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视阈下高校视觉传达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23-12-14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3期
关键词:工作坊跨学科教学模式

邱 天

(蚌埠工商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0)

引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科技的发展将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量子科学等多方面为突破口。另外,生命科学、物理学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也将重塑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世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很多企业招聘时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跨学科沟通和协作能力的设计人才、具备处理大型综合设计和复杂设计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这些人才同时还需具备对未来设计和审美趣味的前瞻性等。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国内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STEAM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未来视觉传达专业以工作坊教学模式为主的跨学科融合的改革和创新思路。

一、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

视觉传达专业一直以美术的思维为主导,易把设计和艺术混为一谈。课程多以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平面海报、VIS设计、产品包装及书籍装帧设计等门类为主,多依赖学生个人的所谓艺术修养而非基于设计思维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理念、方式、手段和模式等多还在沿用以前陈旧的套路,脱离实际,基本无法对学生起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引导。部分院校虽然也设置了各类型的工作坊,但是很多工作坊变成了个别教师的私人仓库,工作坊教学模式大多没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视觉传达专业长期被定格在简单的平面设计和纸媒时代的范畴中,没有新科技成果介入工作坊教学,使很多课程不能适应“工业4.0”时代更高更新的市场发展需求。

(二)教学评价体系落后,导致教学水准偏低

传统的教学模式伴随的是落后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教学水准偏低,教学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要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有浓厚的兴趣,拼命学习软件操作,而忽略了人文艺术的修养;要么头脑中充满奇思妙想,而缺少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造成了表达能力的不足,也不擅长手绘或电脑制图。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连应付课堂作业都非常吃力,导致抄袭和剽窃网上作品来交作业的情况层出不穷。所以,在传统教学的体系下,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作业普遍存在审美趣味不高、创意过时及学生气十足的问题。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否决机制,不管课堂作业好与坏,基本上都能及格;不管毕业设计能否符合要求,基本都能毕业,很少有学生因为毕业设计水平较低而延期毕业的状况。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与实践脱节

虽然每年视觉传达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能转化为教师的人少之又少,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优质的师资力量配备仍然显得捉襟见肘。高校引进教师是有门槛的,普遍对学历要求较高,导致很多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才被拒之门外。而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不一定有实际操作经验,也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匮乏,容易造成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市场不匹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四)跨学科交叉的专业建设意识淡薄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普遍没有跨学科交叉的专业建设意识,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习惯尚未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学科组织的壁垒人为形成了交流的障碍,同时缺乏学科间交叉融合的载体,并且适配交叉学科研究的制度缺失等。在缺乏跨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的状态下,不利于帮助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视觉传达专业紧跟新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

面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总结和探索,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以STEAM教育理念提升工作坊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劳伦斯·哈普林在20世纪60年代将“工作坊”概念引入都市计划,并将Workshop教学方法运用在艺术设计教育中[1]。从包豪斯诞生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带有“跨专业”的基因,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需要把工作坊教学模式和STEAM教育理念相结合,才能探索出适合“工业4.0”时代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STEAM教育理念分析

早在15年前,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的教育精英意识到大学前12年基础教育阶段关于科技、工程、数学以及艺术方面的学科教育需要加强,于是就创造性地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STEAM是由STEM发展而来的,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学术界有识之士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艺术(Arts),使教育理念变得更加全面和成熟。STEAM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文理兼修,以及广泛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提升动手能力。STEAM教育注重实践,强调知识跨界、问题生成和创新驱动,体现出课程的跨学科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的特征。

(二)STEAM教育理念引领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STEAM教育理念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多元化、跨学科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另外,积极探索跨学科的师资引进模式,让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及医学等学科的优秀教师介入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环节。跨学科的师资力量能够在多学科的语境下,带动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成果多元化呈现,确保该专业始终处于设计前沿的位置。这样才能跟上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具备相关设备与软件的应用能力。

三、新科技的介入将使工作坊教学模式跟上新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STEAM教育理念下,用跨学科的思维改变传统的缺乏活力和缺少创新的教学方式。仅靠美术学和设计学专业的教师进行课堂讲授、PPT播放、学生聆听和课堂讨论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其他专业教师,带来不同学科的思维,更需要引入新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科技对未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各学科的教师都要适应在交互式的虚拟环境进行授课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一)建立视觉传达专业VR工作坊的意义

虚拟现实,英文名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VR技术是电脑图形学和仿真科技、网络科技、传感技术、人机接口、多媒体等多种新科技的结合。VR对很多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对教育领域。VR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将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2]。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技术的主要特征,沉浸感使人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3]。VR设备的使用,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的提高,也会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VR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特别是介入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视觉传达专业VR工作坊的类型设计

VR工作坊可设计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实训型VR工作坊。这类工作坊提供模拟仿真设备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实训场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飞机驾驶员的模拟飞行驾驶舱,能很高效的锻炼一些技能。第二种是学习型VR工作坊,通过3D模拟真实环境提高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使学生获得沉浸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习型VR工作坊可支持师生多人在同一虚拟环境中协同交互,教师的讲述以及和学生的研讨等环节都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成为可能。比如: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在无法带学生外出参观的情况下,可以在VR工作坊引入其他地域虚拟的仿真模型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虚拟的游览观摩并进行讲解。第三种是成果展示型VR工作坊,学生在建筑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及空间演出设计等课程中,把课堂作业做成VR的成果,在虚拟环境中和教师进行交流,修改和完善。节约了大量的实物制作成本,也会使很多在现实环境中不容易实现的案例在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教师带领学生在VR工作坊上课,等同于在虚拟现实的设计实验室和加工厂进行工作,把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成虚拟的作品。

四、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坊的新管理模式

(一)建立工作坊的基本制度

为了保证艺术设计各工作坊的平稳运转,校方需要提供资金作为保障,并提供场地,网络、VR设备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校方也要积极与各种高科技企业接洽并签订协议,建立有效而长久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进入工作坊的学生可以按照选拔制度,自愿报名,然后选拔专业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再通过审核考试确定进入工作坊的人选。工作坊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入工作坊的学生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工作坊教学井然有序。各工作坊有学科带头人或导师,负责工作坊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教学、研发和管理。工作坊定期召开教学会议和项目会议,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的项目在会中讨论,并做出分工等安排,确保教学和项目研发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二)开放性的工作坊会使教学充满活力

工作坊虽然有选拔制度,但是保持开放式的教学将会带来无限的生机。基于科学、艺术和设计的跨学科的交流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新方向[4]。经常邀请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教师、学生参与工作坊的教学,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大胆进入交叉领域,才是符合STEAM教育理念的正确举措。工作坊教学将自身定位在全球视野的社会系统中,利用大学资源丰富性、研究方向的多元性,通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创新和设计项目的不断延伸[5]。

工作坊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处一室。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都可以在一个工作坊上课,业余时间共同学习和协作。大一的学生刚进工作坊时,主要是学习适应阶段,在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基础的学习。大二的学生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锻炼综合技能。大三的学生在工作坊中要逐渐成为学习和研发的主体,大三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实践的步伐,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入工作坊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大学教学内容和用人单位或企业脱节。大四或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工作坊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也能扮演助教的角色,担负起协助教学和科研的任务。

(三)引入先进企业的考核标准

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引进先进企业的考核标准作为参照,才能以企业的实际要求和高标准来评价教学的成果,更好地督促任课教师和学生以企业的思维参与工作坊教学。把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先进企业的考核标准,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的水平。

在新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日常教学加上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结合运转,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可以接洽校外企业的设计项目,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项目在工作坊教学中进行研发和制作。校外企业不仅能提供相关业务,也能够提供专业技术人员配合高校教师完成校内工作坊的教学内容和设计项目,达到项目推动教学以及作业转化成产品的目的。在新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大多数项目不仅给高校带来经济回报,学生还能得到酬金,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工作坊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新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也将会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离我们越来越近,企业对技术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都有新的要求,需要高等院校培养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独特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必将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沉浸于实际项目,真题真做,自主研发的愿望得以满足,各自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跨学科的思维得以碰撞而产生火花。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推行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借鉴。

猜你喜欢

工作坊跨学科教学模式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