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农机装备发展的成就及经验启示

2023-12-15倪跃跃夏珍珍孙炜翔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植保全市机械化

李 超,倪跃跃,李 旭,夏珍珍,孙炜翔

(1.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枣庄 277800;2.枣庄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山东枣庄 277800)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1],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基本上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已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破解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一难题,那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使现代职业农民生活更体面。

1 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亿元,带动农民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投入购置农机装备的资金8亿余元,共补贴新增各类农机具1.5万台套。深松整地机、破茬机、净茬精量播种机等六类机械填补了空白,大马力拖拉机快速发展,最大突破200马力,“大农机”装备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补贴政策的带动,在全市呈现出了一个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的新态势。2022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到320.5万kW。如今走进我市农村和田野,传统的耕作、种植、收获方式已极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动力强劲、色彩鲜艳的农业机械[2]。依靠“大农机”全程、全面作业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使农民迎来了一个轻松种地的新时代。

动力耕整机械:全市拥有拖拉机4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的4600台,大中型拖拉机占拖拉机保有量的比例达50%,全市各类配套农具达到12.5万台套,其中深耕、深松等耕整地机械9000台套。为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奠定了装备基础。

收获机械:小麦收割已跨越了割晒机、背负式收割机时代,全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拥有小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6100台,日收割能力达到2.33万hm2以上。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不断完善成熟,现全市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5000台,日收获能力达到1.33万 hm2以上。

播种机械:已由原单一普通播种向免耕、精量、通用、智能方向发展。现全市拥有各类播种机械2.2万台,其中小麦、玉米精量播种机8500台,可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农艺要求的播种需要。

设施农业机械:紧扣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省工、节水、节肥、高效为目标,将工作重点向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转移,推广了一批优质、适宜机械和装备。现全市已有电动卷帘机、微耕机、田园管理机、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消毒杀菌机、紫外线杀菌灯、温室电除雾促生机等各类设施机械1万余台套。

山区作业机械:为适宜山区农业种植特点,以推广手扶拖拉机、微耕机、植保机械、花生生产机械等山区特定种类机具为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了山区与平原机械平衡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市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具达到2万余台套。

植保机械: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安全高效”的理念,引进推广各类新式迷雾植保机械1500台,“人背药桶”的植保方式将逐步成为历史。

农机装备的提升和优化,为全市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推进全面全程协调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持,实现了农机化生产水平、作业标准化水平的“双提升”。2022年,全市完成机械耕地面积22万hm2,深松整地2.45万hm2,化肥机械化深施面积12.53万hm2。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91%以上;完成小麦机械播种14万hm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5%以上;完成玉米机械播种12.49万hm2,玉米联合收获12.19万hm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9%;完成马铃薯机播3.31万hm2,机播率90.9%,马铃薯机收3.41万hm2,机收率93.8%;花生机播1.08 万hm2,机播率71.4%,花生机收0.79万hm2,机收率52.2%。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6%。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为我市粮食增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广大农户逐步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带动了农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2 主要做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立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紧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装备升级换代上下功夫。

2.1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针对全市各地地理特点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需求,市农机化主管部门研究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了全市新型高效机械推广应用和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发展规划。全市各级以落实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坚持主导产业机械与特色产业机械并重,补短板、调结构,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平原和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松整地、精量免耕播种、大型拖拉机等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及粮食烘干设备;丘陵山区以推广轻便、低耗的中小型机械、植保机械及花生播种、收获机械为重点;在蔬菜及马铃薯、花生主产区,以引进推广机械卷帘、微耕机械、滴灌微灌和开沟扶垄机、播种机、收获机为发展重点.逐步形成了一个大中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种植业机械和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3]。

2.2 突出重点,科学引导

在发展新型农机装备过程中,坚持优先向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新型农机装备发展步伐。同时,结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千亿斤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组织现有新型农机装备参与到项目作业中,让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新型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农民发展农机、使用农机、普及农机化的热情,用有效需求,引领新型农机装备供给[4]。近几年,围绕粮食全面全程机械化、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引导农民重点购置新型、大型、高效、环保等先进适用的复合型、多功能、高科技含量的农机装备,并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今年省下达给枣庄的两批购机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一手抓拉长短板,增加薄弱环节装备;一手抓存量优化,促进农机装备由中低档向中高档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构建产中、产前、产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提供先进农机装备支撑。

2.3 报废升级,优化结构

积极争取国家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市农业农村部门采取政策扶持、科学引导、试点示范、跟踪服务等措施,加快小型、高耗、低能老旧农机装备的淘汰,对淘汰老旧机械的,优先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并给予报废补贴,有效促进了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农机装备的推广,减少了老旧农机存量,优化了装备结构,也为发挥高新农机装备效能提供了空间。

2.4 强化指导,协调推进

坚持以农机科技推广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全市开展“大推广、大培训”活动,通过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会、观摩会、机具演示会、技术培训班,加强新型农机装备技术培训。与农机生产厂家联合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购机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操作使用水平,解除农民购置新型机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选好机、购好机、用好机、出效益”。截至目前,全市全面共举办新型农机装备培训班50余期,累计培(复)训新型农民、农机作业能手等3万人次;举办新型农机装备现场会、演示会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新型农机使用技术手册1.5万余份,有效加快了新型农机装备的广泛推广应用。

3 经验启示

3.1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是前提

以推进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烘干等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5],以在平原区域发展高效节能复式大中型机械、丘陵地带发展中小型机械为抓手,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鼓励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探索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激光平地、电子检测等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3.2 壮大农机新型经营主体是基础

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6]。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流转、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规模化建设,实施市级示范社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合作社+维修、人才培训、新技术示范、中介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经营服务模式,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几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拓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链条,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利益联盟机制。

3.3 促进机艺肥药深度融合是关键

加强与相关农艺、植保等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构建联合推进机制,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技术作业规范和作业标准,培育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植保、收获、烘干等作业环节,为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

3.4 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是核心

开展“互联网+农机化”行动,建立市、区(市)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机部门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及农机生产经营者互联互通,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高效、低耗大型复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实行应补尽补、有购就补,对适宜大宗经济作物、大田蔬菜中小型机械优先补贴,增强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加快老旧高耗机械更新换代,促进农机装备“腾笼换鸟”。二是充分利用好农机深松作业补助政策。在积极争取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或进行累加补助。三是充分利用好土地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有关规定,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对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面积20~66.67 hm2的,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0.2 hm2以内;超过66.67 hm2种植规模的,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0.67 hm2以内,切实解决好制约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瓶颈”问题。四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将整合相关资金,扶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示范镇街创建工作,各区(市)、镇街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推进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植保全市机械化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