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容平”词义考❋

2023-12-15周亚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秋气合成词语词

王 赛,王 鹏,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12)

《四气调神大论篇》是《素问》中的一篇,主要论说“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之旨”[1]。文中分别以“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为“春”“夏”“秋”“冬”四气之概说,“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作为“四气”与“调神”的论述过渡,对于深入理解本篇经义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中的“容平”之义在历代一直存在模糊和争议。本文在整理历代注家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文本语境、语词结构、文化背景和词义分析四个角度考求“容平”之义。

1 历代注家观点

整理历代医家对于“容平”的注解,其观点主要有四:

观点一:容状平定。王冰对该段注曰“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2],指在秋三月这段时间,万物不再生长,容貌形态平定下来。观点二:盛(shènɡ)实而平定。张志聪注曰“容,盛也。万物皆盛实而平定也”[3],指在秋三月这段时间,万物皆盛实而平定。观点三:容受而平定。日本汉方医学考据学派的注家认为“容平”为联合关系合成词,义指受盛(chénɡ)容受而平定平调。丹波元简曰“容,盛也。见《说文》。即盛(chénɡ)受之义,非盛(shènɡ)实之谓”[4]。观点四:成熟的同义词。喜多村直宽认为,“容”“平”都为成熟义,指在秋三月这段时间,万物皆成熟[5]。

考察以上四种观点可知:“容平”作为双音合成词,关于其结构,有联合式、主谓式两种观点;关于“容”,主要有四种解释:容貌、盛实、容受、成熟;关于“平”,主要有两种解释:平定、成熟。词义的准确理解是阅读经典的基础,面对如此境况,我们必须要追问:关于“容平”之义,何者为是?历代观点的差别为何?其各自依据又为何?是否有相通之处?其相互关系又为何?欲思考和解决以上问题并明确“容平”之词义,需要结合传统义理、辞章、训诂之学问。义理方面需要基于对传统哲学阴阳思想的深入体悟;辞章方面需要结合《四气调神大论篇》的具体文本语境、汉语词汇史中先秦两汉合成词的结构特点;训诂上需要基于传统训诂学的系统词义分析。现结合具体情况依次从文本语境、语词结构、文化背景和词义分析四个层面考察“容平”之词义。

2 “容平”之文本语境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从“容平”前后文看,“秋三月,此谓容平”为概说,自“天气以急”至“使肺气清”论说起居养生和情志养生,“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为小结,最后一句论说失于养生的后果。可见文中以“容平”为“秋气”之概说,并在这一概说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调神养生的论说。“容平”作为概说之词,乃是“四气”与“调神”的中间过渡。

从篇章结构看,《四气调神大论篇》开篇依次论说四时之气及相应的养生法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可见,与春、夏、秋、冬相应,“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为并列关系。

3 “容平”之语词结构

《素问》中的单音词占绝大多数,但是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合成词。从词汇学角度看,“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乃双音合成词,掌握其合成词的语词结构,对于正确地解释书中词义,具有重要意义。

钱超尘[6]全面统计《素问》中的双音合成词,按照合成词内部词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四种,其中联合式最多,偏正式次之,而主谓式、动宾式很少,且并未发现动补式。同时指出《素问》中的这种合成词构成情况,与先秦两汉其他古书基本相同。

结合“容平”与“发陈”“蕃秀”“闭藏”在篇章结构中的并列关系,在文中,后者分别以“发而陈”“蕃而秀”“闭而藏”的联合式结构为主要通行的解释,故而从语词结构来看,“容平”解释为联合式结构“容而平”较为允当。由此,则解释为主谓关系的“容状平定”则失于妥当,故不取此义。

4 “容平”之文化背景

由“容平”前后文可知,“容平”为“秋气”之概说,那么先秦两汉时期,古人对于“四时”的认识,是理解“容平”之义的重要文化背景,进而也是考证“容平”之义的重要依据。

4.1 四时与生命节律

我们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都与特定季节相关,早期的种植及畜牧活动多是依靠观察物候来获得相应的消息[7]。这种对于物候现象的细致观察,是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因农事活动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知识。基于农耕文明的生存实践,人们逐渐将大自然四时的更替与生命生长收藏的节律紧密结合起来。如《释名·释天》言“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也”[8],指出生命的生死节律与四时密切相关;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亦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9]。可见先秦两汉时期,在人们观念的中,四时更替与万物生长收藏之节律是相通相应的。

4.2 四时与阴阳之气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高度的哲学思想,如《周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10]504,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10]482。在这特有的文化基础上,人们逐渐能从“阴阳”的高度来把握四时更替与相应的生命节律。《管子·乘马》云“春秋夏冬,阴阳之推移也”[11]22,《白虎通义·四时》云“春夏秋冬,时者,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12],可见时人以四时与阴阳消长运动密切相关。又《管子·形势解》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故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11]3。从春到夏,阳气渐生,万物生长;从秋到冬,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万物收藏。自然的春夏秋冬和生命的生长收藏都是源于阴阳之气的推移。

4.3 “四时”文化与“容平”之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13],可见其对于“四时”的认识遵循着以上两点观念:一是落脚于生命节律这一角度,二是有着抽象的哲学高度。基于此,重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四气”的概说,历代注家对于“发陈”“蕃秀”“容平”“闭藏”的解释或有不同,此处采用较为通行的注解。

首先,“发陈”即“生发而敷陈”。此处“生发”对应春时无形之气象,由冬气的闭藏而生发外散;“敷陈”则对应春时有形之物象,万物开始敷陈其姿容。其次,“蕃秀”为“繁茂而华秀”。“蕃”与“繁”同源[14]540,其词义深层有繁多义,故“蕃”义重在分蘖、滋生众多,即量上增多;“秀”与“修”(修长)同源[14]461,表示植物抽穗,高出同类,多指谷类植物抽穗扬花,包含孕育果实之义,相比于“蕃”之“量变”,此处可说是“质变”,而无论量变或质变,“蕃”“秀”都是对应有形之物象。再次,“闭藏”即冬气闭塞而伏藏,历代对其注解少有异议,“闭”“藏”都是对应冬时无形之气象而言。

综上可见,在春时,气为生发而物为敷陈;在夏时,物为繁茂而华秀;在冬时,气为闭塞而伏藏。结合相应文化背景,四时乃阴阳之气的有序推移,其概说之词亦必体现此有序性,方能合于义理。“夏”从具体的“物”言,而“冬”从抽象的“气”言,由冬到夏之“春”,从“气”“物”两面而言,由此,由夏到冬之“秋”,亦当是从“气”“物”两面而言的。秋之“容”“平”当分别对应于秋时抽象的气象和具象的物象,即秋气“容”而物象“平”。结合这一结论,下面分别分析“容”“平”之词义,以进一步明确“容平”在本篇经文中的具体文义。

5 “容”之词义考证

5.1 “容”之词义分析

从传统训诂学角度分析“容”的四种注释:容貌、容受、盛实、成熟。首先,释“容”为容貌,是基于“容”的假借义,本字“颂”用于歌功颂德等义,故借“容”表容貌义[14]142。其次,释“容”为容受,是基于“容”的本义。《说文·宀部》云“容,盛也。从宀、谷。徐铉注: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15]147。最后,释“容”为“盛实”“成熟”两义,都是依据《说文·宀部》“容,盛也”[15]147,然后转由“盛”来解释“容”的含义。其中,释“容”为“盛实”义,是基于“盛”的引申义。“盛”的本义为盛(chénɡ)装[16],由盛装的动作引申为盛装得满满的状态,读shènɡ,因所修饰词的不同而有不同具体义,如盛实、丰盛、繁盛、兴盛等。而释“容”为“成熟”义,是基于“盛”的假借义。《易·说卦传》云“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10]554,王引之案“盛当读成就之成……古字多借盛为成”[17]。王引之指出以“盛”为“成”,这种假借在古书中比较多见。

5.2 “容”当释为“容受”义

由上可知,历代注家对于“容”的四种注释,都有其相当的训诂学依据,但结合文本语境、语词结构以及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可知:首先,释“容”为容受义可取。此“容受”义与“收”在“把外面的东西置于里面”这一意义上是相通的,即《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容受”义与后文“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的秋气之“收”相应,符合前后文语境和相应文化背景。其次,释“容”为容貌不妥。前文已说明此义不符合相应语词结构和文化背景,此处不再赘述。最后,释“容”为“盛实”“成熟”皆不妥。因为两义皆为对于物象的描述,未上升到“气”的抽象层面,不甚符合相应文化背景和文本语境,以此概说“秋气”,明显不如“容受”之义充足,故而不宜取此两义。

综上,“容平”之“容”,终究以“容受”之义为最优,充分反映出秋时“阳消阴长”的规律以及秋气“收敛肃降”的特点,故本文以“容”当释为“容受”义。

6 “平”之词义考证

6.1 “平”之词义分析

从传统训诂学角度先后分析“平”的两种注释:平定、成熟。首先,释“平”为“平定”义,是基于“平”的引申义。“平”来自于秤[14]932,如《韩非子·饰邪》言“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18],“衡”指秤杆,即悬挂秤杆就能知道平与不平。作为形容词,“平”表示无高低、无倾斜,如《墨子·经上》言“平,同高也”[19]。进一步引申为抽象的“平”,如对人无厚无薄即公平的“平”,如《商君书·靳令》载“法平则吏无奸”[20];系统秩序无变乱动荡即和平的“平”,如《吕氏春秋·贵公》言“公则天下平矣”[21]。由平衡、和平的状态引申指达到平衡、和平的动态过程,“平”的整治、平定、讲和等含义都属于这一范围,泛指事态发展由盛而转平。其次,释“平”为“成熟”义,是依据《尔雅·释诂》中“平,成也”[22],而以“成”释“平”。《说文·戊部》言“成,就也”[15]350,即“成”具有成就、成熟、完成、结束、告一段落等意思。“成”“平”之义在表示事态的阶段性上有相通之处,然细究之,两者存在深层差异:“平”是宏观视野,关注整体的秩序平衡,指整体态势由盛转平;“成”是微观视野,关注局部的事件发展,指具体事件完结成熟。

6.2 “平”当释为“平定”义

由上可知,“平”的两种注释都有其相当的训诂学依据,结合“成”“平”之义的异同,进一步综合文本语境、语词结构以及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可知:

首先,释“平”为平定义可取。结合语境,针对于四时的生命状态,“平定”具体指夏时阳气盛极,至秋而气收,阳消阴长,阴阳关系开始转向平衡,具体到物象,即万物的生命状态由夏时之繁盛状态逐渐平稳安定下来。在这里“平定”一方面有动态义,即对于夏时万物繁盛的一种肃杀之势,与下文“秋刑”相应;另一方面又有静态义,即收敛肃降之后万物平调安定的状态,与下文“使志安宁”相应,故而此“平定”义可取。

其次,释“平”为成熟义欠妥。生命经由春、夏的生发、繁盛,至秋而气收,在客观事实上,是生命繁盛的一种结束,即“完结”,在主观价值上,有生命繁盛过后有一个结果,即“成熟”。无论是“完结”还是“成熟”,都仅止于对生命状态的具体描述,缺乏“平定”义中蕴含的哲学深层义:四时物象背后的整体观念及阴阳之气的消长平衡。因此,如果此处完全以“成”释“平”,把“平”直接解释为成熟、完结之义,则义稍不足。

综上,“平”的两种注释其实有相通之处,即“平定”在思想高度上涵盖“成熟”,而“成熟”在具体物象上说明“平定”,也即“平定”的含义更有高度,隐含着整体观念与阴阳哲学思想,而“成熟”的含义更为落实,易于感知和理解。“平定”义实则在更高层次上涵盖了“成熟”义,“成熟”“盛实”“收获”等,都是生命历经生发、繁茂转而平定时,自然伴随的结果。但若直接释“平”为“成熟”,在义理微妙处有其不足,故本文以“平”当释为“平定”义。

7 结语

本文在整理历代注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境、语词结构、文化背景和词义分析四个角度考求“容平”之义,结论如下:

首先,从语词结构看,基于先秦两汉古籍中双音合成词构成情况,以及“容平”与“发陈”“蕃秀”“闭藏”在篇章结构中的并列关系,本文认为“容平”为联合式结构,即“容而平”;其次,结合相应文化背景,即四时乃阴阳之气的有序推移,本文认为“容”“平”当分别对应于秋时抽象的气象和具象的物象,即秋气“容”而物象“平”;再次,结合以上分析,围绕前后文义,从传统训诂学角度系统而深入地剖析“容平”之词义,本文认为“容”为“容受”义,“平”为“平定”义,具体文义为“秋气容受而物象平定”,即基于阴阳之气运动推移而成四时,其在秋时,“气”的层面为秋气容受,“物”的层面为万物(生命之物象)平定;最后,围绕“容平”的这一解释,在前文中可见,秋之“肃杀”“舒缓”“安宁”“成熟”“盛实”“收获”等相关语词,也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猜你喜欢

秋气合成词语词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异域中秋前数日漫思(新韵)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四川达州八台山钟振振摄影并配诗《巴山云》
单词连一连
词语小超市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