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及促进措施

2023-12-15孙益东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机具农机化机械化

孙益东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农村局,江苏盐城 224052)

0 引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于“三农”问题更为关注。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农业机械化是一个重要方法,而围绕这个方法更深层次地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以达到高水平、高效率、低能耗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全面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1 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概述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上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开始。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引领带动下,农业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型拖拉机及配套的农机具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等应运而生。从2004年开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为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解放农业劳动力和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经历了农机设备统一使用和管理、分散式应用和市场导向三个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逐步融合,农业机械化设备品种也比较齐全,应用场景更多。江苏等发达省份和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在提档升级,并提升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正在进行传统农机智能化改造升级和信息化管理提升,推广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生态型犁耕深翻、精量播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植保无人机打药施肥等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建设“无人化”农场、数字化渔场、智慧化牧场和信息化园艺等应用场景的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技术进步让农业机械化设备在广袤的农村大受欢迎,而购买农机设备将会继续推进技术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 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2%,但有些方面发展水平仍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作物构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差异决定了地方发展差异,导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体现出了不平衡的特点。在一些工农业发达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较早的地方,机械化水平就要高于工农业发展较慢的地方,地势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就高于山地丘陵较多的地区。例如,《202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22年底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0%。而贵州省202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农机化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也相对失衡。如,设施畜牧和设施水产农机化水平较高,设施林果农机化水平较低。设施蔬菜生产中,耕整地、灌溉和植保环节又比其种植、收获、采运及加工环节机械化水平高。二是特色农业机械技术创新驱动力较弱。我国农机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相对的机械设计水准仍然落后,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不足。一些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等)机械和传统农业机械相比,其设计较为复杂,对创新性要求也更高。如当前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蔬菜生产种植、收获环节专用机具少、集成配套研究弱。另外,部分产业关键生产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问题。如一些瓜果采摘机械等。三是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机耕道虽有很大的改善,但部分地区损毁严重,存在农机具下田难问题。山区梯田无法机械化规模生产,需要改地适机。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田块小,大型机械施展不开。农机具库棚缺乏。许多农机具露天存放,风吹日晒雨淋,造成使用寿命缩短。另外,农机化水平低还体现在农机化专业人才缺乏、农机装备品种不全、结构不合理、国产农机性能落后和故障率高等方面。

2.2 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农机化高速发展除了带来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也会使农机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低准入门槛。由于技术和资金带来的红利,大量人员无序地涌入农机相关产业,很多新产品被研发出来,这些农机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实际的实用性考察和严谨的设计,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而研发,这些农机产品一经使用其短板就暴露无遗,很多产品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极差。在稳定性方面,不能够连续工作,小问题不断,造成农业机械化产品使用的能耗增多,在播种和收获时造成粮食浪费,影响粮食安全和粮食产能。如一些小厂生产的农机零配件质量差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农机具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研发专业人才缺失。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研发需要的专业知识、集成技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研发人员最初学习的是其他专业,这就使得这些研发人员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只能慢慢积累学习,不但拖慢了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也会对农业机械化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3 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服务缺位

一是农机维修难。镇村缺乏与新型农机具相适应的维修网点,大的农机故障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农机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农机设备面临需要紧急处理事情时,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服务和指导。二是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艺的限制,基层技术力量的欠缺,造成机械作业与种植模式难以相互适应。这些都限制了农机设备的使用和效能的发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赶超先进等提供了根本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上,与《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明确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kW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装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农机对农业绿色发展支撑明显增强,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更加稳固,农机服务总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

4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

经济投入依旧是制约农业机械化设备使用的痛点。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但是大型农机具高昂的费用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因此需要继续加强财政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方面,继续施行农机购买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民对现代化农机购买的积极性。同时,要全面实施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和政策性保险,促进农机具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进行信贷扶持。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机设备制造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都尤为明显,农机设备制造企业会受制于研发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等问题,由于研发成果的转化率低,资金回笼变慢,这就使得国内的农机设备企业技术更新落后于外国企业,在面对国外企业时失去竞争优势,限制了农机产业的发展。为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满足技术和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就成为支持的重点。此外,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帮扶,例如施行用油补贴政策等。

4.2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农机化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好科教资源,坚持农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政府引导支持农机企业、协会、高校与科研院所结成产业创新联合体,共享共建实验室,培育出产学研协同度高的创新团队,实现国内高端农机装备从“关键环节、局部市场”走向“全产业链、全行业”的技术升级。二是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新产品上的应用。将农业、农艺、机电、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等技术加强融合,使农机设备向方便性、舒适性、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在农机设备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数字技术,使农业机械更加可靠可控、精准实时,并具有自我诊断的功能,解决如机械化耕作、播种、施肥、插秧等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作业遗漏和重复等问题。这样更能保证农机使用效果和质量。三是推进特色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提升。加强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研发和应用,集中力量突破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技术瓶颈,自主创新解决农机装备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4.3 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

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大规模高质量农业机械化,也对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较大制约,这一问题在农村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进一步丰富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和实现形式,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在这方面,盐城市将“小田变大田”的改革经验值得推广。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的主要做法包括人性化调田、条块化整田和现代化种田三个方面。“小田变大田”,田平、沟渠深、田埂直、农排线路规整、涝能排、旱能灌。优化了农田空间布局。农机作业节省了农机具转弯、调头、移机及跨沟、越埂、过桥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农机具作业效率,减少了农机安全隐患,也减少了农机具移机过境产生的和农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对土地实行宜机化改造,打破了一家一户条条框框的土地分割状况,使分散、土壤肥力差、瘠薄的田块集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改造成为集中高产稳产的良田,既改善了农机作业环境,便于规模化经营,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所以,优先保障小农户的权益,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小田变大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耕地问题,有利于农村全面机械化。

4.4 加强农业机械化行政推动和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是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开会动员部署、下发文件、工作指导、监督检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多种措施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政府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农机化人才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基层的农机服务体系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后一环,保障好这“最后一公里”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基层农机化服务机构,农民可以了解最新的优惠政策,可以在农机设备出现故障时得到专业的指导,而基层政府则通过该机构进行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安全监理、示范推广和组织技术培训观摩等,能够高效地完成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同时,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农机服务机构中,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及时把控农机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优缺点,快速完成技术迭代。既能实现人才储备,完善基层服务机构职能,又能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

5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农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农业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各地要锚定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结合本区域地理实际情况,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全程全面机械化,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农机具农机化机械化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
浅析如何实施农机具推广工作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