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研究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经验证据

2023-12-11

财经论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市场潜力要素效率

郭 进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 言

伴随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外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推动创新发展、实现技术突破更加依赖国内地区间的密切合作。广阔的国内市场可为区域创新提供良好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支撑,因此加快促进市场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和财政分权引发的市场分割问题在过去数十年间受到广泛关注,涌现了诸多关于市场分割成因、影响和治理的研究成果[1][2][3][4],但针对市场分割影响创新发展的研究则稍显单薄。实际上,市场整合不仅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5][6],还扩大新产品的市场潜力、促进技术空间溢出,也引致激烈的区域创新竞赛。此外,就异质性而言,商品及要素市场呈现不一致的整合趋势,不同地区也面临迥异的市场整合环境。因此,以市场整合为契机促进区域创新,既要区分市场领域,也需关注具体的实践路径。

有鉴于此,本文采用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搭建一个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尝试回答如下的三个问题:其一,不同领域的市场整合分别呈现怎样的创新激励效应;其二,不同领域的市场整合分别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区域创新;其三,面临不同的市场整合环境,各地区如何选择有效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对于已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学术思想上,立足于外部技术封锁的国际背景和严峻形势,强调市场整合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第二,在研究设计上,同时关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在资源配置的机制外补充新产品市场潜力、技术空间溢出和区域创新竞赛三个机制;第三,在政策含义上,基于本地基础条件和外部区位环境,探讨各省市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助力我国区域创新实践。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整合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各地通过设置市场壁垒锁定创新资源[7][8],从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无谓损失[9][10]。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白俊红和刘怡(2020)的研究认为市场整合推动创新资源从落后地区转移到先进地区,提高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11]。戴魁早和刘友金(2016)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整合对创新效率的边际影响不断上升[12]。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属于要素市场整合的范畴,且各地区普遍存在要素市场整合滞后于商品市场整合的情况。张杰等(2011)认为与要素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不同,商品市场整合造成了无序竞争或过度竞争的局面[13]。此外,即便同属于要素市场,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最突出,而资本市场的整合程度最高[14],这也决定了它们对区域创新存在差异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a:商品市场整合无法通过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假设1b:要素市场整合有利于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区域创新。

(二)市场整合与新产品市场潜力

创新活动通常面临较高风险,但创新产品的价值不随消费群体的增加产生拥堵,反而得到提升[15]。因此,市场上必须拥有足够的消费群体才能分摊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早在1984年就曾推出配方新奇的汽水,但在美国本土市场的一片抵制声中宣告失败。此做法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商业一百年来最重大的失误,却在全球化时代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可。市场分割增加跨区域贸易成本,带来制度套利的空间,滋生“创新惰性”[16]。与之相反,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继而从需求侧倒逼区域创新[17]。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a: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假设2b:要素市场整合无法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

(三)市场整合与技术空间溢出

新技术可通过扩散效应推动其他地区创新发展,但市场分割抑制技术空间溢出,造成企业、产业和地区层面的技术锁定[12][18]。此外,市场分割对营商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技术空间溢出的方向、规模和效率[19]。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技术空间溢出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18],且在市场整合能力越强的地区的促进作用越大[20]。就细分领域的市场整合而言,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在理论上产生技术空间溢出的来源并不一样:前者通过产品模仿促进技术外溢[21],后者有利于直接促进新技术应用的空间扩散。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a: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溢出促进区域创新;假设3b:要素市场整合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溢出促进区域创新。

(四)市场整合与区域创新竞赛

目前,对创新发展的日益重视引发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的政策博弈行为[22][23]。市场整合使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政策的好坏和力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资源的流动方向。因此,市场整合加剧区域间的创新竞赛,造成创新扶持政策的“内卷化”。然而,政策扶持可能未必像地方政府期望的那样促进区域创新,原因在于创新竞赛提高了研发成本,甚至造成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创新资源的“虹吸”。据此,本文提出假设4:商品及要素市场整合通过引致创新竞赛促进区域创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1.计量模型的设定。为考察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如下的计量模型:

(1)

其中,下标i、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innovation代表区域创新水平。integration为市场整合指数,上标k区分不同的市场整合领域,具体包括商品市场整合指数commodity、劳动力市场整合指数labor及资本市场整合指数capital。μi为地区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X为控制变量集合。为尽可能缓解异方差问题,各变量均以对数形式纳入模型。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区域创新水平。在基准回归分析中,本文选取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创新水平的代理变量。同时,为缓解专利研发的时滞问题并区分专利质量,我们还选用其他的代理变量展开稳健性检验。

(2)市场整合指数。借鉴毛其淋和盛斌(2012)的做法[24],市场整合指数定义为:

(2)

其中,segmentation表示市场分割指数,借鉴Parsley和Wei(2001)提出的“相对价格法”[25],具体的测算步骤详见陆铭和陈钊(2009)的做法[1]。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市场由分割走向整合的趋势愈发明显,但仍面临不同领域的市场整合不同步、不同地区的市场整合不协调等问题。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industry、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户数foreign、非国有经济发展得分property、中介组织和法律发育得分service、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education、信息化基础设施cyber(采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来衡量)。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构成的面板数据,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9)、《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2019)、樊纲市场化指数[26]、“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检索系统等。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480)

(二)实证结果

表2报告了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1)列以三类市场整合指数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各地区市场整合的总体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建设整体上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2)列同时将三类市场整合指数纳入模型,(3)—(5)列则依次将三类市场整合指数分别纳入模型。结果显示,商品及资本市场整合促进了区域创新,但劳动力市场整合指数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劳动力市场是人才流动和配置的平台,理论上其整合程度的提高将给区域创新带来积极效应,但回归结果并不支持。

表2 基准回归结果(N=450)

为缓解内生性问题对估计结果造成的偏误,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展开2SLS估计和LIML估计(见表3所示)。关于工具变量的选取,一方面,借鉴徐保昌和谢建国(2016)的做法,选择滞后两期和三期的市场整合指数作为工具变量[6];另一方面,额外构造三个其他的工具变量[27][28][29],分别是地表粗糙度、方言分化指数和银行营业网点数(1)工具变量的选取依据是:地表粗糙度很难受到城市发展的反向作用,方言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区划特征,影响银行营业网点设置的因素以商业因素为主。考虑到地表粗糙度和方言分化指数并不随时间而变化,故将它们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后拓展成面板数据。对工具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它们是有效的。。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商品及资本市场整合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仍未得到证实。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劳动力市场整合促使创新型人才向创新领先地区集聚,造成创新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进而出现领先地区人才拥挤与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并存的失衡矛盾[30]。

表3 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稳健性检验:一是为缓解专利研发的时滞问题,采用前置三年的专利申请量之和作为区域创新水平的新代理变量;二是考虑到部分专利申请因创新性不高而存在不被授权的情况,故采用前置三年的专利授权量之和作为区域创新水平的新代理变量;三是鉴于不同类型专利的质量存在差异,筛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之和作为区域创新水平的新代理变量。表4的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均支持基准回归分析的研究结论。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四、机制检验

(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为检验市场整合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如下的检验模型:

(3)

其中,efficiency为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这里,以专利申请量为产出变量,以滞后一期的R&D人员当量和经费存量为投入变量,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efficiency[31][32]。其他变量的含义同式(1)。

表5报告了市场整合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检验结果。其中,(1)—(3)列以综合效率来反映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现商品及资本市场整合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劳动力市场整合的影响不显著。考虑到综合效率的提升既可能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也可能来自技术前沿面的移动,故(4)—(6)列以技术效率来反映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现商品市场整合的回归系数不再显著。综上所述,假设1a、1b得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市场整合的创新激励效应的文献相对丰富,本文区分商品和要素市场后得到如下新的发现:

第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资本市场整合程度的提高。虽同属于要素市场,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对此,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整合步伐滞后于资本市场,同时也与人才流动的空间极化和配置失衡有关。

第二,商品市场整合水平的提高无益于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却显著提高创新资源的综合效率,表明商品市场整合通过其他的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这意味着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是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唯一渠道,不同领域的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现“同归殊途”的特征。

表5 机制检验结果: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二)新产品市场潜力

为检验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如下的中介效应模型[33][34]:

(4)

(5)

其中,market为新产品市场潜力(即中介变量),采用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2019),并以CPI指数进行价格平减。其他变量的含义同式(1)。

表6的(1)—(3)列报告了三类市场整合对新产品市场潜力的影响。可见,仅商品市场整合显著扩大了新产品市场潜力,而要素市场整合并未带来新产品销售的显著改观。(4)—(6)列进一步将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市场整合指数一并纳入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假设2a得证。然而,本文并未发现要素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的经验证据。考虑到新产品销售属于商品市场整合的范畴,因此该结论符合假设2b做出的推断。

表6 机制检验结果: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

(三)技术空间溢出

为检验市场整合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溢出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如下的空间计量模型:

(6)

表7报告了市场整合促进技术空间溢出的机制检验结果。首先,空间自回归系数在各模型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证实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空间溢出。其次,空间滞后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示,商品市场整合制约技术空间溢出,劳动力市场整合促进技术空间溢出,而资本市场整合则无显著影响,假设3a未得到证实。进一步区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35],发现商品市场整合并未对技术空间溢出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在于:对本地而言,其他地区的商品市场整合意味着本地企业销售市场的拓展,易滋生“创新惰性”。此外,劳动力及资本市场整合显著促进技术空间溢出,假设3b得证。

表7 机制检验结果(N=480):技术空间溢出

(四)区域创新竞赛

为检验市场整合通过引致区域创新竞赛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如下的空间计量模型:

(7)

其中,policy为创新扶持政策的项数。本文以“创新”为关键词,检索1978年以来地方政府颁布、现行有效的地方法规数加1后作为其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检索系统。

表8报告了市场整合引致区域创新竞赛的机制检验结果。首先,空间自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证明地区间的确存在为创新而竞争的策略性互动。随着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创新发展,地方性政策法规也呈现“为创新而竞争”的新特征[36]。在创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的创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致其他地区的策略性“防御”,具体表现为政策复制甚至政策加码。对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分解结果显示,三类市场整合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简而言之,本文从地方政府颁布创新扶持政策的角度为区域创新竞赛提供了经验依据,但否定愈演愈烈的区域创新竞赛由市场整合推动。

表8 机制检验结果(N=480):区域创新竞赛

五、路径选择

(一)路径识别策略

各地区的创新发展面临迥异的市场整合环境。从实践角度看,考察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识别有效的创新路径时,有必要综合考量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内部基础条件和外部区位环境。为此,本文引入一种“贴标签”的研究方法。

首先,与市场整合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相对应,本文设置两类标签来反映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内部基础条件,分别是“标签1:本地创新资源集聚度”和“标签2:本地高技术产业规模”。其次,与市场整合促进技术空间溢出相对应,本文设置“标签3:技术水平的空间位次”来反映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外部区位环境。最后,根据各地区在上述三类标签中的表现并结合市场整合状况,逐一识别其创新发展路径(2)与机制检验相对应,本文也设置了“标签4:区域创新竞赛力度”。由于市场整合引致区域创新竞赛的作用机制没有得到证实,因此未在文中汇报,作者备索。。

(二)本地基础条件与创新路径选择

以R&D人员当量和经费存量的均值为界线,创新资源分为丰裕地区和稀缺地区。高技术产业根据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均值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表9的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整合显著提高了创新资源稀缺地区的配置效率,但对丰裕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市场整合同时提高了创新资源丰裕及稀缺地区的配置效率,但对稀缺地区的影响更强烈;商品市场整合同时增加了高技术产业发达及落后地区的新产品销售。因此,高技术产业发达和落后地区均需加快推进商品市场整合,而创新资源稀缺地区应加强要素市场整合,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弥补资源禀赋的“短板”。

表9 本地基础条件与创新路径选择的回归结果

(三)外部区位环境与创新路径选择

这里,以专利申请量的存量来反映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本文测算局部Moran’s I指数,并按照空间集聚形态对各省市进行分组(见表10所示)。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华中地区的各省市呈现HH集聚形态(自身及相邻省市都技术领先),应以要素市场整合为契机,走技术合作的创新发展道路;广东、重庆、四川和陕西呈现HL集聚形态(自身技术领先,被技术薄弱的省市包围),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西和海南呈现LH集聚形态(自身技术薄弱,被技术领先的省市环绕),可在要素市场整合过程中走“技术-产业”相配套的创新发展道路,即技术领先的省市研发新技术、技术薄弱的省市着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黑龙江及西部地区的多数省市呈现LL集聚形态(自身及相邻省市都技术薄弱),仅依靠市场整合促进技术外溢的效果相对有限。

表10 地区技术水平的局部Moran’s I指数及空间集聚形态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检验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效应和机制,并识别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资本市场整合则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对区域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劳动力及资本市场整合在促进技术空间溢出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从地方政府颁布创新扶持政策的角度为区域创新竞赛提供了经验证据,但否定愈演愈烈的区域创新竞赛由市场整合推动。针对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高技术产业发达及落后地区均需着力推动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整合,而创新资源稀缺地区则应注重推进要素市场整合,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弥补资源禀赋的“短板”。

本文的研究对于协调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四方面的建议。第一,以市场整合为契机,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经济优势。例如,针对跨地区贸易成本过高的问题,需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予以破除;针对要素市场整合步伐滞后于商品市场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整合面临诸多体制障碍的现象,需从制度改革层面进行破解。第二,在商品市场整合的过程中,要避免市场潜力扩大而滋生的“创新惰性”,注重建立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第三,在要素市场整合的过程中,需协调好创新资源在地区间的均衡配置。劳动力市场整合水平的提高将促使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向创新领先地区集聚,造成领先地区人才拥挤与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并存的失衡矛盾。因此,应重点培育创新落后地区的创新潜力,打破领先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虹吸效应。第四,各地区应发掘本地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选择技术合作或“技术-产业”配套的协作创新道路,营造充满活力的良性创新竞赛氛围。

猜你喜欢

市场潜力要素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乐高CEO倪志伟:对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春季“危”肌严重,祛痘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也谈做人的要素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