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23-12-15崔玉晶
崔玉晶
(梨树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吉林梨树 136500)
1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1.1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种植人员只能通过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进行农作物的生产,粗放的种植模式和较为落后的耕种技术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市场前沿的农业技术快速传达给各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提升种植人员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技术水平,使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还为农业生产人员带来了更多现代化的设备和使用方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同时,信息化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加强信息的交换,使农村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1.2 优化农产品结构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相关数据的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统农业发展中,由于道路交通不发达,信息相对闭塞,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也无法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很多农产品的大量积压使农户不得不选择低价处理,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还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信息化技术能够拉近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距离,所有市场信息的变化和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变动都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户端。农户可以结合市场的资讯和相关数据,进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和生产量的合理优化。通过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能够实现农作物的分批次上市,延长产品的供应期。信息化技术还能帮助农户学会将农作物加工成产品进行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作物的经济价值,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1.3 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产品的销售不再受空间限制,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销售。目前互联网已经走进每家每户,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各大直播平台使在线销售成为可能。各地政府为了加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支持农户通过直播带货进行农产品的在线销售,通过公开的信息平台,让农产品能够传播到国内外市场。信息化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户的销售成本,只需要联网的手机或电脑,就能够随时进行农产品信息的发布与检索,优化了传播供求信息的途径。信息化技术让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1]。
2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2.1 指导科学种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能够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首先,大数据能够让选种和设备选购更加智能化,通过互联网进行智能筛选,能够使种子与产地的适配度更高。其次,物联网能够帮助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农业生产的信息数据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最后,信息化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田间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控区域的数据分析,利用实时传感器设备将农作物的受灾情况通过图片和影像直接传输给监控平台,使相关负责人能够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尽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农户的经济损失。信息化技术还能够用于对其他自然灾害的防范上,例如干旱、洪水和泥石流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能够实现农作物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与机械化,使农户实现科学种植。
2.2 创新营销模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消费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能够全面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农产品营销方式上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建立起农产品营销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向对应的消费者人群推送自己的农产品。其次,依托于大数据平台与忠实客户建立直接沟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上的优化,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使农产品的分类营销更加精准。再者,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打造农产品品牌,使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实现价值的提升。同时,特色农产品的地域化风格较为明显,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消费人群进行画像分析,并根据其特色进行精准营销。利用网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开拓销售市场,使特色农产品能够成为地方的标志性文化,用产品的质量与知名度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后,互联网营销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监督环境作为保障。网络交易也需要签订电子合同,也可以根据电子交易条款拟定纸质合同。能够有效避免交易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保障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2]。
2.3 加强资讯传播
信息化的普及让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开始扩大光纤宽带的覆盖面,使网络能够普及到每家每户,使农业相关资讯和政策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传达给区域内的农户。首先,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到新一年的政策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进行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互联网能够将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信息在全网进行展示,使消费者能够筛选到最满意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效率。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健康与安全,更加关注农产品的污染残留和农药残留问题。通过大数据提供的资讯,农户在进行农产品生产时,也能够依照消费者需求,全面发展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的原生态绿色食品,并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技术,优化产业链,完成整个营销体系的优化升级。最后,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MIS系统建立农户与农业科研机构以及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全部纳入到系统数据库,包括作物品种、生长过程、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信息。在农作物种植、管理与营销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时,能够由专家、学者第一时间调取作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指导建议解决问题。MIS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农作物种植的科学性,有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3]。
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中,应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系统,并在该系统中增加获取数据与分析数据的功能,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划分三个模块,例如,资产投资、资金管理以及资源管理模块,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主要对农村出纳日记账、系统初始化以及往来账目进行管理。对于资金管理,主要是对农村资产处置、维护以及清产核资等进行管理。资源管理作为卡片登记的具体资源,在三资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特点和类型等,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具备有效性。由于三资管理系统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为简单,系统中不必出现复杂的实体和属性,有助于人们查看方便。
2.5 农村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为提升财务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信息技术可以定期升级财务管理软件、维护财务系统硬件等,以及处理特殊的财务流程,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保证财务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在共享财务数据信息过程中,应重点避免财务数据信息受到网络攻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加密储存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识别技术等,可以有效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现阶段,财务数据共享资源,作为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功能,开发财务软件模块时,应确保财务软件的统一性,并且制定完善的财务软件通用协议,在协议中融入接口转换、相同数据接口以及数据信息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格式,促使财务数据和其他软件的兼容,即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也可以直接输入财务数据,继而满足不同领域下,财务数据的相关需求。还有,在农村财务数据信息管理中,需要为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对基础工作的管理力度,而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准则校正、会计实务处理等,一个基础的财务数据是否完善,以及维护财务软件,或者管理财务硬件设施等,都是财务基础工作内容。为了提升财务基础工作质量,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制定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制定财务软件系统开发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财务监管系统以及硬件设施责任管理制度等,促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确保财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基于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对应制定财务处理程序,确保网格化的财务管理制度顺利落实与执行,避免财务工作出现盲区,在执行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第三,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与跟踪,确保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完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真正实现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
2.6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为土地承包的资金和各个农业部门创造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部门,为土地承包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保障,确保管理系统保持稳定运行。另外,对土地承包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以及提升数据分析采集能力,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按照农业部门提出的《信息应用平台》土地承包发展相关要求,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应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土地承包登记数据库,提升信息平台运行水平,积极探索土地合同线上签收机制,为土地承包合同构建提供便利。
2.7 注重农村信息化基层队伍建设
目前,根据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情况来看,农民对信息化技术认识不足,甚至对信息化技术存在错误认知,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应针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应按照农业实际情况,定期对基层农民进行培训,将信息化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融入培训中,开展专业化的教育,促使农民对信息化技术有正确认识,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真正提升信息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应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专业化指导,短时间提升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基层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促使农村信息化基层队伍对其他农民进行信息化技术指导,解决各种日常疑难问题,为农村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2.8 政府需加强在农村农业信息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集成的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跨行业、跨部门以及跨地区的特点,主要涉及各个市、县、乡等地域,继而才能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统一的规划,加强主导地位,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另外,政府应针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促使农业经济信息技术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在社会中集资,鼓励各个企业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建设中,针对财政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息的方式,鼓励社会企业进行投资,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优化了农村经济的产品结构、营销模式和资源配置。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