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2023-12-11徐为民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总台新闻报道江苏

◎徐为民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江苏 南京 225401)

一、融媒体的定义

融媒体,亦称媒体融合,是一个集合了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它具有集中性、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形态的界限,让新闻、娱乐和信息更好地为大众所接纳和使用[1]。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内涵和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新的发展,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例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统筹了全省13 市的融媒系列直播《潮起东方——在这里,看见江苏》,共开展了13 场直播,在全省百家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涵盖了电视平台、网站端等。系列直播充分体现了省市县协同联动效应,以媒体记者互动体验、短视频节目、演播室虚拟等形式,带着受众沉浸式感受这十年来江苏各地的历史蝶变、取得的非凡成就,系列直播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播出效果。其次,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得到了强化。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新闻的对象,他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来[2]。再者,新闻报道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也得到了突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新闻机构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和信息。最后,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和全球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融媒体环境下,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进行新闻报道。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荔枝新闻”手机应用端就做到了这一点,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新闻,让全世界的用户都能及时获取。自今年5 月中旬开始,由中宣部牵头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相关地方媒体开展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他们行走在一线,挖掘各地区、各领域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

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站就是江苏。5 月15日—20 日,采访团深入南京、镇江、苏州、扬州、无锡、南通等地采访调研,记录发生在江苏发展一线的生动故事。江苏广电的记者基本上一天要采访2—3 个点位,当天晚上把文字稿和图片传送至云平台,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可以直接推送,而电视内容则在次日的《正午江苏》《江苏新时空》等栏目呈现,还通过记者直播连线的形式增强现场感。例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扬州,《正午江苏》就播发了一条记者连线《百亿产业组团“上云”力拓电商市场》,而荔枝网的内容《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扬州:紧扣高质量发展 让好地方越来越好》进行了一个整合推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节目的一次采集、多级分发、多终端呈现。

三、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问严重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的传播速度极快,一则热点新闻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各大新闻机构广泛转载,导致新闻内容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受众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重复而乏味的,这对于丰富受众的知识储备和提升社会认知力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3]。为了应对新闻同质化问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经常策划一些深度系列报道,增加评论内容,开设了微信号“评新而论”,针对经济、文旅、教育等多种话题及时发布独家解读,让阅读新闻更加有思想、有意思、有用处。

(二)报道内容琐碎化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往往以更轻松、更易消费的形式出现,如短视频、图文等。这种形式的新闻往往以简短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为主,虽然提供了方便,但也导致新闻报道的内容越来越琐碎,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的新闻比例不断减少。为此,荔枝新闻的手机客户端开设了特报、锐评、科技等版块,将芜杂的新闻内容进行归类,供受众分类浏览。而“江苏新闻”微信号,则开设了子栏目,在微新闻版块可以搜索到《江苏新时空》《正午江苏》《黄金时间》等栏目,统筹整合便于受众获取。

(三)缺乏舆论把控力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传播、接收和反馈都变得更加分散和复杂。新闻机构不再是信息的唯一生产者和传播者,受众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来。这使得新闻的生产和传播链条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容易被各种非专业的、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所影响,导致舆论场的碎片化。同时,这种环境也增加了假新闻和谣言的传播风险。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承担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不断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在电视栏目选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互动话题的议程设置等方面,都积极做好提前规划等工作。

四、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革

(一)新闻生产层面的变革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在生产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主体相对单一,新闻主要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进行采集、编辑和发布,而在融媒体时代,这一模式被彻底打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受众逐渐从新闻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反馈中,而且可以通过分享信息、上传图片和视频、撰写博客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依托“荔枝云平台”,整合了电视新闻板块、广播新闻板块和新媒体板块,组建了融媒体新闻中心,统筹调度全台的新闻采访,形成了一体化的融合传播格局。“荔枝云平台”充分体现“移动优先”的要求,提供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策、采、编、审、发的全流程云服务,为“大屏”与“小屏”的融合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内容资源共享方面,“荔枝云平台”不仅打通了总台内部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资源,同时作为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省级技术支撑平台,还为全省13 个市、63个县区的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内容资源。

(二)传播载体层面的变革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通常依赖单一媒体进行,比如电视、报纸或者广播。然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机构已经能够在多种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包括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移动应用等等。这种变化使得新闻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播载体,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和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点,实现新闻载体的优势互补。例如,在系列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中,江苏广电充分做好融媒体报道传播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2023 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江苏广电总台新媒体矩阵推出互动征集#两会我想说#等话题,邀请网友说出关注的内容,话题涵盖教育、人才、乡村振兴、医疗、养老科技创新等,带动了网络端的互动热点,话题阅读量超2 000 万。同时,江苏广电在“我苏网”“荔枝网”等平台开设了《带着调研上两会》《我从基层来》《两会云客厅》等栏目,积极回应群众的热点关切。在电视端,《江苏新时空》《晚间新闻》等多栏目大篇幅持续深入报道,充分展现会场内外、江苏各界的热烈反响。两会期间,江苏广电总台全平台共推出15 个专题专栏专区、38 项新媒体产品,通过“电视端+直播+短视频”的组合拳,在融合创新的同时积极履行了主流媒体责任。

(三)信息受众层面的变革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的接收者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反馈中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节目提供线索,参与话题讨论,这无疑加强了新闻报道与受众的互动,提升了受众对新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新闻”的微博、微信账号,将每天的民生热点、时事要闻及时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依托优质内容,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受众做到即时互动、实时讨论,形成对网络舆论场的正向引导。2022 年江苏省委网信办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推出的“2022 年江苏省政务和重点新闻媒体微博微信排行榜”显示,江苏卫视、荔枝新闻、江苏新闻进入江苏省重点新闻媒体微博排行榜前三名,发布的多篇优质帖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五、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一)深度挖掘:强化新闻报道的深度与独特性

在同质化问题严重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必须在内容上进行深度挖掘,提升新闻的深度与独特性。近年来,中宣部多次组织主题采访活动,其中“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媒体、多维度采访活动,覆盖长江经济带沿线11 个省市,采取水陆结合、边采边发的形式进行,历时20 余天。各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新媒体平台统一开设专栏,持续推出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充分展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在主题采访活动中,作为传统电视媒体,江苏广电随团记者单兵作战,克服困难,同时进行了传统的电视报道和新媒体的报道,报道亮点如下。

1.播放的平台多

启动前,江苏广电总台就高度重视,设立专栏,制作宣传片,对活动进行预告。电视报道从江苏卫视频道到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全方面涵盖,新媒体报道从《荔枝新闻》APP 到《江苏新闻》客户端火力全开,形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有效地扩大了活动的舆论影响。

2.报道数量密集

作为电视媒体,每篇新闻报道通常都需要编辑记者和摄像记者两人合作完成,本次活动,由于客观因素,省级电视媒体都只有一名随团记者,这就需要随团记者既要完成拍摄任务,又要完成写稿和剪辑任务。行程紧,任务重,压力大,每天白天采完,晚上听同期写稿剪辑画面,从早上8:00 忙到24:00 以后已成工作常态。目前,在每个省都有相关的电视报道和新媒体报道,且总报道量平均下来超过一天一条。

3.报道点面结合

电视报道侧重于面上的情况,新媒体报道侧重于点例和人物故事类。这样点、面、人三体合一的报道,让报道内容更丰富,更有立体感,全面地展现了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各领域的风貌,有骨架有血肉,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江苏卫视重点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专栏中围绕“经济长江、生态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四大主题,陆续推出了一批现场感强、鲜活生动、有深度有分量的重点主题报道,通过讲述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建设中的典型故事,充分展现了江苏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要求下,形成的发展新路径、新特色、新亮点,唱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二)富媒合一:实现新闻报道的形式多样化

在南京地区,新华报业采用富媒合一的创新方式,利用新闻直播等形式进行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报道。通过实时直播和互动评论,受众能即时了解事件进展并参与讨论,增强了报道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如新闻直播、虚拟现实新闻、数据新闻等,有助于拓宽报道的表达方式,创造更生动、有趣、丰富的新闻体验,使新闻报道与时俱进,与受众紧密相连。

(三)跨平台整合: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渠道传播

通过新江苏客户端的跨平台整合,新闻报道能够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助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该客户端通过聚焦精品内容、短视频社交和党政网群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内容发布、活动直播和互动管理等综合功能。受众可以通过该客户端获取全面、及时、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并参与互动和社交分享。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强化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同时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推动了信息的多渠道传播。新江苏客户端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的新闻机构提供了借鉴和启示,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新的传播形式,以满足受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新闻内容的需求,促进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4]。

(四)回归本质: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感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应当回归新闻本质,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感。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其积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责任,在报道中不断揭示社会问题,增强受众的社会责任感。其曾多次发表深度报道,披露南京地区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了相关政策的改进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还开设了热线电话,倾听公众诉求,通过记者对线索的跟踪报道,在《新闻360》栏目“帮忙巴士”中呈现,推动问题的解决。《政风热线》《黄金时间》栏目,致力于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间的桥梁,其中《黄金时间》邀请权威部门负责人详细解读江苏新近出台的改革政策,展示改革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其政策解读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都非常高。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重要节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不仅派出多路记者,记录江苏在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效,而且还积极将内容推送至中央电视台,呈现环境保护的江苏案例。

六、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在未来,融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对新闻报道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利用融媒体的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我们也应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系统的融媒体教育和培训,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需求。

猜你喜欢

总台新闻报道江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青年英才座谈会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数读江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江苏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