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2023-12-14吴智鹏蓝幼梅申梦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壮药壮医盆腔炎

吴智鹏,钟 璐,蓝幼梅,申梦琦

(1.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瑞康医院 妇科,广西 南宁 53001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未得到及时诊断与彻底治疗,迁延不愈所产生的以长期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伴有乏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行经期发热,甚而不孕、异位妊娠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既往也称慢性盆腔炎[1-2]。研究显示,SPID多发于20-35岁的育龄期妇女,在美国该年龄段妇女的发病率约为4.4%,每年超过100万的SPID患者需要治疗,费用高达40亿美元[3]。随着性传播疾病的高度流行,不良性行为增多,加之社会经济流动性增加等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92%,亦呈现出上升趋势[4-5]。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痛苦是治疗的当务之急,壮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在取得临床疗效基础上,目前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SPID治疗拓展了新领域。本研究归纳总结近年来壮医药治疗SPID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壮医药治疗SPID的独特认识

现代医学将盆腔炎性疾病细分为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病,详细描述了盆腔炎性疾病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而SPID反复发作则多与结核分枝杆菌及放线菌属有关[6]。目前,西医治疗仍以经验性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存在临床疗效欠佳,重感率高等众多局限,且长期抗感染治疗极易产生菌群失调、病原体耐药性增加等副作用,因而盆腔慢性疼痛仍持续影响患者日常生活[7]。与现代医学在抗感染等方面不尽如人意的疗效相比,壮医药展现了其在减轻盆腔炎症、缓解盆腔粘连等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其注重整体、平衡气血的壮医道路辨证体系为认识SPID打开新思路。

在中医药的传统认识中,此病为妇人恰逢行经或产后调理失宜,胞宫、胞脉空虚,湿、热、寒、瘀等秽浊之邪乘虚内侵,两虚相得,与气血胶结于血室,若治疗欠佳,余邪未净,气血未复,常可反复发作,病久迁延,易致肝肾亏虚[8]。在临床上主要以湿瘀互结证、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治以化湿、清热、活血、温经等法[9-10]。与中医学相比,壮医学在理论上与中医学有很大区别,提出“毒虚致病”的独特病机观,并着重突出壮医药线点灸、壮医竹罐疗法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外治疗法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反馈。

壮医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如乳腺增生、不孕等历史悠久,具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的特点。SPID归属于壮医的“经尹”“隆白带”范畴,相较于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壮医在SPID的病因病机与诊疗方面具有独特认识与民族特色,积累了丰富经验[11]。首倡从“毒虚致病”“三气同步”“壮医气血理论”“三道两路”的角度,多维度认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2]。提出SPID的产生与毒邪致病、劳逸失度、房劳多产、七情内伤等有关,多种病因杂合致“咪花肠”(胞宫)功能失常、三道两路不畅、气血运行失衡,影响妇人机体而产生此疾,由于治疗不彻底及体虚反复致病留下后遗症[11]。治疗上理气、解毒、补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2 基础研究

壮药复方制剂由临床行之有效的壮医经验方制取而来,而有效成分分离与鉴定及其治疗SPID的作用机制认识不足是制约壮医药进一步推广的瓶颈。近年来,相关基础研究已从抗炎抑菌、抗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等多个角度证明壮药复方制剂治疗SPID作用显著。熊冰[13]发现壮药妇雅净颗粒可调控SPID大鼠模型的NF-κB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水平,以及下调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达到缓解SPID症状的目的。壮药金母颗粒则以壮医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壮药妇雅净颗粒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在该药对大鼠SPID模型的实验中,蒋雅娴[14]发现壮药金母颗粒能有效减轻子宫内膜的充血水肿程度及宫腔纤维组织的粘连与扩张,促进子宫内膜组织形态恢复,实现治疗SPID的目的,具有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治疗SPI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有可能是能够减少大鼠的炎症反应,这与TLR4、MyD88、NF-κB p65的蛋白表达能降低白介素(如IL-1β、IL-2、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与产生密切有关[15]。曹知勇等[16]在观察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取40只远交群雌性大鼠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空白组不进行灌胃,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mL/kg灌胃,实验组按低、中、高剂量(3.71、7.43、14.85g/kg)分别予壮医六方藤方灌胃,连续灌胃20d后对大鼠进行实验取材,通过测定大鼠眼眶取血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4 (TLR4)含量等评估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Toll 样受体4 (TLR4)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雪琼[17]研究发现,壮医匹绸方能调节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细胞炎症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具有有效减轻盆腔炎症反应、缓解盆腔粘连的作用。梁草等[18]研究表明,壮药白金颗粒能显著改善给药后的SPID大鼠模型的血常规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与复方中的白背叶根和金刚刺能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浆黏度有关。通过病原组织学手段,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切片发现,子宫内膜的充血水肿改善与给药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18]。

3 临床研究

3.1 壮医内治法

壮医治疗SPID的内治法主要是以内服壮医经验方及其成药为主。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植被茂密,盛产各类药材。壮医在长期生产生活、医疗实践中发现了大量治疗SPID的有效药物,如六方藤、九龙藤、鸡血藤、一点红、地桃花等。这些药物以活血止痛、清热解毒、通龙路为主要功效,通过配伍形成壮医药方剂及成药,应用于临床亦有良好疗效。黄雪琼等[19]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患者服用金鸡胶囊(月经期间停药),治疗组服用壮医六方藤方汤剂(组成:六方藤、九龙藤、五指毛桃、黄精、鬼针草、毛冬青、苏木、川芎、甘草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86.66%)高于对照组(83.33%)(P<0.05)。壮药花红胶囊与花红颗粒,两药均为壮药复方制剂,组成相似,均由一点红、桃金娘根、菥蓂、白青叶、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地桃花等药构成。李静静等[20]以58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29例患者采用壮药花红胶囊治疗,与给予花红颗粒治疗的29例患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慢性盆腔炎两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花红颗粒发挥作用较快,短期疗效更优(P<0.05)。

3.2 壮医外治法

壮医外治法是极具壮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SPID方面颇有成效,主要有壮医药线点灸、壮药保留灌肠等常用的外治法,能起到调节火路、龙路气机,使人体道路通畅、气血匀平,各部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3.2.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指以壮族聚居区出产的苎麻线经过药物浸泡加工处理后,通过医者操作点燃药线,去除火焰,快速甩动手腕进行灼灸,使患者患处经穴得通,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法[21]。韦金香等[22]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方法,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患有慢性盆腔炎的1 682例患者,通过33名具有丰富药线点灸操作经验的医生,对下腹部和腰部穴位如阴交、气海、石门、中极、关元、下关元、子宫穴(双侧)、阿是穴、肾俞(双侧)、腰眼(双侧)及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等穴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为每日进行1次点灸治疗,7次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显示,痊愈748例,有效324例,显效592例,总有效率达98.93%。可见,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外治方法,因此不可忽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3.2.2 壮药保留灌肠疗法 壮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将壮药通过肛门直接灌入肠内,由肠道黏膜迅速吸收,通过体内血液循环而作用于全身的一种外治疗法[23]。因直肠、结肠下端与盆腔组织位置相邻,可直达病位,提高壮药对女性上生殖道作用的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快地发挥治疗效用,故在临床广泛使用[23]。且温热的药液刺激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除,亦可避免患者因长期口服药物刺激胃肠道和加重肝脏负担[23]。李莉等[24]选取80例湿热瘀结证SPI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中40例患者采用壮药班氏抗炎1号保留灌肠(组成:郁金、忍冬藤、皂角刺、马鞭草、莪术、鸡血藤、苏木、三七等),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在改善疾病症状与体征方面均显著优于运用西药保留灌肠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陆璇霖等[25]选择7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壮药定痛饮(组成:拦路蛇、金英根、金不换、益母草、甘草等) 保留灌肠治疗,通过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与B超检查,对患者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及盆腔积液、炎性包块等疾病体征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较前改善,治疗后有效率为93.33%。

3.3 综合治疗

壮医药综合治疗SPID主要是指以2种或2种以上的外治法或内治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SPID患者,以达到增强疗效、改善患者整体病情等效果。临床多以壮医针灸结合壮药保留灌肠、壮医梅花针刺结合壮医敷贴等联合疗法治疗SPID,具有加强解毒化瘀、理气止痛、清热化湿的作用。

3.3.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内服方 辛秀团[26]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治疗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逍遥舒坤汤(组成:柴胡、白芍、当归、枳壳、制香附、路路通、炒白术、赤芍、皂角刺、王不留行、败酱草、云苓、红藤、小茴香、制乳香、制没药等) 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妇可靖胶囊治疗,两组比较,治疗组能改善患者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与血沉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力,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2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烫疗疗法 许梅等[27]选取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运用壮药烫疗方(组成:桃仁、红花、枳壳、丹参、两面针、艾叶、拦路蛇、鸡血藤等)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的联合疗法,结果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

3.3.3 壮医针灸联合壮药保留灌肠疗法 陆璇霖等[28]用壮药保留灌肠联合壮医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组给予壮药定痛饮加减方(组成:拦路蛇、金英根、金不换、两面针、桃仁、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红花等)保留灌肠,并对脐内环穴、下脐行穴、水线穴、三阴交穴、太冲穴、血海穴、水泉穴、足三里穴、复溜穴等穴位辨证取穴进行壮医针灸。对照组给予口服妇乐颗粒。两组患者均为每天给药1次,疗程28d,疗程结束后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3.4 壮医梅花针刺联合壮医敷贴疗法 杨美春等[29]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中30例患者采用壮医梅花针刺配合壮医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操作要点是选择壮医脐周四穴、下关元穴定位后,通过梅花针进行轻至中等强度叩刺,以使患者稍感疼痛,局部皮肤潮红,随后贴敷壮医药膏(组成:一匹绸、红天葵、隔山、救必应、小驳骨、金樱根、红花、穿骨风、白芷、丁香等)6h。治疗时间选在月经结束后,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中30例患者给予妇科千金片口服,每天3次,1次6片,服药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3.5 壮医刺血联合壮药竹筒拔罐疗法 李艳锦[30]用壮医刺血联合壮药竹筒拔罐疗法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先将竹筒浸泡于煮沸的药液(组成:黑老虎、鹰不扑、鸡屎藤、臭牡丹、透骨消、苏木、艾叶)中,随后常规消毒,选择天枢、中极等穴,对穴位附近皮肤进行刺血,出血量控制在2~5mL,放血结束后,立即对放血部位进行竹筒拔罐,结果显示,治愈5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

3.3.6 壮医敷贴疗法联合西医手术治疗 在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中,张莹等[31]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治疗组采用壮医敷贴疗法(药膏组成:一匹绸、穿骨风、隔山香、小驳骨、白芷各等)联合西医手术,与单纯应用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在改善患者下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上效果显著(P<0.05)。

4 结语

综上,壮医药防治SPID应用前景广阔,其研究成果广受关注。SPID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壮医药为防治SPID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视角。在基础研究中,众多科研工作者基于实验动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深入挖掘壮药复方制剂治疗SPID的机制。壮医内治法,组方严谨,立足三道两路理念研制壮药复方制剂,并通过临床研究证明其疗效。此外,临床中众多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壮医外治法联合运用,进一步增强了临床疗效。但目前壮医药与其他医学模式相比,其尚有不足之处,总结为以下四点:①对既往壮医药相关文献缺乏研究总结,对壮医治疗SPID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挖掘;②缺乏壮药及其复方制剂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尽管有部分研究者已开始尝试运用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研究,但文献较为陈旧,多数缺乏高级别的临床证据;③目前,疗效确切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已在众多医疗单位广泛应用,但包括壮药药罐疗法在内的其他外治法,在基层妇产科医疗机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④对于具有较好疗效的壮药复方制剂中的核心壮药单体(如一点红、拦路蛇等药)及其提取物的基础研究开展较少。

猜你喜欢

壮药壮医盆腔炎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正交试验优选壮药三裂叶葛藤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壮药假烟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