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

2023-12-11韩建雨陈茹玉

文教资料 2023年16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韩建雨 陈茹玉

摘 要: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探索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高标准建设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构建起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1]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探索性创新。

现有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存在较为明显的困境,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等。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课程定位模糊,存在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并重”的“双轨制”现象。经济学教学究竟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并行,还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导?对这一问题存在分歧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政治经济学重视程度不够,引发了政治经济学“边缘化”问

题。[2]二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一方面,理论构建面临诸多悬而未解的学术难题,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大量特色经济思想未能转化为系统化理论化的表述;另一方面,时代变革形成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仍需加强理论探索。[3]三是缺乏权威的统一教材。高校所用教材存在大量内容重复现象,且与思政元素结合度低,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未能很好地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4-5]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西化”现象严重,难以充分胜任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知识体系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使得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降低,进而产生学生厌学的现象。[6-7]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均未能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结合起来。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植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伟大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深刻洞悉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实施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是高校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和任务。

本文认为,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探索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是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聚焦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存在的系列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高水平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和措施,形成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可推广复制到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尚不完善

西方主流经济学难以完全有效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必须研究构建适应中国情况、体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并用来解释和指导中国经济发展问题。[8]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迄今尚未成熟完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面临诸多问题。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没有获得一致性共识。对于逻辑起点问题,学者们从三种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观点且差异较大。邱海平、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等从主体视角出发分别提出“国家”论和“人民主体”论,颜鹏飞、荣兆梓则从客体视角出发分别提出“變形的商品”论和“平等劳动”论,张宇从制度视角出发提出了“基本经济制度”论。[9-13]总体来看,逻辑起点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其二,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运动、转型论、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等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未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分融合。《资本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规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经济危机理论”等经典理论难以获得本土化解释,客观上限制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化水平。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内容未能与中国经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开放并不断发展的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政治经济学教材也需要随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果相比,与高校学生的知识需求相比,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相比,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

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很好地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西方经济学凭借实证分析、数理逻辑以及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等优势,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政治经济学则受到了强烈冲击和边缘化。与此同时,政治经济学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却更新迟缓,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与经济发展实际相脱节。

一方面,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社会主义部分不够与时俱进。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只是简单叙述政府新出台的政策,没有起到推动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作用,反而给学生们留下了“政策注释者”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政治经济学教材并没有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其中。例如,现阶段教材缺乏与社会经济问题的紧密联系,并且较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案例相结合。这些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乏力的错觉,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政治经济学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具有更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个体意识和自我表现意愿,期盼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政治经济学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特质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创新。

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现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采用传统注入型授课模式,缺乏课堂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较为抽象,导致很多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不适用于政治经济学课堂。一些教师忽略了讲授法在把控教学进度,讲解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优势,片面追求课堂氛围活跃,使用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抛开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结构,让讲案例变成了讲故事,表面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但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获得零散的知识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还需提升,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品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14]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培养新时代经济学人才的要求。高校教师亟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政治经济学课堂的理论深度和吸引力。

(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课堂理论学习与校内外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多数高校既积极开展了大量校内实践活动,如开展影音赏析活动、举办专家讲座、组织学生情景剧表演等,也注重加强校外實践基地建设,将其视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以致用的社会科学同样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然而高校的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缺乏支撑基地可持续建设的机制。部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但缺乏成熟的合作机制,与高校合作投资回报率较低。二是基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双方往往将合作的重心放在组织机构、学生实习和生活平台建设方面,忽视了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学生实习环节衔接、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构建。三是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的基地体系。基地建设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高校与企业或者地方政府开展“一对一”合作为主,缺少高校联合共建模式。基地涉及学科专业过于强调专业化,阻碍了学科间资源流动与交叉融合,难以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高度重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实践,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丰富内涵,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1+7”,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新发展理念代表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融合,对提高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七个坚持”科学地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主题主线、战略举措、工作方法等基本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部分的教学内容。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经济实践,如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经济举措,为学生深入学习经济学知识增添了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

习近平经济思想批判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考察对象、研究方法、经济发展、宏微观经济、开放性经济、经济体制上的创新,对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本质特征、重大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不断充实着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5]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写入教材,并在教材中对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等内容开展专题研究,将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薄弱的关键一步,也是改革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迫切要求。

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中的主导地位,为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目标引导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工程的根本遵循,以建设具备坚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为主要手段,创新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三、国内知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与启示

为了提高政治经济学课程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教学改革范本(见表1)。

教学指导方面,南开大学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协调好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和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价值,参考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学习西方经济学研究分析方法,剔除西方经济学中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容,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高校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上体现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16]

教学研究方面,清华大学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作为重点,致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型智库和思想库、资料库、成果库,并以新思想为主题,举办学术论坛、发布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推动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提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高校政治经济学理论学科发展水平,以理论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推进经济学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政治经济学教师教学水平,开设面向国内外的系列网络公开课,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内容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依托《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引导学生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研读,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长期开设“资本论”课程,突出“资本论”的核心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资本论”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解释力。同时完善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出版基础理论课教材、辅助教材和延伸性教材等系列教材。西北大学围绕“两史一论”开展政治经济学教研工作。[17]“两史”是指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一论”是《资本论》。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教师在“经济史”教学中注重讲授各经济学流派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各流派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锻炼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经济学说史的教学内容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主要介绍魁奈、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克思等著名经济学家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核心思想以及思想评价。复旦大学鼓励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从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建立“比较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教学模式方面,北京大学要求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转变。坚持主體性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灵活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考核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推演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将实践调查报告成绩纳入总成绩,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撰写实践调查报告。

四、 创新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

推动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首先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建构问题,做好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研究方法。解决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共识问题,可行方法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达成共识,提倡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独立探索、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精华,这一伟大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理论飞跃。要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运动、转型理论等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分融合,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推动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的根本遵循,将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等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全新概念融入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建构中,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二)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政治经济学教材创新工程,编写理论精、实践强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一般是滞后于社会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时聚焦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写入教材是解决当前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的关键抓手。

首先,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把以新发展理念与“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纳入重点研究内容。其次,在教材中增加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新材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政治经济学在理论探索上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和新材料,教材既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项重大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也要增加热点问题的剖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阐释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实际问题,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最后,教材编写要更加注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对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进行专题研究,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好地融入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之中,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加强“术语革命”,不断提升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的原创性与影响力。在新时代改革和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经济范畴,诸如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为开展政治经济学“术语革命”提供了优秀的素材。

(三)探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

借鉴国内知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教学模式(见图1)。

“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知识、技能和价值导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并积极投入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教师发挥引导、辅助作用,注重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思维的培养,“授人以渔”,同时梳理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品德塑造。

“两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为引领,以实践案例为素材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提高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具有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第二个基本点是坚持多样化教学,创新运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沉浸式教学、专题研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作用。改变过去教师主导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多元教学方法。运用“翻转课堂”法教授较为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课程内容;综合使用情景教学、沉浸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讲授比较抽象晦涩、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专题研讨形式讲授社会主义部分的课程内容,重点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原理和方法论;加强实践教学,深化理论认识和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政治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适应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教学需要,需要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

构建立体多元的校地校企共建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机制。校地校企以科研和实践项目为支撑,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联合制定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明确培养方式、课程与实践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育基地要发挥连接窗口功能,实现校地校企人员的无缝对接,发挥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和社会生产单位的双重价值。共同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基地的科研和实践项目进行科学考核,保障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方向。加强高校政治经济学教研交流合作,组建“名校+”发展共同体。积极创新交流与合作形式,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学教学主体团结协作,推动高校共建政治经济学区域教学联盟和实践教育基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15] [16] 张雷声.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5):86-91.

[2] 郭旭红,武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 湖北社会科學,2019(11):72-77.

[3] [17] 任保平. 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6(8):19-23.

[4] 逄锦聚.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21(3):91-96.

[5] 韩丽丽. 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5):126-131.

[6] 刘伟. 推进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10-11.

[7] 张桂文. 政治经济学创新应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J]. 经济纵横,2011(5):6-10.

[8] 李明彧,高延子,李宇轩,等. 新时代经济学教学科研与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 经济科学,2019(1):120-125.

[9] 邱海平. 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及逻辑起点——基于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现代历史适用性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0(3):19-24.

[10]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白暴力,方凤玲. 人民主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1):31-36.

[11] 颜鹏飞. 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再研究——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逻辑起点[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22-29.

[12] 荣兆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纲要——以平等劳动及其生产力为主线[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4):16-45,73.

[13] 张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J]. 学习与探索,2016(9):1-8,158.

[14] 毕晶. 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2):57-60,71.

基金项目: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21100049),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探索双一流建设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 (2021jyxm0093)。

(责任编辑:刘娟娟)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