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打造大连城市名片
——重大主题报道《纸短情长家国梦》的分析与研究

2023-12-13宁晓云

记者摇篮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色受众文化

□宁晓云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理论问题等专门组织的集中报道,既向受众传递时事信息,又向受众创造性地输出观点。随着融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坚持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与人民共鸣,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根据选题特点,将时代的气息创新注入重大主题报道,让重大主题报道落地生根。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大连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通过书信这一形态,深情再现大连70 年走过的那些难忘而光荣的历史时刻,将那些精彩而意味深长的历史瞬间,镌刻在纸短情长的岁月里。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在国庆节前陆续推出8集,每集都在6分钟左右,都以宏大历史背景、书信朗诵及与书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物讲述来构成视频的内容架构。微视频邀请了大连话剧团优秀演员参演,影棚模拟拍摄,后期抠像,运用现实增强手法构建起新颖的视觉形态。《纸短情长家国梦》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端同步推播,业内人士、电视观众及网友都给予较高评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精心组织策划,力求润物无声

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通过精心组织策划推进,做到了导向正确、气氛浓厚、内容精彩。重大主题报道选择以“微视频”为载体,令故事讲述极具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微视频”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大道理”化作可感知的身边事、身边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视频中精心呈现的信笺、家书、日记、诗篇是对燃情岁月的追忆,是赤子深情的告白,能够让受众突破空间限制,沿着70年的时空维度采拾心灵史的闪光碎片。

1.精准创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做好宣传创意的目的就是营造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在宣传报道上做到了上下联动、高效协调,倾力打造创作精品。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开展选题策划,努力把史诗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史诗性的优秀作品。

2.精心布局。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紧紧围绕突出家国情怀的要求,在国庆节前夕有节奏地安排自有平台逐集推出,以宣传效果为导向,着力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水平,在提升宣传舆论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新媒体端的点击量和粉丝黏度,真正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报道做新做活。

3.精细打磨。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先后征集到300余件来自大连观众报送的信笺、家书、日记、诗篇等不同类别的作品。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项目组安排采编人员对作品进行分类、筛选和策划,通过召开项目策划会,论证选定8个选题,进一步策划打磨,保证每一个产品的质量。

二、深挖红色价值,蕴含情感力量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对《纸短情长家国梦》持续赋予深厚的情感力量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大连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1.红色文化容量大。2019 年9 月23 日《纸短情长家国梦》策划推出了第一集微视频《七十四年前,一位大连人临终写了一封信,收信人:毛泽东!》。作为整个策划的第一集,这集微视频的分量很重,它呈现了1945年4 月23 日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关向应因病未能参会送来的一封信。微视频以书信的形式徐徐展开,将话剧、音乐、访谈融为一体,利用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多媒体舞台元素让节目既具观赏性又不失感染力,真正地做到了内容上的“融会贯通”,以红色文化力量凝聚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爱家爱城的共识。

2.选择对象范围广。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的主人公既有鞠躬尽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捍卫人民英勇牺牲的烈士,也有大连碧流河水库的普通建设者、1977年参加高考的普通考生,还有为国争光的中国男篮运动员。不同层面的人物对象都展现了“纸短情长家国梦”这同一个主题。在信笺、家书、日记、诗篇的背景上,报道不但注重小景别的人物内心刻画,而且着力烘托大景别的整体氛围,其中氤氲的历史感、岁月感缓缓地渗透进了受众的心中。

3.节目正向能量满。微视频《这是寄往大连的最后一封家书!》带领观众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解放战争伟大历史,以及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微视频《44年前大连那场“大会战”值得被牢记!感谢这篇日记》简洁质朴有内涵,乐观向上有力量,体现了大义明理,一呼百应的集体精神。《纸短情长家国梦》通过正向的文化共情,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为大连振兴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三、深挖内容设计,创作精品节目

《纸短情长家国梦》项目组精心策划微视频的各个环节,使每一个节目都富有层次感,情感基调随着时间推移达到高潮,让故事真实动人。

1.以峥嵘的历史内容感染人。《纸短情长家国梦》带领受众回顾70年来的光辉历史,身临其境重走来时路,为微视频定下了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感情基调。围绕着“家国情怀”,微视频展现出故事的主人公们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家国情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微视频主题,不只是摄人心魄的艺术表达,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2.以出彩的话剧表演鼓舞人。大连话剧团的优秀演员承担微视频中角色的扮演,还原那些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历史故事。节目的主体是信笺、家书、日记、诗篇,本身就情感充沛、故事性强,再以话剧表演切入,通过这样一个内容载体,延伸出具有文艺色彩的报道类型。从8集《纸短情长家国梦》的微视频中,受众能看到电影级的影像呈现水准,手写体文字衬托下的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刻画更是震撼人心。

3.以真实的红色故事教育人。为了避免传统的“说教”模式,微视频在制作时选取的都是真实故事。例如,在《从大连寄往海拔5千米的信》中讲述了援藏干部郝传海的故事。1995年,大连第一批援藏干部奔赴海拔5000米的那曲索县开始了三年的援藏工作。这一年冬天,收到女儿从故乡大连寄来书信后,郝传海百感交集。就在那年的冬天,女儿因为一场意外落下手指终身残疾,这封思念父亲的信是女儿忍着伤痛写完的。《纸短情长家国梦》每一集微视频呈现的都是这样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受众的共鸣。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精心编排内容设计提升了传播效果,为创造精品内容贡献了媒体的力量。

四、活用红色资源,打造城市名片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聚焦大连城市历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从小故事、小切口做大文章,讲好大连红色故事,高标准、高站位打造大连红色文化名片,通过打造“文化+”内容来创作红色文化精品作品。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提炼出大连的红色文化精髓,以创新宣传方式,突出大连特色,通过讲述大连名人的红色故事、在新闻报道中加入文艺创作等方式,进一步叫响大连红色品牌,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为提高大连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魅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关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1.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作为曾经的特殊解放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大连红色基因厚重、红色资源丰富。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将大连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活用起来,在全国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背景下,及时创作推出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是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展现,也是把握了为大连打造文化品牌添砖加瓦的机遇。

2.提高城市文化魅力。通过策划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使红色新闻作品“活”起来,让受众通过展现“家国情怀”的新闻作品了解红色文化和历史,“对话”70年的砥砺奋进,感受大连的城市文化魅力,塑造城市IP形象,提高大连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气质与思想创新,为造就大连独具红色基因与文艺魅力的多元文化格局和打造更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3.培塑红色“打卡”胜地。这是一场“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在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中,红色故事引领了市民学党史、爱家乡、见行动的热潮。系列微视频能够让人观后深受震撼,备受鼓舞,对红色基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微视频中提到的红色资源也成为不少市民的“打卡”胜地。例如《44年前大连那场“大会战”值得被牢记!感谢这篇日记》中提到的担负大连全市90%以上供水的大连碧流河水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探访。通过对大连红色历史、足迹的寻访,普通市民在红色精神谱系中立心铸魂,在实践中擦亮红色精神的底色。

五、创新传播模式,促进深融聚变

只有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成果,紧密贴合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充分对各种制作、传播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传播力。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使用新技术打造融媒体产品,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以信笺、家书、日记、诗篇的内容为核心,通过全媒体传播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充分融合。

1.用好载体平台。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展示微视频,充分利用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新闻大连”的网络影响力,开设了“纸短情长家国梦”专栏,通过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制作精良、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并利用全台各频率频道所属新媒体平台进行联动传播。这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吸引网民广泛参与,极大地提升了《纸短情长家国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2.丰富呈现形式。在专栏下推出的作品,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精彩呈现。每个作品围绕主人公的特点和故事的主题进行多元呈现和创意设计,保证了受众舒适的观看体验。

3.增强产品内涵。专栏下刊发的作品,重点挖掘展现大连红色文化的精神脉络。例如,《85岁大连老师还在做班主任》讲述了一位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33年来把自己的心血和时间给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从年富力强到耄耋之年,他用真情大爱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引导市民传递精神火炬。

六、紧扣发展脉搏,赓续红色文化

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实时紧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脉搏,与家乡大连同呼吸共命运。

1.应势而生。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创作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关键节点。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不断增添文化内涵,有力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爱城如家的热情,为大连振兴发展发挥了舆论引领作用。

2.顺势而为。通过对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高密度宣推,在全网引发强烈反响,为全市中心工作有力推进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3.乘势而上。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通过对现代传媒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的不断创新,对城市精神进行深刻描绘与刻画,使其成为以文化动员全城的一次生动实践。特别是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持续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将“纸短情长家国梦”打造成为市民传递真情的心灵纽带、文化桥梁,一直纵深延迁,汇聚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文明风景。

七、结语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认真履行主流媒体传承文化基因的社会责任,利用符合最新传播规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广大市民潜移默化地重温红色故事,开展党史宣传的有益探索。其策划的系列微视频《纸短情长家国梦》发挥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通过文化内容创新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红色文化,在全网引发强烈反响。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结合全市中心工作,持续深化报道内涵,以传播信笺、家书、日记、诗篇的形式将广大大连市民的精气神激发出来,为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受众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追忆红色浪漫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