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内在关系及当代启示
——以《共产党宣言》为视角
2023-12-12黄永潮王堂生
□黄永潮 王堂生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宣言》的核心思想与中心线索就是“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的,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1]385。
使社会一切人完全摆脱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就是追求“全人类解放”,这是《宣言》的价值追求,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终目标。把自己从被控制和压迫的状态下或从资产阶级统治下解放出来,表达的正是“无产阶级解放”,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价值指向。“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二者之间既无时间的先后,也不存在程度的高低,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的优势崭露锋芒,以及无产阶级反抗斗争波涛汹涌,资产阶级逐渐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关系的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关系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例如,将“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二者割裂开来,认为“无产阶级解放”只是“全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观点不但混淆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否定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以从《宣言》中获得理论启迪和思想的指引。
一、工人的解放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
1.“全人类解放”寓于“无产阶级解放”
何谓“全人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仅创造了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这一科学理论,而且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预测了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他们认为,人类将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完善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将享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权利,人类将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前提和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类解放,人类在充分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从支配奴役他们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并开始自觉创造自己的历史。“全人类解放”是一个伟大而高远的目标,它不仅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未来方向,也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全人类解放”并不是一个独立于历史脉络之外的目标,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矛盾的不断涌现和不断解决而逐渐发展完善的。
何谓“无产阶级解放”?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随着资本的进步,无产阶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其产生之初,就作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而存在。“无产阶级解放”的第一阶段,就是要从剥削它、奴役它的资本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413。“无产阶级解放”的第二阶段就是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要迅速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提高生产力,并改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创造条件向自由王国过渡。“无产阶级解放”的主张最初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提出的。在这个意义上,“无产阶级解放”是无产阶级从其自身生活境况出发,力求摆脱资产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然而,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解放不再是一个局部的、有限的、短期的目标,相反,它必然演变成“全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因为资本主义制造和扩大了被压迫阶级的边界,并使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直到占全球人口的大多数,成为普遍性、全球性问题。
就“全人类”与“无产阶级”关系而言,“无产阶级”包含在“全人类”之中。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人是划分为阶级的,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发生变革的必然结果。“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00回顾人类历史,不管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不同而出现阶级分化并产生对立与斗争。在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撕开了家庭关系温情脉脉的面纱,抹去了职业的神圣光环,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使阶级关系变得简单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相互对立,并通过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把中世纪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在阶级二元分化的当今社会,“全人类”的范畴就直接包含着对立的工人阶级和资本家。
因此,无产阶级作为全人类被压迫者的代表,当无产阶级取得解放时,“全人类解放”也就得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不仅打破资本主义的残余,而且超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其他历史矛盾,最终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正是这个概念的内涵。事实上,“无产阶级解放”的基础催生了“全人类解放”的理论,“全人类解放”的实现又形成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现实基础,这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全人类解放”寓于“无产阶级解放”之中,“全人类解放”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而“无产阶级解放”则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个性,二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2.“无产阶级解放”使“全人类解放”由空想变为科学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大多提出过“全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天下大同”观,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理想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等等。诸多伟大的思想家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切中时弊的见解,对“全人类解放”的设想闪烁着天才的火花,但他们都因为没有找到现实的道路而停留在空想之境。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全人类解放”远大理想,而且找到了实现远大理想的现实道路,即“无产阶级解放”。
1843年,马克思写作了《论犹太人问题》,首次提出“全人类解放”这一目标。当时的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着歧视犹太人的问题,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犹太人解放问题的讨论,并逐渐上升到人类解放的高度。如布·鲍威尔提出了宗教解放观,把宗教解放当作人的解放。马克思批判了这些将“宗教解放”等同于“全人类解放”的错误观点,认为犹太人的解放仅仅是政治解放,鲍威尔没有深入阐释德国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他提出的条件只能说明他毫无批判地把政治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混淆了起来”[2]。在马克思看来,反对宗教神学的宗教解放和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解放,都止于政治解放,而无法解放全人类。基于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为“全人类解放”找到了现实途径与依靠力量,即“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1]15,也就是无产阶级。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在当时的德国,局部的纯政治的革命只是市民(资产阶级)的自我解放。德国需要的是“彻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1]12,这并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其实际的可能性就在于形成革命的无产阶级。这种无产阶级具有普遍性,他们遭受普遍的苦难和普遍的不公正,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权利,只求助于人的权力,并与德国国家制度处于全面的对立。同时,无产阶级“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1]15。《导言》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16。因此,以往的阶级只能实现政治解放,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完全的人类解放。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追求自身摆脱奴役的同时,也开辟了全人类实现解放的现实道路。“无产阶级解放”是过程与路径,“全人类解放”是目标与结果。
二、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才能领导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必须寻找现实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就是这种现实力量的代表。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才具备领导并实现“全人类解放”这一远大理想的条件,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最底层阶级,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需求,“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435。同时,无产阶级在长期自发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并产生了科学的领导组织——共产党。
1.无产阶级先进性
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扮演着基础和活跃的角色,它的发展和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促使人类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生产力的不断提升都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阶级社会,哪个阶级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哪个阶级往往就能够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比传统的封建社会更发达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用来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和批判宗教神学的武器,而现在这一现实武器又被无产阶级掌握,并用它敲响了资产阶级的丧钟。
无产阶级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而言,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而出现的产业工人群体;就其生产关系而言,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1]400;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而言,无产阶级是在工厂中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者,直接与生产资料发生关系,掌握着现实的生产力。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单个工人、单个工厂的斗争发展成为阶级斗争:一方面是由于无产阶级在长期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另一方面,“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1]410。“无产阶级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1]408无产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工厂大工业取代传统手工业而出现的。它的出现,使得资产阶级赖以统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具有其他阶级不具备的先进性,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2.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性
无产阶级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还具有彻底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既是由于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从而不得不依靠暴力革命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利所决定的,也是由于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承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们具备了彻底革命的需求。
在社会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其余的阶级或多或少占有部分生产资料,例如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他们能够依靠自己占有的这一部分生产资料从事实际的生产活动,从而满足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1]411。但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些中间阶级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渐没落和消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使社会财富与生产资料不断集中,这些中间等级中的小部分发展成为新的资本家,而大多数由于“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1]408,而逐渐丧失自己的生产资料,最终走入无产阶级的队伍。相对于这些中间等级,无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拥有的仅仅是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能力。无产阶级想要获得生存条件和民主权利,必须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1]408,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无产阶级的革命无疑具有彻底性。“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1]412和以往所有的被压迫阶级相比,无产阶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最深,这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是少见的。在资本横行的时代,无产阶级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被剥夺了。以往的压迫者为了压迫一个阶级,首先要维持被压迫者奴隶般的生存条件。而资产阶级却不同,它不用对无产阶级负责,只需要对资本负责。这就造成了工人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工业进步有所提升,而是逐渐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1]412。无产阶级为了争取生存权利,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得比其他任何阶级都更具彻底性和坚决性。列宁指出:“正是无产阶级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3]
3.无产阶级具有科学的政党领导
无产阶级追求解放的雏形,是单个工人或工厂、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直接同剥削者斗争,其形式包括捣毁生产工具、烧毁工厂等,大多是发泄对剥削者的不满与愤恨。随着工业进步,无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将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工厂或部门的斗争发展成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斗争,最终发展成为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1]412。现代工人的革命联合,产生社会上最庞大的阶级力量,代表着整个社会革命斗争的方向,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和“全人类解放”的领导者。
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过程,从自发走向自觉,其标志就在于产生了自己的政党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指导思想。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413。他们从来不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始终代表着整个革命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就是追求“无产阶级解放”,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413。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也就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斗争的方向,也代表着整个革命运动的发展方向。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这就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它使得共产党人掌握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413。共产党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使“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拥有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实现了自身的解放,但这种解放是不彻底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仅仅局限于政治解放,只是创造了彻底解放即“全人类解放”的前提和条件,并没有消除产生剥削和压迫的因素。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使社会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追求彻底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消除一切阻碍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最终才会消灭本阶级的存在条件。
1.“全人类解放”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相伴随的,并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44年左右。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使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并发生了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他们先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而后又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自己解放自己。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完整表述,即无产阶级要使整个社会摆脱剥削和压迫,消灭阶级对立和斗争,从而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历史是最公正最权威的终极审判官。无产阶级肩负着推翻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这是其相对于其余各阶级的特殊历史价值。马克思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4]671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完成之日,就是“无产阶级解放”完成之时。
2.“无产阶级解放”是生产关系和劳动解放
劳动是人的本质性活动,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意味着摆脱各个方面的束缚,其中最核心的解放就是劳动和生产关系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而私有制又是阶级矛盾的根源和破环原始公社制的杠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使得工人的劳动出现异化现象,工人的劳动对工人来说成为异己的存在物。“无产阶级解放”就是要解放劳动,废除私有制。因此,将劳动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废除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追求自由的前提。
废除私有制就是全人类生产关系的解放。整个社会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中解放出来,从私有制奴役中解放出来,就是通过工人的解放实现的,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1]61。马克思指出:“工业工人只有当他们把资产者的资本……转变为自己的、由他们共同享用的财产时,他们才能解放自己。”[4]30在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将由社会直接占有。当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成为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的时候,人类就可以按照自身需要有计划地使用这些生产资料,就能够改变生产资料奴役人类的局面。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的废除,使人类劳动得到解放。劳动对人来说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19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工人阶级’应当解放——解放什么?——‘劳动’。”[4]366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马克思很少再提及“劳动异化”,但是他依然坚定地认为劳动解放对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劳动异化而言,劳动解放就是要把劳动者从异己的力量中解放出来,让劳动回归其本质,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精神活动与肉体活动的再合一,实现劳动过程中的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无产阶级作为劳动者阶级,是相对于资产阶级等不劳动的“食利者”阶级而言的,“劳动一解放,每个人都变成工人,于是生产劳动就不再是一种阶级属性了”[4]102。生产关系的解放,使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再以个体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为依据,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人们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指出:“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4]681
3.“无产阶级解放”是要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推翻私有制并消灭所有阶级之后,将创造一个由自由的个体组成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无产阶级解放”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建立这个联合体的前提条件就是“一切人”的解放。因为压迫与被压迫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世界上存在一个被压迫者就一定存在压迫者。压迫者给予被压迫者的枷锁,同时也束缚着压迫者本身。所以,只要存在压迫与被压迫,那么整个世界都是不自由的。要么“一切人”都不自由,要么“全人类解放”;整个世界不存在单个自由人,也不存在单个不自由人。在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社会基础,也是“全人类解放”的现实图景。
马克思将存在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称为史前时期,“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标志着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终结。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但是资产阶级社会中,也孕育着解决这种对抗与冲突的物质条件。无产阶级掌握着这种物质条件,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将会推动人类社会由史前时期过渡到共产主义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5]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的胎胞里萌芽,内在蕴含着解决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精神和物质条件。无产阶级掌握着消灭阶级社会对抗的物质条件,能够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最终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四、结语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解放或两次解放,也不是所谓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完全统一的,是无产阶级追求共产主义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之时,就是“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目标的实现之日。
坚持胸怀天下,是“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辩证关系的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处理自身与世界、民族与国际关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时代的世界形势和阶级关系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共产党宣言》阐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原理依然是正确的,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将“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的更为完美和全面的发展。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规律与发展趋势,始终保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主体地位。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地追求宏伟的目标,勇敢地面对挑战,是有办法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实现解放目标的。只有全人类的解放才能真正意义上打破人类历史上的阶级对立,促进人类历史的继续发展,让人们享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