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题意强化细读 多维识真提升探析
2023-12-10王可心
王可心
摘 要 以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II第9题为例,探索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答题的有效路径。依据新高考考查方向和语文学科的性质,我们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中,要把握“读明题意”“强化细读”“多维思考”“提升探析”诸要素,以提升学生必备知识和能力素养为要义,层层夯实,高效操练。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主观题答题 有效路径
《高考试题分析(2022年版)》指出:近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越来越重视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把握和理解。因文设题,强化对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而不再过多强调答题模式等方面。可以说,近几年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II的主观题,呈现因文设题、问法灵活、角度多样等特征,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时,要具备对语言技巧、艺术形象进行审美鉴赏,对文本体现的价值观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全面且立体。
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II第9题呈现如上特点,原题如下: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在流传的历史故事中,渔夫用“自尽”的方式激励伍子胥复仇,呈现出悲壮的色彩,而本文将这样的一位义士改为普通人,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和审美体验。该题重视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解析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对比的视野下结合文本探究文学效果,从题面上看有一定难度。
不少学生存在“审题不精准,未理解题意”“忽视问题情境和文本的相关内容”“生搬硬套,答题角度单一”等问题。如没有注意到题干中“历史故事中渔夫是自尽的义士,本文的渔夫是一个普通渔人”的暗示,而去纠结“渔夫”与“渔人”的区别,或答历史故事中的渔夫带来的文学效果。有的学生答案空泛套路化,忽视问题的具体情境和文本的相关内容,直接套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等空洞的术语。有的学生仅从人物角度分点作答,每一点都从“渔夫”本身的特征出发,答案看似丰富,实则简单重复。
高考考查形式虽然不断创新,但核心的考点和关键的能力点不变,因此,我们可以从“读明题意”“强化细读”“多维思考”“提升探析”等方面进行相关探索和提升。
一、 读明题意,强化细读
1.切分题干,挖掘子问题
当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无从下手时,可将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子问题,紧扣隐含的子问题作答,可避免跑偏现象的发生。
以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第9题为例,显然,“渔夫”是题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点,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历史故事中的渔夫是一个冒死救人且最终自尽的义士,改写后的渔夫是一个摆渡的普通人,以“渔夫”为基点,切分题干信息,这道题可以分解成如下几个“子问题”:第一,历史故事中的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改写后的渔夫有怎样的特点?第三,“历史故事中的渔夫”和“普通的渔夫”有何区别?第四,这一改写带来哪些方面的文学效果?对以上问题一一思考,答案的基本方向便能确定。
2.强化细读,读懂关键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题着眼于“整体”背景下对“局部”的细化考查,主观题的题干有许多暗示性的关键词,隐含着答题的方向与具体要求。
此题中,要注意题干中的“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以关键词“普通”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普通”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普通人物,原故事侧重表现渔夫的侠义精神,本文的渔夫只是一个普通人,不知伍子胥身份与仇恨,不了解伍子胥赠剑的意义,这样的渔夫很真实,具有生活气息,而他给予伍子胥心灵的慰藉,体现出了普通人的影响力和感化力;二是普通场景,这里的普通区别于历史故事的紧张且悲壮,以“悠扬的歌声”“西沉的太阳”“金色的芦苇”“半圆的月显露在天空”“渔夫摇橹的姿态”构成“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使得伍子胥“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这样的场景呈现出优美且诗意的艺术美;三是普通情节,历史故事矛盾冲突激烈,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改写后的文本转向了对伍子胥细腻丰富的心理、神态等细节的描写,使文章节奏舒缓。
二、 多维思考,提升探析
1.立足文本,作答多角度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从结构、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解。
从人物渔夫的角度看,文本中“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一句,说明普通渔夫让伍子胥体验了不一样的美好,体现了平凡的人也有价值和伟大之处。
从故事内容上看,改写后的普通渔夫,用“美好世界”让伍子胥有了灵魂片刻的安适,使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者更全面细致地关注到伍子胥既有复仇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
从主题上看,“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在复仇主题之下,普通渔人代表的是人生的平和,子胥承受的则是生命的沉重,渔夫无心之渡,淡化了伍子胥的仇恨,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平和与美好。
从情节结构上看,历史故事中的渔夫“自尽”的情节,呈现了一种悲壮意味,也富有传奇色彩,而改写后的“普通”渔夫没有冒死、自尽等情节,减弱了悲剧色彩,淡化了传奇色彩和矛盾冲突。
以上角度是思考方向,而非答案本身。学生在答题时,应立足文本,找出人物和情节特征,从人物形象、情节构成、情节节奏等多维角度去思考作答。
2.提升探析,理解有深度
“探析”即发现作者苦心孤诣之处,包含“发掘”“探讨”和“解读”,并作出恰当评价。“普通渔人”改写效果,涉及人物关系、人物特征、人生态度、生命价值等,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将文本阅读与鉴赏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努力建构与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外化文本创作特点和审美鉴赏内容。同时也要强化思维训练与阅读拓展,将阅读的深刻与高度相结合。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审美鉴赏、评价反思等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加强作为备考重要环节的审题训练,提升解题思维能力,是強化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学生从做题的层面提升到在应对复杂而真实的情境时,能解决灵活多变的问题的层面上。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SZJ22131(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作者通联:福建沙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