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分析

2023-12-13马千妮

记者摇篮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湖南

□马千妮

一、央视《新闻联播》与地方台新闻联播概述

1.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概述

1978 年,《新闻联播》伴随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一同诞生了,因此《新闻联播》天然地有着改革创新的原生基因。纵观40 多年的发展变革历程,《新闻联播》的发展史同样是一部创新史,从节目内容到形式、从话语表达到样态,它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作为我国新闻生产最高水平的代表,它不仅是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反映民情、展现民生的重要渠道,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2.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节目概述

《湖南新闻联播》是由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制作的一档重要的新闻节目,于每天18:30在湖南卫视播出。节目力求从多角度报道湖南,全方位宣传湖南。节目定位为舆论引导、政经权威,是湖南卫视主新闻窗口,也是湖南省重要的形象视窗。

3.东方卫视《东方新闻》节目概述

《东方新闻》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全球新闻资讯栏目。自2006年开播以来就放眼全球,聚焦国内和国外的重大新闻事件,为观众报道零距离的事件发生现场,整体风格可以概括为准确、大气、锐利、平实、鲜活。

二、央视《新闻联播》与地方台新闻联播比较研究

1.新闻编排比较

第一,从节目片头上看,2020年7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的新片头首次在亿万观众面前亮相。

主视觉图是新片头的重大创新所在,画面中最有标志性的地球被渲染得更加真实立体,主色调从蓝色变成蓝绿色的同时,增加了射线、极光等元素,大气庄重又不失科技感和现代感。

第二,《新闻联播》自开播之日起就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40多年来改动并不大。

从播出顺序来看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这四个部分虽然偶有调整,但整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从报道量和播出时间上来看,国内新闻占据绝对优势,国际新闻追随其后。而国内新闻报道一般又以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的顺序拉开序幕。《新闻联播》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配合对典型案例和发展成就的报道。《新闻联播》改版的主要趋势,就是对时政要闻进行精简,报道视角更趋向平民化,报道的信息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扶贫、春运、生态等民生性和服务性报道内容增加。

第三,与《新闻联播》不同的是,《湖南新闻联播》与《东方新闻》的节目编排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及频道特色。

《湖南新闻联播》片头整体色调采用亮色,配乐轻快且富有活力,特色十分鲜明,拥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与湖南卫视曾经的“快乐中国”、如今的“青春中国”的频道定位十分契合。节目内容以湖南省的时政要闻和专题报道为主,同时兼顾新闻资讯和舆论监督。从国内主要新闻到省内重大会议再到国际重要活动,视野十分开阔,在节目结束之前还播出湖南省天气预报。能够多角度解读新闻事件,开发深层次新闻信息,提升新闻资源的使用价值,满足受众需求。

在《湖南新闻联播》每期将近29 分钟的总时长中,民生新闻占比将近一半。除了任务性、常规性的党政活动报道以外,《湖南新闻联播》还有选择地报道一些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如2021 年10 月7 日的一则新闻《国庆献礼片热映主旋律电影领跑》,不仅向观众介绍了国庆档电影市场的情况,还对观看影片《长津湖》的抗美援朝老兵进行采访,凸显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

东方卫视则主推“新闻立台”,新闻节目在东方卫视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频道全天打造早、中、晚、黄金4档新闻直播栏目,把“做新时代前行的记录者”作为核心理念,只要有重大新闻发生,东方卫视所有内容编排都会给其让路。在这种理念下,在东方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东方新闻》,也成为我国所有上星卫视中同一时段播出时间最长的新闻直播类节目。节目开始时先播出内容提要,之后进入第一节,播放国内新闻,如果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消息则放置于最前播放,以简讯形式播出,第二节和第四节播放国际新闻。而上海本地新闻则统一在第三节播出,第二节和第三节间以片花分隔。不仅内容覆盖极其广泛,而且为保证独立的新闻源泉,东方卫视的记者活跃在世界热点新闻的“第一新闻现场”,省级电视台虽然不能在海外设置记者站,但《东方新闻》力求做到国内新闻“我在现场”,国际新闻“我不缺席”。如2021年10月15日一期,节目就报道了黎巴嫩群众抗议活动现场突发枪击的具体情况。同时《东方新闻》还适当、适时增加背景新闻,用图表的形式向观众介绍黎巴嫩当局错综复杂的局势,既便于观众理解又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

2.新闻标题比较

电视新闻与广播和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追求画面语言的生动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的重要性可以被忽视,有时候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的价值和力量甚至可以超越稿件本身。央视《新闻联播》就将新闻标题作为电视新闻线性播出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来打造,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加以修辞提升和精神升华。首先,央视《新闻联播》的标题能直接反映新闻主题,且单行题、简短题居多,体现出让观众一目了然的意图。例如2021 年10 月7 日节目的新闻标题《神舟十三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2021 年10 月16 日节目的新闻标题《创新引领河北高质量发展》等。其次,自步入融媒体时代以来,央视《新闻联播》的标题用词较以往更轻松、平易近人,宏大主题报道的标题语言通俗化,主题明确,清晰易懂,例如2021年10月7日节目的新闻标题《说说咱心中的国》《奋斗最幸福劳动最光荣》,这些标题网感强、接地气,让人耳目一新。而《湖南新闻联播》在标题方面也有创新,它创造性地在每条新闻导语播出的同时,打出标题字幕,让导语与标题同时切入,摒弃了先导语后标题的传统,开门见山。

3.新闻选材比较

第一,央视作为我国权威新闻媒体,其独特的新闻优势资源是时政新闻,时政新闻是百姓了解国家及社会动态的窗口。

《新闻联播》坚持主流媒体与主流新闻并重的思路,切实做到能充分展示社会主流形象,打造国家级电视媒体影响力与公信力。国内新闻则以会议传达、外交事务、领导活动和重点宣传等见长,呈现出明显的时政导向。

另外,《新闻联播》对消息的选择与编排都严格按照价值取向来进行,有无巨大而显著的导向意义是《新闻联播》始终如一的选题准则。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闻联播》开辟“主题教育进行时”栏目,介绍全国各地在解决突出问题中真抓实干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全体党员干部切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竭诚为人民服务。2021 年7 月1 日,《新闻联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宣传报道,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展现建党百年的历史性变革,阐释了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的道理,激发了14亿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第二,地方台新闻内容本土色彩浓厚。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湖南新闻联播》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节目聚焦湖南14个市州以及重点行业和领域,展现40 年来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记录新时代湖南各行各业的新担当和新作为。节目采用微专题片、现场直播、人物报道、评论、市民采访、虚拟演播室等多种方式,把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还原到一个个进行时态的现场中去。《湖南新闻联播》连续推出系列节目《春天的期待》,节目呈现了湖南省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分别推出《十八洞启示录》《多彩幸福花》系列报道,生动反映了三湘大地的火热乡村振兴图景。与其他省级台新闻节目定位不同的是,《东方新闻》是一档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全球新闻资讯栏目,无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样的世界,东方的眼光。这样的定位选择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地位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方新闻》的内容输出也在构建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都在强调本土化理念,而《东方新闻》与众不同的是,它的“本土化”并不是说要更多地关注本地新闻,而是怎样用海派的思维、本土化的思维去看待全国发生的新闻、全世界发生的新闻。

总的来说,《东方新闻》的“本土化”是一种眼光的本土化。《东方新闻》作为一档传统的联播类新闻节目,其主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一些热点事件的及时播报来反映社会现状,关注民生民情。然而,与央视《新闻联播》相比,它们在新闻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东方新闻》舍弃了一般的时政新闻,以更高层次的视角全面报道那些与大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4.新闻评论比较

新闻评论是衡量一家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工具。随着新时期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之一,也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主流媒体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时,不仅能够制作和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信息,更能够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由此,《新闻联播》打造“央视快评”“国际锐评”品牌。

2018 年2 月15 日,《新闻联播》推出的新闻评论新品牌“央视快评”正式上线。《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等一大批优秀篇章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2019 年5 月13日,《新闻联播》推出《国际锐评》板块,该板块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锐利的切入角度,在关键时刻发出权威的声音,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后,又多次在重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展示政治态度和坚定国家立场,向全球传递中国声音。

《湖南新闻联播》打造“胡湘平”电视评论品牌形象,着力优化新闻评论,切实努力做到重要新闻必配评论,尤其针对特别重要的选题、特别重大的事件等双优题材开展连续评论、系列评论。例如:新闻大片《为了人民》每集报道之后,都配发电视短评,对主人公的风骨、精神进行点睛升华。再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新闻联播》推出的两会系列评论“中国之治”,以《攻坚克难的中国决心》等为题,重磅推出“一日一评”,篇篇评论深入浅出,寥寥数语切中要点,紧跟民生,措词凝练,立意深远,饱含深情。

5.表达方式比较

《新闻联播》近年来致力于以更加亲民的方式传播信息,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还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在2013 年的除夕之夜,两位主播在《新闻联播》节目中首次以拱手行礼的方式向观众拜年,从此,每年除夕的《新闻联播》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而网络中的流行语更是成了网民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2014 年1 月1 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一步步的改变也不断拉近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新闻联播》的镜头语言丰富多样,不仅遵循了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而且合理运用镜头语言,科学布局,对新闻主旨进行描绘,实现了镜头语言与新闻内容的统一。

《新闻联播》还善于发挥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例如,2021 年7 月13 日这一期节目介绍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情况。记者在做好常规地面拍摄外,又采用了无人机航拍画面来完善这篇电视新闻报道,通过高空视角展现出沿江省市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巨大成就,景象蔚为壮观,很好地展现了画面的空间感。

为适应融媒体改革,《东方新闻》主持人的播报形式由单一的坐播变为坐播、站播相结合,主持人可以在演播室内自由活动。

另外,主持人也可以用相对轻松和口语化的语言甚至方言进行新闻播报。比如,区别于央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年×月×日,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开场语,采用了更为亲切的“欢迎收看《东方新闻》,我是×,我们在上海的演播室向各位问好”。这样聊天式的播报方式平易近人且不失庄重,迅速拉近了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融媒体时代,新闻节目不能一直高高在上,用传统灌输式的方式报道,而是要调整话语表达方式,用更多亲民平视的视角理解观众、打动观众。

三、结语

无论是央视的《新闻联播》,还是地方台的新闻联播,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时代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写出更有深意的文字,拍出更有共鸣感的画面,报道更多有温度的新闻。我们必须时刻坚持以信仰的力量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建立共识、凝聚人心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新闻联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中面对的挑战与应对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新闻联播》的亲民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