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节目转型路径探究

2023-12-11◎甘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栏目受众

◎甘 甜

(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安徽 六安 237000)

社会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型,社会新闻是相对于时事政治、财经科技和纯粹的影视娱乐资讯的一种新闻报道类型,其关注的视角主要来自于街头巷尾的百姓生活,报道题材丰富,不管是民生新闻、百姓文化活动、群众娱乐、社会热点还是大众话题,都可以进入社会新闻的报道范畴,报道的题材也较为多样,可以是对事件性新闻的资讯类报道,也可以是剖析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是关注新闻某一阶段状态的快讯式报道,也可以是关注新闻的全程报道,还可以在实时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发表言论、阐述观点。总体来说,电视社会新闻的报道对象是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新闻,由于其坚持百姓视角、关注百姓生活、回应百姓关切,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报道形式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受众群体,在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政府“四级办台”方针的实施,我国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发展。现如今,地方电视台作为“四级办台”的重要一级,已经成为全国观众特别是地方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处于基础位置的地方电视台肩负着及时、准确地报道本地群众的社会生活,为其提供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实用信息等媒体职责。另一方面,作为地域性极强的地市级电视台,其在采写和报道本土社会新闻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因此,从创办之初,社会新闻栏目就成为了地市级电视台重点打造的节目类型,且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传播影响力,有效地增强了地市台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地市台在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下,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提高节目收视率,扩大市场份额,在社会新闻栏目的采写和制播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出现了过度迎合受众,节目琐碎化、低俗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回归新闻本原、提升节目质量,这是地市级电视台社会新闻从业者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地市级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特点

总体来说,社会新闻的题材广泛,覆盖除了政治、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工作、群众生活、社会秩序、社会现象等范畴,这种新闻往往与百姓联系密切,能够引发普遍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人文色彩浓厚,能对社会公众产生普遍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有积极的审美体验感。总体来说,社会新闻栏目,包括地市级的社会新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报道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凡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题材,基本都可以成为社会新闻的选题。第二,生动典型,引人关注。报道多会选取一些生动典型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故事,使用生动的语言对他们娓娓道来,很容易吸引受众的关注。第三,知识性强,启迪受众。一般来说,社会新闻的报道主旨立足于社会风范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第四,人情味浓,贴近受众。社会新闻的选题、报道视角、新闻语言的组织等都是从受众视角切入,方方面面都充分结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很容易让受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打动受众。

当然,作为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新闻,它不仅有社会新闻的共同特点,还有较强的个性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地区差异性大

地区差异性大这一特性在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新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由于地市级电视台的传播范围有限,覆盖人群集中在本市范围内,因此,以报道本地百姓生活为主的社会新闻就被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内容和形式都会带有差异性明显的地域特性。比如,一档东北地区的电视社会新闻栏目和一档南方地区的电视社会新闻栏目,不仅关注的报道内容存在巨大的差异,节目的定位和风格包装也可能截然不同。而造成地区差异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首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我国疆土幅员辽阔,南北、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极大,因此,群众从事的各种事业也是因地各异,新闻工作也是如此。比如,社会新闻中的气象类报道,这种新闻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其次,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全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人们顺时而作的生产、生活也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也是造成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地区差异明显的直接因素,因为社会新闻的主体是人,报道的重点是社会事件。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自然让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新闻各不相同。最后,思维的差异性。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各个地区人观念的差异,这种地区思维差异性是深层次的,已经内化成当地人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判断,根深蒂固且带有继承性。思维的差异性也使得受众对于新闻表现出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这就成为了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丰富多彩的依托。

正是因为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地区差异大的这一特点,造就了目前全国各地的电视社会新闻栏目百花齐放的盛况,栏目的创办者和策划者都充分结合了地域特色,在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生产出了一档档具有地方特色、“千人千面”的接地气精品栏目。

(二)观众参与性更强

观众的参与性是电视新闻的特点,而与其他形式的电视新闻相比,地市台的社会新闻离百姓更近,更便于受众参与。这种参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间接参与。受众自己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节目中,而是通过提供新闻线索、来电建议等方式与栏目取得联系,进而对栏目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如今新媒体发达,网络传播渠道的使用门槛较低,凭借发达的网络,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与受众取得联系。

第二,直接参与。是指受众直接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包括参与策划、参与采写、与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交谈等等。比如说,现在很多社会新闻栏目,每一期都会设置1—2 个热点话题,让受众可以直接编发文字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些受众的心里话通过网站、微博或微信可以立即被栏目组所接收,经过把关和删选后,这些受众的意见和看法会在电视屏幕的底部以滚屏的方式呈现,此时的受众,他们不再只是看新闻的“局外人”,而是成为了节目的一员,他们可以在节目中纵横评说,通过弹幕发表意见,他们的观点成为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心理参与。是指受众在收看社会新闻的时候,因为见其形、听其声,不由自主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他们会对电视新闻的播出内容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会随着画面的运动、声音的播放、事态的发展产生兴奋、悲伤、喜悦、愤怒等各种情感共鸣,这就是受众与传播内容之间的互动。由于社会新闻关注的都是百姓的身边事,因此受众与电视传播内容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也是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所在。

由于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的地域特色明显,一般关注的都是一定区域内的社会新闻事件,这些都是发生在老百姓的身边事,新闻主角也是老百姓的身边人,这样的新闻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节目的热情。

二、地方台社会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新闻对于电视受众有极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各地市级电视台都纷纷开设和重点打造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栏目,凭借着节目的平民性、趣味性和贴近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但是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在社会新闻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一类社会新闻栏目能够尊重新闻规律,重视人文关怀,立足于为百姓提供资讯和服务,每天的内容很充实,能够关注百姓的所想所感,记录百姓的生活全貌。另一类社会新闻栏目定位出现了偏差,过度追求收视率和眼球经济,走进了同质化和庸俗化的误区。综合来看,地方台的社会新闻栏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创新力不足,同质化严重

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是地市台社会新闻节目面临的一个发展困境。一方面,新闻栏目形式大同小异。一档精心策划、具有新意的社会新闻节目火了之后,立刻就会有多家地市台群起效仿,创办风格相似、定位雷同的社会新闻栏目。另一方面,新闻栏目内容多有雷同。现如今,省台、地市台乃至同台不同频道之间都在围绕社会新闻展开激烈的同城大战,抢夺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就是,一个城市里一件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各路记者都会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采访报道,同样的新闻选题、相似的新闻素材,自然使得新闻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观众打开电视,往往会发现在这档新闻节目中播放过的新闻,又会在其他新闻栏目中看到同样的新闻,自然丧失了收看的兴趣。

(二)格调低俗,媚俗现象严重

电视社会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肩负起舆论引导和教育宣传职能。但是目前一些社会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眼球经济,完全摒弃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没有兼顾节目的公益性和教育性,一味盲目地迎合受众,特别是迎合受众的一些低级趣味,导致节目的格调低俗,媚俗现象严重。一部分社会新闻栏目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出现了误差,错误地把平民视角等同于琐碎视角,把市井新闻当成了社会新闻。这样一来,观众在一档栏目中看到的大多是暴力凶杀、车祸灾难、夫妻吵架、邻里纠纷等内容,其中还加入了很多逗趣取乐的内容,内容的低俗琐碎、包装的矫饰,使得社会新闻栏目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轨道,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上越走越偏。

三、新时期地方电视台社会新闻节目转型路径

(一)拓展新闻来源,真实反映生活

新闻报道的边界是衡量媒体影响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新闻报道的边界与新闻的传播力及影响力呈正比。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范畴越广,内容包容度越高,报道视野越开阔,报道内容就越丰富,报道的手法就越多元,就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地方台社会新闻节目一定要拓展社会新闻的外延,将原有的新闻概念拓展为广义的社会生活事件。生活处处皆新闻,电视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变动,挖掘有价值的社会新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政治及经济领域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也意味着,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能够“顺藤摸瓜”,抓住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金融经济变动,以及对百姓生活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家大政方针调整等相关信息,将社会新闻选题不断延伸。

(二)让本地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报道中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只是传播过程中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借助自媒体工具,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还可以是评论者,真正地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地市台的社会新闻地域特性明显,报道的对象多是老百姓熟悉的身边人和身边事,他们往往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亲历者,掌握了很多独家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看法。所以地市台的社会新闻一定要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节目中,一起报道社会生活事件。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发短信或者提供新闻线索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深度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和评论者。比如,可以组建一支草根通讯员队伍,让普通人成为栏目的记者,区别于职业记者,市民记者对于身边事的报道更加及时,视角也更为平民化,有的人甚至就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的报道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收视体验。地方台的社会新闻节目只有将更多的话语权交到百姓手中,才能有效地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受众黏性。

(三)做足“情”字文章,满足观众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这里的“情”不是普通的煽情,而是指观众的深层次心理参与需求。一般来说,我们将观众在收看电视社会新闻时的心理参与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感动。地市台的社会新闻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揣摩社会生活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对其中的细微变化进行入木三分的描述,才能制作出打动人心灵的节目。第二,共鸣。地市台的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在报道中说出观众的心里话,与百姓感同身受,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所想所感,这也才能让报道变得有血有肉,引发观众心理上的共鸣和共情。第三,获益。地市台的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有高度和站位,能够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为普通观众搭建一个获得帮助的平台,为观众就某个社会普遍性问题答疑解惑,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生活。

(四)优化呈现方式,社会新闻故事化

讲故事在新闻界不是什么新鲜词,故事化的报道方式现如今在社会新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融媒体时代,电视社会新闻故事化可以让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快速地抓住观众眼球,吸引其持续关注。地市台的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掌握故事化的写作方法,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悬念,细节描绘,一波三折地展示新闻事件的曲折发展过程,突出新闻的个性化特质。只有把故事讲好了,才能让地市台的社会新闻节目变得更加个性化,有吸引力。

(五)重视新闻编排,让整档节目巧妙串联

社会新闻取材于人生百态,一期节目由多条新闻报道组成,在节目编排上也必须用心,精心策划,把每期节目中有内在联系的稿件巧妙串联起来,再经过主持人承上启下的串联,通过稿件的优化组合,就能够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新闻节目要想赢得市场竞争绝非易事,只有与时俱进,真正根植于普通受众,发挥地域优势,紧紧把握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才能生产出更多优质作品,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栏目受众
关于栏目的要求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