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4王少峰骆意
王少峰 骆意
(1.安康学院 陕西安康 725000;2.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当今思政课程及各类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育、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
纵观学校体育的发展史,学校体育引进之初就是基于满足中华民族“强国强种”的现实体质需求[1]。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体现为军人佩剑的尚武之风和“国术”的流行;在共产党统治区则表现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指导下的体育运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出现社会本位论、学科本位论、健康本位论、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统一论等5 种主流价值取向[3]。随后学校体育的价值逐渐趋向于“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体育一度被边缘化,学校体育课程的思政价值逐渐被弱化。
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学校体育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属性也进一步被发掘,同时,新时代的大学体育课程具有独特且更加丰富的思政价值。
1 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价值
1.1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价值
中国人的对外形象再也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东亚病夫”印象,中国已经昂首阔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但仍存在一些与大国形象不符的公民形象。2018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4]。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并且目前还没有明显改观的迹象[5]。《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校中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比例竟达到30%以上[6]。另有研究表明,接近2.77 亿中国成年人属于粗腰体型,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测试公报显示: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我国成年人的力量呈持续下滑趋势[7]。
规律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重要的学校体育课程,它对于改变大学生以往不良运动习惯,以及工作后维持良好的运动习惯起到纽带作用。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体育课程,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水平,使身体形态、机能、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大学体育课程也可以塑造大学生的阳刚之气,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具备强烈的阳刚之气,才能顶住压力,应对好未来社会的种种挑战,肩负起国家崛起的重任,即梁启超先生所形容的“少年强则国家强”[8]。
1.2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高效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的价值
规则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体育教育在规则教育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9]。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涵盖了众多体育运动项目,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项目规则,大学生参与大学体育课程的过程也是接受规则教育的过程。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社团体育、课堂教学等体育活动始终都要贯彻规则教育。在体育游戏课程中,首先要制定游戏规则,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公正地参与规则制定,然后参与者按照制定的规则进行体育游戏,在规则的约束下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规则的制定和规则的实施都需要参与者的共同维护。没有规则的体育竞赛就是暴力运动,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要遵守竞赛规则,按照规则的要求完成训练、报名参赛、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尊重规则,强调规则,进行规则训练,任何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竞赛结果。所以体育竞赛者,首先要学习规则,尊重规则,竞技表现应该在规则的限制下发挥到极致,得到最佳的竞赛成绩。规则是开展一切有序社会活动的前提,社会规则、法律条文是保障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应该是遵守社会规则的公民。
大学体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规则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有助于社会规则、法治观念的形成。所以,大学体育是高效的规则教育方式,也是产生优秀社会公民最有效、经济的路径。
1.3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价值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10]。大学体育课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项目众多,既有传统“三大球”集体协作对抗运动项目,也有“三小球”双人配合运动项目;既有操舞类团体表演项目,也有体操类需要互相保护帮助的运动项目;既有体育游戏拓展类需要团队配合的项目,也有田径接力需要相互激励促进的运动项目。大学体育课程囊括的运动项目,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配合,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往,是小型化的社会。在运动中,团体参与者属于利益共同体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团队利益至上的理念,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守好自己的岗位,懂得队友之间扬长补短、相互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作最大贡献。这些正是我国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表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团队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个人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团队的利益,为了集体技战术的需要,个人必须快速转换角色进入团队赋予的新角色中。在足球比赛中,队长的更换以及人员位置的调整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当出现守门员失位的情况,其他人员只要处于门前,必须承担起守护球门的职责。即使是足球巨星,很多时候也要做好“绿叶”来为队友创造破门得分的条件。
在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个人角色的定位随着实际需要转换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所以,大学体育课上的锻炼不仅可以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利于加强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深化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精神。
1.4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1]。在大学体育课堂上,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大学体育课程普遍开展太极拳、五步拳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向学生传授了运动技能,还传播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竞赛助力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连接,体育竞赛中,最重要的时刻不仅是冠军产生的瞬间,还有颁奖仪式中“升国旗奏国歌”这一时刻。升国旗奏国歌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绪共鸣,运动竞赛后参加升国旗奏国歌仪式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体育课程学习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运知识,宣传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大学体育活动场地营造了爱国爱党的运动氛围。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运动场,运动场的上空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运动场周围书写着“发展体育,振兴中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千人同场运动风,万众共筑中国梦”等类似的爱国宣传标语,大学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促进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
1.5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大学生拼搏进取精神的价值
大学体育课程的初级目标是大学生体育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高层次目标是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特别是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拼搏进取精神是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给大学生带来的是外在形体和身体机能的改变,以及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协调等素质的提升,同时适应运动环境能力增强,适应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人自信心的增强。多项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中人体可以产生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使人身心愉悦,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韧性[12]。
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内容上接受拼搏进取等体育文化的熏陶,大学体育课程中不仅有“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等拼搏精神和名人名言内容的学习,还有敢打敢拼的中国女排励志故事等体育文化素材。在运动体验中,大学体育课程中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和运动竞赛能让大学生在你追我赶、你拼我抢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体验中塑造大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在课后作业上,体育教师鼓励大学生设定属于自己的运动目标和运动计划,创造氛围督促大学生实施运动计划,使其挑战并超越自己的运动目标,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拼搏进取精神。体育的本质是游戏、是比赛,大学生在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过程中追赶他人、超越自己,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这是培养拼搏进取精神的过程。
1.6 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
体育运动可以影响并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体育运动是引发个人行为广泛变化的核心因素,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人有很大影响,它包含某些让其他好习惯更易形成的因素”[13]。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是让大学生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好习惯,还有利于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近年有研究表明,由于心理危机等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和其他恶性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给高校日常教学秩序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4]。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体育学院学生自杀的现象,也很少出现类似的新闻报道。研究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情绪,帮助运动者养成坚持、忍耐和抗挫折能力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者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韧性[12]。
体育运动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道有力屏障,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健康行为意识的培养。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减少心理危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大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学校体育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15]。需要有规律的运动计划、严格的执行力、合理的作息安排、健康的饮食观念、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等因素支撑,大学生才能树立科学的运动目标。持之以恒实现运动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综上,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育体”价值,即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初级思政价值。第二层次是“育心”价值,即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等核心思政价值。大学体育课程的核心思政价值助力于大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价值观的建立,助力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牢固树立,助力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助力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第三层是“育行”价值,即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外延思政价值。助力于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健康意识教育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高阶思政价值。
2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价值的实现路径
2.1 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相一致,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活动的核心要素,所以大学体育也要围绕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来进行课程设置。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使大学体育课程和体育第二课堂有效衔接。
大学体育课程大致分为基础课程和选项课程,种类多样的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有利于中小学已有的体育兴趣的巩固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对1~2 项体育技能的熟练掌握。大学体育第二课堂包括体育社团、俱乐部、协会等体育组织,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增加选项课程数量,使学生在大学之前已经掌握好或在大学体育第二课堂学习到的运动技能得到有效衔接,更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和运动乐趣。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即在“热身、教学、学习、练习、竞赛、放松”各教学环节中,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根据大学体育基础课程、选项课程等不同课程类别的特点和育人要求,提炼大学体育不同项目课程思政价值元素,明确大学体育课程思政重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大学体育课程重知识技能、轻思政教育的现状,实现大学体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目标。
2.2 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大学体育竞赛
大学生体育竞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使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6]。大学体育竞赛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大学生之间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活动。大学体育竞赛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相关课程和体育训练参与的积极性,体育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比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锻炼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体育竞赛就像体会人生一样:从程序上看,参与体育竞赛需要有目标、有行动(体育训练)、有过程(体育比赛)、有结果,能够体验个体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全过程;从竞赛过程看,有队友、有对手、有裁判、有观众,众多不同角色人员的参与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从情感上来看,在整个竞赛活动参与过程中,有掌声、有嘘声,有赞美、有嘲笑,有汗水、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大学生体验了平凡或辉煌,在一次次平凡或辉煌中学会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在竞赛中磨炼意志、健全人格。
大学体育竞赛是大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必要路径,组织开展好可以人人参与的大学体育系列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体育竞赛的形式包括体育节、各种联赛、体质测试赛、健康知识竞赛、运动会等类型。根据不同的周期安排,体育竞赛又可分为日赛、周赛、月赛、学期赛、年赛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大学生体育赛事体系,根据学情、校情举办体育竞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人人可参与、赛赛皆课堂的局面,带动形成全民体育热潮。
2.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体育教师勇做体育运动的践行者、领路人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保障体育课程思政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发挥好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17]。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身”的教育作用优于言语的说教,体育教师应该是体育运动的践行者,能规律性地参与体育运动,并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热爱大学体育。体育教师以身作则,树立积极向上的品质形象,例如情感丰富、善于沟通、懂得协作、广结善缘,能够凝聚众力,具有强健的体魄、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卓然的领导力。在这些优秀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应是热爱体育运动、规律体育运动的践行者和领路人。
体育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使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影响学生有意识地模仿体育教师的运动行为,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相反,如果体育教师只是鼓励学生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而自己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工作之余也很少参与体育运动,这样的教育就不能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不能达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4 校长和教师带头树立全员体育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体育校长”张伯苓曾说过: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而前清华校长蒋南翎也说过,争取至少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这两位著名校长对于体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积极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充分发挥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作用,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2019年,在昆明理工大学运动会上,校长王学勤与众多学生PK引体向上和俯卧撑,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8]。校长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拥护者、倡导者、践行者和代言人,也是大学与时俱进的指导者。如果校长带头建立全员体育的理念,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等这些大学生身边的师长都能深刻理解大学体育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支持大学体育开展的各项工作,那么对大学体育场馆建设、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大学体育赛事举办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得到保障,更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果中国的每一位校长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我国的学校体育一定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体育可以改变一个人,校园体育可以改变一代人,学校管理者积极参与,勇做表率,自然能无形中让校园体育深入人心,让学校充满活力,进而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18]。
2.5 树立身边体育榜样,形成良好的大学体育示范效应
榜样可使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19]。要想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体育榜样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朋友、同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树立大学生身边的体育榜样,有利于宣传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体育,形成良好的大学体育示范效应。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清华大学也常树立清华的体育榜样来促进更多的清华学子参与体育,用“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来宣扬清华的体育精神,营造运动氛围。清华大学在“第一堂体育课”中,曾让清华校友施一公和胡凯讲述了自己和体育的故事[20]。有的学生在听了“第一堂体育课”后,直接就去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可见优秀校友宣传体育的巨大作用。我国每个高校都可以发掘出“有精彩体育故事的优秀校友”,通过大学生身边的榜样、著名校友的实际事例,来证明体育运动的价值,近距离地向大学生传递大学体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最终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吸引参与—良好体验—激发内驱力”3个步骤完成。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和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大学体育竞赛,使丰富的大学体育内容和体育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产生良好的运动体验。而体育教师勇做体育运动的践行者、领路人,树立学生身边体育榜样,校长和教师带头树立全员体育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形成良好大学体育示范效应,使大学生更容易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条件[21]。
3 结语
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独特且丰富的思政价值主要体现在“育体”“育心”和“育行”3个层次。如何开展大学体育课程,以及如何开展好大学体育课程直接影响着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应通过课程体系、竞赛体系、树立榜样等方面的优化,以及“吸引参与—良好体验—激发内驱力”3 个步骤,扎实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体育中受益,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