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研究

2023-12-11王海云

创造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段民族团结共同体

◆ 王海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能够更好地坚持立德树人、夯实思想基础,引导时代新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更好地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

一、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主要做法

云南有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对各个学段的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从云南省委、省政府到各州(市)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并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实际成立了各个层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工作中注重党建引领,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工作。多个州(市)制定并印发“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方案”,抓顶层设计,形成齐抓共管、州(市)县(市)联动协调、学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州(市)普遍注重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立德树人,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契合点,多措并举地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切实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民族观历史观教育

云南各州(市)的大中小幼学校都注重抓牢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以保山市为例,保山市在中小学段的教育中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坚持课程资源创新融合,着力构建课堂教育与课外涵育相互协同的“一体两翼”培育体系。保山市昌宁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学科教育、主题教育、校园管理相结合,全县各学校均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统一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国家统编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民族和谐的促进者、民族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各自治州、自治县的中小学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抓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建设,让各族学生都能写好规范汉字、讲好普通话。昆明、普洱、曲靖等地也注重抓牢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地理、历史、语文等课程,在潜移默化中使“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地各校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网站等平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知识;利用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主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书画展示、体育竞赛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民族团结电影展播、阅读《游走彩云南》《源远流长话云南》等读物。德宏、临沧、大理、昆明等地都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系列活动,即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书籍、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了解一位民族团结模范、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比赛、观看一部民族英雄电影、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比赛、做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报、举办一次民族团结内容的文艺节目展演等,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之中,通过多种方式凝心聚魂。

(四)以文育人,夯实青少年思想根基

云南各地各校普遍都注重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打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基。

一是坚持以红色文化浸润心灵,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个州(市)的大中小学都通过讲好党史故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守望相助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红色文化启智润心。

二是结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应该说,这个方面在云南的各地各校都做得非常好。以德宏为例,芒市风平中心小学开设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文化课,学习傣族剪纸、嘎秧舞、葫芦丝、傣剧等。德宏职业学院依托傣医学、针灸推拿、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打造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特色项目。

三是扩大文化育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很多州(市)的幼儿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教育机制,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开放日以及亲子活动等,积极向家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向家长教授科学的育儿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在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家校共育。

二、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云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方面可以说成效明显,但从当前和今后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层面来看,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思想认识层面,部分学校、部分家庭存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重视、教育范围不全面、教育深度不够等现象。在大学学段,这个问题在非民族院校的表现更加突出,一部分领导、一些专业老师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可以说比较肤浅。在中学、小学、幼儿园学段,表现出来的问题又是民族地区学校相对好于非民族地区的一些学校,一些非民族地区的学校或多或少会认为,这个教育内容应该主要是在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学校在认识层面反映出的问题则是高度不够,通过解决好思想认知问题最终实现行动自觉,多角度多渠道引导青少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有待加强。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尚未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在教育理念上,有的地区和部门也还没有考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应该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教育,在长远的、总体的规划方面还比较欠缺。

(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内容连贯性不强

调研发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存在认知差异的情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存在教育内容连贯性不强的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编写完成小学阶段至高中阶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编教材,大多数学校主要依托德育课、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等穿插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且课堂讲授时间比较有限,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从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这个层面来看,目前的部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的问题,还缺乏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层层递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同时,在大学阶段一些思政课、专业课的讲授中,部分教师没有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深入学习和调研,讲授的内容难免空洞化,没有针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三)各学段的合作不够,缺少交流互动

一是各学段之间缺少交流互动。从目前云南省各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况来看,大中小幼各学段之间缺少交流互动。各地各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活动,但调研中也发现,各阶段的学校很少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开展效果以及未来预期等进行深入的交流研讨,带来的问题就是各个学段重复开展的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疲倦、麻木等情绪。

二是各学段、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动也不够。虽然各学段根据自身特色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但是缺乏上下衔接的统一性,各学段各自为政,往往以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或上级指示为主,存在“走过场”“肤浅化”“表面化”的现象,不关心其他学段的教学需求,这容易形成“教学壁垒”,出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断层或割裂。

(四)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不足

一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素材整合不足。目前,云南各地区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资源做了一些挖掘,但还不够充分。部分学校也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了一些教育资源,但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利用、整合的力度还不够,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深思,没有完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对师资力量整合不足。云南大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教师,大多数教师自身对这一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知识储备相对欠缺。这也与各阶段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不足、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等因素相关。

三是对家庭、社区等社会资源整合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较为重视,但一部分家庭认为学好应试学科、提高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不必须甚至是浪费时间的,部分社区也没有将对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尚未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

(五)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

目前,云南省在青少年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课堂教学,采取的方式也主要以老师讲授、理论灌输为主。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很多课堂对学情的深入分析还不够,教学方式方法或多或少还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

三、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解决对策

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强化认识、统一规划、加强联动、整合资源、创新方式等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于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全过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云岭大地的青少年学子之中,夯实思想之基,铸牢精神之魂。

(一)强化认识,进一步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一是各学段要进一步树立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理念。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育的实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体现步步高、步步深,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认识规律,培养新时代云南建设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系统规划、整体统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机制。结合国情、省情,结合校情和学情,制定出台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制度办法,如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一体化教育的评价制度等。

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建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现有的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中,或是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指导这项工作,以保障相关工作的督促和指导落在实处。

(二)统一规划,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的连贯性

统筹规划是增强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实际充分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好“播种育苗期”“拔节孕穗期”等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教育内容连贯性的当务之急,是编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大纲、系列读本或教辅材料。幼儿园时期,可编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绘画读本,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好画面;小学可将叙事与图片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引起情感共鸣;初中阶段可将叙事与知识点相结合;高中阶段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大学要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的要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在遵循规律中,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地不断升华,不断接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

(三)加强联动,加快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合力育人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是一个衔接紧密、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需要各阶段、各机构、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定位和要求,按照“情感—思想—素质—担当”逻辑递进的路径,加强沟通交流、合作联动,做到横向符合学生特点、纵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大中小幼各类学校要尽可能地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交流互鉴,及时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通过定期开展说课比赛、共建活动等,促进实现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教育教学。各级教育、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要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加强同级、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加强整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云南民族团结素材与校本资源。各地区学校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风土文化以及民族团结的典型故事、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时,还要积极挖掘整合校本资源,用学生身边最亲近的素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这些地方资源、校本资源结合课本教材进行融会贯通,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二是整合师资力量。大中小幼各学段的教师都要自觉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各学段的教师要加强沟通交流,不同学段的师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互动,大学教师要积极指导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也要热心向大学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充分整合师资力量。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大学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下沉。各学校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科技馆可以定期向中小学开放,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利用5G、VR 等技术手段,以图文、影像、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华文化符号,使古老文物“云”起来,使各阶段群体居家便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促进民族团结。

四是整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自觉加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优良家风、家训,传承优良家庭美德,让学生上好人生的“第一课”,使学生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不“断层”。

(五)创新方式,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在做好传统课堂教学,利用传统媒介如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文化走廊、墙体绘画等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传播媒介,利用学习通、智慧树、超星尔雅等软件平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5G网络等赋予传统红色教育基地新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实现时光穿梭、身临其境,以视觉、听觉、触觉的震撼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载体时,也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防止“一刀切”“应付式”“走过场”“贴标签”的现象发生。幼儿园阶段可以向孩子展示国家、民族的象征物,使他们对国家民族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小学阶段可以开展一些民族舞蹈、民族歌曲、讲故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阶段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走访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高中阶段可以增加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成为讲解员,向他人传播民族团结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思所想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猜你喜欢

学段民族团结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