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2-14常雪连王小宁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100088
常雪连 王小宁(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10008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即德育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数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与技能,还应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机融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重视数学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以智育德,以德促智,使数学课程的智育价值和德育价值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线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相关德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内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一、爱国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对人类进步和发展做过极大的贡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史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圆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的方法和思路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又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当时圆周率的研究领域独占鳌头,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多年。学生当时通过了解数学家们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2.利用祖国的壮丽山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图1 天坛公园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展示天坛公园图片,介绍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建筑设计为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是我国建筑史上灿烂文化的象征。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也容易激发学生为国奉献的决心及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学习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学习品质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在校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要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将来为国贡献和实现理想的重要基础,要养成认真踏实、严谨细致、勤于观察和热爱实践等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勤于观察。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以开篇的语句介绍及配图,就让学生感受到“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形状,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在教学一年级加法表、减法表一课中,学生在动手操作后,仔细观察算式,发现了老师在黑板上罗列算式的特征:得数相同,进而找到横行、数列及斜向的规律,从而整理出了加法表。都体现了仔细观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第二,动手能力。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用不同事物——曲别针、小方块、橡皮、纸条、小棒等测量珠算本的封皮短边长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边动边思考,大家用的物品都不同,测量标准不同,负责印刷珠算本封皮的叔叔还是不知道具体长度,无法印刷,进而引出厘米这个标准测量单位。
第三,热爱科学。在教学“生活中的数学”这一内容时,我们会结合圆的学习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井盖等都是圆的? 这些生活问题与数学密切结合,要想回答,需要孩子热爱科学,用科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回答出:车轮是圆的,是运用了一中同长,在路上滚动时,滚出的路径是一条直线;井盖是圆形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相等长度,圆形具有一定的平衡性,使重物经过时受力均匀、不易受损,易于搬运、不易掉落。
三、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中的融入
科学精神大概可包括理性精神、严谨求实的态度、反思质疑的精神、创新意识等,一般指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由理性学科的本质决定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活动。
首先,理性严谨。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要找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片或圆形事物来测量,而且每一个事物至少要测量3次及以上,尽量减少误差。这样得到的数据才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其次,数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在给孩子们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时,告诉孩子们:首先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穷竭法从圆外和圆内两个方向去逼近圆获得圆周率的范围;接着是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算起,逐渐把边数加倍,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求得了圆周率的值;最后是我国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思想上用创新的方法算到了圆内接24576边形,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小结:从圆周率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家对它的探索从未止步,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另辟蹊径,精确数值,经过他们的不断推理和坚持不懈,得到了比前人更精确的圆周率值。尤其是做出巨大贡献的祖冲之,在条件尚不优越的1500 年前就计算到了圆内接正24576边形,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努力。这样的故事分享,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家对真理执着的探求,勇于向困难挑战、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四、生态文明在小学数学中的融入
生态文明教育指的是强化环境保护教育和节约教育,要奉行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健康生活风尚。我们要始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1.节约教育
第一,圆教学中的节约教育。图2是教材中的一个例题,左边是一个自动喷水灌在浇灌农田,右边是一个圆形羊圈。提问:他们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呢? 其实反映的都是一个原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自动旋转喷水灌的原理是当有强压水流打在上面时就会旋转,这样使得用同样的水量,喷灌成圆形时能浇灌的农田或草地面积更大,大大地节约了水资源;在建羊圈时一般使用木头栅栏围成封闭形状,这样建成圆形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围的面积最大,里面家畜互动的范围更宽广,动物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所以羊圈建成圆形,在节约资源的同时,环境更好,也是对动物的一种保护。
图2
第二,学生实践作业中的节约教育。如图3,学校开展了一些自主性数学实践性作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感兴趣的内容,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分享。图3就是一名中年级的学生调查午饭倒饭情况,并将他的调查在整个年级进行了分享,通过这个自主实践性作业的研究,学生对如何节约粮食以及为什么要节约有了深刻的感受。
图3 学生作业《学校中年级午饭倒饭调查与分析》
图4 《整理房间》之“垃圾分类”
2.环保教育
第一,垃圾分类中的环保教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一课时,在学生学习完按类整理自己的卧室后,又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分类? 大部分学生第一时间说到了垃圾分类,对此,教师对垃圾桶名称、怎么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回收后会怎么利用等进行相应的介绍,最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垃圾图片进行真实的垃圾分类。从小树立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垃圾分类的能力。
第二,学生实践性作业中的环保教育。图5为3名同学组成的梦幻小组开展的一项自主实践性研究——《新能源汽车引入后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统计、分享,让全校师生切实体会到了新能源车每天减少了多少碳排放,从而呼吁家长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保护我们的蓝天。
图5 自主实践的研究:《新能源汽车引入后对碳排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