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利用“概论”课加强党史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3-12-11李春生

文教资料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历史思维概论

李春生

摘 要:“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党史资源,其与党史学习内容相通、目标趋同、功能互补。本文在分析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概论”课和党史学习的同向性基础,并从讲好历史规律,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讲好历史成就,帮助大学生“学史增信”;讲好红色故事,勉励大学生“学史践行”;讲好革命道德,助力大学生“学史崇德”等方面,提出高校利用“概论”课加强党史学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党史学习 “概论”课 历史思维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曲折史、动荡史,也是一部伟大的教育史,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高校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产生、变化与发展,树立更严谨的逻辑思维。[1]“概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该门课程中大力开展党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全方位的学习中体会到“史中有论”“论从史来”,更好地培育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理解理论生成

理论思维和思想指引是民族发展的“统领”,发挥着指导、谋划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改革创新、不懈奋斗、大量尝试的结晶,是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最新成果。引导大学生参与党史学习,能够帮助其系统理解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达到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大学生的目的。同时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紧密审慎的逻辑思维,在未来事业中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人生。

(二)树立历史思维

党的历史既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也是一部历史巨著。高校开展党史教学活动,能够借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一首首激动人心的红色歌曲,为学生描绘出一幅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生动画卷,不仅有利于引导其树立宏观的历史视野,使其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充分把握党的产生与发展,树立系统的历史观,而且能使之从时代大潮、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学会看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视角。第一,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进程中学习党史,能够培养其整体性历史思维。以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实践历程为大学生系统地讲解党史,帮助其明白三个分期的连续性,使之能够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第二,引导大學生系统地认识党史中的经验与教训、成就与失误,能够帮助其树立辩证的历史思维。[2]对各阶段党史经验的梳理与分析,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全局观,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党史中的对与错、是与非,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风险挑战。第三,借助各种历史素材引导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帮助其树立批判性历史思维。通过党史学习,学生充分把握历史大势,辨别社会发展中多元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不断提升斗争本领。

(三)坚定四个自信

思政课承担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而党史则是帮助大学生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资源。引导大学生从党的历史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帮助其强化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借助党的发展经验和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片面认知和模糊认识,能够起到固本培元和正本清源的作用。通过学习真实的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大学生可以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概论”课与党史学习的同向性基础

(一)内容相通

高校“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与党的历史结合最紧密的课程。该门课程共包含两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从党的历史着眼、从中国的发展历程着手,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深化对党的认识,强化党史学习的前瞻性、系统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党史资源是“概论”课的灵魂,“概论”课以党史资源为主要统领,正是从党史中不断挖掘智慧和营养,才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趋同

高校开设“概论”课的目的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为大学生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整体把握中国的历史进程,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3]而党史学习作为一种以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项目,旨在通过系统讲解党的成立史、探索史、发展史,引导大学生思考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各时期国情相结合,使之明白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自觉树立崇高的爱国理想,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三)功能互补

“概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学术性,讲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实践成功的原因和进一步发展方向的深刻探讨,是对现实国情的教育。大学生通过学习“概论”课,明白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回溯历史来解决。而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将其融入“概论”课教学中,能够弥补课程教学资源的空缺,实现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将学术性内容渗透进知识传授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开展学习活动。总体上,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育功能上有机互补。

三、高校利用“概论”课加强党史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讲好历史规律,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

“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政课,要为学生讲好历史规律,就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使大学生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为依托、以真实故事为案例,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在思考和探索中达到“学史明理”的效果。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一棒棒接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新课题和新形势,进一步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正好与“概论”课第一章至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第五章至第七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八章至第十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对应。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进行知识传输,使学生在学好“概论”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学史明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为提升教学效果,打造“活动”的课堂,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讲活,使学生在动听的讲述、有趣的思考中实现知识的内化。[4]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党史微课堂”,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活动设置微课堂教学资源,深挖党史中的红色故事、革命人物和重要事件,以专题教学、模块设置、情境创设为学生打造“菜单式”学习平台,使之在针对性学习中达到“学史明理”的目标。

(二)讲好历史成就,帮助大学生“学史增信”

在百年奋斗中,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成就,能够帮助其“学史增信”,坚定“四个自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大致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即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觉醒,迈入新中国的“救国”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使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中国屹立于世界前列的“富国”成就;步入新时代后的三十年,在党的带领下人民强起来的“强国”成就。结合“概论”课教学目录,教师可以将这些历史成就结合到对应的章节中,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

第一,在“概论”课的第二章融入党带领人们百年奋斗的第一个历史成就——“救国”。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破碎不堪,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对“救国”历程进行动态演化,引导大学生动态观察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有助于打通历史与现实的空间距离,与大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助力其树立理论自信。

第二,在“概论”课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融入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第二个历史成就。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通过大生产运动为中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教师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法和情感分析法,为大学生梳理党的奋斗历程,引导其在回顾历史、思考过往的基础上感受党不懈奋斗的可贵精神和斬钉截铁的坚强意志,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

第三,在“概论”课的第五、六、七章融入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第三个历史成就——“富国”。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通过改革深化、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201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交流法,引导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变化进行思考,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制度自信。

第四,在“概论”课的第八章至第十四章融入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第四个历史成就——“强国”。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的百年奋斗目标,并确立了“强国”战略,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且彻底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千年梦想。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解读党的强国历程,帮助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三)讲好红色故事,勉励大学生“学史践行”

红色故事是党史的一部分,是党在革命道路上产生的英雄故事、抗战故事、党员先锋故事等。教师在“概论”课中引入红色故事,带领学生开展情景式学习,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红色信仰的力量,学会身体力行。

在“概论”课的第一章至第四章引入《毛泽东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习毛泽东的“精气神”,立志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搜集毛泽东的事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毛泽东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调研中深刻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春天的故事》等记录毛泽东生平的文章,帮助大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学习毛泽东身体力行带领人民奋斗拼搏的精神气概;在“概论”课第五章引入《邓小平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的先进思想和前瞻性思维,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敢于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实践;在“概论”课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引入《习近平扶贫故事》,通过脱贫攻坚活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强烈的生存斗志。此外,教师要充分运用“概论”课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渗透兵团故事,使大学生了解兵团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事实,实现与革命英雄的共情。如此不仅能够使课堂内容更有灵魂和生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勉励其身体

力行。

(四)讲好革命道德,助力大学生“学史崇德”

革命道德是党史的灵魂,高校“概论”课教师要注重对革命道德的讲解,帮助大学生传承革命道德,实现“学史崇德”。

一是要讲好革命道德的价值目标,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5]例如革命时期,用血肉之躯与敌人战斗到底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抗战时期,为转移大部队突围而被包围,最终英勇就义的“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宁死不屈彰显红岩精神的江姐等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一线的焦裕禄、王进喜等。社会主义新时期,同样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有在教育一线奋斗终生的张桂梅;有为中国防护工作贡献力量且资助584名贫困学生的国家院士钱七虎;有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为世界脱贫致富提供解决方案的大学教授林占喜等。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人物身上体现了崇高的革命道德,在“概论”课中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大学生仔细分析英雄人物的共性,能够帮助其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助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二是要讲好革命道德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以是否‘为人民服务作为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6]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故事代入、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习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如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共产主义精神,体会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是要讲好中国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息息相关,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要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和态度展现出来,帮助大学生从精神层面理解党的艰辛与伟大。中国在百年来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道德。教师应以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将这些精神融入“概论”课中,使大学生在灵活性学习中更好地传承中国精神,提升对革命道德的认同,树立革命意志,锤炼爱国品格。

四、结语

高校“概论”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史知识,将其与党史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根据章节目录逐步深入学习党史内容,形成嵌套式、交互式的学习体系,对于培育新时代高素质的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在具体教育中,教师要构建“概论”课党史学习的目标框架,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每一个章节中融入党史内容、深挖党史资源,达到以史为鉴、以史明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世军,王海陵.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交融点[J].中学政治教學参考,2022(43):36-38.

[2] 康立芳.党史微纪录片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领导科学论坛,2022(11):135-138.

[3] 肖薇薇.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三个统一——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为例[J].理论观察,2022(10):46-49.

[4] 张盈.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2):48-52.

[5] 李艳,郭华生.百年党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5):203-206.

[6] 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110.

(责任编辑:刘娟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历史思维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究综述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