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里士多德情节理论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10沈纳新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叙事学示例记叙文

沈纳新

一、案例背景

1.案例的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主要包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完整性,指的是“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有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情之按照必然率或常规自然地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1]。这段话其实强调了文本内部的完整性,事件的安排要讲究内在的因果关系,不能轻易去掉任何部分。另外,在《诗学》第十章,亚里士多德将情节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他认为“最完美的悲剧结构不应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而且应摹仿足以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事件”[2],“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3]。从情节的逻辑上来说,“情节突转”就是指在叙事过程中,原本顺着故事的因果逻辑正常向前铺展推进,把读者的注意力、情感和期待吸引到某个方向去,但到某个阶段,情节陡然变化,或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出现了“不合逻辑”或“反逻辑”之处。

2.叙事学理论指导写作教学的价值

记叙文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始终贯穿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二是从高考作文考查来看,近些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基本上考查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文体。传统的记叙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指导经验性、教学过程重技巧轻思维等。而借鉴叙事学理论中的相关情节理论,对记叙文写作教学有重要价值。

第一,提升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传统的记叙文知识强调“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固然是重要的,但也是不够的。实际的记叙文或小说创作的内机制远比六要素复杂得多,传统的记叙文知识不能满足高中生写复杂记叙文的需求。而叙事学的理论既关注叙事文本的外在形式结构,又关注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本节课借鉴的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强调叙事过程既要完整,即有“头”“身”“尾”,注重因果关系,又要有波折,即“突转”和“发现”,产生悲剧效果。其着眼于情节内部关系、情節和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阐述的是情节的内在规律。所以记叙文教学借助叙事学理论,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叙事的规律,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借助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学生首先要阅读经典的叙事作品,从中梳理探究作者“情节突转”的叙事技巧,进而将其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发展语言的建构及运用能力。“情节突转”理论特别关注突转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外在、内在的关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另外,让情节“大转弯”,可以使读者产生审美意外和快感,激发读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度审美感知,进而使其洞察、领悟文本的深刻文化内涵,完成由审美感悟到文化理解的进阶。

二、学情分析及研究设想

从初中简单记叙文写作过渡到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立意不突出、不深刻,情节如“流水账”,叙事节奏平淡,不讲究细节描写等。而在这些问题之中,“情节设置不当”是核心问题。所以,本课例意在解决:如何使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构建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的情节?笔者认为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

1.学习的目标

(1)通过梳理小说《陈小手》的情节路线图,分析情节“不合逻辑”的妙处及设计技巧。

(2)通过作文续写的练习、分析、修改,深化对情节“不合逻辑”的认知。

(3)能够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巧设“不合逻辑”的情节,使叙事环环相扣又波澜起伏。

(4)通过小说阅读和创作,洞察生活“偶然中有必然”的真相,对生活保持好奇和热爱。

2.学习的过程

环节一:慧眼识“意外”。

任务一:梳理汪曾祺小说《陈小手》中的因果链条,说说情节设置有无不合文本逻辑之处,谈谈理由。

借助思维工具“情节路线图”梳理文本,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炼小说情节的显性逻辑链。示例如图1所示。

从小说的显性逻辑链来看,结尾“团长把陈小手毙了”不合逻辑。因为陈小手医术高明,成功帮团长的太太接生,团长杀恩人显得不合情、不合理。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情节也有合理之处,因为前文介绍了此地的风俗,尤其是大户人家都忌讳陈小手接生,于是学生可以借助此梳理出情节的隐性逻辑链(见图2)。

任务二:谈谈设置“不合逻辑”情节的妙处,分析该如何在小说中巧妙设置这样的情节。

这个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理解情节“不合逻辑”的叙事价值,能够学习“伏笔”“铺垫”等情节设置技巧,为“读写转化”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妙处]

设置“团长把陈小手毙了”这一不合逻辑的情节,可以使情节产生波澜,出乎读者的意料,产生审美的快感。另外,这一设置可以塑造鲜明的人物,突出团长的封建保守、冷酷残暴;陈小手的乐于助人、敢于承担等特点。在人与人的冲突、人物与民族传统心理的冲突中深化主题。

[提炼技巧]

设置伏笔:团长龇着牙笑。

设置铺垫: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

环节二:巧思设“意外”。

任务一:回顾课前作业,阅读优秀作文《化》的部分内容,尝试为其续写一个的结尾。

布置前置任务,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为接下来的作文评析指导奠定基础。

贾老板遇上了个“钉子户”。

三个月前,贾老板看中了一块地,想买下来做个会馆。想想,皇城根脚下,坐在金碧辉煌的会馆里,喝喝茶,甭提多享受了。居民们都愿意搬走,可就遇上了一家——宁老,让老贾头疼不已。

贾老板决定亲自前往看看,他就不信,他这三寸不烂之舌还不能化宁老那颗硬石头为任他揉圆搓扁的面团!

刚进门,就看见宁老在那侍候花草,院内一棵参天大树拔地而起,几乎遮住了整个院子,隐约可闻桂花香气。

“宁老……”挂着个赔笑的脸,贾老板刚开口,就看见宁老手中的花洒一歪,水流就朝他呲了过来,吓得他连忙一转身儿,才没让那水潲上他昂贵的西装。

“宁老……”惊魂未定下,贾老板再次开口,宁老像是觉得花粉有些刺鼻,转个脸来就给他来了个大喷嚏,唾沫星子结结实实溅了贾老板一脸。就当贾老板手忙脚乱找帕子的时候,就见宁老施施然返回了屋内,只留下了一句:“我有些累了,贾老板慢走不送啊。”气得贾老板直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贾老板还是不死心,隔几天又提着个稻香村的礼盒去了,虽然宁老还是对他爱答不理,但贾老板还是隔几天就去,每次去都提着个稻香村礼盒,却又只字不提买房子的事,面对着倔老头,要有耐心地“磨”,不能太急了。宁老只是时不时地和贾老板搭上两句话……

【学生续写示例1】

几个月一晃过去了,宁老还是没有松嘴的迹象,贾老板终于坐不住了,对宁老说:“宁老,您看这房子也有年头了,我把您这栋老房子买下来,您拿着钱,这北京除了故宫您住哪不得?”宁老没搭话。贾老板又不依不饶地问:“到底搬不搬,您给我个准信!”“下个月你来吧。”贾老板大喜:“好嘞!”

过了一个月,贾老板上门,却发现宁老和院子里的树一起消失了。贾老板感到奇怪,就向街坊的大爷打听。“前几天刚出殡。”“怎么了?”“宁老前段时间查出胃癌,也没怎么去医院,说是要陪陪他老婆生前栽的花草,前几天估计是觉着自己到时候了,托人把老树砍了做了口棺材,和那些花草睡一起了。”贾老板猛然一惊,心中的坚冰似乎融化了。

【学生续写示例2】

过了几天,贾老板又去了,手上拎着礼盒儿,宁老在给树浇水。“来,小贾。”宁老一反常态,手搭在贾老板肩上。“我这辈子一直是孤身一人,陪着我的只有这满院的花香和这参天大树。这一下子让我搬家,我就真啥都没了。如今,我也准备好了,这地你收了吧,辛苦你这些天来回跑,也让我这老骨头体验了一把被人放在心上的感觉。”宁老说完,环顾四周,像是在和这伴他一生的房子作最后的告别。贾老板愣住了,呆呆地望着眼前几人高的树,眼眶湿润了。“这地儿,我不收了。”贾老板的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等我有空儿一定再来看您,咱们一起浇树种花。”

任务二:小组讨论,借助“情节路线图”分析两个续写片段,再根据评价量表(见表1),说说哪个更好。

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比评析续写示例,进一步认识设置“不合逻辑”情节的价值及设置技巧,完成读写结合的初步转化。

【学生分析】

续写示例1更好。有三处“不合逻辑”的情节,从情节的合情合理来看,基本做到了优秀。以前两处为例,第一处是宁老态度改变,从文本的隐性逻辑来看,宁老对贾老板的情感变化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前面“和贾老板搭话”,所以这处合情理;第二处反转力度更大,“宁老和树一起消失了”,这出人意料,但是从隐性逻辑来看,又合情合理。因为宁老之前喜欢侍弄花草,后来病了不就医是为了多陪陪亡妻栽的花草,对于妻子的感情是隐性逻辑,所以他选择和花草永远在一起,是对亡妻深情的极致表现。从情节的丰富功能来看,几处反转使故事波澜起伏,又表现了夫妻之间超越物质、超越时空永恒的情感,感人至深。

3.作业设计及反馈

考虑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作业设计从“修改习作”和“自我表达”两个角度进行,以期进一步完成本节课的“读写转化”,让学生掌握“不合逻辑”情节设计技巧。考虑到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难度,及学生的认知差异,设置两个有梯度、可选择的作业。

作业①:修改课上的续写片段1或2,使情节更加合情合理。

作业②:从习作《走向大世界》《回家的路》《一枚奖章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座城》中任选一篇重新安排文章的“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设计至少一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

作业①适合大部分学生,作业②适合小部分记叙文基础好、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

【作业①示例】

过了几天,贾老板又去了,手上拎著礼盒儿。他刚要大步上前,只见宁老在给树浇水,一边浇一边对着大树喃喃自语,好像在嘱托着什么。贾老板收住了原本镇定自若的脚步,竟不敢上前打扰。“来,小贾。”宁老发现了他,用手揩揩眼睛,一反常态,另外一只手搭在贾老板肩上。“我这辈子一直是孤身一人,陪着我的只有这满院的花香和这参天大树。这一下子让我搬家,我就真啥都没了。如今,我也准备好了,这地你收了吧,辛苦你这些天来回跑,也让我这老骨头体验了一把被人放在心上的感觉。”宁老说完,环顾四周,像是在和这伴他一生的房子作最后的告别。贾老板愣住了,呆呆地望着眼前几人高的树,眼眶湿润了。“这地儿,我不收了。”贾老板的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作业②示例】

学生的作文《一枚奖章的故事》原来的情节逻辑链如图3所示,修改后的如图4所示。

前文设置的细节为抢救电台“揣起奖章”,增加细节“奖章比命大,国比奖章大”,后面的铺垫“将奖章放到一边”,都在表现小蒋的爱国之心。虽然原来的故事也很感人,但是修改后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国大于一切”的主旨思想更加深刻。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符合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相关要求,比如“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所阅读的作品……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本课依托名家名篇《陈小手》,帮助学生从文本情节评析中汲取写作营养,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后面的写作任务明确了“记叙文要引人入胜”,其中提到学生的记叙文创作应努力做到构思独特和表达新颖,可以运用悬念、抑扬、意外(反转)等叙事技巧,让笔下的故事更有趣味。可见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讲故事,还要讲“好”一个故事。叙事学是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叙事现象的理论研究”。[4]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于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他们共同关注的是叙事作品的内在规律。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借鉴叙事学的理论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叙事的一般规律,优化叙事。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首先强调情节的完整性,突出人物行动的严密性和有机性。[5]这对于解决学生写“流水账”类记叙文的问题大有裨益。另外,其情节理论还包括“突转理论”。设计“突转”旨在让受众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体验欣赏的快感[6],而且深化对主旨的认识,这符合“记叙文要引人入胜”的教材要求。

但是,较为遗憾的是评价工具存在应用不充分的问题。评价量表是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考虑了以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所忽略。比如在学生分析示例的过程中,教师提醒使用评价量表的频次不够。从分析的引导上,也比较偏向于分析量表中“情节的合情合理”这一指标,而对于“情节的丰富功能”这一指标的引导则显然不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程围绕评价量表分析续写示例。并且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充分发挥评价量表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总结的时候,也要回到评价量表上来。布置作业时,也要引导学生使用评价量表进行自评。

参考文献

[1][2][3]亚里士多德.诗学(2007年版)[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5、48、43.

[4]徐 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

[5][6]许菊芳.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情节”绎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9-130.

[作者通联: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猜你喜欢

叙事学示例记叙文
大还是小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