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烹饪食品类专业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考

2023-12-14乔明锋范文教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3期
关键词:食品类食品行业应用型

袁 灿,乔明锋,何 莲,范文教

(四川旅游学院 食品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食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关乎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核心技术不强、食品工业人才资源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食品企业的岗位分工明确,由于对从业人员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以及专业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食品工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在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1-2]。针对食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高校大力培养烹饪食品类专业人才,积极探究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3]。现阶段,科研反哺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可支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但是,当前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与评价体系机制仍存在手段实效性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及实践应用不高、科研与教学之间比重失衡等现实问题,不利于科研反哺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通过加大食品行业的科研投入,发挥高水平科研的资源优势反哺教学,积极构建烹饪食品类专业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科研和教学的均衡关系,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满足食品行业对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烹饪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经调查,发现共有388所高校、409个学院开设了烹饪食品类专业。烹饪食品类专业属于工科大类,需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所需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程实践能力,瞄准食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把握产业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侧重于培养能满足生产或科技服务现场需要的人才,使学生毕业时能够符合地方产业相关岗位的要求[4]。食品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对烹饪食品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在沿用多年前的培养方法和人才培养体系,未考虑食品行业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5]。

(二)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轻创新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方案(2018—2022年)》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紧缺高端复合人才培养[6],其中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烹饪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需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烹饪食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课程学时划分较多,实践学时占比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同时,实践教学内容和环境与食品行业的要求相差较远。实践课程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创新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跟不上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7]。此外,应用型高校多为专科升级而来,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采用的教材及授课内容老旧,实验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3]。因此,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难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科研与教学失衡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能,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科研有助于高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升本时间较短,多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师资缺乏,教学任务较重,对于科研投资较少。部分教师在科研方面意识薄弱,缺乏科研经验,科研水平不高,出现了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近年来,部分高校发展迅速,为提升学校档次,过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学质量,部分高校甚至以科研业绩作为教师的评聘标准,过于强调高水平科研论文撰写和项目申报,忽视了课堂教学,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科研与教学失衡,不利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对烹饪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科研反哺教学有利于解决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轻创新”,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科研与教学失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既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动员学生的承担者,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理论基础,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教师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掌握食品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可将科研成果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完善更新烹饪食品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教学的创新性、技术性和前瞻性,将科学方法和科研思维有机融入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可以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支持,为学校的科研平台提供保障,提升实验仪器设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进现代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助推剂,食品工业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8]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进其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研究思路。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烹饪食品相关的科技竞赛等科研实践活动,将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科学的严谨和创新思维,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作为科研活动的二级单元,汇集了高校各学科的学术骨干、科研平台、项目经费以及长期的合作资源。烹饪食品类专业是农学、化学、医学等多学科融合、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生进入科研团队,通过与教师交流,可以获得多学科知识,接触学科和行业的前沿和热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高校的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平台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做到资源共享,无法将科研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可以整合学校科研和教学两大平台,在指导学生科研训练时,针对学生提供所需的训练平台,拓展学生的活动场所,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9]。企业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通过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有利于加强与高校的深化合作。鼓励学生参与食品工业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食品企业产业链和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科研。此外,科研反哺教学的实施可以引导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实施、科学研究开展等方面进一步契合并满足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对烹饪食品类专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几点思考

烹饪食品类专业实施科研反哺教学,需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评价制度和保障机制,将科学研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中,使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增加校企合作,营造科研反哺教学氛围,助推高校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评价制度和保障机制

高校教师实施科研反哺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将科研成果和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内容。现阶段,许多应用型高校的薪酬制度固化,导致教师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收益较小,降低了教师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应用型高校需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将科研反哺教学作为职务评聘、绩效津贴和工作考核的标准之一,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和政策[10]。另外,学生需花费大量的精力获取课程学分,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部分高校缺少科研实践活动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学分认证办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因此,高校需制定科研实践活动的学时认证及相关的奖励机制。此外,教师如何遴选出合适的科研成果和方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使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或科研课题,目前还缺乏合适的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应用型高校需制定科研反哺教学的评价制度,从科研反哺教学内容、方式和效果出发,构建可行的科研反哺教学评价参考标准[11]。

(二)科学研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

高校教师在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时,可以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案,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更新实验方法和手段,并将科研项目内容设置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11]。同时,科研项目中可以衍生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或科研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产品研发等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搭建科研教学协同育人平台

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之间往往缺乏联系,无法做到资源共享,无法将科研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是科研反哺教学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9]。应用型高校在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训练平台,拓展学生的活动场所。因此,应用型高校依据专业优势和特色,整合高校重点实验室、实训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等平台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条件,搭建科研教学协同育人平台,实现高校科研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研教学协同育人平台开设了多种科研训练项目和竞赛活动,设置奖励机制,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12]。

(四)注重校企合作,营造科研反哺教学环境

对于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而言,为获取国家政策和财政科研经费的支持,多倾向于学术成果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对于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实践方面缺乏考虑,应用于市场实际的科研成果较少。同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多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往往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此外,应用型高校办学更注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实施、科学研究开展等方面,对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方面缺乏考虑,导致人才培养与食品行业需求脱节。因此,为满足食品行业的人才需求,应用型高校需注重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反哺教学环境,从食品企业和产业链中积极探寻发现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食品行业实际和教学中。

结语

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从业人员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以及专业技术性要求有所增加。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资源的优势进行反哺教学,积极地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科研反哺教学保障机制,搭建科研教学协同育人平台,注重校企合作,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满足食品行业对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食品类食品行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