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探讨
2023-12-15聂铄骅
高 璇,聂铄骅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 833200)
0 引言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再次提出,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和发展思路。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改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痛点
1.1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形势不健全
产业结构是产业兴旺的内在支撑,然而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产业兴旺方面出现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产业结构不明显;第二,产业发展不健全。
从第一点而言,现阶段除了各省会城市周边著名的旅游乡村以外,其他部分乡村均出现产业结构模式单一的问题。以新疆为例,除了著名的色利亚布镇、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等旅游乡村之外,其他“不知名”景点的“不知名”旅游乡村均呈现出产业模式单一的问题,此类乡村主要以“观光”为发展模式,例如打造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参观场所等,缺乏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大部分乡村未能与住宿、购物、餐饮、非遗文化、区域特色、娱乐项目相结合。从第二点而言,对于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旅游乡村而言,大部分乡村属于传统农业镇,文化历史悠久、但是文化深度挖掘不足。同时,部分村落集体经济薄弱,可支配财力有限,即使上级领导部门下拨公路援补资金,开展自来水工程、气代煤工程等,但是仅够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无法支撑乡村旅游发展。
1.2 缺乏上层支持,旅游发展压力较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部分乡村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景点打造方面下功夫,而忽略了乡村旅游发展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导致乡村生态环境在以下两方面出现问题:第一,部分施工项目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施工;第二,忽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从第一点而言,部分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空气质量呈“断崖式”下降,甚至部分区域辖区内部分工程项目为了“紧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盲目追赶施工进度,同时部分建筑工地、拆迁现场未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的环保工作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并未按照规范进行作业,导致空气评价指数“急速”下降,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较差;从第二点而言,在“低碳环保”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乡村旅游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然而部分乡村领导班子过于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表面数据”,忽略思考产业发展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1.3 治理方法落后,人才限制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治理方法是决定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大部分旅游乡村出现治理方法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乡村干部工作活力不足;第二,工作方法未能得到新思考。
从第一点而言,现阶段大部分乡村普遍出现“死气沉沉”之感,乡村内旅游形式和旅游内容、旅游数量和旅游质量上并未得到协调统一,例如村内旅游收入主要依靠某一景点,以门票收售为主要营收,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旅游资源深度分析不足,导致旅游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且长时间无突破,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从第二点而言,现阶段大部分旅游乡村干部为当地村民或邻村居民,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除此之外,此类乡村在人才引进上力度不足,并未做出人才激励、人才福利倾斜,导致年轻的、优秀的、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不愿意加入乡村旅游工作当中。长此以往,乡村旅游干部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工作思维产生惰性,在工作新方法的思考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得过且过”。
1.4 乡风文明不足,忽视乡村精神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从直观角度而言,发展乡村旅游能够直接为村民、乡村集体经济创造营收,从而帮助乡村实现自给自足、长足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旅游乡村出现乡风文明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物质文明建设不足;第二,精神文明建设不足。
从第一点而言,物质文明作为乡村旅游的外在表现,也是游客走进乡村的首要直观感受。然而,现阶段部分乡村物质文明建设力度明显不足,例如出现水电气未全通、道路桥梁存在安全隐患等基础设施问题。从第二点而言,随着城镇化进程脚步加快,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去城镇务工,乡村内“老龄化”问题凸显。同时,受到“老龄化”问题影响,部分乡村忽略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例如并未及时修建完善的中小学教育学校,学生受教育环境较差,影响乡村教育质量,制约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2.1 完善产业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产业体系是实现发展衔接的关键手段,一方面可通过扶持产业,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延长产业链,吸引更庞大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可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利益共同体。
2.1.1 健全农业经营体系。经营体系是乡村直接创收营收的体系,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旅游乡村应当积极健全经营体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旅游乡村以“农”为发展核心,所以乡村可加快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建成集测土配方、农资直供、农机具应用、粮食烘干等功能为一体,打通经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除此之外,乡村可推进领办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党支部发挥带头作用,将合作社规模经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模式,支持家庭创办合作社,完善农村工业社会化服务。
2.1.2 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休闲产业是乡村旅游产业的重点板块,各乡村内可依托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分析乡村的文化资源、休闲资源,打造园林花卉经济带、生态旅游区、休闲观光区建设等,推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乡村应当启动“特色文化观光游计划”,以乡村内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积极恢复旧址旧貌,打造“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例如,有古庙资源的乡村可针对性打造道教文化旅游区,在恢复古庙容貌的同时打造“道教资源+旅游产业”的旅游模式,实现经济创收。
2.2 强化上层支持,缓解乡村生态环境压力
上层支持作为宏观调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保障乡村旅游战略发展的条件,应当具备前瞻性,保障乡村旅游发展。
2.2.1 强化政策扶持。从宏观调控角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当注重从区域开放、统筹城乡、社会和谐、旅游兴镇四方面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从区域开放而言,基层乡村应当主动接受市级、县级以及其他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借力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实现农村经济多层次、高层次发展。从统筹城乡而言,政府部门应当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地迁并农居点,尽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缩小与核心经济开发区之间的差距。从社会和谐而言,上层领导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从旅游兴镇角度而言,上层领导部门要立足于乡村生态环境,做好审时度势,对自然生态条件、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坚定不移地选择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准则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文化基础,提高乡村旅游品质,打造高品质、厚基底的旅游乡村。在此过程中,上层领导各部门应当做好联动服务协调,面对基层实时上报的旅游产业建设问题应当及时分析、处理,对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工作实行限期解决,对多个部门合并的工作则交由牵头部门组织统筹,采取现场调节、联席会议等方式尽快解决。
2.2.2 优化发展规划。优化发展规划是保障旅游乡村发展不再“千篇一律”,在此过程中各乡村领导班子以及上层领导部门应当针对乡村优势、特色、缺点进行分析,做好扬长避短、查漏补缺的发展措施。例如,针对村域内人口集中且靠近行政、文化、产业中心的区域,应当辅助做好各项服务设施,而面对部分产业园区则积极整合产业类型,提升产业品质;而对于部分发展落后的村域,对残旧房屋、废气宅院、闲置土地进行盘活整合,实现“空心村”的改造突破。除此之外,针对部分产业特点,可实现深度旅游资源挖掘,例如针对部分食品文化园区,可开发食品工艺展示、互动体验、购物休闲等旅游项目,发展“工业+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3 完善乡村治理,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针对现阶段所出现的乡村干部工作活力不足等问题,各旅游乡村应当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两方面实施优化。
2.3.1 强化过硬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素质过硬的领导班子,而选好党组织书记,配好村两委班子,持续巩固提升领导班子素质,保障乡村旅游的队伍战斗力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现有领导班子,可开展党建集中培训,鼓励在职干部通过再教育提升学历水平;而针对空缺的领导岗位,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通过社招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同时积极开展岗位轮岗,对干部轮岗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周期性进行岗位调整,确保“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
2.3.2 加大支部英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次强调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而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落实“村村都有好青年”的人才培养计划。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项目,做好青年人才支援计划,切实扩充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基于此,各乡村应当用好此类途径以及契机,立足于乡村内旅游发展优势,加大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聚焦农耕种植、文化传承,培养出一批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2.4 完善基础设施,展示旅游发展新风貌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因此,完善设施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现阶段部分乡村所出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各乡村分析村内设施现状,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改进。
2.4.1 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乡村应当积极完善硬件条件,对村域内断桥断路进行修缮。另外,积极实现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从而保障村民不再脚踩“泥泞之路”。除此之外,各乡村应当积极与邻村建立联系,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盘山公路工程等,完善乡村旅游网,提升游客前往的便捷性,可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参与度。
2.4.2 实施“五化”工程。对于外来游客而言,乡村旅游的吸引焦点在于环境优美、文化内涵等,所以各乡村可围绕以上两点完善工作。从环境优美而言,乡村可积极实施“五化”工程,以城乡环卫为切入点,坚持落实因地制宜的工程原则,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程;从文化内涵而言,乡村可加大对村域内的教育场所的建设,例如积极修缮中小学教育学校,给予学生一个优美的受教育环境。并且,可加大对文体广场的建设力度,给村民、游客提供一个满足文化需求的公共场所。
3 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不仅是迎合国家政策及文件的指示,更是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必经之路。全文从产业结构、治理方法、乡风文明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痛点,针对性提出完善产业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展示旅游发展新风貌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