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改革模式的发展探究
2023-12-14黄晨华
黄晨华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3022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新时代大学体育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任[2],也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2〕15 号)中指出:“以健康促进为主线改进学校治理体系,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快学校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健康学校建设模式和青少年健康促进机制,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3]《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将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4]。
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健康是确保人才生存质量和全面发展的基石。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不断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也是最高阶段,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定位,为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然而,国家政策、社会需求与自身优势没能促使职业院校有效解决学生体质下降、运动素质难提升、技能难掌握,参与习惯难养成等问题[5]。长期以来,专科院校体育课程研究视野较狭窄,大学体育课程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动力缺乏、供需矛盾突出等现状困扰着大学体育。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而且是学生主动健康意识培养、课外锻炼习惯形成、体育素养提高的重要推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大学体育教学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如何更好地推进健康学校建设,为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升本建设服务,发挥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工作一体化资源整合功能,已成为职业院校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共识。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模式即围绕促进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为目标,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完善与量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习得结果,将主动健康的意识与行动贯穿于大学生体育学习当中,形成“主动健康知识+主动健康运动技能+主动健康能力”测评体系,不仅仅解决的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问题,而且可以实现体育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健康预警共同促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动健康教学模式既是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继承,也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评价、体卫(医)融合与健康促进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构建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改革理论框架体系,为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1.2.2 观察法
对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健康意识与行为促进、体育素养与品格的完善等效果进行观察,收集与记录师生对教学改革模式运行的见解,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效果进行横、纵向对比,验证主动健康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2 主动健康体育课程改革的内涵
2.1 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1.1 国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特征
世界各国体育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评价上呈现出各自的特征。教学理念以健身体育及终身体育为核心,贯穿于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德国的大学每一学期都会对该体育教育计划进行公示,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美国的大学体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对学生形成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日本的大学体育教育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和需求,关注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新加坡的大学体育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注重高雅的体育锻炼形式[6]。国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将多样化的内容实施于教学的过程,注重学有所用,具有筑牢终身体育的基石的共性。
2.1.2 国内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新时代大学体育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遏制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体质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力时间不足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7]。健康本身的复杂性、跨域性问题等,造成高校健康政策出现地位上的边缘化、执行中的协同难、对象上的知易行难、监督中的问责难、组织的弱化等偏差[8]。学者对在大学常态化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不同的压力释放方式与情绪宣泄方式会对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选择以运动作为释压宣泄方式的学生健康状态量表得分最高[9]。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承载着促进健康的上游工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运动,也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低成本有效手段之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众多学者开展了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学者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的研究,主要有:建立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将体育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诸要素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发挥作用[10];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和“矛盾论”观点,从分析高校公共体育现存的体育价值认同与实现、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认为大学体育改革需要转换思路,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体育“适不适”角度出发,提供给学生更明晰的体育价值理念和行动指导,转变学生“练不练”的现状[5]。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应摆脱传统的达标崇拜,转而注重体育精神与体育人格培养。新体育观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指向主体体验,追求内在生成[1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学生本位逐步向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核心素养发展[12]。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现实诉求表明,亟须构建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制约和监督机制三大主动健康促进管理机制[13]。
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理念较为趋同,均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健康为目标,以适切的教学形式为推手;国外大学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为基础,内容丰富,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直接需要达成的目标;我国大学体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体育素养的培育并非直观呈现,更多地依附于技能的习得且难以量化。主动健康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进行体卫融合,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保障体系,方能共同实现大学体育改革的目标。
2.2 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模式即围绕促进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为目标,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完善与量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习得结果,将主动健康的意识与行动贯穿于大学生体育学习当中,形成主动健康知识+主动健康运动技能+主动健康能力测评体系,不仅仅解决的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问题,而且可以实现体育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健康预警共同促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动健康教学模式既是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继承,也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化。
2.3 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框架与内涵
2.3.1 教学指导思想与目标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明确指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4]。钟南山院士对主动健康的精辟论述是:以“治疗为中心”是“被动健康”,“以健康为中心”是主动健康[7]。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具体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稳定、教学方法形成体系,并在设计和实施上可量化、可评价。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坚决贯彻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下,按照大学体育课程,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教会、勤练、常赛”实施于教学过程中;同时,以各种运动科技手段的运用服务于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全过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核心素养,利用大数据、AI技术对学生的主动健康知识、主动健康运动技能、主动健康能力进行精准测评,改变大多数学生的被动体育学习,形成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主动健康有效衔接。
2.3.2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是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分解到教学的各环节,以运动项目的选择为主要呈现形式,同时注重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的同步发展;加强健康与体育知识的传授,培养大学生健康与体育能力,落实健康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科学研究、设计主动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中不间断地开展主动健康知识+主动健康运动技能+主动健康能力测评,保证每个运动项目大单元教学目标的量化与实现,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达到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之目的。
2.3.3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主动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入手,授课项目团队在集体备课之中研判和形成学生能主动接受的学练方法;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落实课内外一体化的“教会、勤练、常赛”,以“运动项目+科技服务”促进大学生健康运动方式与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主动健康行为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通过内部质量诊改机制的运行,保障改革质控点的要求;在双链打造和螺旋运行中进行预警,确保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良性运行。
3 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类选项
开展影响大学生主动健康因素研究,是精准识别学生“被动健康”现状的前提。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建构大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模型。其次,对学习需求模型进行分类验证,结合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发展与运动能力、健康知识掌握与学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类选项教学。最后,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作用,发挥主动健康模式为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3.2 大学体育主动健康教学配套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将现代运动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模式构建之中,挖掘人类动作发展、运动认知表现、运动风险防控等体医融合资源,对应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设计出成套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思政文本资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新形态教材等。形成教学资源的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兴趣化、教学过程完整化的课内外一体运用模式,从思想上和意愿上将学生的“被动健康”转变为主动健康;将视动与技能表现测评系统(SMARTfit)、运动实时监控系统(Zephyr)、数字肌力测试仪(MicroFET2)等运动科技手段运用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各层面,构建完整和系统的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
3.3 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建立教学改革一体化评价体系,在构建影响大学生主动健康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教学改革涵盖的大学体育课程、课外体育竞赛与锻炼、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健康素养等内容以构建量化模型的方式呈现,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健康校园大赛AI体能赛、中国大学生线上跑步挑战赛及校园各类体育赛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健康促进效果的科学评价,不断优化与完善主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
4 结语
主动健康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的建立,是不断推进大学体育改革的要求与新举措,从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理念、方式、结果各层次积极建构体质健康促进保障体系。主动健康课程模式的推行,能进一步从理念上破除大学生的思想藩篱,为其积极参加体育学习、锻炼与竞赛奠定基础;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将课程改革、课余锻炼与竞赛、健康校园文化与运动科技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评价体系,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