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3-12-11吴景荣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关键任务之一,要求教师将其融入教学目标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束缚,还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实现“乐教乐学”的教育目标。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及优势,探讨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途径;探索
作者简介:吴景荣(1974—),女,兰州大学附属学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数学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反思内容,其以教材知识为载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营造一种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诞生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其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体验性,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生态化学习空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完成活动任务,在此过程中积累直接或间接经验,从而提升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二是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实操,学生是整个活动的支配者和主导者,独立推动整个活动进程,这就要求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三是生活性,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围绕教材设计活动内容,还要拓展活动范围,增强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四是创新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智慧去正确认知并验证一些他们首次在教材中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律、新成果。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生活泼、烂漫,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比传统的数学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从教学工作的角度分析,在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深度思考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建立学习自信心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比单纯的数学理论教学更加新颖,能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一旦參与活动,其身上的特长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当其受到同学、教师的肯定时,他们的自我教育便得到了发展,数学学习自信心也就此建立[2]。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已经被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然而,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其教学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
第一,教师没有意识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并不注重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没有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大部分时间在讲授理论知识、讲解做题方法,对实践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导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难以发挥。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局限于书本,他们总是紧紧围绕教材上的内容与流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有些教师甚至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用来讲解理论知识或是让学生自习,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第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僵化。部分教师只会照抄、照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数学理论课的教学流程、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此所策划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吸引力。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不少学生会渐渐失去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将数学学习的支配权、参与权等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态化、自由化的学习空间,还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然而,部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规范操作,使得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与教学目标相悖。
第四,部分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未能充分融入生活元素,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时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采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难以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升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
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宣传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价值以及实施策略,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教学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实践活动开展策略,并鼓励他们大胆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此外,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并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具体来说,学校可以积极开发实践活动基地,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为教师组织数学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并探索新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书籍、报纸等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游戏、故事、模型、案例等,从中寻找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等方面的灵感,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一场有趣味、有创意、有深度的思维盛宴,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从而拓展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应不断研读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文献,关注最新的数学教育成果,不断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改变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
(二)采取多元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形成了团队化、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团队化的活动开展形式,应将个体化活动与团队化活动相结合,用多元、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3]。同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观察、比较、分类、讨论、猜想、概括、证明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凸显了活动的知识性、人文性,还能促进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数学游戏、思维训练、社会实践、动手实操、竞赛活动等方面入手,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游戏方面,教师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可以是猜数字谜、开数学门诊、玩数字扑克,也可以是“漫游数字王国”“小动物找家”“邮递员送信”“数学趣题问答”等活动。这些游戏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思维训练方面,教师可以开展“速算与巧算”“一题多解”“找规律”“几何图形的变换与辨认”等活动。这些活动中涉及的题目以判断题和开放性题目为主,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社会实践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绘本制作、专题采访、志愿服务、信息统计等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在动手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周末、假期等时间搜集一些直观的教具、模型,让学生试着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称一称、拼一拼、摸一摸、数一数,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训练计算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依据数学知识的特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活动形式,以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强化学习过程引导,确保学生能正确操作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为了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实现规范操作,教师必须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应从五个环节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一是告知学生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尽管在不少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将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训练某方面的能力作为活动的主题,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明确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应反复强调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以确保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规则。由于不同活动的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在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错误。三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组,并合理地分配任务,确保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四是指导学生进行实操。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小组在讨论、探究方面的不足之处。五是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认真反思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解题方法的应用情况,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与薄弱点,才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从而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有所获。
(四)以生活为载体,实现“做中学”
小学生通常处于6—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探究新知识。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为载体,构建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那么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将得到提高,他们的数感、空间思维能力、直观想象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也将得到持续发展[4]。因此,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元素,将数学知識与有趣的生活现象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模拟现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改造身边事物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学中,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为抽象的面积单位,小学生难以对其产生直观印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操场,以脚为尺来估算操场的面积。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两步相当于1米,让学生通过走路的方式测量操场。学生测得操场的长是900米,宽是450米,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操场的面积为405000平方米,即0.405平方千米。又因为“1公顷等于0.01平方千米”,所以操场的实际面积应该是40.5公顷。又如,在给学生讲授“量一量”和“比一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量课桌、书本、文具盒、黑板等实物的长度,记录下数据,然后进行对比,并回答“××比××长多少”“××比××短多少”等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测量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某一主题为索引积极动手、动脑以及共同协作,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操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会学生在未来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够科学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活动形式,积累有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放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见问题及开展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3):44-45.
[2]蒋小明.把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带动学生学习发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12):33-35.
[3]张芳.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策略[J].读写算,2021(31):136-138.
[4]刘晓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21(2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