被康熙皇帝御赐名为“延年翘”,并将其定为清朝皇室的贡茶;清朝蔡侗(今阳泉市平定县人)编写的《地产扼要》,详细记录了连翘茶从唐代开始饮用的传承及演变过程。据调查,临汾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阳泉市等地均有制作传统连翘叶茶的生产历史,当地群众长期均有饮用连翘叶茶的习惯,日常用量为3~9 g,食用习惯至今已延续了数百年。黄芩茶的起源可追溯到神农时代,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饮,发乎神农”。在五代时期,老百姓就采摘黄芩茎叶泡茶饮用。唐代菊花类茶和药的饮用在临猗县有所记载。近代药茶方在群众中已广泛流行,特别是建国以来,更受重视。《中国药典》附录中对药茶的制法和要求做了介绍,为药茶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
据统计,山西省药茶加工企业已接近300 家,产品达500多款,主要种类有连翘茶、毛健草茶、枣芽茶、沙棘叶茶、酸枣叶茶、桑叶茶、黄芪茶、蒲公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枸杞芽茶、槐米茶、党参茶、黄芩茶、金银花茶等,已初步形成了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建草茶基地等六大产区。“山西药茶”品牌价值从无到有,逐步显现,全省药茶产业发展氛围浓烈、态势良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2 山西药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云南、福建等省是我国茶业的主要生产区,他们在大力打造茶叶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基础上,已尝试开发茶的多功能性,推动药茶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贵州省非常注重品牌的建设,树立药茶品牌形象成为众多茶企的选择,同时政策支持力度大,在制茶机具购买、技术改造、茶企贷款等方面优先对茶业领域龙头企业给予扶持;福建省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茶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保健茶等;云南省充分利用丰富的茶叶和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特色药茶,深入挖掘民间常见的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代茶饮品配方,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养生治病的药茶类单方和验方,茶借药力、药助茶功,突出了茶叶和药食两用植物的功能性,药茶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但山西省药茶产业发展因药材种植粗放、分散,规范化种植品种少,基地面积小;加工水平较低(以初级饮片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企业和产品少;总体研发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的产品多;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药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产业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2.1 山西药茶产业发展新资源食品认证滞后
山西生产药茶的大部分企业虽然取得了药茶生产经营许可证,但还有一部分药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受相关规定的限制均无特定生产资质,只能按农特产品进行捆挷销售。由于申请认证程序繁杂,也没有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新资源食品认证工作滞后。市场准入门槛高,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不确定因素。
2.2 山西药茶生产企业实力不强
经过调研,山西药茶企业原料生产基地规模较小,企业、合作社主要以药材初加工、仓储转化为主,加工药茶产业链条短,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以单方为主,如连翘茶、菊花茶、蒲公英茶等,复方茶较少。有的生产企业只是将中药材的叶、花和果实按照普通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没有将中药材的药效充分发挥,产品功能开发不足,附加值低。由于规模小,自筹资金能力有限,易受市场因素影响,如投入过大、产品销售不畅、经营状况亏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2.3 山西药茶原料生产基地规模较小
山西现有药茶原料生产基地还是以传统药材生产地为主,部分山区以野生或半野生方式管理,叶、花类原料收获以人工采摘为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等级标准不明确。原料采收加工缺乏标准,如采收连翘叶时,有的企业采收大叶老叶而有的企业则采收嫩芽,且茶汤只有味没有型,同其他已形成品牌的茶叶产业明确具备外形全芽整叶,香气醇厚,汤色透明光亮的特质的要求相去甚远。
2.4 山西药茶产业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目前,山西药茶企业虽已经打造并注册了“晋茶传奇”“甚喜”“晋之翘”“七庄河黄芩茶”“二十里铺连翘茶”等系列商标,但知名商标不多,生产企业普遍欠缺现代市场化营销理念,对国内外新市场开拓缺乏清晰思路和规划,缺乏专业营销人才,营销手段不能很好地与网络时代结合起来,如没有创建企业营销网站、直播带货、开设网店、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等。还有的药企(合作社)无自己的品牌,只能贴牌代加工或作为本地土特产品销售,或者通过服务行业,如宾馆、酒店、微商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总体上看,山西省药茶企业电子商务营销规模较小,在市场上占有率不高,行业内话语权弱。
2.5 山西药茶企业技术水平薄弱
大部分生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联结机制,存在省内科研成果转化弱或在药茶方面研究少、科技指导不到位等问题。经营主体研发能力有限,从业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力不从心,难以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企业日常运营等方面受到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茶企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未能形成抱团取暖、共享技术创新成果的良好局面。
3 促进山西药茶发展的建议
山西省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充分挖掘中药资源,需加大技术的投入。发展药茶产业,把中药制成茶剂(即药茶),生产出多种可以随时冲泡饮服的绿色、天然创新药茶饮料,不断挖掘其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是综合利用中药材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力带动山西省农民增收。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围绕山西药茶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针对药茶产业小而散的现状,组织专家制定药茶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合力,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科技研发、产业融合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力助推山西药茶产业做大做强。
3.1 打造多元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在省级层面,省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围绕原料基地建设、茶园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化药茶园创建和药茶品牌打造、加工技术提升、营销市场开拓等环节给予支持。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有望申请进入药食同源目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的药茶的前期研究。二是强化金融支撑。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融资、个人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投融力度。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制定促进发展药茶产业的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及各地客商在山西省建立药茶生产基地、兴办药茶加工企业、投资建设药茶交易市场等,加快推进药茶产业发展。四是奖励品牌创建。支持连翘叶茶、沙棘叶茶、酸枣叶茶和蒲公英茶等优势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对市场监管部门新认定的省级知名商标,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
3.2 积极推进新资源食品认证
对已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和新资源食品原料目录的药材原料,要加大开发力度;对既是中药材又可用于茶叶的,要根据现有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逐步推进;积极开发由中药材、茶叶和食物等多种原料配伍组成的复方茶。积极与国家卫健委加强沟通对接,争取将有发展潜力的中药材早日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名录,例如,参照连翘叶、毛建草审批有关程序,打破常规,简化审批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将具有发展潜力的黄芩叶茶、枣芽茶等列入地方食品标准管理。通过积极推进新资源食品认证,为山西省开发更多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和药茶产品创造条件。
3.3 培育药茶龙头企业
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药茶龙头企业,同时推动现有药茶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加快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鼓励有实力的药茶加工企业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制作工艺,将中药材炮制的功效与茶叶加工工艺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多样化开发,大力研制生产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绿色标志产品等,切实提高药茶产品科技含量。强化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建设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实现药茶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清洁化、智能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打造知名品牌。通过成立“山西药茶产业发展联盟”,鼓励和扶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实行联合和战略同盟经营,形成产销联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市场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目标。
3.4 发展生产基地
实施标准化药茶基地建设工程,创建一批省级药茶标准茶园,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药茶生产条件。通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跨区域建基地,持续扩大药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加大对基础好的药茶生产县(市、区)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药茶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同时要加强药茶原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推广野生资源抚育技术,确保资源能够有续利用。
3.5 加强宣传推介
要利用各种公众平台,农博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产品展销平台,走出去搞好宣传。要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媒体等媒体做好药茶企业各种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提升产品的美誉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提供保障。比如可以在茶城开设山西药茶专区,开展集中交易;统一同一种类药茶标准、包装和宣传标语等;扩宽销售渠道,将团购、批发和电商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相结合,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大力开拓市场。
3.6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重视药茶旅游开发,结合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药茶文化内涵,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都销售和使用山西省生产的药茶系列产品,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药茶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丰富药茶文化的内涵,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建设药茶文化馆和观光茶园,深入挖掘和整理药茶文化,进而传播药茶文化知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修建药茶文化休闲园、药茶生态旅游公园等文化传播设施。举办各类型的药茶文化宣传活动,逐步构建浓郁的药茶文化氛围,营造知药茶、品药茶的人文环境。
3.7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引导药茶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研攻关,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药茶生产加工环节重大技术研发力度。特别是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对山西传统药茶文化、配方进行科研攻关。对山西省中药材资源进行深度摸底,对药茶原料进行本草考证,采用现代新技术对药茶加工工艺进行提升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山西本地道地药材药用部位及非药用部位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药茶新产品。同时,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配套药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药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药茶产业标准化,推动山西省药茶产品做大做强。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借鉴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模式,鼓励山西省各高等院校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药茶产业相关的各类型人才,并积极开展与企业对接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积极引进人才,出台激励政策,引进有经验、有视野的农产品营销领域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