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公园语言景观研究

2023-12-14张学玲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码标牌昆明市

张学玲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0 引 言

语言景观是指近20年来,作为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语言景观研究以探讨公共空间中的多语使用、语言政策的显性或隐性、英语的全球化、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以及身份认同等话题为主,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小语种的出现、翻译是否得当等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欠缺。因此,本文基于场所符号学理论与三维空间理论,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定量和定性数据与语料的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Landry &Bourhis率先引入并使用了“语言景观”这个术语,他们将其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等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这些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地点、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许多学者也对这个概念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例如,ltagi &Singh将语言景观描述为“公共领域中可见的书面语言的应用”;Ben-Rafael等将其视为“识别公共区域的语言标记”,并定义为“公共空间的象征性建构”;Jaworski &Thurlow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定义语言景观,认为它是“语言、空间行为、视觉活动和文化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通过文本传媒和符号资源进行的空间对话”[2]。从这些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共空间”是定义语言景观的关键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从比较传统的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延伸至公共场所或虚拟空间。

尽管中国在语言景观学科的开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较晚,但我们的进步速度却令人瞩目。近年来,中国在语言景观的研究已经开始多样化,研究重点开始从微观层面的语言形式特征等本体研究逐渐转向多语权势地位、民族语言活力、空间维度等宏观层领域[3]。例如,张媛媛等研究者开始关注特定地区多语言标志的语码选择、优势语言、标牌种类、语言组合。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者从汉语研究或翻译的角度出发,研究汉字在语言标识中的运用以及多语言翻译的规范性问题等(如冯全功,顾涛)。除了对中国双语现象进行概括性讨论外,也有部分学者针对语言景观自身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尚国文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语言景观研究的背景、方法、理论、发展前景及挑战进行全面探讨,以便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张蔼恒等则从地理景观学的角度研究阳朔语言景观,旨在了解语言景观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特性,最后发现阳朔语言景观的变迁是由于市场化和多元化带来的流动性降低以及与游客的互动深化等因素引起的。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并非简单、静态的语言应用,而是一个区域或城市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城市的主要区域或地点的语言景观的研究,我们能较为全面地揭示一个城市的语言活动状况。

1 理论框架

1.1 三维分析模型

基于三维空间理念,Trumper-Hecht在2010年提出了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语言景观研究,包括实体维度、体验维度和政治维度。实体维度是反映语言标牌在物质空间中的实际使用和分布情况,可利用相机进行拍摄记录。体验维度侧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景观的认知与互动。政治维度考察语言管理者的立场和态度对语言景观的构建有何影响。本文基于三维空间模型,对主体部分的数据进行描写与分析。

1.2 场所符号学理论

场所符号学是由Scollon于2003年提出,用来解读语言社区中标牌语言的呈现方式及意义,涵盖了语码取向、置放、字刻等多个子系统,是一套有效分析生活场景中语言符号的理论框架[4]。场所符号学主要研究的是实际环境中语言符号系统的框架和话语在特定场所语境下的意义。语码取向关注双语或多语标牌上各种语言间的优先级关系,优势语言处于核心地位,非优势语言被置于边缘;字刻关注标牌语言呈现语言形式的含义;置放包括去语境化放置和景化放置,不同的放置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将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昆明公园景点标牌中各种语言的优先关系,以及各语言的社会地位与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2 研究方法

本文从公园类型、区位等方面,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全面展现昆明市公园语言景观的概况。以下是5个景点的概况:

景点一: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的会址,它坐落在昆明东北部的金殿自然景色区域,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

景点二:大观园或大观楼,此景点位于昆明西山区的大观路284号,它是一座以琉璃戗角装饰的3层檐木建筑,因其独特的大观楼长联而广为人知。

景点三: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中心五华区,云南大学正对面,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

景点四: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西南部,毗邻滇池,面积 89 hm2,是云南26个少数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集中体现。

景点五:西山风景区,位于昆明市西部滇池边缘,此地的山脉延绵超过 40 km,海拔在 1 900 至 2 350 m 之间,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及龙门石窟著名景观构成。

此研究于2022年4—6月间,采用数码相机和手机对5个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现实空间中的商业标牌、政府单位名称标牌、方向指示牌、禁止牌、交通指示牌、街名牌、警示牌和信息提示牌等。总共收集440份样品,并对所有样本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拟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实体维度上,揭示5个景点的语言景观特色;2)体验维度上,找出5个景点标牌所具备的语言功能;3)政治维度上,语言管理者对昆明公园语言景观持何种态度;4)探究昆明公园语言景观背后所呈现的动因;5)针对文本翻译中的失误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3 调查结果

3.1 实体维度:昆明市5个公园景点语言景观的比较

对收集的440个实例进行分类和对照,包括标牌语码数量、语言搭配模式、优势语言等3个方面,进行旅游景区中语言景观的剖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3.1.1 标牌语码数量

对收集语料分析可知,所有语言景观中语码组合丰富多样。语码组合总共有15余种可能,分别是单语标牌,例如中文、藏语、英语等,双语有例如中-英、中-泰、中-老等组合,三语有例如中-英-韩、中-英-希伯来组合,四语组合例如中-英-韩-泰,五语组合有中-英-韩-越-泰、中-英-韩-日-泰等。综观上述数据可知,昆明市语言景观中语码种类丰富、语码组合形式多样,在众多表现形式中,其中单语语言景观为主要呈现形式,双语和多语标牌数量也超总数的1/3,说明该景区的语言服务能力较强,可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汲取信息的需求。

其中单语中文语码组合、中-英双语语码组合以及中-英-韩-越-泰语码组合模式数量最多,分别占据了收集语料的32.04%,26.59%和31.36%。而最少的语码组合只占了所有景观中的0.227%。其中中文出现率达到了99.09%,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占比也达到了65.68%。具体数据见表1。

3.1.2 语言使用及语言搭配模式

5个景点在语言的使用和搭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昆明是国际级的旅游胜地,主要的语言组合模式是双语和多语,单语模式略少。汉语是第一优势语言,第二优势语言是英语,韩语日语及东南亚语言在昆明公园的语言景观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汉语始终作为第一优势语言出现,这与中国的语言政策相符。如世界园艺博览园语言景观可见的语言种类多达10种,分别是:汉语、英语、韩语、日语、泰语、老挝语、越南语、希伯来语、藏语、维吾尔语。西山公园、翠湖公园出现的语种主要是汉语、泰语、日语、韩语、越南语。大观楼标牌是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云南民族村是以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现出56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理念。

3.1.3 优势语言

双语和多语标牌上,语言的排列次序能够反映出这一地区各种语言的社会地位。在判定优势语言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文字大小,文字最大的是优势语言,文字小则为非优势语言,若文字大小一致再根据Scollon的场所符号学理论中提出的语码呈现特征作为决策标准[5]。尽管景点出现了很多双语和多语标牌,但调查结果显示优势语言只有两种,即中文和英文。中文始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优势语言,这与中国的语言政策相符。

对所收集到的440个语言景观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语言景观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汉语作为中国官方语言,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景观,居于顶端地位。

2)多语>单语>双语(但是数量相差不大)。

3)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昆明景观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表明了英语的高层语言地位,反映了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4)韩语、日语的大量使用可能与双方文旅商业合作、语言政策以及友好城市关系建立等有关(例如韩国全罗北道与云南省已经正式确立了友好的交流与协作联系)。

5)在多语样本中,泰语、越南语等东南亚的语言频繁出现,显示了云南省作为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也体现了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

3.2 体验维度:昆明市5个公园景点标牌的语言功能

在对语言景观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关注标牌自身,还需关注景点标牌如何与阅读者进行互动。旅游景区强调游客与语言景观的互动关系,这与景点标牌显示出的语言功能密切相关。语言景观主要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作为最基本的信息功能,主要给游客提供信息;第二,象征功能,即通过语言景观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社会文化状况和各语言在该区域中的权势地位[6]。

3.2.1 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

根据Kallen的理论,旅游语言景观至少可以发挥4种信息和话语功能:行为调节功能、指示功能、互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7]。信息功能主要是展示某个地方的语言特性,该语言的社会地位以及该语言的多样性和使用状况等信息。例如,通过虚拟的话语交际,揭示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景点简介、公告等标牌在旅游过程中主要发挥认知功能,为游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信息牌主要是营业时间告示牌、指示方向牌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发挥了提供语言服务的功能[8]。语言景观设立的接收对象应是全体游客,但也有部分语言景观是以部分游客,甚至是特定的受众作为信息接收者。

据研究显示,昆明市公园语言景观通过选择不同的语码构建来传递信息,从而满足游客在不同场合下对指示牌的需求。提供路线和方向导向的指示牌主要发挥指示功能,它们可以辅助游客快速定位,如地图标牌、方向指示牌、交通指示牌、街名标牌等。私人语言景观中,不论是商铺招牌还是商业服务宣传牌都是以指示功能为主要信息,意在点明店铺位置、提供经营信息。据调查,以指示功能为主的语言景观在内容设置上都相对精炼,如官方语言景观中的路牌“紫薇路”,地名“大观楼”,私人语言景观中的商铺招牌“一心便利”“快乐小吃”等等,其标牌字数都在10字以下,且信息较为集中,便于受众获取。

为了规范游客的行为,各种游客标牌如景区内的禁止标牌和行为建议标牌等,都在发挥着行为调节功能,为了尽可能地向外国游客传递信息,此类标牌的语码使用较为多样。图1是世界园艺博览园中的一块提示牌,展示了5种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越南语、泰语、韩语,以警告、劝说等方式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或调节。通过调查发现,昆明市公园景观的“警示语”不论出于对受众的保护还是对景区的保护,其标牌语言都较为尊敬、委婉,“请”“小心”等字眼出现,在警示、规劝类标牌中会让受众更易接受,从而达到宣传目的,也会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积极作用。

图1 请勿踩踏标牌

语言景观不是静态的语言现象,而是包含多方互动的特定言语空间,如景区中设置表示欢迎、问候、关心、道别等标牌,发挥着主客双方的互动功能,帮助政府和旅游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构筑平衡的互动关系。如官方语言景观中的“世博园迎您”,私人语言景观中的“欢迎光临”“营业中”等标牌,以官方角度来看可以给游客以良好的游览体验,增强游客的满足感;从私人语言景观视角看,此类互动语言景观可以迅速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商户对经济利益的诉求。最突出的是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中的服务对话产品,最常见的是“欢迎”类标牌,见图2。

图2 欢迎您标牌

3.2.2 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

象征功能主要是指景区内各种标牌上所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语言的使用活力,体现出某种语言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地位、经济价值以及民族认同等信息[9]。如,某地区的语言标牌主要使用了某种特定的语言,则反映了该语言的使用优势地位。随着昆明市逐渐进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景区为满足各国游客的需求,语言景观建设中语码种类逐渐丰富、多语形式日益频繁,标牌中的各类语码便体现出语言权势的对比,昆明市公园景点的语言景观便表现出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位的尊崇和对国家的认同。

从表1不同景点标牌语码数值比率可看出,汉语在昆明市公园语言景观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码,从上文语码取向的相关数据也可看出,在众多语码共存的语言景观中,汉语依然占据优势地位。汉语的语言权势是由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所规定的,再加上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实际落实制度,可得出,汉语在该景区中是优势语码,占据标牌信息的主导地位,发挥最主要的信息功能,拥有最高的语言权势。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是景区中除汉语外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说明英语相对于标牌中的其他外语:日语、韩语、泰语等拥有着较高的语言权势,是5个公园景区外语中的优势语码,这与英语的强势国际地位分不开,也与昆明市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分不开。除此之外,中、英、韩、越、泰的语码组合在多语和双语中的占比达31.36%,这无疑表明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东盟国家建立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东南亚语言环境也将备受重视。

3.2.3 语言景观的文化功能

文化信息以语言景观为载体,这是文化与文明最直接且最直观的承载形式[10]。城市的独特风貌在其城市景观中得以显现,这种景观特色是由城市的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共同塑造的。在语码选择上,我们能在景区的语言景观中看到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老挝语、缅甸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等多样的语言表达,这意味着景区标牌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本国民众,而是更为广泛的全球友人,这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开放性与国际化水平。语言景观与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同时也反映出了本地居民的文化倾向与价值观。体现56个民族是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精神的标牌主要出现在云南民族村,数据显示,云南民族村是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最多的一处景点,但也只是少量少数民族语言。

在多语并存的旅游语言景观中,少数民族的语言可能会因主流观念的影响而被边缘化,造成交际功能弱化、缺乏稳定等现象,这反映了该族群语言的活跃度。虽然少数民族语言是云南民族村风景区的区域语言,但其并未以可视化的语言呈现于景区。这主要是因为旅游地过于重视其国际化的声誉,而忽略了其独特性。寻遍整个景区,我们仅找到了傣语、彝语和苗语等少数几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标识,这表明景区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能见度非常有限,突出性不强,少数民族语言在风景区内并未体现出优势,语言活力低。尽管少数民族的语言景观与其语言活力关系密切,但语言景观也可能受到语言政策的制约,一种语言在语言景观中的高可见度,并不代表其语言活力就会相应增高。

可见,虽然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旅游开发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云南民族村有着丰富的26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在旅游景点的语言景观构建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他们独特的文字也并没有在语言景观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并未凸显出来。因此,有特色的景观地区,应推广和传承本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因为语言景观不仅反映的是语言使用面貌,也会反映一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

3.3 政治维度:语言管理者对昆明市公园景观语言使用的态度

语言景观不仅具有信息指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语言景观通过语言与空间的互动,揭示并塑造着族群的权势和地位。根据Spolsky的观点,语言管理是指有影响力的个体或群体对某一区域内进行语言干预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变语言域中人们的语言实践或语言信仰。所以,语言管理者(通常指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塑造语言景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昆明市公园景观官方标牌共收集到429个,在这些官方标牌上使用多种语言,出现多种搭配模式。汉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使用频率最高,构建了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然而,在旅游景区,政府的语言态度较为开放,除汉语外,国际通行英语在官方标牌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作为第二优势语言出现,在官方标牌上还展现了多种外语(表2)。

表2 官方与非官方标牌数量

观察并分析昆明市5个公园景观的非官方标牌,这些标牌在语言选择上有很高的灵活性,语言管理者允许景区的商业运营者自主确定标牌的语言,能容忍官方语言在民间语言实践中让位于外语,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给予招牌设置更多自主空间,呈现更丰富的多样性,不仅能更好满足不同商户的差异化需求,也能充分彰显城市的烟火气、创造力,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言管理者持有的开放的语言态度,见图3。但是根据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商铺店名必须使用规范字,如需使用拼音或外文,应置于汉字下方。由此可见图3这个商铺名为了排版美观,不符合要求。

图3 非官方标牌

3.4 文本互译

图4 西山公园路牌

语言景观中的错译、漏译等不规范现象有可能塑造出一个错误的文化氛围,可能会使信息的接收方暂时无法接受,削弱了这些语言标识的信息导向能力,阻碍了观众对于景区文化的正确识别,对当地文化的推广带来负面效应。此外,文本互译的偏误,会给学习过中文的游客带来交际障碍或者认知上的困惑,也会增加教育负担,影响汉语的传播。因此,在语言景观建设中,应当更加全面规范,推动良好的文明建设,营造正确规范的文化氛围。

4 结 语

调查发现,昆明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语言组合模式以双语和多语模式为主,单语模式略少。在语言选择上,汉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第二优势语言是英语,韩语、日语及东南亚语言在昆明公园的语言景观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云南民族村作为展示云南26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民族语言却相对较少出现。此外,语言景观也存在着一些错译、漏译、重复翻译等问题,需引起官方的重视,以便更加规范地运用和翻译语言。

为更好地促进云南旅游文化的发展,本文建议构建景区多元化语言景观体系,在城市景点建设中使用多种类语言文字,体现本地特色与区域文化,避免过度适应全球化和国际潮流。民族旅游景区的策划与设计,除了要充分发挥其基础信息优势外,还必须积极发掘与运用该区域的资源优势,并突出民族语言的象征性,以形成富有我国少数民族元素的文化景观。对各种不标准化的语言景观要实施标准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普查,或咨询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以确认。部门、有关单位和群众也要协调发力,促进昆明市的语言景观标准化发展,推动昆明市语言景观规范化发展,从而提升昆明市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语码标牌昆明市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标牌如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