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2023-12-14钟国祥冯昌靖李怀攀
钟国祥 冯昌靖 李怀攀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 409000)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主体,而旅游业作为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的综合性产业,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交融的一种新业态,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渝东南地区作为我国直辖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处处皆景、步步是景,其更因独特的地域位置和生态环境而拥有丰富的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因此,渝东南地区理应紧跟时代步伐,稳抓发展契机,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快探索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推动地区旅游业发展。
1 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渝东南即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城镇群,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属亚热带,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山水相映,洞泉交夹,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历史人文交相融合,旅游资源丰富。据各区(县)旅游规划资料统计,该地区共计各类旅游资源单体1 780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1 012个,人文旅游资源602个。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无疑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1 自然地理条件
渝东南地区共一区五县,属武陵山区的一部分,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地处张家界和长江三峡两大国家重点旅游景区之间,交通便利,包茂高速贯穿全境,是重庆连接中南诸省的重要通道。该地区整体以山地丘陵为主,存在喀斯特地貌,海拔相对高度差为1 815.1 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水能资源丰富,有乌江、酉水河、阿蓬江、芙蓉江等多条河流,植被繁茂多样,拥有仙女山、黄水、武陵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1.2 非遗体育旅游资源条件
非遗体育旅游资源可分为非遗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非遗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包含山地资源与水文资源,后者主要包含民俗节日、文体表演、赛事活动。据各区(县)旅游规划资料统计,渝东南各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计达1 780 个,AA 级以上景区36处,世界自然遗产1 处,国家级资源区25 处,省(市)级资源区24 处[1]。由于域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2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受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影响,衍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主要有土家族的舍巴日、地岁节、赶年,苗族的过苗年、踩山花、赶秋节等。截至2022年底,渝东南共有市级及以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其中体育类的市级非物质遗产有中塘向氏武术、秀山花灯、三六福字牌、上刀山、土家竹铃球、浩口仡佬族篾鸡蛋。
2.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开发模式单一,市场尚未成熟
当前,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由政府来完成,且基本上以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针对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专项开发较少。通过走访了解到,渝东南近年来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进行了科学规划,要求突出重点,加快开发仙女山度假旅游区、乌江画廊观光休闲旅游区、酉水秀山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区、黄水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区、武陵山民俗休闲体验旅游区。但是,针对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定位还不够清晰,缺乏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和市场构建机制。具体体现在:市场价值定位不明确,体育与旅游二者相互交叉渗透不够,相关产业的吸纳、整合、联动不足,特色突出不明显,未能构建起渝东南旅游业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市场合力不足。
2.2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不平衡
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涉及不同诉求的利益主体,往往由于基础条件和利益主体的诉求差异,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2]。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由于各区县具体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民俗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出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例如,武隆区由于毗邻市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明显好于其他几个区县,秀山所处位置相对较为偏僻且旅游资源相对较少,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产品结构上,渝东南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导,而假日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丰富的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科学运用。在市场结构上,以国内周边、本地旅游市场为主,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严重不足。在旅游产业链上,交通、餐饮、住宿、景区、娱乐等环节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交通和住宿环节发展相对成熟,而景区和娱乐环节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全面协调的发展,导致游客参与体验感不足、旅游意向差。
2.3 整体性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渝东南在非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这方面还未能深入践行,公众对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整体不高。首先,渝东南山清水秀,植被丰富多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但是受地质地貌的影响,生态环境却较为脆弱,开发规模也较为受限。可是人们在非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对环境的积极保护和主动作为,只注重眼前利益,在部分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环保法治的重视和生态承载能力的思考。其次,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标准规范以及相关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应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基础之上进行细化和完善[3],避免因盲目开发造成开发后的闲置和浪费,甚至出现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非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 非遗与旅游的互融性不够
新时代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以前的单纯抓旅游逐步向“旅游+文化”“旅游+节会”“旅游+体育”等转变,形成优势叠加,推动文化和旅游的双生共赢[4],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发展局面。然而,渝东南虽然已建成土家十三寨(黔江区)、蚩尤九黎城(彭水)、“酉水秀山”古镇边城等民族风情浓郁的景区,并积极开发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赛、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石柱黄水公园森林节、秀山花灯艺术节等节庆赛事活动,但中塘向氏武术、酉阳古歌、苗族赶秋、巫傩诗文等非遗体育、民间文学、传统歌舞项目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特色。由此可见,渝东南在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运用不够,品牌打造缺乏特色,对非遗与旅游业的融合深度还不够,未能形成“1+1>2”的良好发展格局。
2.5 宣传不到位
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这是其先天优势,但是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形象产业,如今“酒好也怕巷子深”,由于缺乏连续深刻的宣传,大部分游客对于渝东南旅游景区的了解度不够充分。具体来看,渝东南对于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宣传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宣传资金投入上比较少,导致宣传手段和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覆盖目标受众,吸引潜在客户,从而导致市场份额的下降。第二,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是历史的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并集中体现地域文化、展现地域民族特色。然而,在宣传过程中,对非遗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塑造远不够,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限制了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潜力。第三,缺乏共享机制和平台的建立,导致共享渠道单一,共享手段缺乏时代性,外界认知度不高。在信息化和互利共赢的时代,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有通过共享合作,才能不断优化宣传方式,从而活跃旅游市场,提高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市场化发展。
3 新发展理念下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3.1 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开发特色非遗体育旅游产品
在当前旅游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就必须加强其创新能力。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取得阶段性进步,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应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渝东南虽然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呈现方式手段陈旧,缺乏吸引力,体育与旅游相互交叉渗透不够。因此,在政府统筹下,应该科学规划,依靠创新驱动,大力进行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立足自然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打造地域特色非遗体育旅游产品,发挥“非遗体育+”效应,整合中塘向氏武术、三六福字牌、上刀山、土家竹铃球、浩口仡佬族篾鸡蛋等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研发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体育旅游产品,建设民俗风情与原生态体验景区。
3.2 以协调发展为手段,统筹旅游资源配置
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的健康和持续性,离不开协调发展的理念。首先,应注重区域旅游各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涉及诸多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其基本保障,渝东南由于自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沿海城市还有不小差距,以餐饮、住宿等为主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游客的参与意愿和体验感受,为此,有必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促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其次,应加强区域旅游整体协调发展。在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中,仅依靠传统的非遗体育活动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因此,渝东南地区应在加强优势旅游景区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并积极进行非遗体育旅游品牌打造和活动的开展,如非遗体育类比赛、非遗文化体验等,从而促进渝东南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提升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展现和吸引力。
3.3 强调绿色发展,促进非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5]。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对于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绿色发展,是现代化市场的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非遗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只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游玩,从而推动非遗体育旅游发展。如果盲目规划和开发,不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更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并实现非遗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在具体做法上,一是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非遗体育特点适宜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二是建立健全绿色开发机制体制和市场监督体系;三是加强绿色低碳旅游宣传。
3.4 加强开放合作,释放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开放合作是渝东南非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途径,闭门造车只会脱离市场,丧失市场活力,阻碍旅游产业发展。非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只是对非遗体育类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利用,但毕竟其是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产物,因此,只有开放合作,才能释放市场活力,促进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立足渝东南在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在具体做法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供给,为有关人才引进、品牌宣传和吸引社会资本提供有力保障。对于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借鉴优秀成果经验和招商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支撑,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流入,只有优化合理的政策,才能有效引进社会资本。第二,应加强与周围旅游城市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进行。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增强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实力,为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动力,同时便于交流和经验研习。第三,非遗文化搭台,产业唱戏[6]。立足区域自然美景、民族文化、乡土特色,利用丰富的文学、歌舞、民俗、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特色展演、赛事举办、文创产品制作、特色美食品尝等,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释放市场活力,推动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
3.5 以共享发展为目标,拓宽消费市场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旨在促进社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7]。对于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共享发展为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其发展过程中受益,如果某一主体在其开发过程中所获利益增多,那么另一方利益必定受损,如此是有违共享发展目标的。因此,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优化。
第一,共享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是产业优秀人才,他们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等作为一种隐性资源,对于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科学有效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第二,共享客流资源。在政府的主导下,消除区域内各区县管理体制壁垒,加强务实合作,通力打造服务质量好、满意度高的文旅发展环境,积极进行旅游线路推介。同时加强跨区域合作,渝东南地处渝鄂湘黔四省接合部,与张家界、凤凰古城、金佛山、长江三峡等著名景区相邻,具备资源互惠、优势互补、产品互联、借船出海的优势。第三,共享发展成果。渝东南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传承保护相关体育资源,同时也需要社会效益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应该让民众体验到高质量文旅产品,而且也要让域内人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游客的认同满意度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地居民只有分享到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溢出效应,才能更好地参与建设和市场维护[8]。如此,才能不断拓宽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4 结语
渝东南丰富的非遗体育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自然环境、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化,为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手段单一、产业协调发展不够、生态保护欠缺、开放融合不足、宣传推广不力等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思路、方向和支撑点。该文尝试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出发,探索了渝东南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化路径,以求提高产品创新力、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消费市场、释放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促进非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并通过非遗体育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绿色发展,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