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47的选育与应用
2023-12-12杭淑莲苟才明张义娟赵远林
杭淑莲,林 权,苟才明,张义娟*,赵远林,刘 梦,胡 玉
(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世界的30%左右,但由于国内强劲的消费需求,仍需通过进口补充缺口。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多举措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不断提高。预计2023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7.87×106hm2,总产量突破 1.65×107t[1],另一方面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将有效缓解我国油料缺口大的矛盾。
“宜油47”是宜宾农科院选育的隐性核不育两系高产、高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3年参加多点试验示范,产量优势表现突出,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2)510163。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宜油47”系用核不育两系“宜10AB”做母本,恢复系 “16-8525”做父本,2017年春配制杂交组合,组配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新品种。
1.1 隐性核不育系“宜10AB”选育经过与性状表现
2002年春季油菜花期,在宜宾市农科院试验田内,发现两株雄性不育株,该不育株是8593-1材料经辐射照射后的F2代,遂用本行可育株对该不育株授粉保持其育性。2003年春季油菜花期,对后代选优株成对兄妹交,2004年春季油菜花期,在各兄妹交后代组合中,选不育株率高的组合成对兄妹交,收获种子进行室内品质定性检测。2005年春季油菜花期对不育株的处理同上年,2006年春季油菜花期对不育株系进行观察鉴定,选不育株率为50%,性状稳定一致的优良不育株系成对兄妹交,保持育性,成熟后收获种子进行室内品质定性检测。2007年春季进行不育株系决选,田间调查不育株率为49.6%。2008~2010年连续3年,在对稳定成型后的不育系兄姝交的同时,继续对育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各年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比例均为1:1左右。2011年田间调查,编号为“10-318AB”不育系群体不育株率为50.3%,且农艺性状优良,即定名为“宜10AB”,2012年通过四川省专家田间技术鉴定。
表1 不育系“宜10AB”选育系谱
不育系 “宜10AB ”属甘蓝型油菜半冬性类型,川南区秋播生育期 205d左右,开花期不育株雄蕊完全退化,雌蕊发育正常,花丝略有伸长或不伸长,花药干瘪萎缩无花粉,不育度达到100%,不育株率50% 左右。株高185cm,单株有效角果数410个左右,每角果粒数18粒左右,籽粒圆形,褐色至黄色,千粒重3.5g左右。2011年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含油量45.44%,硫苷含量17.35μmol/g饼,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2019年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含油量46.55%,硫苷含量20.84μmol/g饼,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品质均达双低标准。
表2 恢复系“16-8525”选育系谱
1.2 恢复系“16-8525”选育经过与特征特性
恢复系“16-8525”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春用“秦油33”与自育材料“09-8051”进行杂交,2011年在杂交一代中选优株套袋自交,收获种子后室内品质定性检测芥酸和硫苷,2012~2016年连续5年选优株套袋自交,结合室内测试含油量、硫苷、芥酸,去劣存优,定向选择培育,2017年稳定成系,编号“16-8525”。
恢复系“16-8525”属甘蓝型半冬性类型,川南区秋播生育期 198d,株高190cm左右,子叶心脏型,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腊粉,花瓣中等黄色,花粉充足。一次有效分枝7.8个,主花序长82cm,主轴有效角果数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78个,每角果粒数21粒,籽粒圆形,浅褐色,千粒重3.3g左右。2018年宜宾农科院近红外检测,芥酸未检出,硫苷含量29.2μmol/g饼,含油量49.21%。
2 试验示范及表现
2.1 品比试验表现
2017~2019年宜宾农科院新品种比较试验,2年产量分别为211kg/667m2和198.5kg/667m2,比对照杂交油菜品种“德油6号”分别增产8.98%和6.83%,2年平均产量204.75kg/667m2,比对照杂交油菜品种“德油6号”增产7.91%。
表3 品比试验表现
2.2 四川省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产量表现
2019~2021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2年产量分别为192.7kg/667m2和192.8 kg/667m2,比对照杂交油菜品种“德油6号”分别增产5.26%和6.80%,两年平均产量192.75kg/667m2,比对照杂交油菜品种“德油6号”增产6.03%。
表4 天府油菜试验表现
2.3 四川高山区试验示范表现
2021~2022年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参加油菜品种筛选试验,产量为260kg/667m2,比对照地方品种“白菜型油菜”增产220%。2022~2023年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进行连片示范,平均实收产量228kg/667m2。
表5 四川雷波县试验示范表现
2.4 湖北省“稻-再(生稻)-油”试验示范表现
2021~2022年参加长江大学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的湖北省极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产量为186.1kg/667m2,比对照杂交油菜品种阳光131增产12.6%。2022~2023年参加湖北省洪湖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稻-再-油”模式油菜品种示范,实收产量217.1kg/667m2,比对照“阳光131”增产22.4%。
表6 湖北试验示范表现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宜油47”属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半冬性中熟杂交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较紧凑,植株扇形,匀生分枝,茎秆绿色。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绿色,叶片裂片8.8个,叶缘缺刻程度弱,主茎蜡粉少,花瓣黄色,花粉充足。在四川平坝丘陵区平均生育期210d,平均株高197cm,分枝个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9个,每角果粒数19.2粒,千粒重3.38g。在四川高山区(凉山州)平均生育期220d,平均株高188.9cm,分枝个数9.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01个,每角果粒数21粒,千粒重3.9g。在湖北荆州市、洪湖市平均生育期185天,每角果粒数23.6粒,千粒重4.32g。
3.2 品质特性
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宜油47”种子芥酸0.0407%,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2.65μmol/g饼,含油量48.32%。
3.3 抗性表现
2019~2021两年四川省植保所鉴定,“宜油47”成熟期病毒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72和2.46,分别比对照“德油6号”低3.53和1.72;成熟期菌核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6.44和42.35,分别比对照“德油6号”低0.85和0.53。两年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比较,表现为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
3.4 适宜推广区域
根据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宜油47”丰产性好,抗寒、抗倒、适应性强,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和高山地区、湖北荆州、洪湖及其它相似生态区种植。
4 “宜油47”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期
四川平坝丘陵区育苗移栽以9月中旬至9月下旬、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四川高山区育苗移栽以9月上旬至中旬、直播9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宜;长江中游(湖北)直播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
4.2 栽培密度
四川地区育苗移栽6000~8000株/667m2、直播15000~20000株/667m2为宜;长江中游(湖北)直播以20000~35000株/667m2为宜。
4.3 施肥及田间管理
施肥原则:底肥足,苗肥早,薹肥稳,花肥巧。坚持氮、磷、钾、硼肥配合施,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田间管理上做到早匀苗、早定苗、早追肥,及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如遇阴雨天应及时排干苗床或田间积水,防止渍害。
4.4 适时收获
当主序中部角果籽粒颜色变黑时,采用人工或收割机及时进行割倒或者喷施干燥剂,5~7d后选晴天人工脱粒收获或机收,当含水量低于9%时归仓。
5 “宜油47”杂交种生产技术要点
5.1 制种基地选择
严格隔离是保证杂交种纯度的必要条件。制种区周边最好有山林、山体等天然屏障做隔离,如果没有天然隔离屏障,在周边1000m范围内不能有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种植,且以种植父本作为隔离。制种地块要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能灌能排,方便管理。
5.2 苗床地选择
苗床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沃疏松,且两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
5.3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先将地块翻耕炕晒,待干湿适宜时及时耕碎,翻耕深度10~15cm,耕碎后平整厢面。厢面宽1.35~1.65m,厢沟深17~20cm,边沟30cm,沟沟相通。在开厢后,每667m2施1000~1500kg农家肥(忌用油菜秸秆堆制的农家肥)、钙镁磷肥30kg,均匀撒在厢面,并与表层土拌匀。
5.4 调节播差期
“宜油47”父、母本秋季同期播种,父本开花期比母本早7d左右,需要调节父母本播期使花期相遇。可将父本分两期播种,在母本播种后第5d播第1期父本,母本播种后第10d播第2期父本,这样可保证母本在整个开花期都有充足的花粉授粉,提高制种产量。
5.5 苗床管理
油菜苗出齐后,在一叶一心进行间苗和拔除苗床里的杂草,三叶期进行定苗,做到除去小苗、杂苗、病苗、弱苗,去密留稀。定苗后及时施提苗肥。苗床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每667m2用尿素2~3kg对清粪水500~1000kg泼施,移栽前5~8d,每 667m2苗床用尿素2kg对水喷雾追施1次送嫁肥。移栽前1d浇透水,起苗时做到带土、带药、带肥移栽到大田。
5.6 移栽
苗龄30d左右,达到壮苗标准即可移栽。移栽大田父母本行比一般在1:5左右,既能保证母本数量,又能保证父本有足够的花粉。先栽母本,后栽父本。父本按播种先后分两期移栽,栽第1期时每栽1~2穴间隔1~2穴,预留位置栽第2期。等行距移栽,行距50~60cm,母本穴距20cm左右,每穴栽单株;父本穴距40~50cm,每穴栽双株。移栽行向应与风向垂直,以利授粉。
5.7 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每667m2施肥量为: 尿素30kg、磷酸二铵30kg、氯化钾20kg、硼砂500g,或施用油菜专用肥40kg作底肥,苗期和蕾薹期根据苗情酌情追肥。达到冬前壮苗,春后不衰。病虫害主要防治蚜虫、菜青虫、菌核病、霜霉病、 白粉病等,在各个生长阶段要随时到田间检查,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正确地选择农药进行防治。
5.8 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保证杂交种纯度的关键措施。在苗期至齐花期,发现异形株、劣质株、自生苗应及时拔除。在母本初花前即开始进行可育株拔除,根据花蕾形态辨别可育株和不育株,拔除花蕾肥大、饱满的植株。也可采用挤浆[2-3]法识别可育株,即在开花前取较小花蕾,用手指挤破,挤出黄色粉浆则为需拔除的可育株。去除可育株要逐行进行,不能遗漏,开花后根据花的特征特性对可育株进行清理,连续多遍,将可育株彻底清除干净。拔除的可育株运出制种田,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青饲料。
5.9 砍除父本
母本或父本终花后及时砍除父本,移出制种田,既可防止后期收种混杂,又能增加母本的田间通透性,减轻后期病害发生,提高种子商品质量。砍除的父本也可以作家畜青饲料使用。
5.10 适时收获杂交种
种子成熟后及时收割,收割前检查有无漏割的父本,同时再进行一次去杂去劣,对结实不正常、形态不正常的植株进行清理去除。就地脱粒须用彩条布铺垫,脱粒后及时扬净晾晒,晒干的种子单独收储并附上标签,整个收储过程严防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