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四个基点让记叙文更煽情

2023-12-10孟祥富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虚实真情载体

孟祥富

摘 要 记叙文靠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其情感不是作者直接喊出来的,需要含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精选感人点,细腻地进行细节描写;借助某种意象作媒介,曲折地传递情感;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灵活地抒发情感;也可在文中点染景物,烘托人物情感。

关键词 真情  细节  载体  虚实  环境

无情不成文,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时下,不少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出现这样的怪象:或空喊口号,情感空泛;或陈词滥调,情感普通;或缺凝聚点,情感分散;或虚假编造,情感造作;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这种缺乏真情的作文是没有魅力的。那么,在记叙文中怎样生发真情呢?

一、细节:精选感点,细腻描摹

细节能使情感表达更充分、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它所产生的艺术力量是巨大的,就像小小的秤砣能力压千斤。秤砣之所以能够力压千斤,关键在于正好被放置在杠杆的相应着力点上,细节描写这个小秤砣该放在情节“杠杆”的哪个着力点上呢?那就是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因此作文要精选故事中的感人细节,然后集中笔墨进行细腻的描摹。史铁生的母亲对残疾儿子精心照料的事情难以细数,但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只选择了母亲在生命最后阶段对自己的精神鼓励——面对儿子摔东西,她悄悄躲出去;儿子捶打自己,她扑上去抓住手;她忍受病痛折磨,细心地安慰儿子,鼓励他好好活。这种深沉的情感是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背影》的感人细节主要在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事情上,其中关于父亲安慰的话语、臃肿的体态、攀爬月台的艰难等细节描写无不打动人心。

一名学生在作文《旅途救助》中写道:“当医生的表哥遇到被车碰伤的老人,肇事者早已逃之夭夭,有人围观却无人救助,表哥见此情景停车去看。老人的裤腿被血洇湿,表哥忙转身跑向车,打开后备箱,提来药箱,挤进人群。他慢慢褪下老人的长裤,只见腿上有好几处血肉模糊的地方。他从药箱里取出棉球和消毒药水,用镊子夹住棉球浸湿,一处一处地轻轻擦洗伤口,再涂上红药水。老人闭着眼微微呻吟着。表哥抿着嘴,皱着眉,一脸凝重。太阳很猛,地面热气腾腾。表哥后背衣服湿透,脸上汗珠滚滚落下,表嫂一直用手绢给他揩着汗水。最后表哥用纱布将伤口包扎了几圈……”文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的语言,只侧重描写了表哥的动作、神态,而表哥对老人的痛惜之情,作者对表哥的赞美之情都蕴含其中。

二、载体:寄情于物,借物传情

日常生活中,有诸多情感是依附于物的。我们可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一物作为媒介,传达心中蓄积的情感。如《故乡》中的罗汉豆就是传情的媒介,当六一公公知道偷罗汉豆是为了招待城里回乡的“我”,不但不责骂,还很高兴地送给“我”家一大碗罗汉豆。此外,《藤野先生》中被藤野先生用红笔从头到尾添改的讲义,《背影》中的橘子,这些都是生发情感的载体。

学生作文也常借助载体表达情意。如《窗外那片翠竹》一文写的是怀念父亲,文中借“翠竹”这一意象作载体。“翠竹”既是怀念父亲的依托,也有对父亲诗意化的歌颂,情感的表达具有诗情画意。又如《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中的“枕头”就是生情的载体,父母先后为孩子做棉枕、绿豆壳枕、药枕,为了让颈脖疼的孩子睡得舒服可谓费尽心思,考生借小小的枕头传递出浓郁的情感。

再看《茶香》一文中的片段:“奶奶特地从超市买回茶壶。此后,我每晚做题,奶奶都要为我泡上一壶。每当头昏神倦时喝上一口,头脑顿时清醒,有了解题思路。壶口流出的茶就像是灵感和精神力量。但是,壶里茶要不了多久就会凉,作业做得投入了,便不自觉地小抿几口。奶奶发现后不再安睡,她总是坐在我旁边,隔一会儿就倒掉冷茶,再斟上热茶,如是反复。”“茶壶”就是生情的载体,作者借茶壶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了奶奶的爱。

三、虚实:互相渗透,灵活转换

虚与实是相对的概念,它们可以互相补充、渗透和转换。虚实相生之法能尽快打开学生作文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也能在文章中生发情感。

这种写法主要运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审题立意方面,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有考生拟题为《色彩》,以“绿色”“白色”“红色”为小标题,将“幸福”这一虚题实化为种种色彩。文章以“实”写“虚”,虚实相生,把“幸福”演绎成一幅幅真实的、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家和亲人的深厚情感。而有些话题太“实”,无法表达含蓄的情感。如话题作文“桥”,若以实写实感觉困难,可以实题虚写,由有形桥联想到无形桥,以桥喻人生,桥那头是理想的彼岸,以奋斗为桥才能到达,表达对理想的顽强追求,还可把“桥”比作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由此生发真诚和谐相处的情感。

另一种是在文章局部运用虚笔,辅助实写表达真情。如朱自清散文《春》,由色彩斑斓的果园,联想到挂满枝头的“桃儿、杏儿、梨儿”。文章由实入虚,营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神奇美丽,文章的境界更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喜爱之情。

一名学生在《春暖花开的印记》一文中写自己病了,腿有残疾的奶奶听妈妈说后立即杀了只老母鸡,煨成汤装进保温瓶,冒着寒风踏着泥泞的小路给“我”送来。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穿插了这样的描写:“看到奶奶被风吹得紫红的脸和蓬乱的头发,我脑中顿时闪现出一幅画面:灯光下,奶奶晃动着银白的头发,手拿勺子站在灶台前精心调配原料。第二天提着满满的保暖瓶,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着坎坷的小路。呼呼的冷风针刺般扑向瘦小佝偻的老人……”文章以虚补实,丰富了故事内容,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恩之情。

四、环境:景物点染,设境衬情

写故事若点染某个特定的景物或场所作背景,人物就会更加鲜活灵动,感染力会更强。如《故乡》第二段中用“冷”“苍黄”“萧索”等词语描写天气和村庄,渲染了沉寂、荒凉、萧瑟的气氛,烘托了“我”怅惘、压抑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中点染两处景物描写,一处写轮船在“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行驶,这是写海上色彩明丽的环境,烘托了人物旅行时愉悦的心情;一处写为躲避于勒改乘船只回家时看见“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阴影是菲利普夫妇心头阴影的外显,衬托出其失望、沮丧的心情。文章因为有了景物的点染,情感就更显浓郁了。

学生作文中也常用这种景物点染笔法,比如一学生在《亲情》一文中的片段:“细雨蒙蒙,空气中飘荡着花的清香,路旁静静地立着杨柳。一对老年夫妇正在过马路,老头拄着拐棍,弓着罗锅背,挪着碎步,腿一瘸一拐的。老伴紧紧挽着老头胳膊,生怕他滑倒;她满头银丝,苍老的身体微微地颤着,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伴,并为他撑着伞。轻柔的雨雾将他們笼住,就像笼住两棵相依相偎的老树。一辆奥迪经过他们身边,突然减速缓缓行驶。她为他擦一下脸上的雨水,竖竖领子,互相搀扶着蹒跚地挪过马路……”此段笔法细腻,注意了对人物外貌、动作的细节刻画,还点染了背景描写,以美的人、美的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画面的赞赏之情。

记叙文生发真情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逐项练习,力求让作文充满浓郁的情感魅力。

[作者通联: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中学]

猜你喜欢

虚实真情载体
我用真情守护你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试论黄格胜山水画作品之“留白”的理解和运用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