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世代”与中华文化传播策略探索

2023-12-10边思羽苏宇辰

发展 2023年7期
关键词:Z世代中华文化话语

边思羽 苏宇辰

“Z世代”指1995到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年轻人,他们是与互联网一起诞生的一代。根据“Z时代”的特征我们探索出几种针对“Z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去中心化”与“去精英化”、寻找共同话语与话题、创新表述方式、利用好社交媒体、区域化表达、立足于“生活世界”的传播理念。

青年群体尤其是“Z世代”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Z世代”指1995到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出生即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也被称为“网生代”“移动互联网原生代”“数媒土著”等。2019年的数据统计,全球已有24亿人属于“Z世代”,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国际观是影响未来世界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其跨国影响力也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所以“Z世代”群体的观念与选择成为全球的關注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贺词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向“Z世代”阐释中华文化,推动“Z世代”形成客观、理性的中国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Z世代”的特性

“Z时代”是与互联网一起诞生的一代。他们成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短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深刻影响,具备互联网环境浸染下的特定学习心理、行为偏好、接受心理及消费习惯,更加关注真实的内容、多元的包容、新奇的形式、新鲜的体验,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满足个性化、随机化的学习需求。他们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现实性。他们吸收的信息量巨大,是见多识广的一代,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生活充满娱乐精神,喜欢各种社交媒体,并偏好短视频。聚焦“Z世代”群体的行为喜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是有力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有效实现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前提。

二、面向“Z世代”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

科技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也有了更多的形式可以直接与“Z”世代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传播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时代发展与“Z世代”的特性也要求创新传播方式,升级传播策略。

(一)“去中心化”与“去精英化”

目前而言,大众传播都在朝“去中心化”与“去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对“Z世代”而言,自媒体是他们所熟悉的媒体环境,他们并不喜欢传统路径接收信息的方式。所以这就需要传播者以平等的姿态与视角,接地气的话语,突破自身传统方式的束缚,融入“Z世代”的话语体系中,不再仅仅是真理在握的教育者形象。并且自媒体的创作身份也更容易表达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

(二)寻找共同话语与话题

聚焦“Z世代”的关注点,追踪“Z世代”的视野与态度,切入共同话语中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共鸣,提高交流的契合度,扩大共通的意义空间。如文化与教育、科技发展与创新、健康与生命、能源与环境、和平与发展、文明冲突与融合、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等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与“Z世代”开展交流与对话。同时,可就年轻人关注的就业与职业、黑科技、旅行、潮流、消费等话题提供“有营养”的供给与传播。呈现与他文化相通的价值观,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创新表述方式

创新表述方式,做好全球化表达。挖掘运用国际化的叙述方式,构建新的话语形态,与“Z世代”进行良好的沟通。将理念、思想、概念具象化,通过别有意趣的故事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化具象呈现,从感性上让“Z世代”对中华文化形成基本印象,并引发情感共鸣与好奇心。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文化传播向纵深化递进。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叙述方式与低语境文化国家的“Z世代”进行对话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四)利用好社交媒体

“Z世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数字化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特征。了解“Z世代”的互动模式,创建社交化、移动化、可视化的传播路径,用好抖音海外版( Tik Tok)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抖音在国内拥有上亿用户,同时海外市场也在快速扩大,吸引了众多亚洲、欧洲、美洲的“Z世代”。中华文化传播可借助此类社交平台,“Z世代”用户在媒介使用与体验过程中便可读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智慧。

(五)区域化表达

由于不同地域的通用语言、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不同,因此中华文化“Z世代”的国际传播应该注意区域性差异,掌握区域文化传播特点,发挥区域传播优势。立足具体情况并创新传播思路,精准定位传播对象的接受习惯与接受心理,才可能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做到精准服务,增强亲和力与实效性。如中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轫地,有强大的地缘政治意义。我们可以运用俄语等中亚通用语言,根据中亚的社会特点、风土人情与我们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地缘、人缘关系,以及中亚“Z世代”的特征,建立贴近中亚青少年的精准传播方式,利用区域化表达,实现文化传播的精准触达,高效深化。

(六)立足于“生活世界”的传播理念

面向“Z世代”的中华文化传播应立足于“生活世界”,对中国现实有更丰富的呈现。要研究“Z世代”的情感和与认知特点,关注真实生活,以接地气的内容与方式“讲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传播内容选材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只有客观向世界展现日常化、生活化的当代中国,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中国观,才能推动世界与时俱进地用发展的眼光认知中国,才能让“Z世代”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结语

深刻认识“Z世代”的力量与特性,把握好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趋势与规律,向“Z”世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在长期、有序、动态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挖掘交流潜力,提升“Z世代”中华文化传播效能。设计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传播管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并创新传播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并建立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传播路径。赢得全球更多“Z世代”对中国的认同与支持,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Z世代中华文化话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