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人下颌颊棚区骨量的CBCT测量
2023-12-14刘彩凤崔淑霞
刘彩凤,崔淑霞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在下颌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因为下颌颊棚区相对于牙根之间置入微种植体,它不影响后牙的移动,而且下颌神经管多数位于下颌磨牙的舌侧,碰到下颌神经管的概率较小,可以实现下牙列的整体大幅度远移[1-5]。目前对于牙根之间牙槽骨的密度、近远中宽度、颊舌侧厚度、骨皮质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对于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远移下牙列多集中在临床效果及成功概率的研究,对于颊棚区骨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医生在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的选择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缺少充足的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在临床上发现不同病人颊棚区的骨量有所不同,甚至区别很大,有研究发现不同垂直骨面型是下颌骨形态、牙列特征及牙槽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6-11]。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人下颌颊棚区的骨厚度,为临床中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人微种植体的置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数据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病人中,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研究对象筛选。纳入标准:①年龄19~30周岁;②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史;③无先天性的牙齿缺失;④下颌后牙区无明显拥挤、错位和缺失;⑤上下颌骨发育正常且基本对称,ANB角在(2.7±2.0)°范围内;⑥无影像学可诊断的牙周病变者;⑦CBCT图像较清晰;⑧无手术及外伤史;⑨下颌后牙无明显的牙根发育异常。按照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SN-MP 角),分为高角组(SN-MP角>40°)、均角组(29°≤SN-MP角≤40°)和低角组(SN-MP角<29°)共3组,从各组中分别按男女比例1∶1随机挑选,组成高角14例、均角24例、低角24例,平均年龄(24.0±2.5)岁。
1.2 CBCT扫描
1.3 三维重建和测量
A:冠状面;B:矢状面;C:轴面;D:测量的截面。
测量平面的定位及测量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经验的临床医师完成,间隔1周后做测量者自身及测量者间的Kappa检验,配对t检验显示测量者自身及测量者间均具有较高一致性,随机选取一位测量者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检测结果表明,3组除第1磨牙近颊根颊侧距牙槽嵴顶3 mm处位点外,其他位点的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人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4~13.331,P<0.05);且低角组骨量>高角组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垂直骨面型病人骨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间多重比较
3 讨 论
CBCT扫描生成的口腔颌面部三维图像精准度极高,基本接近真实的比例[13-17],可随意展示颌面部的各个部位的影像,金属伪影较少,可以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3个截面上进行精确的测量[18-21]。BERCOM等[22]通过CBCT和测量软件对颅面部的多个线性指标进行研究比对,结果表明,CBCT三维重建后测量的线性值准确可靠,且精确度高,甚至不会受病人拍摄时角度变化的影响。
正畸所用的微种植体与种植牙不同,它依靠其表面和周围骨组织的机械嵌合力而非骨结合的方式来获得长期稳定性,增加微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螺纹接触面积显得尤为重要[23-25],所以本文研究通过测量颊棚区的骨量来评估微种植体能否获得足够的骨量支持。同时,为了避免在下颌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时碰到牙根或进入牙根之间,以下颌磨牙的牙根为参照,测量牙根颊侧的骨量,评估微种植体能否安全置入。对于测量间距的选择,如果测量间距较小,较难发现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如果测量间距较大,则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精准度,一般每间隔2~3 mm进行1次测量[26]。所以本研究分别选择距牙槽嵴顶3、6、9 mm进行测量。
当下颌颊棚区骨量较少时,不利于在不翻瓣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微种植体。为了能够置入而增加与牙根的角度,又有触碰到牙根的风险[27-28],所以充足的骨厚度对于微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考虑到至少1.7 mm的牙根安全距离、1.6 mm的微种植体直径、1.7 mm的皮质骨安全距离,下颌颊棚区至少需要5.0 mm厚度才能确保微种植体的安全置入[2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的第1磨牙近远中颊根颊侧的骨厚度均明显小于这个值,所以在颊棚区不建议选择第1磨牙的颊侧置入微种植体。有研究发现,颊棚区的骨量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增大[12,29-30],微种植体偏远中置入触碰牙根的风险减小,但并不是微种植体越向远中置入越好,因为附着龈的宽度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减少,偏远中更容易出现软组织的肿胀和炎症,影响微种植体的稳定性[31-32]。所以只能在附着龈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向远中置入。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垂直骨面型颊棚区骨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低角组的颊棚区骨量显著大于高角组,表明不同垂直骨面型这一因素会对下颌颊棚区骨量有影响,低角面型这一特征更有利于正畸医生在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以上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通过口唇肌力、咀嚼肌力、舌作用力及呼吸气流作用力的差异,而对颌骨和牙槽骨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关。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颊棚区微种植体的置入区域主要在第2磨牙的颊侧,不建议在第1磨牙颊侧置入微种植体;垂直骨面型是下颌颊棚区骨量的影响因素,正畸医生在选择微种植体时应注意病人的骨面形态,低角面型更有利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具体置入微种植体时,在追求骨量充足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软组织的因素。以上结果为临床上在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研究的对象为成年人,在临床上青少年也占较大的比例,伴随下颌骨的生长,青少年和成人会存在一些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增加青少年这一年龄段进行分析,从而更精准、全面地为临床颊棚区置入微种植体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