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探索

2023-12-11步路平戴学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联网医疗信息化

步路平,戴学斌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设备科,浙江嘉兴 314051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进程虽然已有数十年,但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仍然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管理环节的断点。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医疗设备管理、资产信息管理做了明确的规范,提出应用物联网手段对设备及资产的盘点、出入库、维修报修、折旧、报废、效益等方面做系统化管理[1]。《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 年版)》中对医院运营管理提出数据互联互通的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互通。提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避免了人工数据输入的不准确性和繁杂性[2]。这就对应用物联网手段提供设备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物联网已逐渐成为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通过将无线通信、传感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视频检测识别等综合应用于整个医疗管理体系中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医疗设备控制和管理系统。

1 本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在国家政策层面要求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的运行使用、效益分析、维护巡检、故障检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因此本院也建立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系统只是具有多个独立功能的分散的管理系统[3-4]。从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全局的观点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和整合

医疗设备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均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医疗设备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记录和处理设备数据[5-6]。如果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机制,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使得整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

1.2 医疗设备数据质量和信息化管理

在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中,关键数据如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以及设备位置等,若仍依赖于手工登记方式,将难以满足现今医疗设备日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7]。手工登记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包括人为错误和遗漏等,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8]。此外,手工登记无法实现智能化管理,也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来进行设备监控、故障预测等高级管理功能。因此,医疗设备管理正朝着信息化转变,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这将有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优化管理效率,并支持医疗设备管理向更先进、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3 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与精确度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加,设备盘点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因此高效的自动化盘点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的关注焦点。随着设备调度和借用情况的增加,确保与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及时同步,以保持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台账和科室实际设备之间的一致性,成为医院设备管理中的一项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有必要探索并应用有效的自动化盘点技术和数据同步策略,以确保医疗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和优化医院设备资源,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9-10]。

1.4 医疗设备维修响应与管理水平

当前设备报修主要通过钉钉和电话通知的方式,不够便捷且周期较长。医疗设备故障报修是临床科室经常面对的问题。传统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管理效率较低以及维修数据报告的撰写受工程师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缩短维修时间,有利于工程师绩效考核管理,并提高临床科室对设备管理科的服务满意度。通过建立更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应对医疗设备故障报修的挑战,提高维修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医院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11]。

2 构建物联网系统平台的架构

构建形成的物联网系统包括4 层: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应用层主要打造医疗设备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层主要基于一体化云平台实现物联管控能力和开放共享,网络层主要构建空、天、地协同一体化的通信网,感知层主要实现统一感知接入和边缘智能处理[12]。

2.1 医疗设备工作状态监测

在监控设备之前会对设备的电流情况做算法模拟,根据算法计算结果来匹配设备的状态,反映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能耗标签对医疗设备的电流、电压等能效值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医疗设备的状态(工作中、待机中、闲置中),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可以按周、月、年度对某个科室或者单台设备统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率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13-14]。

2.2 医疗设备能效分析

对能耗标签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能实时监测耗电设备对应的使用科室、设备通电情况,运行时间、次数、开关机次数、设备闲置时间等使用率情况,并能提供数据分析展示界面,对分析结果进行直观展示,同时也能结合具体设备使用率,针对性地统计设备实际产生的效益分析,为医院设备的维护保养、采购、能耗管理费用提供合理依据,真正实现院内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帮助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15]。

2.3 医疗设备一键盘点

根据医疗资产登记入库的信息清单,在设定盘点参数后,可以进行【一键盘点】。盘点结果清晰展示设备是否丢失、位置是否正常、使用状态信息(闲置中、待机中、使用中)、维修状态信息(待维修、正常、近期维修)等,方便设备的日常管理统计,同时为医院设备调度和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4 医疗设备采购支持

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使用频次来统计设备使用率,结合调度信息、查找信息来反映设备需求程度,来辅助决策采购哪种设备。结合报修维保记录来反映厂家设备质量情况,可以辅助管理者决策采购[16]。

2.5 医疗设备报修管理

定位能效标签具有维修上报功能,长按标签按钮3 s 即可实现一键报修。管理后台或者移动端可以进入新增报修模块,填写报修详情,上传图片,指定维修工程师等。维修工程师收到维修指令的短信将会根据报修设备的位置上门维修,并且根据维修进度来维护工单进程。护士或维修工程师在管理后台和移动端均可进行工单进程的维护,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推进或者暂缓维修。将整个维修进程电子化,方便报修数据的落地维护[17]。

2.6 医疗设备报警管理

对于设置了安全告警策略的设备(如:设备被非法移动,离开所在区域),一旦出现告警,后台会有告警信息提示(文字、声音),告警处理结束后,告警声音停止。如果设备突然离线,则立即产生离线报警。设备电量达到低电量的阈值时,为尽快介入更换电池,则产生低电量报警。对设备的报警做数字化展示,方便查看处理。并且报警事件可以立即推送到管理员手机上,避免报警事件的遗漏处理[18]。

3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物联网技术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本院使用后,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进一步提升了采集数据的质量和临床使用体验。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后,医护人员对于各项管理的接受率大大提升,临床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99%,医疗设备利用率由原来的92%提高到了95%,医疗设备的临床报修也从钉钉报修升级成了一键报修,报修时间大大缩短。作为设备管理重要工作之一的年终固定资产盘点是一项复杂、耗时、费力的工作,使用物联网定位标签技术后资产盘点效率大大提升。医疗设备追踪与能效分析系统运行一年来及时预警生命支持类设备运行风险15 次,极大降低了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实践结果显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后各项管理指标明显更优,表明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4 结语

物联网技术将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连接了起来,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必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医疗设备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会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有更加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本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成功使用,也奠定了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入应用的信心,因为医疗设备的管理需要“更透彻的感知”,需要“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需要“更深入的智能化”。

猜你喜欢

联网医疗信息化
“身联网”等五则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抢占物联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