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制:媒体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2023-12-13□张

记者摇篮 2023年9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

□张 艺

媒体深度融合不仅是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与互联网、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在技术层面进行有效融合,更是思维理念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媒体融合的实质在于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框架和路径依赖,优化媒体结构布局,在内容技术、方法手段、组织架构等各方面创新,着力解决生产力弱、效率低下、传播式微等问题。本文着重从主流媒体推行工作室制的角度,研究媒体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意义。

一、主流媒体推行工作室制原因

工作室(workshop)是德国建筑师和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斯于1919年开创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即以“作坊”为教学场所,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手工技巧和生产技能,将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场产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今的工作室制已将这一教学形式演化为一种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教育、互联网、文化创意以及影视动漫等行业,成为为团队赋能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

深度融合背景下,业务流程的打通和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媒体以扁平化、专业化、垂直化的机制创新来突破组织框架,打破用人瓶颈,激发人才的活力和潜力。近年来,从中央级主流媒体到省级卫视、各大党报和传媒集团,纷纷在内部组建融媒体工作室,这种不同于传统媒体以固定人员、固定空间为生产单位的组织形态,以其灵活、机动、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更是从政策层面推进“工作室”遍地开花。

工作室就是一项应运而生的人才管理制度,相比传统广电媒体早期的“频道制”“制片人制”等制度,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催生的工作室有更多优势。“频道制”是以频道为运营实体,是一种“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分散了节目、技术设备、人力和财力等媒体资源,不利于资源整合。“制片人制”实施的背景是传统媒体环境,制片人对栏目的节目制作、财务管理、人员使用、报酬分配实施全权负责,在传统媒体时代,制片人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法满足媒介融合环境下多样态生产、多平台传播的需要。

相较传统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工作室制更加强调员工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更有“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概括来说融媒体工作室与传统媒体部门相比,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介形式

传统媒体往往是单一媒介的,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而融媒体工作室则是以数字化媒介为主,包括社交平台、网络直播、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

2.传播平台

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一般较为有限,主要通过实体媒体进行传播;而融媒体工作室生产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可以时时刻刻与用户进行互动。

3.内容形态

传统媒体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形式;融媒体工作室则更加注重内容的可视化和互动性,采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如互动图表、动态图像、数据可视化等。

4.工作流程

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比较固定,从新闻采编到发布基本上都是线性的;而融媒体工作室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用户反馈等动态调整工作流程。

5.团队构成

传统媒体的团队结构相对封闭,分工明确;而融媒体工作室则注重团队的多元化和交叉性,注重协同创新和跨界合作。

总之,融媒体工作室是在数字化浪潮下,应新媒体用户需求,采用先进的媒介技术,跨越传统媒体的部门壁垒,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互动、便捷、全面的媒体服务。因此工作室制度得到了众多主流媒体的认可,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工作室使得各类专业人才可以在一起协同工作,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模式,发挥出各自的特长,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提高了媒体的专业性和内容品质。比如湖南卫视自2018 年推行工作室制以来,分两批共授牌12 个工作室,打造创作创新发展空间。这些工作室吸引了20多个节目团队中近一半以上的导演加入,产出了近八成的自办节目和七成的创新方案,创造了九成多的营收,一批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担纲节目总导演,出品多档爆款节目。新京报集团旗下的新京报数字工作室,以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特点,聚焦数字化业务创新,成为国内新媒体领域的一股新生力量。广东广播电视台更是把工作室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工作室的形式,打造融媒排头兵,积极探索高新技术融媒产品,提升媒体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工作室制还有助于优化人才配置,并减少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增加互动合作,提高媒体整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有效运行工作室制的途径

工作室已经成为媒体内部打破现有机构、部门、编制、身份限制,促成人才良性流动,实现内容、产品、运营、技术服务、项目活动等各专业岗位协同合作、创新价值的全新组织形式。那么,应该如何在媒体内部有效运行工作室制度,使之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工作室制度的实施需要媒体具备相应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对于媒体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发展方向、业务需求以及人员匹配等多个方面,确保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提高内部协同效率和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

首先,媒体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室运营机制,包括工作室成员的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工作室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关于大力促进融媒体工作室发展的管理办法(试行)》中,激励政策明确了利润分成、评星激励、作品奖励、参评倾斜等多项内容,给予工作室团队动力与信心。同时,采取放权、注重考核、强化服务三大措施,为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从2017年6月融合以来,参照企业生产运营,按内容生产流程设置部门和工作室;以产品属性功能分类,建立内容生产与产品传播分工运营的管理模式。推行“ABC岗”、定期全员轮岗制度,要求每名员工身兼至少两个以上的岗位,员工可根据意愿和专长跨部门组建工作室,中心赋予工作室自主用人、绩效激励等多项政策,一批有全媒体格局、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理念的年轻人打破身份制约,成为业务带头人。

其次,媒体需要加强工作室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出现业务重叠和信息壁垒。比如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近几年成立的播音主持工作室、辽河故事工作室、大美营口工作室、直播工作室、少儿产业工作室等就是依据全媒体传播需要,把某一领域有专长的员工组合在一起,进行广播剧创作、5G直播、拍摄短视频等。每逢重大主题报道,可以多个工作室合作生产,专业、细致的分工使各个岗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更加紧密,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共同进行专业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

最后,媒体还需要加强对工作室的管理和督导,确保工作室的运作符合媒体的战略目标和业务要求。因为无论是形式上的组建还是实际运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和成本,这也对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工作室立项采用自主申请方式,召集人组建团队,对创作主题、呈现方式、受众人群、项目可持续性、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作出立项规划,由评审委员给出立项意见,工作室经评审立项后,将得到一定金额的项目扶持资金。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对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与考核,把工作室作为中心机制创新、作品创优的试验田和孵化器,每年年初,中心都要拿出专门时间,从研究需求入手,对各工作室生产的新闻产品进行评审,根据大数据分析,加大对传播力强、有市场前景的工作室进行培育和扶持力度,反之则随时调整甚至取消。

可以说,工作室制是媒体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创新实践,是媒体机构聚焦用户需求、敏捷反映市场变化、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媒体要为工作室制的开展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人才培养

媒体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2.技术支持

媒体应该为工作室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支持,包括高效的计算机设备、视频摄制器材、网络视频传输设备等。

3.经费保障

工作室的运营离不开资金支持,媒体应该为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及项目执行。

4.制度规范

工作室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媒体需提供指导意见、协助优化,同时也应检查监督工作室的优化实行情况。

5.沟通协作

媒体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工作室的落地实施。此外,在需要时,媒体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支持工作室团队的创新探索。

总之,媒体应该为工作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推进团队的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从而提升媒体整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工作室未来发展

目前,工作室已成为主流媒体内部最具活力的微观组织形式,但对于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限,尤其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等多重挑战,媒体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解决工作室制度面临的一些发展短板,最大程度发挥其内容资源,使工作室可持续发展壮大,实现价值变现。

媒体融合成功与否,变现能力和自我造血机能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综观近几年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的成功案例,无一不是体制机制迸发活力、优质内容高效高产、组织机构布局合理、深度链接用户市场。作为媒体转型先行先试的“冲锋舟”,一个成熟的工作室不仅是一个拥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团队,能够协作完成高质量的创意和内容制作。同时,还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并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并不断调整战略来适应市场变化。

1.精耕细作,提升优质内容产能

如果说权威性、专业性是媒体的立身之本,那么做强内容、创新表达则是互联网时代媒体人需要练就的看家本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制作出高质量、有价值且独具特色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辽河故事”工作室以梳理辽河文脉、寻访辽河印记为主题,紧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流”的社会心理学规律,深入挖掘呈现大辽河岸畔的历史事件、遗迹文物、人物掌故、地理景观等,历时两年创作出40集融媒体产品《辽河故事》,精准触发人们的母亲河情结、乡土情愫、家国情怀,引发强烈共鸣共情。

2.转变角色,广泛链接社会资源

融媒体时代,媒体不只是承担着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职责,同时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本职业务上深耕与开拓之外,工作室还要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服务活动,增强受众的黏性和忠诚度。目前,媒体的工作室负责人大都是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业务骨干,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通过跨界、融合和分享,更好完善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基层群众的深度链接。其角色须从“业务带头人”转变为“产品经理人”、从“媒体工作者”转变为“社会活动家”。工作室负责人应及时走出心理上的“安全区”,主动汲取新的知识,改变过去的行事习惯,主动迎接这种角色转变。

3.市场化运营,延长价值链和产业链

几十年来,传统媒体体制机制改革一直沿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轨道推进,从主流媒体的改革经验来看,对工作室实施公司化运行,才能更为持久地激发组织活力和员工潜力。着眼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增收渠道,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于2022 年11 月8 日组建营口新闻媒体有限公司,实现节目“生产—输出—创收”链条的上下延伸和关联互动。依托“老年产业”“少儿产业”“营口评书”等工作室开拓17条“产业赛道”,将宣传和营销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多个层面。与国内知名MCN 公司合作开展抖音、快手和视频号主持人账号的孵化及运营,发展粉丝经济,打造私域流量。策划“玩转营口吃货季”“烧烤季”“火锅季”“我爱我家看房团”“小小演说家”“故事大王”等多个特色活动。通过这些有益的探索,使媒体在对接市场、价值增值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增强了信心。

四、结语

通过建立工作室,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才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高效的协同工作模式,提高媒体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此外,工作室还能够促进媒体机构内部的创新和探索,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和转型。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浅析传统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媒体PK新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